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学吧 关注:66贴子:2,865
  • 16回复贴,共1

诗用训诂_明_{推理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7-14 10:59回复
    〔训诂〕明
    .
    明míng(朙){推理类}
    .
    明的本义为光明,引义为辨明或证明。
    明为单义辞∶–明
    引证∶
    .
    □朙,照也。从月从囧。明,古文朙从日。
    (摘于《说文解字》)
    .
    〔解〕
    明为朙的古字。明的本义为日月同辉的光明。朙,从月从囧,囧(jiǒng),窗光也。故明的本义为月照入窗的光线,引义为辨明或证明。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7-14 11:00
    收起回复
      按《说文注》(清.段玉裁)∶“盖籒作朙,而小篆隶从之”。可见周朝大篆是写作“朙”的,故小篆与隶书从之。而大篆以前则写作“明”。疑周人辨释《尚书.尧典》,故定“放勋钦明(光明)”,而改“克朙(证明)俊德”。清人编《四库全书》,则又改“克朙俊德”为“克明俊德”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7-15 13:38
      收起回复
        辨明或证明∶窗光为直线,故可照见曲直,及明辨是非。如屋内家具合格么?于窗光下对照就知∶木是否实材?质是否坚韧?隅是否直角?棱是否平直?边是否够长?体是否够大?数是否够多?……。暗物置于窗光下,好坏,优劣,一目了然。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7-16 18:21
        收起回复
          □视曰明,…明作哲。
          (摘于《尚书.洪范)
          .
          眼瞳似窗,视有光,故亦谓之明。如问∶你明白了吗?你看清了么?你没看错吧?……,故“视曰明”的明为辨明。
          哲,知也,从口折。知,词也。折的篆文为㪿。㪿,断也,从斤(斧)断艸(草)。嚞,古文哲从三吉。哲的本义即断言[为吉],故“明作哲”的明为证明。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7-18 23:18
          收起回复
            【辞源】
            .
            □克朙俊德。
            (摘于《尚书.尧典》)
            .
            〔解〕
            克,象屋下刻木之形,为上古屋内所用有刻度的木尺。
            克朙,木尺受窗光而见刻度,为室内而非室外用刻尺,故为实验室证明。
            克朙俊,有了屋内刻木证明,即可裁造千人所用同材同长的武器、用具。俊,材千人也。
            德者,得也。德与得互为通假,似于今文的技术。“克朙俊德”即以屋内刻木尺证明再造千人武器同长而不败的兵争术。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7-19 17:13
            收起回复
              (注∶清代《四库全书》影印«尧典»全为“明”,而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曰∶“詩言明明者五。堯典言朙朙者一。……明通朙正。顔魯公書無不作朙者。開成石經作明。……漢石經作眀”,可见«尧典»原是有“朙”的)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7-20 16:41
              收起回复
                【例句】
                .
                1、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摘于《诗经.鸡鸣》)
                .
                〔解〕
                此为明的本义,谓日月同辉的光明。鸡鸣之时,或有日将出之光,或有月未落之光,或有日月同辉之光,皆谓之明。有光就有明。
                .
                2、明于治乱。
                (摘于《史记》)
                .
                〔解〕
                不论屋内多乱,惟求一线月光,就能做得有条不紊。治国亦然,惟求一线眼光照民间。
                .
                3、文者以明道。
                (摘于《柳河东集》)
                .
                〔解〕
                文者,纹也,字、符、图。写字成章,画符断句,作图达意,但有一缕光线读书,始可道学矣。
                .
                4、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摘于《答司马谏议书》)
                .
                〔解〕
                脑子犹如暗室,有了光线,是非曲直一望就知。如马∶一缕光,即照纸上的马及地图;再一缕光,则照中原的马;又一缕光,更照大漠的马。以纸马攻大漠的马,必败;以中原马追大漠马,必渴;以大漠马负中原货,必累。用马之理,岂非一目了然乎。故“[马]名[马]实已[见]明(于脑之一缕窗光),而天下之理自然得矣。
                .
                5、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摘于《谏太宗十思疏》)
                .
                〔解〕
                哲,知也。眼瞳的一线光,照见石,则知石坚;照见沙,则知沙白;照见马,则知马快;照见牛,则知牛壮;……。目光所至,无所不知,故为明哲。明为一线光,善照成哲人。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7-21 10:33
                收起回复
                  □秋浦歌
                  (唐.李白)
                  .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
                  〔析〕
                  为何三尺白发竟有三千丈?
                  原其因在乎明镜。明的本义为一缕窗光。而铜圆小镜的光,不正像洞圆窗光的一缕么?明镜里的光,既照了身前三尺白发,又照了身后三千丈高峰,白发与高峰相叠等高。自然,白发就喻为三千丈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7-23 10:5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