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曲诗赋联学社吧 关注:7,803贴子:44,106

吟断炉香袅袅,望穷海月茫茫。春花秋月何时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何满子 秦观
天际江流东注,云中塞雁南翔。衰草寒烟无意思,向人只会凄凉。吟断炉香袅袅,望穷海月茫茫。
莺梦春风锦幄,蛩声夜雨蓬窗。谙尽悲欢多少味,酒杯付与疏狂。无奈供愁秋色,时时递入柔肠。
小山词 晏几道
临江仙
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细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劝,深情惟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鹧鸪天
一醉醒来春又残。野棠梨雨泪阑干。玉笙声里鸾空怨,罗幕香中燕未还。
终易散,且长闲。莫教离恨损朱颜。谁堪共展鸳鸯锦,同过西楼此夜寒。
南乡子
花落未须悲。红蕊明年又满枝。惟有花间人别后,无期。水阔山长雁字迟。
今日最相思。记得攀条话别离。共说春来春去事,多时。一点愁心入翠眉。
-----------------------


IP属地:江西1楼2024-07-13 16:23回复
    仙吕宫——清新绵邈。南吕宫——感叹伤悲。中吕宫——高下闪赚。
    黄钟宫——富贵缠绵。正 宫——惆怅雄壮。道宫——飘逸清幽。
    大石调——风流蕴藉。小石调——旖旎妩媚。高平调——条拗滉漾。
    般涉调——拾掇抗堑。歇指调——急并虚歇。商角调——悲伤婉转。
    双 调——健捷激袅。商 调——凄怆怨慕。角调——呜咽悠扬。
    宫 调——典雅沉重。越调——陶写冷笑。


    IP属地:江西2楼2024-07-13 16:24
    回复
      2025-05-14 15:14:03
      广告
      1、何满子。此调入商调,哀歌愤懑,悲凉凄怨的哀曲,切莫用于祝寿,喜兴。
      《碧鸡漫志 》
      《《何满子》,白乐天诗云:「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一曲四词歌八迭,从头便是断肠声。」自注云:「开元中,沧州歌者姓名。临刑进此曲以赎死,上竟不免。」
      元微之《何满子歌》云:「何满能歌能宛转,天宝年中世称罕。婴刑系在囹圄间,下调哀音歌愤懑。梨园弟子奏玄宗,一唱承恩羁网缓。便将何满为曲名,御谱亲题乐府纂。」甚矣!帝王不可妄有嗜好也。明皇喜音律,而罪人遂欲进曲赎死。然元白平生交友,闻见率同,独纪此事少异。《卢氏杂锐》云:「甘露事后,文宗便殿观牡丹,诵舒元舆《牡丹赋》,叹息泣下,命乐适情。宫人沈翘翘舞《何满子》,词云:『浮云蔽白日』。上曰:『汝知书耶?』乃赐金臂环。」又薛逢《何满子》词云:「系马宫槐老,持杯店菊黄。故交今不见,流恨满川光。」五字四句。
      河满子·湖州作寄益守冯当世 苏轼
      见说岷峨凄怆,旋闻江汉澄清。但觉秋来归梦好,西南自有长城。东府三人最少,西山八国初平。
      莫负花溪纵赏,何妨药市微行。试问当垆人在否,空教是处闻名。唱著子渊新曲,应须分外含情。
      ●何满子
      寂寞芳菲暗度,岁华如箭堪惊。缅想旧欢多少事,转添春思难平。曲槛丝垂金柳,小窗弦断银筝。
      深院空闻燕语,满园闲落花轻。一片相思休不得,忍教长日愁生。谁见夕阳孤梦,觉来无限伤情。
      何满子 秦观
      天际江流东注,云中塞雁南翔。衰草寒烟无意思,向人只会凄凉。吟断炉香袅袅,望穷海月茫茫。
      莺梦春风锦幄,蛩声夜雨蓬窗。谙尽悲欢多少味,酒杯付与疏狂。无奈供愁秋色,时时递入柔肠。
      -------------------


