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的昌乐,有一件事儿成了轰动全县的大新闻。那就是,《姜守本当家》在朱刘镇于家庄村开机。这部后来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连续播出八九次的电视剧,不仅得到中宣部肯定,更是在拍摄时吸引了庄户人水泄不通的围观。并且由导演赵玉嵘邀请,马季、姜昆、李文华、赵炎、王景愚、冯巩等一众“大腕儿”在拍摄期间来昌乐演出。
小说《姜守本进城》的发表,为郭建华写农民的文学创作之路开启了新的历程。1983年第3期《小说月报》转载了《姜守本进城》。当时,《小说月报》与《小说选刊》并驾齐驱,是全国小说作品的最高殿堂。迈上这道门槛,作品就产生连锁反应,影响迅速扩大。1983年4月,《姜守本进城》获《山东文学》1982年优秀短篇小说奖。1995年10月,在《山东文学》创刊四十五周年小说评奖中,又获优秀作品奖。1999年,入选《山东新文学大系•当代部分•小说卷三》。
同样以姜守本为主人公的小说《桥》,在1995年第十二期《小说月报》转载,郭建华的文学创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根据当时中国作家协会的入会条件,郭建华凭着《姜守本进城》《桥》两篇作品和1992年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尤庄的蒲团》,于1998年6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电视连续剧《庄户人是天》在央视电视剧频道首播后,广西卫视、天津卫视、山东卫视等媒体又先后播出。时隔二十年,《庄户人是天》又亮相“学习强国”。
2018年8月,《郭建华文集》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发行。此前,郭建华已经先后出版了小说集《尤庄的蒲团》《桥》、散文集《咸菜瓮》,以及长篇小说《商圣吕不韦》。
郭建华与著名作家、文化学者、文艺理论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原党组书记刘锡诚,著名评论家、诗人、《小说选刊》原主编冯立三,已故著名作家、山东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山东文学》原主编邱勋,著名作家、河南开封市文联原主席萧云星保持着亦师亦友的深厚友谊。2016年,经郭建华牵线搭桥,刘锡诚先生将他与夫人、著名神话学专家马昌仪的藏书(包括文艺理论和文学史艺术史类、文学作品和读物类、民间文学类、外国文学类)、文件、手稿和奖状、聘书等共6000余册(件),捐赠昌乐一中,设立“刘锡诚文库”。2017年10月,郭建华再次牵线,邱勋先生将其藏书、著作、手稿等捐赠昌乐一中,设立“邱勋书斋”。
著名作家浩然先生每次来昌乐,郭建华都要担当浩然的“临时秘书”和浩然与昌乐乡亲特别是文学爱好者之间的“联络员”。郭建华与浩然的书信来往、电话交谈更是不计其数。他至今保存的浩然来信有五十余封。1995年11月,浩然研究会成立,郭建华当选秘书长。他发表于2001年第六期《山东文学》的纪实文学《土生金——也说浩然》获潍坊市2001—2003年度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奖。2017年12月,郭建华主编的《浩然与昌乐档案资料》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收入浩然在昌乐的讲话,有关昌乐的作品、书信,及昌乐作家记叙浩然在昌乐的活动、事迹的文稿计36万余字;浩然的照片、手稿、题词等图片近400幅,全面、忠实地记录了浩然与昌乐乡亲的交往活动,以及这些活动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的深刻影响,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独特的一笔。
郭建华对每一位文学爱好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公众号“文学小木屋”##公众号“文学小木屋”#他为众多草根作家的著作写序言,为他们写评介,让他们在社会上产生更大的影响,留下更多印迹。他主编过《宝石城文艺》《齐都文苑》等县办内部资料刊物,搭建草根作家从稚嫩走向成熟的桥梁。1999年9月,郭建华主编的《昌乐文学五十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在编辑过程中,他力求不遗漏每一位发表过文学作品的作者及其代表作,力争使该书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部“昌乐文学史”,展现昌乐县五十年来文学事业的发展成就,为每一位昌乐草根作家立传。
在郭建华的影响和引领下,一批人拿起笔,写农村,写农民,创作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文学作品。70后作家张洪贵,部分作品入选《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短篇小说《乡烟袅袅》获山东省委宣传部、省作协征文比赛二等奖,小小说《风清月正高》获第十六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奖,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落花流水》。同是70后作家的白金科,其作品已在全国百余家报刊发表,入选多种年度选本,微小说《最后的守护》在2014年举办的首届《光明日报》微小说大赛中获一等奖。
