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吧 关注:185,093贴子:19,589,472
总感觉贴吧里女吧友中就我一个农村女人。
出生在地地道道的农村。父亲是残疾人。母亲是从人fanzi手中mai来的。小时候模糊的记忆中,家里住的是茅草屋,土坯墙、房顶是用麦秸杆掺泥巴糊的。
直到我7岁那年,就是1985年,出身泥瓦匠的父亲自己做了一砖一瓦,自己烧的窑,然后请了近门的木匠等众人才盖起了三间青砖大瓦房和两间偏房。
盖了房,家里拿不出来钱,而我又到了读书的年纪,当时有育红班,因为家里穷,我读不起,当时一年级的学费是8块,家里都没有,我拽着奶奶的衣角哭着让奶奶去给我借钱读书。
去了学校,老师让数20个数,我居然不会数,老师眉头深锁,多亏邻居姐姐帮忙说好话,才勉强收下我。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7-23 21:15回复
    1985年的冬天出奇的冷,大雪纷飞,雪下的特别厚,那时没有家长接送,都是自己去。我清楚的记得,那水泥做的长条桌子,冰冰凉。冬天穿的棉靴,走几里地去学校,靴子早已打湿。没办法,把靴子脱掉把脚放怀里暖。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7-23 21:17
    收起回复
      那时候我是个病秧子,听大人说我咳嗽,咳嗽了很久都没治好。以至于后面吃药时看到甘草片我都给挑出来塞进老鼠洞里。因为吃甘草片我会恶心呕吐。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7-23 21:19
      回复
        印象最深的是期中考试,冬天啊,很冷很冷,刮着风,我们就坐在外边空旷的地方考试。说实话本来就咳嗽,在外边咳嗽的更厉害了。咳的呕吐一地,咳呃呃眼冒金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语文考了100分,数学85。这数学成绩算是我学生时代最好的了,我的偏科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7-23 21:22
        收起回复
          从小学一年级直到小学毕业,我一直稳坐班里前三,要不是数学偏科,我觉得考第一名是没问题的。
          那时候的记忆力出奇的好。政治,历史,思想品德,都是把整篇课文背下来,这也是我每次获得单科第一的法宝。
          当然奖品也是越来越好,从开始的学习用品到后面的现金奖励。每次我都没落下。每次考完试放假回家,我拿着一张又一张奖状骄傲的走在村子里,我要让那些当初嘲笑我背着破麻袋书包(书包是奶奶用粗麻布缝制的)上学的人看看,我就是比他们的孩子强。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7-23 21:28
          收起回复
            我的童年记忆中是没有糖果没有娃娃的。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钻进厨房拿个冷馒头啃,要是能蘸上白糖就算是奢侈的了。
            那时候,很多家庭还在吃高粱米、红薯面馒头,但我记事起我家就一直吃白面馒头。
            后面具体记不清是八几年了,我家买了村里第一台手扶拖拉机。我还见过父亲的驾驶证。到了90年,又和别人合伙买了东方红拖拉机,父亲闲时跑运输,农忙就打场。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7-23 21:36
            收起回复
              因为父亲腿有残疾,导致髋关节一边凸出就如同腰部挂了个盒子枪,所以被起外号部长。那时候小小年纪的我不许别人这样喊外号,谁喊我都很生气,甚至上去骂。不管别人怎么看,在我眼里,父亲是伟岸的。为了家,整日奔波。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7-23 21:39
              收起回复
                很小的时候就会游泳,尽管只是狗刨,但在农村,是够用了。每到放暑假,清晨我都会拿着蛇皮袋,去河里摸河蚌,在到下巴处的河水里,用脚感知,感觉到是河蚌,就一个猛子扎进河底把河蚌捞上来。捞个半袋多就背回家,然后一个个砸开用剪刀剪开喂鸭子。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7-23 21:43
                收起回复
                  不摸河蚌的时候,会跟着大人去林场采茶叶,一斤一毛钱,半天也能采个几斤,当然大人采得更多,她们都用的是大箩筐,我们小孩子用的竹篮。偶尔有时候会把毛尖采个拿回家自己炒来泡茶喝。
                  秋天的时候去林场摘蚕茧。
                  这算是最早的勤工俭学了吧?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7-23 21:46
                  收起回复
                    也有淘气的时候。那时候跟着大点的孩子,没少干坏事。暑假,游泳游到河对岸偷人家西瓜,那时候的西瓜像冬瓜一样大,皮厚,沙瓤,很甜。人小还贪心,偷一个嫌少,偷俩,拿不走怎么办,就把裤子脱了,一条裤腿装一个,搭在脖子里。等到种瓜人发现时我们已到河边,等他赶到河边,我们已经扑通跳进河里游到了对岸。只听见在那骂骂咧咧。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07-23 22:03
                    收起回复
                      蚕豆熟的时候偷人家蚕豆,豌豆青的时候偷豌豆,蹲在豌豆地里,一边吃一边摘,豌豆荚嫩的时候吃起来是甜的。等人发现我们已经跑的没影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4-07-23 22:05
                      回复
                        小时候调皮捣蛋也没少给父亲找麻烦。因为在村里池塘边那棵歪脖数上玩,村里同龄男孩在上面狠摇晃,我就吓哭了,回家告诉父亲,父亲跟人家拌嘴。是否打架我记不清了,以至于很多年两家关系都不好。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4-07-23 22:09
                        回复
                          也曾掏过鸟窝,也曾在池塘里捉过鱼,因为捉鱼,至今脚上还留有疤痕。也曾和同龄人打过架,把对方打得哇哇大哭。儿时的我几乎跟男孩子没什么两样。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4-07-23 22:11
                          收起回复
                            当然,作为农村娃,最开心的莫过于桑椹成熟时。油菜收割完毕,正好桑椹成熟。于是那几天只要放学,就和小伙伴一起往林场跑。林场种了很多桑树,专门用来做桑叉(当地收麦子打场时用的一种农具)。当时我就发现桑椹有两种,一种紫黑色稍微带点酸味,还有一种白色的巨甜,我就尽量找白色的吃,就是白色的那种桑树太少,那时候也傻,不拿袋子,都是现摘现吃,摘了直接吃。个个都吃的嘴巴黢黑。林场的人看见了就会驱赶,他们大声呵斥,我们四散而逃。那时候跑的真快。他们根本追不上,当然也许是故意的。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4-07-23 22:18
                            收起回复
                              那时候一开始用的是煤油灯,后面通电了,经常没电。秋天的夜晚,月亮特别的圆,吃过晚饭,小伙伴们都会聚集到村里那棵古老的皂角树下玩耍。我们会唱童谣:娃们娃们都来玩,玩到黑了我管饭,啥饭?大米干饭焖绿豆,娃们吃了不咳嗽。
                              等人到了差不多了,大家就一起玩捉迷藏。玩累了,就各回各家。
                              早上会相互喊起来去学校上早自习。那时候没闹钟啥的,全凭听鸡叫声判断,居然没迟到过。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4-07-23 22:2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