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学易吧 关注:41贴子:7,630

本来无顺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无顺逆
乾坤易之门户。
乾坤是六十四卦之源。其它62卦都蕴含着乾坤的部分因素。
乾坤作为易之门户,首要的是成为乾坤自己——从成为乾坤自己这个立场来看,并无外境上的顺逆——因为无论是什么样的外境,乾坤都是以自身作为自身的根源,也只管做到成为乾坤这一件事。
从潜龙勿用到亢龙有悔,从履霜,坚冰至到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再到用九用六都是一样的基于上面👆🏻所说道理的表达。
所以作人也是一样,最底层的原理是并无外境的顺逆,而是不管是什么样的外境,人所要寻觅并成就的是乾坤二卦。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7-09 22:35回复
    人生认识或感受上还有顺逆的概念,可能说明还没有在践履方面与乾坤二卦合一。——目前想法,还待检验。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7-10 05:32
    收起回复
      2025-05-15 19:22:27
      广告
      乾坤二卦的内涵极其丰富,越研究越发现问题一重又一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7-10 14:55
      回复
        在践履方面来说,能模仿近似乾坤,就已经很好了——真正能真实践履乾卦坤卦的道理符合乾坤二卦的标准是非常不容易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7-10 15:06
        回复
          象数理(卦理易理),义理都必须清楚明白,并能比较完善的落实——所谓穷理尽性,以至於命才可以。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7-10 15:09
          收起回复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神明而生蓍。
              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於阴阳,而立卦;发挥於刚柔,而生爻;和顺於道德,而理於义;穷理尽性,以至於命。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7-10 16:52
            回复
              无顺逆。
              何谓也?
              读《四书》可知是真心实意的主动选择道,德,而不是因为后天教育形成的标准,周围环境的压力等等原因,多少带着点不得已而去做。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7-21 03:56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7-21 03:56
                回复
                  2025-05-15 19:16:27
                  广告
                  注意划红线的语言表达就有点不完全心甘情愿,带着点不得已而为之的意思!——这就是顺逆的纠结。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7-21 03:56
                  回复
                    不是自己真心实意,心甘情愿的“第一选择”,就都有内在的顺与逆的纠结😖,或者说是程度不同的遗憾。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7-21 03:59
                    回复
                      读书学习,研究,践履,就是要达到自我精神内在的和谐一致,没有矛盾,顺逆的纠结。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7-21 04:02
                      回复
                        读四书,如果能研究践履到这种程度,那算是为“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7-21 04:11
                        回复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7-22 22:27
                          回复
                            孟子说:“杨朱主张为我,就算是拔去自己一根毫毛而有利于天下,他也不愿意做。墨子主张兼爱天下,哪怕是磨秃头顶磨破脚跟而对天下有利,他也愿意去做。子莫采取中间态度,中间态度比较接近正确。但是折中却不知变通,就像坚持一个极端一样。厌恶坚持一端的做法,是因为它是损害正道的,只抓住一端而废弃了其余所有的部分。”
                            《孟子·尽心上》(二十六)赏析
                            在孟子看来,杨朱、墨子、子莫等人都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正因为没有尽心于根本,杨朱才会“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才会“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才会“执中”。那么,什么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呢?要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方式才对呢?杨朱、墨子、子莫他们这三种行为方式为什么不对呢?孟子在这里没有详细说明,只是说不应该只坚持一个极端。
                            拔一毛而不愿利天下,是一种极端;摩秃头顶磨破脚跟而对天下有利,也是一种极端;只保持中间态度,也是一种极端。只要是采取极端的行为方式,都不对。因为拔一毛而不愿利天下,是一种很自私的思想和行为,摩秃头顶磨破脚跟而对天下有利,从而不顾自己,这是绝大部分人做不到的,既不愿利天下,亦不愿不利天下,取这种中间态度的人,其实还是自私。——网络翻译。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7-22 22:29
                            收起回复
                              2025-05-15 19:10:27
                              广告
                              《孟子·尽心上》(二十六)注释
                              杨子:杨朱,战国时的哲学家,主张“贵生”、“重己”。
                              取:选取,择定之意。
                              墨子:墨翟,战国时的哲学家。
                              摩:摩秃。
                              顶:头顶。
                              放:到。
                              踵:脚后跟。
                              子莫:人名,鲁国贤人。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7-22 22: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