1.元稹所到地与薛涛居住地
元稹一生两次入蜀,第一次于元和四年三月(806年),元稹任监察御史,奉命出使剑南东川(今四川绵阳)。平反了一些冤假错案。写下了《漫天岭赠僧》,《望喜驿》等。第二次于元和十年(815年),元稹改授通州司马,被贬至通州(今四川达州),写下了《告畲三阳神文》《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等。
《成都城史》文云:“薛涛早岁居万里桥边(在成都城南),中年移住节度使别墅浣花溪旁 (在城西),晚年居碧鸡坊创吟诗楼(在城北),三处各不相连,盖迁居异地也。”如此可知薛涛一生都居住在成都,这与元稹所到的地方完全不符。
2.严绶并未撮合元薛二人
从时间上来看,严绶在元和元年(806年)派部将李光颜平叛西川,但他自己并未前往西川,所以也不可能与薛涛相识。而此时严绶也并未与元稹相识。元稹《严绶墓志》道明他俩相识于元和六年,时严绶自河东节度使转任荆南节度使,成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的顶头上司,两人才开始有来往。
3.元薛二人并未私会
薛涛自长安流落蜀中,沦为歌妓,出入幕府,“历事十一镇”,自韦皋镇蜀五六十年间一直住在西川成都府。如果按照元、薛私会于梓州的说法,东川、西川虽为地邻,但相隔数百里,来往很不方便;两川虽属一道,但当时却分属不同的节度使管辖,往来也应事出有因。元稹当时只是一个八品监察御史,有怎么能召已入乐籍并且正受邻郡节度使宠爱的名妓前来入侍?薛涛和元稹此前从未谋面,为什么会无缘无故地从西川赶到东川?
如果说元稹在东川查案之后,有时间绕道成都一游,东川的节度使署设在梓州,距离成都仅仅两三天的路程,绕道成都去看望一下武元衡等朋友,因而元稹可能遇上薛涛。那么,细看就会发现元稹这次出使东川,行色匆匆。长安梓州间隔1800里,元稹三月七日从长安出发,据《三梦记》可知元稹三月二十一日才到达梁州,时经半月而路程仅一半,到达东川首府梓州约在三月底。不久他又“身骑骢马峨眉下”,再跋涉五百多里,前往沪州查处任敬仲;逗留梓州期间,又查察了严励及其属下十二州刺史的种种不法行为;返京途中,元稹又在山南西道查办洋、利等三州于两税外加配驿草案,总共查清了两节度使并其属下实十五州刺史违诏加赋和其他贪赃罪行。五六月间,元稹已经回到长安,除去他在山南西道逗留的时日,元稹在东川启程返京应当在四月中旬。如再除去他在沪州审案及往返的时日,可以推测,他在梓州停留的时间未满月。
梓州距离成都320里,以一驿30里,一天四驿的速度计算,再加上元稹在成都府看望武元衡及与薛涛相识相交燕昵私会的时间,至少在20天左右。如依照元稹薛涛二人相聚数月的说法,那时间就更长了。如此,在元稹梓州仅停留不到一月的日程表上实难安排。所谓绕道成都之说,在时间并无可能。况且,当时武元衡贵为宰相,而元稹仅仅是一名普通的监察御史,两人地位相差悬殊,不可能有什么来往。无论是公务还是私情,元稹都没有理由绕道成都,迟缓返京。
4.元稹没有写过诗给薛涛
最广为流传的谣言就是元稹写了《寄赠薛涛》,可是《元氏长庆集》《白氏长庆集》及薛涛诗集中都没有记载,是为后世杜撰。
5.元稹与薛涛从未见过
第一次写元、薛故事是《云溪友议》的艶阳词。《四库全书》评此书“侮谑古圣,失于考证,为小人之作。”不足为凭。此书载开元以后异闻野史,既是野史又何必相信。而之前又提过,元稹出使东川推测时间未满月。既然元、薛没有在梓州见面,又怎么会在其余地方相遇呢?