      IP属地:江西3楼2024-07-13 16:25
      回复
        2、虞美人,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入中吕宫、黄钟宫、中吕调,此词章节顿挫,平仄韵递换,见感情起伏。
        《碧鸡漫志 虞美人》
        《《虞美人》,《脞说》称起于项籍「虞兮」之歌。予谓后世以此命名可也,曲起于当时,非也。
        曾子宣夫人魏氏作《虞美人草行》,有云:「三军散尽旌旗倒,玉帐佳人坐中老。香魂夜逐剑光飞,青血化为原上草。芳菲寂寞寄寒枝,旧曲闻来似敛眉。」又云:「当时遗事久成空,慷慨尊前为谁舞?」亦有就曲志其事者,世以为工。其词云:「帐前草草军情变,月下旌旗乱。褫衣推枕怆离情,远风吹下楚歌声。正三更。抚骓欲上重相顾,艳态花无主,手中莲锷凛秋霜。九泉归去是仙乡,恨茫茫。」黄载万追和之,压倒前辈矣。其词云:「世间离恨何时了?不为英雄少。楚歌声起伯图休,一似□□□□水东流。葛荒葵老芜城暮,玉貌知何处?至今芳草解婆娑,只有当年魂魄未消磨。」按《益州草木记》:「雅州名山县出虞美人草,如鸡冠花。叶两两相对,为唱《虞美人》曲,应拍而舞,他曲则否。」《贾氏谈录》:「褒斜山谷中有虞美人草,状如鸡冠,大叶相对。或唱《虞美人》,则两叶如人拊掌之状,颇中节拍。」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小山词
        虞美人
        疏梅月下歌金缕。忆共文君语。更谁情浅似春风。一夜满枝新绿、替残红。
        苹香已有莲开信。两桨佳期近。采莲时节定来无。醉后满身花影、倩人扶。


        IP属地:江西4楼2024-07-13 16:28
        回复
          3、行香子,入“双调”,此调节奏明快,用于抒情记物。
          行香子,词牌名,又名“爇心香”“读书引”。以晁补之《行香子·同前》为正体,双调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另有双调六十八字,前后段各八句、四平韵;双调六十四字,前后段各八句、五平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苏轼《行香子·述怀》等。
          南宋程大昌《演繁露》云:“行香即释教之谓行道烧香也。行道者,主斋之人亲自周行道场之中;烧香者,熟之于炉也。”从南北朝开始,朝廷即举办“行香”法会。唐张籍《送令狐尚书赴东都留守》诗:“行香暂出天桥上,巡礼常过禁殿中。”调名本意即以小曲的形式歌咏拜佛仪式中的绕行上香。《中原音韵》《太平乐府》俱注“双调”。蒋氏《九宫谱目》入中吕引子。
          《南史·王弘传》附王僧达:“何尚之致仕,复膺朝命,于宅设八关斋,大集朝士,自行香。”此调当为佛曲。此调当为重头曲,后段首旬当用韵,其余宋人之作多如此;苏轼七首后段首句不用韵,亦可。苏轼用于咏物、写景、酬赠、感叹人生。其另一首感叹人生之作:“三入承明。四至九卿。问儒生、何辱何荣。金张七叶,纨绮貂缨。无汗马事,不献赋,不明经。成都卜肆,寂寞君平。郑子真、产谷躬耕。寒灰炙手,人重人轻。除竺乾学,得无念,得无名。”苏轼此词与“清夜无尘”词影响极大,确立基本情调格局,故多用以感悟人生哲理。
          变体一,双调六十六字,前段八句五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以苏轼《行香子·冬思》为代表。
          变体七,双调六十九字,前段八句五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以李清照《行香子·七夕》为代表。此与苏轼“携手江村”词同,惟后结三句各添一字异,亦衬字也。


