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
地图
采购
进入贴吧
全吧搜索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
搜标签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
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
0
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
补签
。
连续签到:
天 累计签到:
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1月08日
漏签
0
天
伤寒论吧
关注:
30,575
贴子:
536,469
看贴
图片
吧主推荐
游戏
1
2
3
下一页
尾页
68
回复贴,共
3
页
,跳到
页
确定
<<返回伤寒论吧
>0< 加载中...
伤寒杂病论的脉诊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中医学徒
贡士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为什么没有人讲解伤寒杂病论的脉诊,是不是这个太悬了,讲出来怕人笑话
金麦郎37
榜眼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伤寒脉法,以抽象的宏观整手脉,做为具体认知方式。在表达上,如:弦数、弦细、浮缓、沉细、弦紧、实弦大,等等。在条文中,"脉弦浮大、脉滑而数者、脉弦细、脉沉弦、脉浮而缓……”很多的。在伤寒论的条文中,基本上是因条目辨证而用药,脉象是做为辨证的附助而存用的。卷一卷二的平脉法,在更大范围里面,对脉象做了简单说明。伤寒论上的基本表达,不足以支撑脉诊的处方用药,更适用于四诊合参而用。
金麦郎37
榜眼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完全仅凭脉,认症处方用药的。孟河学派的海外传人海默博士,以西学细微具极的探究方法,形成了“沈-海默现代脉诊”系统,表达应用上称为脉质:指下感觉与临床解析,著书《当代中医脉诊精华手册》。从实用性角度,中医师唐绍华结合并简化了海默的脉诊方法,建立了一套左右内外的脉诊系统,出版了专著《脉解伤寒》,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事实上,形成了学术上的推动。
金麦郎37
榜眼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渭河独钓翁
探花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伤寒卒病论》里的脉诊,不但谈基本的单一脉相,更多的则是在谈复合脉相!
但不管单一脉相还是复合脉相,《论》中凡是出现脉相之处,其诊断时的实用性、针对性,都非常强!都是在相关辨证条文下的联系!不但牵涉病性、病理,更是紧密结合了病位甚至传变!
这种与临床实操相结合的做法,比起纯理论性的《濒湖脉学》、《脉诀》之类,更加有利于实际运用!……
而不是像二楼“伤寒论上的表达,不足以支撑脉诊的处方用药”的井蛙之见!试问:哪部医著里的脉诊与方药的结合,有如此紧密???……
金麦郎37
榜眼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仅凭把脉,就可以合理处方用药,这不是秘密。在这个贴吧里,真的是有几个吧友具备这个能力的。但你要问是哪个医著具体实现的脉诊与方药的结合,按中医规则,回答是没有。因有所悟,而能行之……
历史上的著述,也不是绝对没有。当年赵文魁给皇上太后皇贵妃请脉处方用药,就是仅凭寸关脉合议处方,仅端康皇贵妃就有167个脉案。用的是时温病方,病了总能给治好,然后总是病着。今人说医史,满清后宫之瘼……
伤寒活用
榜眼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有道理
来如7777
探花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伤寒》的脉诊脉象没有具体指是左右手和寸关尺,那是给从医行业同行看的,属于高看同行(尊重同行),应该一说就懂!很多基础性的东西(其实非常重要)未提及,初学看这个肯定是云山雾罩不明就里。
如人体被风所伤,只言“脉浮”,“浮脉”最常出现在左寸(肺)和右尺脉(膀胱),左寸“浮”为感冒(表症)初起,用荆芥防风组方,入里(这里指表未解加重),右尺脉膀胱会受邪而引起高烧。从表证初起到加重高烧这个过程,书上没有详细说明! 到高烧这个程度还要伤到其它的一些脏腑也未说明!这个缺失对后期的处方用药影响重大,少一个病点未处理而且是最重要的点。当然,常规的大青龙汤大多也能搞定,还有更就。
来如7777
探花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一套好的中医脉学切脉后必须是能明了病点(邪)在那里,是什么性质的,如何变化到这里的整个过程心中是有“数”的,做不到这一点那就是扯淡。好的切脉老师不需要问患者,其实老师比患者更清楚患者的身体情况。这是望闻问所无法企及的。
金麦郎37
榜眼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回复第9楼。伤寒脉,包括两种表达方式。卷六辨太阳病上,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这个浮脉,是指的全手脉。第2条,……脉缓者,名为中风。这个缓脉,也是全身脉。卷九辨阳阳234条,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这个弦浮大脉,是专指的关上胃脉。由上可知,伤寒脉,即包括全脉,也在寸关尺有所分别。
金麦郎37
榜眼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除了单脉,复合脉也是常用的。“若浮细小紧,先用荆防散;若沉细而迟紧,虚寒用桂附理中汤”。这里,提到的两个复合脉,是全手脉。有语境,昨晚和楼主私信聊天,是这样说的。
金麦郎37
榜眼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伤寒杂病论》和《脉经》,都是仲师所著,包罗宽广。为了方便应用,人们总结出了28脉,这个《濒湖脉学》有学术推动,但基本思想上,是属于伤寒脉的。包括现在时温派所用的脉证并治,也是以28脉做为基础确认的,摸到沉紧脉,则辨证肾水之寒,用肉桂附子。看《黄帝内经》,《天回医简》,里面的脉法就复杂的多。甚至《难经》上的很多东西,已经是看不懂了。
金麦郎37
榜眼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初学层次的,基础的脉法,就是《濒湖脉学》的伤寒28脉。中级提升层次的,综合应用,基础也是28脉。致于高层次的脉法之用,《黄帝内经》,《难经》,《天回医筒》,都是公开发行的,修行到哪个层次,具体水平是对应的提升。中医讲究医缘悟性,脉法上的每一点滴的提升,都是艰难的!
金麦郎37
榜眼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给第九楼的吧友:我收藏了这个舌片。现在可以确认,是蓄水证。太阳之邪不解,随经入腑。当时用了很多的方子,五苓散应该是没有用。现在讨论,确实是晚了点。关键是,我是因为你在第9楼的提示,才想到的。应该是,我们以后都会用71条的五苓散了。
金麦郎37
榜眼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伤寒论71条
《伤寒论》第71条主要讨论了太阳病发汗后的几种情况及其治疗方法。12
首先,当太阳病发汗后,如果出现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建议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这种情况下,中医强调的是人的自愈能力,通过小口喝水来调和胃气,促进自我恢复。
其次,如果发汗后出现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的情况,则应用五苓散主治。五苓散的组成包括猪苓、泽泻、白术、茯苓和桂枝,这些药物共同作用以促进膀胱气化,使水液代谢恢复正常,从而消除消渴症状。
此外,五苓散的使用还涉及到多饮暖水的建议,旨在通过微汗的方式,帮助水津四布,上滋心肺,外达皮毛,实现表里双解的效果。这一建议强调了中医治疗中“多喝热水”的理念,以及通过促进汗出以利于病情的恢复。
综上所述,《伤寒论》第71条提供了对太阳病发汗后不同症状的处理方法,特别是通过五苓散的使用和多饮暖水的建议,展示了中医在治疗过程中的辨证施治和促进自愈的原则。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