元稹一生两次入蜀,第一次于元和四年三月(806年),元稹任监察御史,奉命出使剑南东川(今四川绵阳)。平反了一些冤假错案。写下了《漫天岭赠僧》,《望喜驿》等。第二次于元和十年(815年),元稹改授通州司马,被贬至通州(今四川达州),写下了《告畲三阳神文》《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等。
《成都城史》文云:“薛涛早岁居万里桥边(在成都城南),中年移住节度使别墅浣花溪旁 (在城西),晚年居碧鸡坊创吟诗楼(在城北),三处各不相连,盖迁居异地也。”如此可知薛涛一生都居住在成都,这与元稹所到的地方完全不符。
2.严绶并未撮合元薛二人
从时间上来看,严绶在元和元年(806年)派部将李光颜平叛西川,但他自己并未前往西川,所以也不可能与薛涛相识。而此时严绶也并未与元稹相识。元稹《严绶墓志》道明他俩相识于元和六年,时严绶自河东节度使转任荆南节度使,成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的顶头上司,两人才开始有来往。
3.元薛二人并未私会
薛涛自长安流落蜀中,沦为歌妓,出入幕府,“历事十一镇”,自韦皋镇蜀五六十年间一直住在西川成都府。如果按照元、薛私会于梓州的说法,东川、西川虽为地邻,但相隔数百里,来往很不方便;两川虽属一道,但当时却分属不同的节度使管辖,往来也应事出有因。元稹当时只是一个八品监察御史,有怎么能召已入乐籍并且正受邻郡节度使宠爱的名妓前来入侍?薛涛和元稹此前从未谋面,为什么会无缘无故地从西川赶到东川?
如果说元稹在东川查案之后,有时间绕道成都一游,东川的节度使署设在梓州,距离成都仅仅两三天的路程,绕道成都去看望一下武元衡等朋友,因而元稹可能遇上薛涛。那么,细看就会发现元稹这次出使东川,行色匆匆。长安梓州间隔1800里,元稹三月七日从长安出发,据《三梦记》可知元稹三月二十一日才到达梁州,时经半月而路程仅一半,到达东川首府梓州约在三月底。不久他又“身骑骢马峨眉下”,再跋涉五百多里,前往沪州查处任敬仲;逗留梓州期间,又查察了严励及其属下十二州刺史的种种不法行为;返京途中,元稹又在山南西道查办洋、利等三州于两税外加配驿草案,总共查清了两节度使并其属下实十五州刺史违诏加赋和其他贪赃罪行。五六月间,元稹已经回到长安,除去他在山南西道逗留的时日,元稹在东川启程返京应当在四月中旬。如再除去他在沪州审案及往返的时日,可以推测,他在梓州停留的时间未满月。
梓州距离成都320里,以一驿30里,一天四驿的速度计算,再加上元稹在成都府看望武元衡及与薛涛相识相交燕昵私会的时间,至少在20天左右。如依照元稹薛涛二人相聚数月的说法,那时间就更长了。如此,在元稹梓州仅停留不到一月的日程表上实难安排。所谓绕道成都之说,在时间并无可能。况且,当时武元衡贵为宰相,而元稹仅仅是一名普通的监察御史,两人地位相差悬殊,不可能有什么来往。无论是公务还是私情,元稹都没有理由绕道成都,迟缓返京。
4.元稹没有写过诗给薛涛
最广为流传的谣言就是元稹写了《寄赠薛涛》,可是《元氏长庆集》《白氏长庆集》及薛涛诗集中都没有记载,是为后世杜撰。
5.元稹与薛涛从未见过
第一次写元、薛故事是《云溪友议》的艶阳词。《四库全书》评此书“侮谑古圣,失于考证,为小人之作。”不足为凭。此书载开元以后异闻野史,既是野史又何必相信。而之前又提过,元稹出使东川推测时间未满月。既然元、薛没有在梓州见面,又怎么会在其余地方相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