基于郭建华在写农民、写农村方面取得的成绩,他先后被评为“全省农村文化艺术先进工作者”“潍坊十佳文艺工作者”“潍坊市杰出文化工作者”,荣获潍坊市“风筝都文化奖•优秀文化人才奖”。
小说《姜守本进城》的发表,为郭建华写农民的文学创作之路开启了新的历程。1983年第3期《小说月报》转载了《姜守本进城》。当时,《小说月报》与《小说选刊》并驾齐驱,是全国小说作品的最高殿堂。迈上这道门槛,作品就产生连锁反应,影响迅速扩大。1983年4月,《姜守本进城》获《山东文学》1982年优秀短篇小说奖。1995年10月,在《山东文学》创刊四十五周年小说评奖中,又获优秀作品奖。1999年,入选《山东新文学大系•当代部分•小说卷三》。
同样以姜守本为主人公的小说《桥》,在1995年第十二期《小说月报》转载,郭建华的文学创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根据当时中国作家协会的入会条件,郭建华凭着《姜守本进城》《桥》两篇作品和1992年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尤庄的蒲团》,于1998年6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电视连续剧《庄户人是天》在央视电视剧频道首播后,广西卫视、天津卫视、山东卫视等媒体又先后播出。时隔二十年,《庄户人是天》又亮相“学习强国”。
2018年8月,《郭建华文集》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发行。此前,郭建华已经先后出版了小说集《尤庄的蒲团》《桥》、散文集《咸菜瓮》,以及长篇小说《商圣吕不韦》。
郭建华与著名作家、文化学者、文艺理论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原党组书记刘锡诚,著名评论家、诗人、《小说选刊》原主编冯立三,已故著名作家、山东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山东文学》原主编邱勋,著名作家、河南开封市文联原主席萧云星保持着亦师亦友的深厚友谊。2016年,经郭建华牵线搭桥,刘锡诚先生将他与夫人、著名神话学专家马昌仪的藏书(包括文艺理论和文学史艺术史类、文学作品和读物类、民间文学类、外国文学类)、文件、手稿和奖状、聘书等共6000余册(件),捐赠昌乐一中,设立“刘锡诚文库”。2017年10月,郭建华再次牵线,邱勋先生将其藏书、著作、手稿等捐赠昌乐一中,设立“邱勋书斋”。
著名作家浩然先生每次来昌乐,郭建华都要担当浩然的“临时秘书”和浩然与昌乐乡亲特别是文学爱好者之间的“联络员”。郭建华与浩然的书信来往、电话交谈更是不计其数。他至今保存的浩然来信有五十余封。1995年11月,浩然研究会成立,郭建华当选秘书长。他发表于2001年第六期《山东文学》的纪实文学《土生金——也说浩然》获潍坊市2001—2003年度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奖。2017年12月,郭建华主编的《浩然与昌乐档案资料》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收入浩然在昌乐的讲话,有关昌乐的作品、书信,及昌乐作家记叙浩然在昌乐的活动、事迹的文稿计36万余字;浩然的照片、手稿、题词等图片近400幅,全面、忠实地记录了浩然与昌乐乡亲的交往活动,以及这些活动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的深刻影响,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独特的一笔。
郭建华对每一位文学爱好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公众号“文学小木屋”##公众号“文学小木屋”#他为众多草根作家的著作写序言,为他们写评介,让他们在社会上产生更大的影响,留下更多印迹。他主编过《宝石城文艺》《齐都文苑》等县办内部资料刊物,搭建草根作家从稚嫩走向成熟的桥梁。1999年9月,郭建华主编的《昌乐文学五十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在编辑过程中,他力求不遗漏每一位发表过文学作品的作者及其代表作,力争使该书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部“昌乐文学史”,展现昌乐县五十年来文学事业的发展成就,为每一位昌乐草根作家立传。
在郭建华的影响和引领下,一批人拿起笔,写农村,写农民,创作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文学作品。70后作家张洪贵,部分作品入选《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短篇小说《乡烟袅袅》获山东省委宣传部、省作协征文比赛二等奖,小小说《风清月正高》获第十六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奖,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落花流水》。同是70后作家的白金科,其作品已在全国百余家报刊发表,入选多种年度选本,微小说《最后的守护》在2014年举办的首届《光明日报》微小说大赛中获一等奖。
基于郭建华在写农民、写农村方面取得的成绩,他先后被评为“全省农村文化艺术先进工作者”“潍坊十佳文艺工作者”“潍坊市杰出文化工作者”,荣获潍坊市“风筝都文化奖•优秀文化人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