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茶楼吧 关注:1,265贴子:146,225

读西山老农《醉清风》(连载)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概说
西山老农,实名周志华,是我们《快乐五十年代》吧曾经任过的老吧主。老农在贴吧上善写诙谐幽默的吧文,令人忍俊不已,被我佛所久仰。常读其文,却未睹其风采,当引为遗憾。
2024年6月,快乐吧现任吧主八宝美女组织吧中五十帅哥靓女在大连聚会,我佛有幸参加,受益匪浅。期间组织了一次联欢,各路神仙除了表演了精彩的节目,同时在八宝的带领下纷纷上台发言,其中老农在发言中竟然称赞了我佛,使我佛汗颜不已。会后,老农不顾身体疲劳(老农的腰部有伤,装有护腰),来到我佛所住的酒店房间,送给我佛一部大作《醉清风》,并在扉页上题字曰:“我佛慈悲斧正 周志华赠于2024.6.25 大连”,我佛得此大作,欣喜万分,由于其间每天忙于游山逛水,无暇细览,直至月底回京后,每日一有闲暇,必沐浴更衣,捧起这本《醉清风》细细拼读,常沉醉于美文之中,不知是否为成语“废寝忘食”做一注解乎?
《醉清风》一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闲情集》,内分为一、闲话篇,二、情趣篇,三、回忆篇,四、网络篇;第二部分是小说集。前有小叶子的《序》,后有西山老农本人写的《后记》,总计362页。
老农要我斧正,说实话,我这点墨水还真不敢当此大任。但仔细读一读:“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还是可以做到的。我想不妨我一边读,一边把我的心得体会随时用键盘敲打下来,集腋成裘,陆续在贴吧上发表出来。总的来说,是在向老农学习的基础上互相切磋,只要是有同感的地方,就把我的同感写出来,以示对老农的支持;有疑问的地方,也向老农提出来,请老农来解疑。当然,真有不同看法,也会毫不客气地提出来,供老农参考。如果非要斧正,也不是不可以,譬如今天我就给《醉清风》扶正一条:《醉清风》第一部分《闲情集》一《闲话篇》P31《人的爱美之心》和二《情趣篇》P131《人的爱美之心》内容完全重复,一字不差。
望老农和其它吧友对本文也随时斧正之。


IP属地:北京1楼2024-07-06 09:13回复
    一、几乎先生
    《醉清风》开篇《几乎先生》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几乎类似于孔乙己“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那样的形象。
    几乎先生每说一句都离不开“几乎”两个字,这种情况,土话好像叫做“口头禅”。其实,很多人都有这种口头禅,只不过口头禅的具体内容不同而已,“几乎”只是口头禅中的一种。
    “几乎”是句书面语用词,所谓书面语,指的就是写在书上的,人们读起来很雅。平时说话,老百姓很少用书面语,而是用口头语,显得很亲切,接地气。要是像几乎先生那样,就显得很书呆子气,甚至像神经病人了。
    如果用与“几乎”同样的书面语用词去解释“几乎”,可以用“仿佛”、或者“类似”这样的词语,但是要用口头语去说就是一句“差不多”即可。
    像我们北京就有很多口头禅,譬如说“您”:在北京话中,使用“您”是一种礼貌的表达方式,不仅用于对长辈或上级的称呼,也广泛用于日常交流中,表达尊重和客气。要是像几乎先生那样用,就是老农您这样了、老农您那样了、老农您怎么样了,等等,等等。
    有时候,我喜欢用一些恶作剧的方式,像几乎先生那样去重复某些口头禅或者是特定的词语。譬如日语有句一马斯,我不懂日语,听说是一句动词的结尾,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但是前边加上动词就有意义了,譬如“一库一马斯”就表示“共同家园”或“共同家园联盟”的意思。抗战神剧里常有“开路一马斯”的剧情,表示前进,据说是用错了,这个“开路一马斯”的意思是回去。虽然我不懂,但并没排除我借用,除了下班时我会开玩笑说:“开路一马斯”,要吃饭时也会说:“吃饭一马斯”,要抽烟时就会说:“抽烟一马斯”……,总之,干什么事都是什么什么一马斯,因此也得过类似于几乎先生的美称,唤作“一马斯先生”,哈哈!
    如果从这个逻辑出发,也就是说,无论是谁,只要抽取他的语言中说的最多的话语或词语,就可以冠为某某先生了,譬如老农是什么先生,我看需要用高科技手段,检验一下《醉清风》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什么,老农就会成为什么先生了。哈哈哈!


