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学草船借箭的时候早就知道草人借箭的典故。说来奇怪,我那时也不太清楚周瑜,却脱口而出“他不是这样的!”,潜意识里就以为他气量大,语文老师胡言乱语。那时候太小了,别的地方看不到他,只好扒《三国演义》关于他的部分。好像就是很喜欢他,尽管只看过抹黑他的部分。
妈妈以前学过播持,有苏轼的赤壁怀古。“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被这句帅到了。
五年级的时候我开始看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即使讲到周瑜的部分十分有限,却被第一集讲他的那几分钟给迷住了

似乎注定就会喜欢,现在初中看了很多有关他的史料,感慨:“这才是他嘛!”曲有误,周郎顾。说来离奇,小学只学过他的那篇课文时我心中似乎已经有了他的形象:英武潇洒,儒雅帅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