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台吧 关注:725贴子:21,609

北京中医药大学翟双庆老师主讲《古代名医那些事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7-20 12:45回复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7-21 12:00
    回复
      《古代名医那些事儿》(1)《“三皇五帝”说中医(上)》 7月22日播出
      每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仁心仁术,悬壶济世,用智慧和勇气书写了医学的传奇。他们的名字,或许早已被岁月的尘埃掩盖,但他们的成就,却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照亮着人类文明的天空,他们就是中国古代的名医们。
      每一一位名医,都有一段传奇的故事;每一种医术,都凝聚着无尽的智慧。从扁鹊的望闻问切,到华佗的外科手术;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到孙思邈的《千金方》;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到“针灸鼻祖”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这些古代名医的医学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医学的发展,更对世界医学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这些辉煌的成就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在这些名医的生平中,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古代中医究竟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北京中医药大学翟双庆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古代名医那些事儿》第一集《“三皇五帝”说中医(上)》,敬请关注。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7-22 11:53
      回复
        《古代名医那些事儿》(2)《“三皇五帝”说中医(下)》 7月23日播出
        被尊称为“人文初祖”的五帝之首黄帝,不仅是上古时代中原各部落的联盟首领,也是中医发展史上的鼻祖之一。相传为他所作的《黄帝内经》便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其中以对话的形式,记录下了黄帝与其六位大臣对于中医理论的探讨,以及他们所建立下的不同学说。他们以整体观思想展开对中医各个学科的研究,如经络学、脏象学、病因病机学、养生和预防医学等等,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体系。
        这六位大臣分别是岐伯、鬼臾区、伯高、少师、少俞与雷公,其中又以“医圣”岐伯为首。他们“上穷天纪,下极地理”,以一丝不苟之精神、精益求精之态度,回答黄帝的每一个问题,发表了自己对于中医理论的独到见解,并由此形成广博而庞杂的中医学体系。那么,这些大臣分别建立了怎样的中医学说?他们对于中医体系的发展具体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呢?
        北京中医药大学翟双庆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古代名医那些事儿》第二集《“三皇五帝”说中医(下)》,敬请关注。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7-22 11:55
        回复
          《古代名医那些事儿》(3)《神医扁鹊与仓公》 7月24日播出
          《史记》中不仅记载了帝王将相打江山、治天下的政坛往事,还记载了中国古人在医学方面的发展成就与历史故事。其中的一篇《扁鹊仓公列传》就将扁鹊与仓公医行天下、治病救人的传奇经历呈现于世人面前。
          扁鹊可谓是中医历史上一个颇有神秘气息的人物,众人眼中的“不治之人”竟在他诊断后“起死回生”;表面上健康无恙的蔡桓公却被扁鹊看到了他深藏于内的“危险信号”。这些传奇经历令扁鹊的“神医”色彩更加浓厚。而传承扁鹊医术的仓公更是为后世留下了中国现存最早的病史记录——“诊籍”。
          那么,从《史记》中我们能领略到古代名医扁鹊和仓公的哪些高超医术和对中医的突出贡献?他们分别有着怎样独到而创新的医学观念与诊疗方法呢?
          北京中医药大学翟双庆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古代名医那些事儿》第3集《神医扁鹊与仓公》,敬请关注。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7-23 14:22
          回复
            《古代名医那些事儿》(4)《建安三神医(上)》 7月25日播出
            三国时期,群星璀璨,在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有着无数令人传颂的故事。而在这一时期,也涌现了诸多为后世铭记的名医大家,他们不仅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更是在医术研究上取得了斐然的成就,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被誉为“建安三神医”的华佗、董奉与张仲景。
            无论是华佗发明的“麻沸散”、董奉带有传奇色彩的杏林美谈,还是张仲景流传后世的《伤寒杂病论》,都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三位来自建安年间的名医,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和悬壶济世的高尚医德,让那段本就光芒四射的历史更加熠熠生辉。
            那么,在那个中国古代最为精彩的历史时期之一,建安神医们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在医学上,他们又有着哪些独到的诊疗方法呢?
