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映_寂语吧 关注:12贴子:1,306

卢跃刚:昆虫王国里的生与死、爱与恨、哀与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昆虫的发现和拍摄,激发了我对地球上最大生物群体的巨大好奇心,因此启发了太多的想象,积攒了太多的问题,一时语塞。我想说,我刚开始,也很初级,往后有趣事儿还多着呢。【我在大自然里发现了一个世界,一个可以回归童年、与童话伴生的自然世界。我将把我的余生的一部分安顿在里面。】此刻,内心充满了愉悦和感激。
摘自《下里巴虫》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7-22 19:19回复
    杨浪:


    咱们同事相识相知33年,记得吗?我到《中国青年报》的第一篇稿子是你编的,讲的是一个空军航空兵报靶兵的故事。该士兵一个人在孤岛上待了10年,养了一群鹅,颇通人性,可听口令列队,放飞迎宾。发表在二版头条。你当编辑,搞地图收藏、研究,我写作,八竿子挨不上,没想到会这么郑重其事地讨论摄影问题,而且是昆虫摄影。这事儿有点拽,其中必有某种机缘在?你看到的几张照片是从2018年5月至7月15000多张“底片”中挑出来的。去年五六千张“底片”没挑,还有些好照片。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7-22 19:20
    回复
      我对昆虫拍摄有兴趣是近两年的事儿。早前是拍野花和植物,拍了好几年。去年5月修葺围墙,杂草、枯枝一清除,沿小溪种植的胭脂红、蔷薇花顿时绽放,成百上千的萤火虫晚间在空中在水面闪烁,恍如来到了童话里。捉了萤火虫来看,一小盏灯在它的屁股上明灭,便有无限多的追问与遐想。它晚上从哪儿来,白天到哪儿去?白天想看个真切,我到哪儿去拜访它?还有那些掀翻了天的知了,声嘶力竭的螽斯,一是白天,一是晚上,一旦被关注,便成为我的邻居,便有了了解它们的愿望。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7-22 19:20
      回复
        你知道,我在2008年汶川dizhen后,每年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时间住在四川雅安乡下,主要做三件事:一是灾后重建工作,二是研究乡村,三是历史写作。每天的生活很有规律:读书、写作、爬山、散步。吃了饭,院子里走走。院子里种满了花:栀子、绣球、海棠、石竹、扁竹莲、月季、蔷薇、百合、黄桷兰、兰草、三角梅、野牡丹……林子里,胡豆雀、鹪鹩、山楂、画眉、白头翁、乌鸫、布谷、白鹤、白鹭……还有叫不出名的鸟儿落在水杉、紫薇、腊梅、银杏、楠木、灯台树、麻柳树上,冲着我的窗户亲候。留意了昆虫,方圆几十米的院子一年四季都有知名不知名的昆虫,小则一两毫米(如小金花虫、小叶甲虫),大则有十几厘米(如枯球箩纹蛾),一年多下来,发现了几十种蝴蝶、瓢虫,一二十种蝽,上百种蛾子,好多种萤火虫、金龟子、竹节虫、象鼻虫、蜜蜂、熊蜂、马蜂、胡蜂、姬蜂……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7-22 19:21
        回复
          还有步行甲虫、虎头甲虫、埋葬甲虫…… 还不包括那些不属于昆虫的虫子,如蛞蝓、蜗牛、蜘蛛(光是跳蛛我就发现了十几种,盲蛛发现了六七种)。方寸之地,却有一座昆虫博物馆那么宏阔。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7-22 19:21
          回复
            你看过法国人拍的三维动画纪录片《小世界》、动画片《昆虫总动员》和法国导演雅克 •贝汉拍的《微观世界》吗?还必须提及法布尔。一位曾经当中小学教师糊口,一辈子躲在与世无争的偏僻乡村——他的“荒石园”,栩栩如生地写出了《昆虫记》,成为后世称颂的博物学家、昆虫学家和作家。为了在不同的地方阅读,我收藏了三种中文版本的法布尔十卷本《昆虫记》,虽然它们同属一批翻译者。因此我能在康边乡村实地感受到法布尔的伟大,西方文明的伟大。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7-22 19:22
            回复
              到目前为止,世界昆虫、植物的科学分类,绝大多数的昆虫标本、植物标本的采集、命名、认知、研究都是西方人做的。怎么回事?好奇心,对,西方人强得无以复加的好奇心,对宇宙万物一切未知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求真的探索精神。而好奇心是一切灵感、创造之源,也是人类文明之源。说得极端一些,一个林奈(通过创造生物分类原则和方法),一个达尔文(通过观察和归纳自然现象),就把众生起源以及人类与自然生物的关系和认知体系定义了。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7-22 19:22
              回复
                昆虫的历史很长,可以追溯到4亿年前,而人类进化的历史只有10万年。人类很童年呵。昆虫的数目宏大,目前地球号称有100—120万种昆虫被发现,而且这个数字据说每年正以一万种的新发现量递增,同时,一些昆虫物种在消失。新种大多由发现者命名。昆虫学家以发现新种为终身荣誉。青年时代,我读过达尔文《一个自然科学家在贝格尔舰上的环球旅行记》,多么向往登上贝格尔(“小猎犬”)号与达尔文一起航行,在加拉帕戈斯群岛聆听达尔文讲述生物进化的秘密。后来我知道了博物学家、“植物猎人”亨利•威尔逊和《昆虫的社会》《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的作者E.O.威尔逊的传奇故事,知道了我家乡的大熊猫和鸽子花树(珙桐)都是法国牧师、博物学家戴维发现的。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7-22 19:22