    IP属地:北京3楼2024-07-07 09:15
    回复
      一、“鳄鱼”牌皮带
      我这个人衣着是很不讲究的,从来不注意老农所说的什么“鳄鱼”牌皮带之类的名牌,只要有得用,管它什么牌子,“黑猫白猫,逮着耗子就是好猫”吧。
      年轻时,我也曾经偶尔时髦过。譬如上世纪70年代在煤矿机械厂当锻工的时候,发的工作服又肥又大,因为跟母亲学过裁裤子,我就把工作裤改成了喇叭裤,在车间里传出去,时髦了。一位飒爽英姿的女锻工(这是我们车间的一景)小苏竟然也找我来给她改裤子。后来我自己又卖了一块比天蓝深,比纯蓝浅的布料做了一条喇叭裤,另一位锻工伙伴“盘儿孙”竟然把他哥哥在铁路上带铁路扣的白色工作服拿来跟我换着穿。发的工作鞋是翻毛皮鞋,我不喜欢穿,后来听说百货大楼要卖三接头皮鞋(这是史无前例以后的第一次史无前例),我就第一时间排队去卖,那一双皮鞋26元,正好等于我学徒时一个月的工资。不过说实话,那三接头是真结实,我当工作鞋上班穿也穿不坏,现在可买不着那么结实的皮鞋了。
      小时候,我这老三身上穿的往往都是大哥、二哥穿剩下的,过年的时候,妈妈要是给做一件新衣服,那都要高兴地了不得,穿上以后到处显摆。那时候,我大哥有个同事很时髦,到我家来的时候,身上穿的衣服后面像一把岔开的大剪刀,听大哥说那叫“燕尾服”,真是让我开了一回眼。到了80年代,1984年我曾经给一个搞美术装潢的个体户当过跑外的业务员,老板生子穿着一身西服,那时候仍然是稀罕物,我也跟着他学,到花市百货商场买了身西服穿。由于那时穿西服的人很少,竟然在江湖上获得了一个“西服哥”的雅号。
      现在老了,也不上班了,觉得穿西服革履,尤其是所谓“名牌”,累得慌。夏天还是穿个大裤衩子、冬天穿身羽绒服,春夏秋冬都穿一双旅游鞋,轻松。就是皮带,哪怕是“鳄鱼”牌的皮带也都不爱系了,同样是觉得累得慌。最喜欢那裤子上有一根鞋带,一系齐活,那多轻松呀。
      说到这,再唠叨一下所谓“纯棉”。小时候都是“纯棉”,也就没听说过“纯棉”这词。后来有了人造棉、的确良、的卡,很时髦。再后来说化纤不好,讲究起100%的纯棉来。可现在纯棉也变了,跟原来的纯棉不一样了,不信你买个“纯棉”内裤试试。


      IP属地:北京4楼2024-07-08 10:44
      回复
        一、逍遥在牛A和牛C之间
        这个题目是绕圈说词,或者说是曲线说词。按照这个逻辑去类推,《水浒传》里那个和杨志纠缠的地痞应该叫做“牛大和牛三之间”。
        题目下面的第一段,我佛真要斧正一番了,老农切莫生气。第一句话云:“我们这的闲聊被人们称之为‘吹牛’”,这就把地说小了,岂止“我们这”,大概大多数地方都叫‘吹牛’吧。下面又说“北方人说是唠嗑”,这又把地说大了。相对于南方,北方这个地理概念很大,行政上讲,包含华北、东北和西北三大地区,多半个中国。据我所知,说“唠嗑”的大概只有其中的东北人。别处咱不清楚,就拿北京来说吧,叫做“侃”,或者是“侃大山”,善于侃的人叫做“侃爷”(不知道包不包括善侃的女性),上个世纪末,在北京市海淀区的沙窝(在五棵松的南边)有个著名的“侃爷市场”,形成了成千上万人在那侃大山的奇观。人们仍然不满足,所以才说出了:“十亿人民九亿侃,还有一亿在发展”的豪言壮语。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侃爷市场”侃大山的都是做梦都想发财的平头百姓。张三说:“我有三百两摩托车”,李四说:“我能办牌子”,两个人侃来侃去,真去看车的时候,找不着车,真去办牌子的时候,进不了门。两个人都是中介,下线当然还是中介,其他侃钢材、侃房地产的,无不如此。
        在我们老家河北省枣强县,又不叫侃了,叫做“白话”,这里的“白”不读第二声,读第一声,譬如我佛认为老农说的不对,就会对老农说:“瞎白话”,这里的“瞎”又不读第一声,读第二声。我佛要是认为老农是个爱白话的人,就会说老农是个“白话蛋子”。
        老农在文中提到了苏州的茶馆。在北京,我小时候也是有茶馆的,在茶馆里不仅能喝茶、侃大山,还能听评书,后来晚上还能看电视,所以我印象最深的一个茶馆就叫做“万乐园书茶社”。那时候的茶馆比较亲民,喝茶是2分钱,听书再加2分,看电视也是2分。虽然我并没有在里面喝过茶,但印象里是偶尔听过评书、看过电视的。史无前例把茶馆史无前例了,改开有了前门大碗茶,2分一碗,后来没了,个别的茶馆盖的越来越豪华,跟咱老百姓,至少是像我佛这样的老百姓就没多大关系了。