            北京中医药大学翟双庆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古代名医那些事儿》(4)《建安三神医(上)》,敬请关注。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7-23 14:24
            回复
              《古代名医那些事儿》(5)《建安三神医(下)》 7月26日播出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战乱不断。这一时期不仅良将如云,更涌现出了对中医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建安三神医”。其中,被后人奉为“医圣”的张仲景,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为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生在东汉末年的张仲景,面对着流离失所又被疾病困扰的百姓,坚定了学医救民的决心。他不仅以仁心仁术,救助着被战火、疾病所摧残的百姓,更是以一颗悬壶济世、拯救苍生之心,完成了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那么,这位建安名医的从医之路,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他所写就的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又有着怎样深远的影响呢?
              北京中医药大学翟双庆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古代名医那些事儿》(5)《建安三神医(下)》 ,敬请关注。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7-23 14:27
              回复
                《古代名医那些事儿》(6)《脉学大家王叔和》 7月27日播出
                王叔和是西晋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在汉末战乱中,他不遗余力地收集整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使得张仲景之学得以留存下来。此外,他对中医脉学也有着深入的研究。
                在没有现代医疗设备辅助的汉末时代,医生只能依靠望、闻、问、切“四诊法”来诊断病情,而在这之中,能够了解病人身体状况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切脉诊断尤为重要。王叔和非常重视切脉诊断,他深入研究脉理,总结出了一套系统的脉学理论,他的著作《脉经》更是中医脉学的经典之作,为后世医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对后世医者影响深远。
                那么,王叔和对切脉诊断的深入研究具体体现在哪里?他卓越的医学成就又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北京中医药大学翟双庆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古代名医那些事儿》第六集《脉学大家王叔和》,敬请关注。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7-23 14:29
                回复
                  《古代名医那些事儿》(7)《“针灸鼻祖”皇甫谧》 7月28日播出
                  针灸是中医的特有的疗法,以其“内病外治”的方式,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疾病。在千余年的时光流转中,逐渐成为了中医临床应用的医疗方法。
                  西晋时期的医学家皇甫谧,总结了魏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吸收了《素问》、《针经》等典籍的精华,著成《针灸甲乙经》。这本著作对于中医针灸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让这位出身名门之后的医家,被冠以“针灸鼻祖”的美誉。
                  那么,这位对于针灸学有着杰出贡献的医学家皇甫谧,究竟是如何成为一位名医大家的?他的著作与他的个人经历,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北京中医药大学翟双庆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古代名医那些事儿》第七集《“针灸鼻祖”皇甫谧》,敬请关注。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7-24 07:38
                  回复
                    《古代名医那些事儿》(8)《儒道合医葛仙翁》 7月29日播出
                    在东晋时期,有这样一位儒道合一的著名医家——葛洪。他将儒道思想有机结合,应用在中医诊断治疗与理论研究当中,给后世医学的发展留下巨大影响,被世人尊称为“小仙翁”。
                    葛洪一生著述颇丰,《肘后备急方》便是其代表作。这本书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其中所论疾病涵盖广泛,包括急性传染病、慢性疾病,以及外科、妇科、儿科、口腔科、眼科等疾病。作者将行医、游历多年收集而来的医方记录在册,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呈现给世人,让民间百姓皆能寻到治病良方。葛洪也十分注重养生,他留下的养生秘诀更是经久不衰,帮助世人远离疾病、延年益寿。作为医者,葛洪不仅做到了医术精湛,他更做到了慈悲为怀,心怀天下苍生。
                    那么,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都留下了哪些造福后世的医方?他的养生思想又是怎样的呢?
                    北京中医药大学翟双庆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古代名医那些事儿》第八集《儒道合医葛仙翁》,敬请关注。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7-24 07:39
                    回复
                      《古代名医那些事儿》(9)《“山中宰相”陶弘景》 7月30日播出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医药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对中医本草学及养生学都有着重要的贡献,这个人,就是陶弘景。曾经官拜左卫殿中将军的陶弘景,壮年辞官,退隐山中,被世人称为“山中宰相”。然而,即便做了隐士,陶弘景也并没有闲下来,他潜心研究医药学,并把道家思想融入了养生之法中。
                      在陶弘景生活的南北朝时代,本草著作流传较为杂乱,而且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草石不分,虫兽无辨,临床运用颇为不便。于是,陶弘景便担负起了“苞综诸经,研括烦省”的重任,将当时流传在世的本草著作整理汇总,不仅写下了一批医药学理论书籍,还提出了修心、养气的养生方法。那么,陶弘景在医药学方面有着怎样的贡献?他又有着怎样独到的养生见解呢?