                回复
                  这一段,伴随着雷暴雨读布哈林在克ge勃监狱里、被斯da林处决前写的自传体小说《时代》(写得好极了),对,就是我们能对台词倒背如流的《列宁在1918》中那个被斯da林丑化、枪杀,后来又平反的布哈林。他在小说里回忆童年,昆虫学方面,他几乎就是一个专家,临死前还温馨记得克里米亚大步行虫、鬼脸天蛾、西班牙小蝇、天蚕蛾、独角仙、鹿角虫、螽斯、阿波罗绢蝶……可见19世纪末俄罗斯自然科学教育的普及以及共chan革ming理论家布哈林对童真的向往。布哈林“新经济”经济学曾经是中guo改ge开放初期指导理论之一。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7-22 19:24
                  回复
                    居乡野仰望日月星辰,仿佛那无穷无尽的宇宙是一切智慧之源,而在宇宙相反的方向——草丛中、花朵上,我去寻找毫不起眼的昆虫。它们,或许是灿烂星空的倒影,一样能激发我们的遐思与敬畏?我给一个朋友写信说:“好了,不算晚。我如同达利油画中的那个小孩儿,撩起了大海的一角,进入了一个眼花缭乱的童话世界,所有的昆虫仿佛都是卡通人物,有个性,有故事。我开始痴迷昆虫。我想,要是我年轻20岁,当什么鸟作家,去做博物学家。”不是植物学家、昆虫学家,而是博物学家。不到一年的时间,我认识了上百种昆虫,拍到了好几百种虫子,网上下载了《中国动物志•昆虫纲》(54卷)、《中国昆虫生态大图鉴》,还有台湾出版家送我的《昆虫图鉴》。台湾的许多昆虫,雅安也有,如凤蝶类、蛾类、黄蛱蝶、琉璃蛱蝶、豆芫菁、磕头虫……有趣的是,我认识雅安的昆虫,多依据台湾昆虫图谱。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7-22 19:25
                    回复
                      打开了眼界,便去平时散步的田垄、山道、河边拍。昆虫的阿里巴巴山洞顿时打开了。每天都有新的发现与惊喜。大量的金花虫、蝴蝶、锹甲虫、金龟子、天牛……这里,大致跟你说一下我乡下居所的地理、气候环境,或可解释雅安,准确说我们家及周边两公里半径,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昆虫。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7-22 19:25
                      回复
                        雅安潮湿。雅安被称作“雨城”,女娲补天之地。居所小地理,陇西河谷是一个108平方公里的盆地,海拔900米左右,秋天阴雨绵绵,春、夏两季多是晚雨昼晴,潮湿与阳光特别适合昆虫繁衍。如此这般,便有良好植被。不过,昆虫种类那么密集那么丰富,却也超出了我的想象。作家龙应台看了我的昆虫照片后,用了“匪夷所思”四个字,说,你那里就是昆虫博物馆。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7-22 19:25
                        回复
                          好了,该回答你的问题,这些照片是怎么拍的了。很简单,iPhone6s。之前,据我所知,有用手机偶尔清晰拍到昆虫的,但大多数拍不好拍不实。好照片都是用非常专业的单反相机和镜头拍摄的。一些专业昆虫图鉴征集昆虫稿件都明确说不用手机拍摄的照片,因为放大后虚,不能印刷出版。但是为什么是苹果而不是别的手机?我试过华为。华为的镜头很讲究,声称是所有手机里最好的,但是似乎有一个缺陷:偏色,拍出来的照片艳绿,俗话说“怯”。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7-22 19:26
                          回复
                            iPhone6s也偏色,你能在镜头中和自然光下看见它们的差异,但是调子偏暖,对色温敏感,在弱光的情形下,有特别的表现力和色彩还原能力。用摄影胶片比较,iPhone6s像柯达,而华为像富士,前者沉着,后者讨好。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7-22 19:26
                            回复
                              你还问过我,“你怎么解决近摄而不惊动?”大多数人的经验是,昆虫敏感,不等你人凑拢就跑了跳了飞了,不可能老老实实让你对好焦、找角度、等光线。早前我正有这样的误区,怕走近拍摄惊吓了昆虫,镜头尽可能地离昆虫远,变焦拉近,进行所谓的微距拍摄。但发现镜头里很实的图像不能放大,放大就虚。这个错误是对昆虫习性不了解以及所谓的变焦拍摄误导所致。昆虫超级敏感不假,遇到危险,会有一系列逃生手段。首先是模仿环境。对这一点,大多数人都知道,很多昆虫是模仿大师,模仿植物,模仿凶悍昆虫,可以以假乱真,比如你看到的枯叶蝶、琉璃蛱蝶、一些蝴蝶幼虫、竹节虫、蝽、食蚜蝇等;第二是迅速逃跑;第三是装死;第四是自由落体,你刚接近,它们手脚一松,掉进草丛中,如同潜进了汪洋大海,万般找不着。但是,我在拍摄中发现,以往的某些认识有错。许多昆虫还有一个特性,如果你谨慎、缓慢、迅速接近它,它会有一个非常短暂的“意识休克”或“视觉盲区”,即一时不知道一个庞然大物过来该怎么办,或者根本看不见你,左顾右盼、东张西望、手足无措不挪地儿。概括说,可称作制造昆虫“意识休克”“视觉盲区”进行拍摄。是不是有科学依据,待考。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7-22 19: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