          IP属地:江西5楼2024-07-13 17:05
          回复
            行香子·秋兴 苏轼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行香子·述怀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IP属地:江西6楼2024-07-13 17:09
            回复
              1、何满子。此调入商调,哀歌愤懑,悲凉凄怨的哀曲,切莫用于祝寿,喜兴。
              2、虞美人,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入中吕宫、黄钟宫、中吕调,此词章节顿挫,平仄韵递换,见感情起伏。
              3、行香子,入“双调”,此调节奏明快,用于抒情记物。
              4、连理枝,入“黄钟宫。程垓词名《红娘子》。刘过词名《小桃红》,又名《灼灼花》。此调富贵缠绵,抒情交织,清新明快。
              5、好事近,又名《钓船笛》《倚秋千》《翠圆枝》。入仙吕宫,声情拗峭挺劲,适宜表达“孤标耸立”和激越不平的情调。
              6、眉妩、 “一名《百宜娇》。”入双调,写景意味隽永,抒情凄切哀婉。
              7、戚氏 “中吕调”,高下闪赚 ,隽永醇厚,交融楚楚。
              8、喝火令,调见《琴趣外篇》。入“商调”,凄怆幽怨,多用于感叹伤悲,缠绵相思之曲。
              9、上林春令,《宋史•乐志》属中吕宫。此调高下闪赚 ,隽永醇厚,也宜抒发哀惋叹喟。
              10、梅花引,此调有两体,五十七字者,入“越调”。高宪词有“须信在家贫也乐”句,名《贫也乐》。一百十四字者,即五十七字体再加一叠,贺铸词名《小梅花》。多用于陶写冷笑,抑郁意愤。
              11、玉漏迟, 蒋氏《九宫谱》:入黄钟宫。该调富贵缠绵,意致婉曲,情感舒真。
              12、忆秦娥,入“商调”,又名《碧云深》,《花深深》。此调凄怆怨慕,凄楚感伤。
              13、浣溪沙,又名《浣纱溪》《满院春》《小庭花》等。入中吕宫或黄钟宫,此调音节和婉、明快,上半阕情调较急,下半阕便趋缓和。可用来表达各种忧乐不同的思想感情。婉约、豪放两派词人都竞相采用。
              14、临江仙,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等。入仙吕调、高平调,此调音节谐婉,声情掩抑,可用来表达各种忧乐不同的思想感情。
              15、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园》、《无梦令》。 入中吕调,此调甜庸,可作一般抒情用。
              16、人月圆,又名《青衫湿》。此调入黄钟宫,婉转缠绵,多咏元宵节。
              17、玉楼春,又名《玉楼春令》、《西湖曲》、《惜春容》、《归朝欢令》、《春晓曲》。入大石调,宜由景入情,抒发凄婉的情致。
              18、点绛唇,又名《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万年春》。此调入仙吕调。多用于男女相会,描写感情。
              19、渔歌子,又名《渔夫》《渔父乐》《渔夫辞》。唐教坊曲,入黄钟宫,此调声情轻快,是多用来写渔人和渔家生活的曲子。
              20、生查子,又名《楚云深》。原唐教坊曲,入双调。此调音节比较谐婉,多抒怨抑之情。
              21、长相思,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吴山青》。入般涉调,此调多用以写男女相思之情,也可抒写友情。
              22、诉衷情,又名《一丝风》、《步花间》、《桃花水》、《偶相逢》、《画楼空》、《渔父家风》。此调入林钟商,凄怆怨慕,一般多作抒情之用。
              23、西江月,又名《步虚词》、《白苹香》、《江月令》。此调入中吕宫,声情甜庸,宜抒一般之情。
              24、浪淘沙,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过龙门》。入歇指调、商调,此调音节谐婉,可用来表达各种忧乐不同的思想感情。多作激越凄壮之音。
              25、疏影,又名《绿意》《解佩环》。入仙吕宫,此调音节和婉,古人多以咏梅。
              26、小重山,又名《小冲山》、《小重山令》。入双调,声容极掩抑低佪之致,恰宜表达缠绵悱恻的情感。此调唐人常用以写宫怨,故其调悲。
              27、桃园遇故人,又名《虞美人影》。入双調,此调多用来咏友情。
              28、满江红,又名《上江红》《念良游》《伤春曲》。入仙吕调,此调格调沉郁激昂,宜抒发激烈慷慨之情,此调用入声韵者居多,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
              29、夜半乐,又名《还京乐》。入中吕调,格局开展,伟岸奇丽,中段雍容不迫,后段声拍促数。柳永用来抒写羁旅行役之感。
              30、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入小石调或商调,以表达低佪掩抑、哽咽幽怨感情为多。
              31、渔家傲,又名《吴门柳》《添字者》等。入般涉调,音节拗怒,情绪紧张迫促,适宜于表达兀傲凄壮的爽朗襟怀。
              32、祝英台近,又名《月底修箫谱》《祝英台》《祝英台令》《燕莺语》《宝钗分》。入越调,此调宛转凄抑,声容刚柔相济,适宜表达抑塞磊落的幽咽情调。。
              33、洞仙歌,又名《洞仙歌令》、《羽仙歌》、
              33、洞仙歌,又名《洞仙歌令》、《羽仙歌》、《洞仙词》、《洞中仙》、《洞仙歌慢》。此调兼入中吕、仙吕、般涉三调,音节舒徐,极骀宕摇曳之致。
              34、水调歌头,又名《凯歌》《元会曲》《台城游》。此调入中吕调。唐人水调凄凉怨慕、声韵悲切;宋人水调昂扬酣畅、豪放潇洒。所咏有:吊古、登览、赠别、庆贺、感时伤世等。
              35、鹊桥仙,又名《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入歇指调,此调多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
              36、曲玉管。此调入大石调,宜抒写羁旅中的怀旧伤离情绪。
              37、永遇乐,又名《消息》。入歇指调,本调音节抑扬、气势雄壮,宜于抒发慷慨豪壮之情。
              38、扬州慢。此调入中吕宫,悲凉掩抑,凄咽低沉,哀怨无端,特显缠绵凄抑情调。
              39、破阵子,又名十拍子。入林钟商,此调为军乐,适合抒发激昂雄壮情绪。
              40、御街行,又名《孤雁儿》。入双调,整体拗怒多于和谐,显示着心胸开阔、英姿飒爽的苍莽气度,便是用来抒写儿女柔情,也绝不至流于软媚。
              41、念奴娇,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此调入大石调,复道调宫,又高宫大石调,音节高亢拗怒,声情激壮,多以抒发慷慨豪放之情。也是一个笛子曲。
              42、采桑子,又名《罗敷媚》、《丑奴儿》等。入羽调或双调或太簇角,此调流畅轻巧、深蕴含蓄,宜用于以景抒情。
              43、解语花。入林钟羽,此调婉丽,宜抒情。
              44、谒金门,又名《垂杨碧》《花自落、》《杨花落》。入双调,宜表达激切紧促的思想感情。
              45、高阳台,又名《庆春泽》。入商调,此调情调低沉,只适合表现哀怨心情。r /> 46、满庭芳,又名《锁阳台》、《满庭霜》、《潇湘夜雨》等。此调属中吕宫,音节低抑凄凉,适宜表达绵邈婉转的情感。
              47、水龙吟,又名《龙吟曲》、《小楼连苑》。入越调,此调本为声调激越的笛子曲。故气势雄浑,宜写慷慨激昂之情。
              48、山花子,又名《摊破浣溪沙》或《添字浣溪沙》。入中吕宫或黄钟宫,宜描写细腻、缠绵悱恻的情感。
              49、鹧鸪天,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入正平调,音节谐婉,可用来表达各种忧乐不同的思想感情。
              50、齐天乐,又名《台城路》《如此江山》。入正宫,此调音调高隽,最宜于写秋景。
              51、沁园春,又名《寿星明》。入般涉调或中吕调,此调格局恢弘,宜于铺叙,抒发壮阔豪迈襟怀。
              52、贺新郎,又名《乳燕飞》《贺新凉》《貂裘换酒》《金缕歌》《金缕曲》《唱金缕》《金缕词》《金缕衣》。入南吕宫,此调用入声韵时,则气激昂豪壮,宜于表达慷慨激昂、豪迈雄壮的英雄情感;用上、去声韵时,则沉郁悲凉。
              53、兰陵王。此调入越调犯正宫,音节拗怒,声情激越,适宜表达苍凉激越的情调。
              54、釵头凤,又名《折红英》。入中吕宫,此调音节拗怒,声情凄紧,宜表达显示一种情急调苦的姿态。
              55、望海潮。此调入仙吕调,宜作怀古词
              56、霓裳中序第一。属商调,音节闲雅。
              57、南浦。入中吕宫,此调高亢欢乐,不适于表达清凉悲伤的送别之情。
              58、山花子,又名《摊破浣溪沙》或《添字浣溪沙》。入中吕宫或黄钟宫,宜描写细腻、缠绵悱恻的情感。
              59、寿楼春。此调节奏舒缓,声情低抑,凄切悠远,适于抒发缠绵哀怨的悼亡之情,不适宜祝寿贺年。
              60、雨霖铃,又名《雨霖铃慢》。入双调,此调极为哀怨,有激越悲凉、感怀凄切之情。
              61、木兰花慢。此调入南吕、高平调,和谐婉转,宜于写缠绵悱恻之情。
              62、长亭怨慢。入中吕宫,音节清劲峭折,摇曳生姿。
              63、定风波,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醉琼枝》。入双调、林钟商,感情细腻,宜表现细腻婉约之情调。
              64、一剪梅,又名《腊梅香》。此调入南吕宫,声情低抑。
              65、醉花阴,又名《九日》。入黄钟官,多用于表达悱恻缠绵的情感。
              66、千秋岁。入歇指调、仙吕调,此调悲伤感抑,不适合祝寿喜庆。
              67、卜算子,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此调入歇指调、南吕宫,婉曲哀怨而略带几分激切。
              68、金人捧露盘,又名《铜人捧露盘引》《上西平》《西平曲》。入越调,此调苍凉激楚。
              69、少年游,又名《少年游令》《小阑干》《玉腊梅枝》。入林钟商调,音节谐婉,情调激越,声容迫切凄厉。
              70、踏莎行,又名《柳长春》、《喜朝天》、《踏雪行》等。入中吕宫,常以描景抒情,多为愁别。
              71、凄凉犯,又名《凄凉调》《瑞鹤仙影》。为仙吕犯商调,不宜用于祝贺之词。
              72、剑器近。此调属中吕宫、黄钟宫,音节低徊掩抑。
              73、南歌子,又名《南柯子》《风蝶令》《十爱词》《水晶帘》《望秦川》。入仙吕宫,音节流美,由舒徐渐趋急促,显得摇曳生姿,有馀音袅袅、缠绵不尽之致。
              74、忆江南,又名《江南好》、《春去也》、《望江南》、《望江楼》、《梦江口》、《梦江南》、《望江梅》等。入南吕宫。音节流丽谐婉,用来表达不同的思想情感。
              75、风入松,又名《远横山》《风入松慢》。此调入林钟商,音节轻柔婉转、掩抑低徊,适宜表达和婉情调。
              76、调笑令,又名《古调笑》、《宫中调笑》、《调啸词》、《转应曲》、《三台令》等。此调入双调,音节婉转相应,情调迫促,多为又歌又舞的筵席上的劝酒曲。
              77、西吴曲。入越调,此调苍凉激楚。
              78、桂枝香,又名《疏帘淡月》。入仙吕,本调音节高亢拗怒,宜表雄壮豪放情怀。
              79、凤凰台上忆吹箫,又名《忆吹箫》。入仙呂調,和谐婉约,轻柔婉转,宜表达缠绵情绪。
              80、摸鱼儿,又名《买陂塘》、《迈陂塘》、《双蕖怨》等。入中呂調,情调低徊掩抑、欲吞还吐,适宜表现苍凉郁勃与幽咽情绪。
              81、河傅,又名《河转》《月照梨花》《怨王孙》。入南吕宫、仙吕调,此调悲切,原系隋炀帝时开运河河工之曲。
              82、菩萨蛮,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此调入中吕宫或中吕调,情调由紧促转低沉。
              83、太常引,又名《太清引》《腊前梅》。入仙吕宫,此调适于轻悠内容,亦可适于婉约、淡淡的幽怨。遣字不需太重、太猛。可有波澜,但无需大浪。r /> 84、更漏子,又名《付金钗》《独倚楼》。入大石调、商调、林钟商调,音节和婉。本咏“更漏”之事,多咏夜间相思。
              85、清平乐,又名《清平乐令》《忆萝花》《醉东风》等。入大石调或越调,上片感情拗怒,下片转为和婉,有缠绵不尽之致,是短调中最为美听的。
              86、天仙子。此调入歇指调、中吕调、仙吕调,情急调苦,伤春伤别。
              87、青玉案,又名《横塘路》、《西湖路》。入双调,适宜表达低佪掩抑、哽咽幽怨感情。