                      北京中医药大学翟双庆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古代名医那些事儿》第九集《“山中宰相”陶弘景》,敬请关注。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7-24 07:41
                      回复
                        《古代名医那些事儿》(10)《隋唐“<素问>三杰”》 7月31日播出
                        《黄帝内经》,是家喻户晓的中医医经著作,它包含《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内容广博而深奥,是中医完整理论体系建立的奠基之作,更是位列中医四大经典之首。这部著作成书于汉代,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与时代更迭中,经历了历代医学家的增编、修订、润色、调整,一直到了隋唐之后,才基本定型,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这其中,对这部著作进行注解的医者们功不可没。
                        在《素问》的传承增补中,有三位隋唐时期的医学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被称为隋唐“《素问》三杰”。在这之中,就有着历史上第一位整理并注解《黄帝内经》的人,全元起。他的医术高明,在当时有着“得元起则生,舍之则死”之誉。那么,全元起的医术究竟有多高超?他又为传承《素问》做了哪些努力呢?
                        北京中医药大学翟双庆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古代名医那些事儿》第十集《隋唐“<素问>三杰”》,敬请关注。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7-24 07:42
                        回复
                          《古代名医那些事儿》(11)《病因名家》 8月1日播出
                          在中医文化几千年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当中,诞生了诸多让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医名家,他们术业有专攻,各有所长。在这之中,有一批潜心钻研疾病源头的中医大家,他们专注于对病因病理的观察总结,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这些病因名家当中,有一个人有着不容忽视的成就,他就是巢元方。巢元方医术高明,精通医理,对疾病病源和证候的研究尤为精深,临床经验也很丰富,他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不仅根据病症来开处方,更是深入思考病从何来、如何预防。同时,他还总结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医疗经验和成就,荟萃群说,在自己的医学著作中,对各类疾病证候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都做了详尽的阐释。那么,巢元方是如何给疾病病因分类的?在他探寻病源的过程中,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北京中医药大学翟双庆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古代名医那些事儿》第十一集《病因名家》,敬请关注。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7-24 07:43
                          回复
                            《古代名医那些事儿》(12)《苍生大医孙思邈(上)》 8月2日播出
                            盛世大唐,英才辈出。在中医领域就产生了这样一位被誉为“苍生大医”的著名医家——孙思邈。他曾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这句话掷地有声,令人对他肃然起敬。在现实中,孙思邈正是以行动践行他的行医志愿——他热忱待人、无论贫富、凡有病痛、一心赴救。
                            此外,孙思邈还将自己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总结成书,并将一些深奥的医学思想与复杂的操作方法提炼、简化为普通民众都能理解并掌握的医学智慧与养生技巧,传授黎民百姓,恩泽天下苍生。
                            那么,孙思邈的行医过程中都有着怎样动人的故事?他又总结了哪些通俗易懂的养生方法呢?
                            北京中医药大学翟双庆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古代名医那些事儿》第12集《苍生大医孙思邈(上)》,敬请关注。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7-24 07:44
                            回复
                              《古代名医那些事儿》(13)《苍生大医孙思邈(下)》 8月3日播出
                              唐代医家孙思邈,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他曾多次拒绝入仕为官,一心致力于中医药事业。虽然唐朝的朝堂上少了一位为民立命的臣子,但是百姓中间却多了一位扶危济困、救死扶伤的名医。
                              孙思邈常常亲自到山林中采集植物制成草药,他也因此获得了“药王”的美誉。而他更令人瞩目的成就则是将前人的医学智慧与自己从医数十年的经验总结到《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两部著作当中。这两本医学著作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这些著作写满的是孙思邈对人们病痛之苦的关心与惦念,映照的是这位“苍生大医”悬壶济世的医者光辉。
                              那么,《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中都记载了孙思邈哪些治病救人的故事?这位被世人称颂的医家在诊治疾病方面又有着怎样独特的理念与方法呢?
                              北京中医药大学翟双庆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古代名医那些事儿》第13集《苍生大医孙思邈(下)》,敬请关注。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7-24 07: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