        IP属地:北京5楼2024-07-09 10:56
        回复
          一、结巴老李以及诗人和老农

          《结巴老李》一文说的是一位姓李的口吃患者,走出了人生的低谷,鸟枪换炮了的故事。
          “结巴”是口吃的俗称,是一种言语障碍,在我们周围难免有一些口吃的人。譬如我佛有个小学同学,绰号叫“老(读捞)咪子”,简称“咪子”,就是一名口吃患者。不过我这名同学人很不错,在工厂是一名木模工,也是个很好的工种。若干年没见,见面以后我才知道,原来他会拉小提琴,拉起来琴音绕梁,婉转动听,肯定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我认为这就是一种内秀,反正让我拉,我是拉不了的。
          《诗人和老农》讽刺了一些所谓的“诗人”。随着文化的普及,诗歌已经从文学的殿堂走向了民间,很多人喜欢读诗,甚至是写诗,这固然是一件大好事。但是鱼目混珠,很多人可以说根本不懂得什么叫诗,更不要说写诗。
          诗是一种文学的体裁,既然是一种文学体裁和其它文学体裁相比,必然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其最基本的特点和要求就是诗必须要押韵,不押韵就不叫诗。
          老农叙述的故事里这些所谓诗人写的是所谓词,词是诗的一种,它又有不同于其它诗歌,譬如律诗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就是不仅要押韵,每个不同的词牌其每个字还要有固定的平仄声要求,需要一个字一个字的按照其平仄声的要求往上填,所以才叫填词。试以文中张三来的那首《长相思》来说,其定格的格律应为:
          ++-(韵)++-(叠)+丨- - +丨- (韵)+ - +丨- (韵)
          ++-(韵)++-(叠)+丨- - +丨- (韵)+ - +丨- (韵)
          (见王力《唐宋词格律》P10)
          上面+表示可平可仄声,-表示平声,丨表示仄声,韵表示此字要押韵,叠表示韵后边的三个字要反复韵前边的三个字。古人的声韵和现在的声韵是不一样的,唐宋词所用的声韵叫做平水韵。平水韵的得名是因其韵书的作者刘渊原籍为江北平水(今山西临汾)而得名。现在的声韵其依据是国家颁布的汉语拼音方案,与平水韵是不一样的。譬如现在的四声指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而平水韵的四声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入声读音短促,普通话里已没有。平水韵除了平声,上、去、入三声都是仄声,所以其仄声要比汉语拼音的仄声多。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24-07-10 10:55
          回复
            一、堵车