              IP属地:江西7楼2024-07-13 17:16
              回复
                水仙子,曲牌名。属双调,亦入中吕宫、南吕宫。源于唐教坊曲。此调正体四十二字(除衬字外),八句七韵,六平韵一仄韵,基本句式为:七、七、七、五、六、三、三、四;有一变体四十四字,八句七韵,六平韵一叶韵,基本句式为:七、七、七、五、六、四、四、四。
                可用于剧曲,也可用于散曲套数与小令,还可与“折桂令”合为带过曲。代表作品有乔吉《水仙子·寻梅》等。
                水仙子,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用为曲牌名。又名“湘妃怨”“湘妃引”“凌波仙”“凌波曲”“冯夷曲”等。《太平乐府》注“双调”,亦入中吕宫、南吕宫。作为曲牌,兼用于剧曲、散曲套数与小令,还可与“折桂令”合为带过曲“水仙子带过折桂令”。另黄钟宫亦有“水仙子”调,是为古水仙子,可用于剧曲和散曲套数。
                1、《水仙子·夜雨》徐再思 〔元代〕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2、【双调】水仙子 张养浩 〔元代〕
                  六十相近老形骸,安乐窝中且避乖。高竿上伎俩休争赛,早回头家去来。对华山翠壁丹崖,将小阔阔书房盖。绿巍巍松树栽,倒大来悠哉。
                  平生原自喜山林,一自归来直到今。向红尘奔走白图甚?怎如俺醉时歌醒后吟!出门来猿鹤相寻。山隐隐烟霞润,水潺潺金玉音,因此上留住身心。
                  中年才过便休官,合共神仙一样看。出门来山水相留恋,倒大来耳根清眼界宽,细寻思这的是真欢。黄金带缠着忧患,紫罗衤阑裹着祸端,怎如俺藜仗藤冠?
                --