            《堵车》这篇小文说的是两个非公务人员使用公务车辆的问题,为此,老农很气愤,质问究竟是谁给了他这种权利?首先要劝劝老农别生气,警车是公家的,身体可是自己的,您说是吧?
            现在看来,老农所看到的这种现象可能已经屡见不鲜了,我佛也并没有看到有明显的改观。其实细琢磨起来,这位飙车的男子也不一定是坏人,也许在单位是个先进,在家里是名模范丈夫。那位拉警报器的女子同样如此。
            记得一位伟人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看来还是制度出了问题。但是我佛查了一下相关的制度,譬如《道路交通安全法》上说警车属于国家机关专用车辆,只有特定的执法人员在执行公务时才有权驾驶。又查了《警车管理规定》和一些地方的警车使用管理规定都说警车应当由警车所属单位的人民警察驾驶。驾驶警车时,应当按照规定着制式警服,并持有机动车驾驶证和人民警察证。辅警,作为为公安机关日常运转和警务活动提供辅助支持的非人民警察身份人员,严格意义上是不可以开警车的。虽然有些地区由于辅警人数增加等因素,允许辅警在特定情况下驾驶警车,但这并不是普遍做法,且辅警不能单独开警车。
            看起来我们的制度是没问题的,相关规定也是很详细的,像老农说的这种没有穿警服的人开警车、开警报器都是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那么,问题究竟又出自哪里呢?老农质问说是谁给了他擅自使用警车的权利,这个问题问得好。如果不能够明确的回答出来,那只能证明是某些人利用了手中的权利,干了即违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又违规(《警车管理规定》)的事情。
            某些人利用手中的权利,干了即违法又违规的事情,会不会受到法律或法规的惩罚呢?我佛认为这是个不确定的答案。举个例子,上世纪90年代,我佛曾经向12345市长热线举报过永定门火车站(今北京南站)警察带人加楔买火车票的问题,该问题马上就得到了解决,这说明一是我的举报得到了市有关领导的重视,二是说明永定门火车站带人加楔的警察后台不够硬,反之是什么结果,我佛不知道,因为除此之外,我佛反映的其它问题还没有一件得到过解决。老农如果有兴趣,不妨做个实验试一试。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24-07-11 10:15
            回复
              一、变态与嫉妒

              老农的《变态》一文写的很幽默,按照我佛的理解,所谓“变态”实际上就是跟“常态”不一样而已。那么。什么是“常态”呢?按我佛的理解,你跟大多数人一样,就是常态,否则就是变态。有一种鸟,学名叫做伯劳,也是雀的一种。我下乡的地方把这种鸟叫做“胡不拉(读第三声)”,还有一句歇后语叫“胡不拉--各色”。我佛开始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后来才琢磨出来,原来这胡不拉都长着黑色的过眼纹,这样就使它和别的雀鸟不一样了,所以叫“各色”。这句歇后语后来也引申到人的身上,有些人和别人不一样,比如说架子大,凡人不理,人们就会说这个人“各色”。
              一般情况下,变态是一个贬义词,形容一些人不正常。在某种意义上,我佛又认为,可能“常态”也有正面的作用。也就是说,一些在某些方面做出了成就,甚至是突出成就的人,可能就是变态,跟正常人不一样,“胡不拉--各色”,才做出了这些成就,否则人云亦云,凡人一个,也就像我佛一样,屁事也干不成。大家可以琢磨琢磨是不是这个理?
              变态是少数人的行为,嫉妒却是很多人的通病。老农举了很多例子说明各种人的嫉妒,描绘出了这种通病。概括起来,这种人无论是什么身份,病因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在某一方面不如人家,但是又不甘心,所以才产生了嫉妒。当然了,一般人的嫉妒,不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你嫉妒就嫉妒吧,人家该干什么干什么,你又能奈何得了人家。但是如果嫉妒别人的人或者是有权的,或者是有钱的,这种嫉妒就有可能产生很严重的后果。譬如老农讲的那个干部的嫉妒,要是换一下位置,不是县委书记嫉妒市委书记,而是市委书记嫉妒县委书记,那你这个县委书记的位置是不是能保住,就要画个问号了。再如文化人的嫉妒,某些获奖的,不见得是真好的,某些未获奖的,未必都是糟粕。具体原因,大家可能都心知肚明,我佛也不必明说,但由于嫉妒,孙猴再有能耐,能跳出如来佛的掌心吗?至于女人的嫉妒,可能更普遍一些,因为相对而言,女人比男人更敏感一些。但是女人的嫉妒,一般是存在心里,但是如果夫君有权有钱,那一定会吹点枕头风来实现自己的愿望。只有遇到千年难遇的厉害女人,譬如吕雉和武曌那样的,其嫉妒的后果会比男人的嫉妒更厉害。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24-07-12 11:25
              回复
                一、开玩笑与不可思议