                IP属地:江西8楼2024-07-14 16:29
                回复
                  2025-05-14 15:08:03
                  广告
                  〔双调·水仙子〕有感(新韵)
                  曾经任性少年狂,每自高歌他日长,怎知人老栖深巷。过去成怅望,如今仔细思量。十年梦,两鬓霜,输给流光。
                  〔双调•水仙子〕聊题
                  少时无志不读书,年老聊赖思弄珠,闲暇喜诵《秋兰赋》。清谈酒一壶,佐食些薯豆瓜蔬。不阅黄卷,不扣句图,一介村夫。
                  〔双调·水仙子〕壬寅清明节未能归农村老家上坟
                  心中遥拜告萱椿,疫点封门空断魂,坟前难至长添恨。先人应作嗔,纸蝶飞少了儿孙。远方客,后代人,羞说归根。
                  〔双调·水仙子〕茶余
                  行行走走半生涯,想想思思一梦槎,熙熙攘攘终虚化。声名心上枷,到头来止剩嗟呀。且趁双闲日,烹聊半晌茶,醉当时梦里烟霞。
                  [双调·水仙子]窗外大雾,阁中小酌
                  亦真亦幻隐楼台,如泣如悲听鸟哀,且行且堵车无奈。问何时天幕开?管什么浑沌清白!斜瞅着闻腥苍蝇聚,少耽些蛀堤白蚁排,俺只恋酒引睡虫来。
                  [双调·水仙子]严冬痼疾
                  冰封地冻是天敌,霾锁风欺成罪魁,漫漫长夜无眠意。声声哈欠起,泪朦胧力倦身疲。岁岁愁肠断,年年无药医,直叫人意懒心灰。
                  ------------------------------


                  IP属地:江西9楼2024-07-14 16:30
                  回复
                     ☆徐再思  徐再思,字德可,浙江嘉兴人。钟嗣成曹本《录鬼簿》言其“好食甘饴,故号甜斋。有乐府行于世。其子善长颇能继其家声”。天一阁本《录鬼簿》,除包括上述内容外,还记载他做过“嘉兴路吏”,且“为人聪敏秀丽”、“交游高上文章士。习经书,看鉴史”等。这些都说明他在仕途上虽仅止于地位不高的吏职,但却是一位很有才名的文人。其生卒年月很难确定。《录鬼簿》把他列为“方今才人相知者”一类,并说他“与小山同时”。
                    张小山生活在元末,据此推算,其生年应在一二八○年以后。他的散曲〔双调·蟾宫曲〕《钱子云赴都》有“今日阳关,明日秦淮”句,既云“赴都”,又点明“秦淮”,很可能已是明初。其卒年疑在一三五○年以后。他一生的活动足迹似乎没有离开过江浙一带。
                    清·褚人获《坚瓠集·丁集》说他“旅寄江湖,十年不归”。他的〔双调·水仙子〕《夜雨》“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及〔双调·蟾宫曲〕《西湖》“十年不到湖山,齐楚秦燕,皓首苍颜”等句,均可证实他确曾在外飘泊达十年之久。其作品大量是《吴江八景》、《苕溪》、《甘露怀古》等内容。他离开家乡,在太湖一带飘泊,则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现存小令一百零三首,主要内容集中在写景、相思、归隐、咏史等方面。他的写情之作深沉娟秀,如〔双调·蟾宫曲〕的《赠名姬玉莲》(“荆山一片玲珑”)及《春情》(“平生不会相思”)二首,被认为是“镂心刻骨之作,直开玉茗、粲花一派”。
                    有些作品立意颇新,能于俗中见雅,〔双调·水仙子〕《红指甲》及《佳人钉履》等篇,近人吴梅《顾曲麈谈》卷下评曰:“钉鞋云‘金莲脱瓣’,《红指甲》云‘落花飞上’云云。语语俊,字字绝,真可压倒群英,奚止为一时之冠。”他的某些咏史之作,则常在短短的一曲中小结兴亡,有一定积极意义。
                    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桂林秋月”,不无是处。他在感叹人生时,总不免带着一种伤感悲凉的情绪,这大概和他一生的经历有关。其散曲集《甜斋乐府》和贯云石的《酸斋乐府》,因两人的字号相映趣,故后人将两家散曲合辑成集,名为《酸甜乐府》。但两人的生活经历及作品风格并不相同,徐比贯云石辈份晚些,成就及影响亦不如贯云石。