                “开玩笑”有个文词叫戏言,虽然戏言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但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可以戏言的。譬如军队中就不可以戏言。记得小时候学的课文《草船借箭》,说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总想陷害他,于是就以战争马上要爆发,军中缺乏箭矢为名,要求诸葛亮造箭,没想到诸葛亮很痛快的答应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舰来,于是周瑜说了句:“军中无戏言”,意思就是军队里是不允许开玩笑的。当然,罗贯中让诸葛亮用草船借来了十万支箭,这戏言也就不成为戏言了。
                反观历史上的某些时代,无论是军中还是朝中,戏言也好,玩笑也好,还是曾经有过的。譬如从西汉到1978年,我国粮食的亩产量据统计共提高了40 市斤,但是《人民日报》1958年9月18日报道说:广西僮族自治区环江县红旗人民公社,成功地运用了高度并禾密植方法,获得中稻平均亩产130434斤10两4钱的高产新纪录(当时1斤为16两)。
                我佛曾经下过乡,知道13万斤粮食有多少,因为我佛所在的生产队有600多亩地,这些土地在1969-1972年这四年里每年的总产量都在13万斤左右,而广西这个公社这块地一亩地竟然生产了600多亩地的粮食,我不知道如果把600多亩地生产的粮食堆在一亩地上能不能堆得下,这恐怕拿屁股想也想不出来,人家竟然想出来了,这难道不是在开玩笑?不是戏言?可是人们就是没有拿这事当成开玩笑,当成戏言,反而堂而皇之的刊登在这么权威的报纸上,号召大家来学习,这玩笑是不是开的大了一点?
                要说上面这件事可以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然不可思议的事情可未必只此一件。譬如老农说的电视台播报,当然也包括现在手机上随时都有可能播报的的天气预报,有时候就是挺不可思议的:预计某日某某某区有雷阵雨天气,局地短时雨强较大,并伴有7级左右短时大风和小冰雹,请注意防范云云。”
                过了一天,这事没发生,于是又变了,“预计某日某时至某日某时,某某区将出现小时降雨量超过某毫米的强降水,部分地区某小时降雨量将超过某毫米,山区及浅山区可能出现强降水诱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低洼地区可能出现积水,请注意防范云云。”
                看看天,还是晴空万里,哎,不如请西山老农来预报吧!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24-07-13 09:07
                回复
                  一、厕所文化

                  老农所说的厕所文化,有些是自己司空见惯,没有多少可谈的。而自己没见过的,又不知道如何谈起。只好归纳一下我佛所见过的厕所文化作品,无非是这么几类:
                  第一类是平庸且低俗的平民作品,有的甚至是儿童的作品,譬如说一些低级趣味的脏话之类的或如老农所说爱着爱那的发情语言。
                  第二类是带有最近若干年新鲜事物的作品,譬如说“同志”们之间的联络方式。
                  第三类作品则带有明显的商业广告气息。
                  广告也有高下之分,合法与非法之分。
                  水平高的,合法的,就是那些各式各样的制作精美且付了费的广告牌,有的是公益性的广告,譬如往前一小步,如何一大步之类的,有的则是各种各样的商业广告。
                  那些非法的,水平低的作品就是各式各样的小广告,最可恨的就是“办证,XXXXXXXXXXX”,后边这11个X就是发布者的手机号码。这种小广告不仅厕所里有,马路上也到处都是。我佛对此很是奇怪,因为伪造证件、发票之类的事情,不仅是非法的,而且危害是严重的,应该属于严厉打击的对象,见一个打一个,不说判不刑刑,就是罚款也应该罚的他倾家荡产。
                  我佛是不干这事的,也没这本事去干这事。假如,我说的是假如,假如我佛非要干这事,也得偷偷摸摸的去干,像地下党接头似的去干,哪里敢把自己的手机号码遍地开花似的公布出去,那不是找不自在吗?
                  我们对工作非常认真负责的有关的部门,如果像城管对待摆摊的小商小贩那么厉害,再加上摄像头等各种各样的高科技手段,即便是偷偷摸摸的干这种违法的坏事,也逃不过有关部门的火眼金睛,怎么这些做假证、假发票的人却如此猖獗,就好像武二郎似的,杀完了人不尽兴,还非要在墙上写上:“杀人者武松”几个大字,可见这些干违法坏事的人是不怕我们有关部门去顺藤摸瓜的。
                  啰啰嗦嗦的说了这么多,感觉自己对厕所文化还是了解的很不够,以后上厕所的时候,需要再认真一些,以免自己孤陋寡闻,漏了大怯。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1楼2024-07-14 08:27
                  回复
                    一、从白露说起