                    IP属地:江西10楼2024-07-14 16:30
                    回复
                       ☆徐再思
                      ○小令
                        【黄钟】人月圆
                        △甘露怀古
                        江皋楼观前朝寺,秋色入秦淮。败垣芳草,空廊落叶,深砌苍苔。远人南去,夕阳西下,江水东来。木兰花在,山僧试问,知为谁开?
                        △兰亭
                        茂林修竹风流地,重到古山阴。壮怀感慨,醉眸俯仰,世事浮沉。惠风归燕,团沙宿鹭,芳树幽禽。山山水水,诗诗酒酒,古古今今。
                      【中吕】阳春曲
                        △皇亭晚泊
                        水深水浅东西涧,云去云来远近山。秋风征棹钓鱼滩,烟树晚,茅舍两三间。
                      【越调】天净沙
                       △渔父
                        忘形雨笠烟蓑,知心牧唱樵歌,明月清风共我。闲人三个,从他今古消磨。
                      【双调】蟾宫曲
                      △江淹寺
                        紫霜毫是是非非,万古虚名,一梦初回。失又何愁?得之何喜?闷也何为?落日外萧山翠微,小桥边古寺残碑。文藻珠玑,醉墨淋淳,何似班超,投却毛锥。
                      △姑苏台
                        荒台谁唤姑苏?兵渡西兴,祸起东吴。切齿仇冤,捧心钓饵,尝胆权谋。三千尺侵云粪土,十万家泣血膏腴。日月居诸,台殿丘墟。何似灵岩,山色如初。
                      【双调】水仙子
                        △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


                      IP属地:江西11楼2024-07-14 16:32
                      回复
                        ☆张养浩
                          张养浩(一二六九~一三二九),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幼有才名,长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大以为奇。累辟御史台丞相掾,擢监察御史,疏时政万余言,累官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天历二年(一三二九),关中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丞,前往赈灾,得疾不起,卒封滨国公,谥文忠。有《三事忠告》、《归田类稿》等。散曲集有《云在休居自适小乐府》。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谓其曲“如玉树临风”。
                        以父老归养为由,于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辞官家居,此后屡召不赴。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丞,遂“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元史》本传),星夜奔赴任所。到任四月,劳瘁而卒。
                        张养浩从政期间的诗文并不多,而归隐田园则使他成为一个著名散曲家。这一时期的散曲大多抒写个人心境与所见所闻,而吟咏故乡的山光水色之作,工丽清新,取得较高艺术成就。“自隐居,谢尘俗,云共烟,也欢虞。万山青绕一茆庐,恰便似画图中间里。著老夫对着无限景,怎下的又做官去”(《胡十八》)。
                         《太和正音谱》评张养浩的散曲如“玉树临风”,指出他的作品格调高远。他的作品文字显白流畅,感情真朴醇厚,无论抒情或是写景,都能出自真情而较少雕镂。《潼关怀古》小令,以及一些写退隐生活的作品,可以代表他的艺术风格。然而他的写景的散曲中,也有一些工丽清逸的作品,如“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水仙子〕《咏江南》),“鹤立花边玉,莺啼树杪弦”(〔庆东原〕)等句,表明他的作品在总的艺术格调中还有所变化,散曲色调比较丰富。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往常时为功名惹是非,如今对山水忘名利;往常时趁鸡声赴早朝,如今近晌午犹然睡。往常时秉笏立丹墀,如今把菊向东离;往常时俯仰承极贵,如今逍遥谒故知;往常时狂痴,险犯着笞杖徒流罪;如今便宜,课会风花雪月题。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抖擞了元亮尘,分付了苏卿印;喜西风范蠡舟,任雪满潘安鬓。乞得自由身,且作太平民;酒吸华峰月,吟泺水春。而今,识破东华梦;红裙,休歌南浦云。
                        三十年一梦惊,财与气消磨尽。把当年花月心,都变做了今日山林兴。早是不能行,那更鬓星星。镜里常嗟叹,人前强打撑。歌声,积渐的无心听;多情,你频来待怎生?
                        自高悬神武冠,身无事心无患。对风花雪月吟,有笔砚琴书伴。梦境儿也清安,俗势利不相关,由他傀儡棚头闹,且向昆仑顶上看。云山,隔断红尘岸;游观,壶中天地宽。
                        也不学严子陵七里滩,也不学姜太公磻溪岸,也不学贺知章乞监湖,也不学柳子厚游南间。俺住云水屋三间,风月竹千竿。一任傀儡棚中闹,且向昆仑顶上看。身安,倒大来无忧患;游观,壶中天地宽。


                        IP属地:江西12楼2024-07-14 16:32
                        回复
                          ☆张养浩
                          【双调】水仙子
                            六十相近老形骸,安乐窝中且避乖。高竿上伎俩休争赛,早回头家去来。对华山翠壁丹崖,将小阔阔书房盖。绿巍巍松树栽,倒大来悠哉。
                            平生原自喜山林,一自归来直到今。向红尘奔走白图甚?怎如俺醉时歌醒后吟!出门来猿鹤相寻。山隐隐烟霞润,水潺潺金玉音,因此上留住身心。
                            中年才过便休官,合共神仙一样看。出门来山水相留恋,倒大来耳根清眼界宽,细寻思这的是真欢。黄金带缠着忧患,紫罗衤阑裹着祸端,怎如俺藜仗藤冠?
                            △咏江南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爱杀江南!
                            △咏遂闲堂
                            绰然亭后遂闲堂,更比仙家日月长。高情千古羲皇上,北窗风特地凉,客来时樽酒淋浪。花与竹无俗气,水和山有异香,委实会受用也云庄!
                          ----------------------


                          IP属地:江西13楼2024-07-14 16:33
                          回复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雁儿落] 此曲共四句,三韵。首句末字以押平声韵为宜,但亦可押仄声韵。首二句、末二句多分别用对仗,也有四句均对或用隔句对者。
                            [得胜令] 此曲共八旬,七韵。第三句也可入韵。第四句、末句末字均以押平声韵为宜,但亦可押上声韵。
                            雁儿落,曲牌名。又名“平沙落雁”,入“双调”,亦入“商调”。用于剧曲和散曲套数。小令较少单独使用,一般与“得胜令”或“清江引”等连成带过曲。小令全曲(不计衬字)二十字,四句三韵,基本句式:五、五、五、五。代表作品有元代关汉卿《雁儿落·怕别人瞧见咱》等。
                            得胜令是曲牌名,亦名德胜令,属北曲双调。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正格是五﹑五﹑五﹑五﹑二﹑五﹑二﹑五(八句)。一般接在双调《雁儿落》曲牌之后,两曲连用或作小令,或用在双调套曲内。
                              ☆邓玉宾,子
                              邓玉宾子,同知邓玉宾的儿子,名字、籍贯、生平、事迹均不可考。其散曲仅存小令〔雁儿落过得胜令〕三首。
                            “识破抱官囚”而不愿再“事王侯”,所以走上了“尘世不同群”、“心远山林近”的隐居道路。其曲作韵律和谐,用典自如,既有自我感情的抒发,又有深刻的人生哲理的传达,堪称是元人散曲中的艺术珍品。
                              ○小令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闲适
                              穷通一日恩,好弱十年运。身闲道义尊,心远山林近。
                            尘世不同群,惟与道相亲。一钵千家饭,双凫万里云。经纶,斗许黄金印;逡巡,回头不见人。
                            乾坤一转丸,日月双飞箭。浮生梦一场,世事云千变。
                            万里玉门关,七里钓鱼滩。晓日长安近,秋风蜀道难。休干,误杀英雄汉;看看,星星两鬓斑。
                            晴风雨气收,满眼山光秀。寻苗枸杞香,曳杖桄榔瘦。
                            识破抱官囚,谁更事王侯?甲子无拘击,乾坤只自由。无忧,醉了还依旧;归休,湖天风月秋。


                            IP属地:江西14楼2024-07-14 16:53
                            回复
                              2025-05-14 15:02:03
                              广告
                              全元散曲 ☆宋方壶
                              宋方壶,名子正,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至正(一三四一~一三六八)初年,曾客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市),来往湖山之间。后来,由于“海内兵变,西北州郡毒于侵暴屠烧,而编民于死者十九”。便移居华亭,住在莺湖之西,“辟室若干楹,方疏四启,昼夜长明,如洞天状。有石焉崭然而献秀,有木焉郁然而交阴。盖不待驭冷风度弱水而坐致‘方壶’之胜,因揭二字以名之”。尤其是“甲第连云,膏腴接壤,所欲既足而无求于外,日坐‘方壶’中,或觞或弈”。又,传说有座仙山名‘方壶’,而宋子正“不择地而有其乐,则非‘方壶’而‘方壶’也”。可见他多年正是过着一种隐居生活。(参见《清江贝先生集》中《方壶记》)
                              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闲居
                                功名梦不成,富贵心勾罢。青山绿水间,茅舍疏篱下。
                              广种邵平瓜,细焙玉川茶,遍插渊明柳,多栽潘令花。清佳,寻方外清幽话;欢恰,与亲朋闲戏耍。


                              IP属地:江西15楼2024-07-14 16: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