                    “白露身不露,赤膊是猪猡”这样的谚语我佛以前确实没听说过,不过,在我下乡时,到了白露节气,秋收就要开始了,首先要收的就是玉米,我们那叫掰棒子。白露前干农活,除了到棒子地里去耪地,男劳动力都是光膀子,就是赤膊,肩膀上披一块白包袱皮,以便随时擦汗。可是到了掰棒子的时候,没有人再敢赤膊,因为钻进棒子地以后,棒子叶就像刀子一样锋利,你要敢赤膊,就拉(读第二声)你几个口子。除了不敢赤膊,也不敢光脚。白露前很多人白天都是光脚的,吃完晚饭后洗洗脚,才趿拉上一双旧鞋。但是到了掰棒子的时候,第一道工序是打棒秧,就是由几个棒小伙子用镰刀把玉米杆砍断,砍倒的叫棒秧,留在地上未砍倒的部分叫做砟子,砟子有一尺多长,这部分是等收完玉米后按工分分给各家,由各家用小镐自己去收的,叫做钊砟子。长得比较矮的玉米,或者以后收的晚玉米(收完麦子后种的麦茬玉米)打棒秧的时候,镰刀是贴着玉米杆的根部砍的,未砍倒的部分叫做砟头。这些砟子,尤其是砟头,是非常锋利的,你要敢光着脚,不小心被扎到,你这秋天就甭干活了。
                    到了秋分,就要在收干净的早玉米地里种麦子了,农谚叫“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因为白露时,气温还高,种了麦子,麦苗会疯涨,涨过了劲,会影响小麦的产量。寒露时,气温过低,麦苗不容易分蘖,同样影响小麦的产量,所以只有秋分才是种麦的最好节气。
                    春种也要讲究节气,清明后开始种春玉米。因为玉米种子必须在13°C以上才能发芽,清明前到不了这种温度,种下的种子是发不了芽的。
                    除了节气,冬天还有三九,夏天还有三伏,三伏种什么也是有讲究的:“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里边种荞麦。”在夏种的作物里,荞麦是种的最晚的。到了三伏,种其它作物都来不及了,只有种一季荞麦,才能成熟,所以荞麦也被称作巧麦。
                    秋收分节气,玉米最早,白菜则是最晚的,但是必须在立冬前收获:“立冬不起菜,必定得受害。”到了立冬的时候,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就会来袭,不及时收菜就会遭受冻害。我小时候北京的城市居民每家都要买千八百斤冬储菜,一夜大风变天,满街的大白菜都冻得流汤,没买冬储菜的居民可就惨了。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2楼2024-07-15 10:56
                    回复
                      一、表哥的微笑

                      初看题目,以为微笑的是老农的亲戚。按词典上的解释表哥即舅父、姨母或姑母的男儿,分为舅表兄弟、姑表兄弟。比自己年长的称为表兄。比自己年幼的称为表弟。则从母/姨母的男儿称为从母兄弟/姨兄弟,则从父/叔父/伯父的男儿称为从父兄弟/叔伯兄弟。可仔细一读,原来此表哥非彼表哥,与老农屁点儿关系都没有。表,手表之表,且是高档手表之表也。这才想起来,此表哥乃是原陕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杨达才。
                      2012年,他在延安交通事故现场,面含微笑被人拍照上网,有网友揭露了他有多块名表。第二年,西安法院判了他徒刑14年。网上说2018年6月,杨达才因在服刑期间确有悔改表现,经西安市沙坡地区人民检察院同步监督,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以(2017)陕01刑更680号刑事裁定书裁定对该犯减刑八个月,减刑后刑期执行至2026年7月6日止,想来再有两年也就出来了。
                      仔细琢磨,这个表哥也是个倒霉蛋。那次延安交通事故死了36个人,凡是有点同情心的人都会感到悲痛,你这个当官的怎么就笑得出来?其二,财不可外露,尤其你这些名表、名眼镜、名皮带都是用不义之财买来的,你瞎显摆什么,这下傻眼了吧?
                      我佛听说有个赃官就很有道行,人家贪来的钱的花法是首先是报名了国外的一个高收费学校,读了一个在该国极有发展前途的专业。毕业后人家又花钱获得了该国的国籍,在该国有了稳定的高收入职业。现在你便知道人家这些钱都是不义之财,你又有什么办法呢?所以奉劝贪官污吏们,有了钱也别嘚瑟,嘚瑟没有好果子吃。
                      表哥的事已经过去十多年了,现在回头去看,跟现在的巨贪们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这些贪官污吏们心气是越来越高了,别说表哥贪的这千八百万的,一个亿又怎么着,十个亿、几十个亿……那不是大有人在吗?
                      为什么?我佛老是想不通,看了老农的文章似乎明白点了。老农说:“一旦枪毙了就更完了”,法律虽然规定贪污罪是有死刑的,可是老农你该数一数呀,那贪污十个亿、几十个亿……的有几个是真给枪毙了的呀?
                      阿弥陀佛,死了真是一分钱也带不走了!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3楼2024-07-16 10:43
                      回复
                        一、假如

                        假如这个词表示的是虚拟的场景,诚然如老农所说,人在很小的时候,在内心就有很多的假如。我们这一代人从几岁的娃娃开始,到如今已年过古稀,其实在这几十年的漫长岁月中,自己内心一定设过N次假如。所以我佛就在此陪着老农聊一聊从小到大的N次假如。
                        幼儿太小,我们不说了,从上小学开始:“一年级的小豆包,一打一蹦高”,刚上学的时候,在学校里是弱者,不敢吱毛,所以心里设定的假如是:“假如我是高年级学生,我一定不会欺负一年级的小豆包。”可是从一年级开始,一年一年的熬,觉得很漫长,怎么老也长不大呀。
                        等到了高年级了,又看着中学生好了:“等我成了中学生,兜里一定别这两只钢笔”。
                        可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史无前例了,一波轰到一所中学里,每天跟念经的似得念那本红皮的书,大伙都知道的事,我就不多说了。“假如我长大了,一定当个水兵”,可阴差阳错,终于去修理地球了。
                        修理地球的时候,也有很多假如,譬如挖河的时候,累的跟孙子似的,可要是中午吃了一个一斤的大馒头,四两一个大窝头,一勺子白菜汤,躺在斜坡上,秋天的老阳晒得身上暖烘烘的,不由得就说一声:“假如知县来跟我换,我不换!”可旁边那小子一点不给面子:“谁跟你换呀?”没来由的又生了一肚子气。
                        终于离开了修理地球这个专业,到了工厂,又成了个现代小炉匠。三伏天里,光着膀子,臭烘烘的工作服搭在肩上,拿着盆到食堂去吃午饭,看见科室的小姑娘穿的干干净净的,也拿着饭盆去吃饭,心里说:“假如我在科室上班多好呀。”
                        感谢姓林名乎家的那位大书记,由于他老人家的扩招,我佛终于不用穿着臭烘烘的工作服到食堂吃饭去了。“假如我是范进,我肯定不会犯神经病”,心里想着,也就舒坦多了,反正将来不比你们这些在科室上班的人差了。
                        几十年一晃就过,那时候想着,假如退了休,就当个驴友,把中国用脚量一遍。又十年过去了,没量成,只好退一步:“假如我坐火车、坐汽车,能不能量一遍呀?”今年已经量了大连等地,以后再接着量呗!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楼2024-07-18 12:46
                        回复
                          一、可怜天下父母心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佛觉得是句老话,就去百度,没想到这句话竟然出自人人骂为卖国贼的慈禧。
                          慈禧写的是一首七言绝句,写这首的原因是她娘60大寿,慈禧无法参加,就让侍臣送去了好多东西,并写了一幅书法,裱好以后送去。这幅书法的全文是:“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说慈禧这人再是可恶,这首诗却表现出父母对儿女的一片真情。这副书法一直保存了几代人,可惜到了史无前例的时候给毁了。
                          小时候,不懂得这些,浑浑噩噩,不知道无形中伤了多少次父母的心。如今老了,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可惜父母已经驾鹤西去,留给我们的只是心中的遗憾和遗憾。
                          我们这一代经历过很多“苦难”,史无前例也好,上山下乡也好,下岗失业也好,总觉得不得劲。但细想起来,我们所经历的苦难,比起我们的父母,大概应该是小巫见大巫了。我父亲原来只是一个读过四年书的乡下农民,只身来北平学徒,终于留了下来,并把我们四男一女拉扯养大。母亲虽然生在北平,但读了两年书就不得不跟着姥爷天天拉大锯。日军占据北平的时候,配给老百姓的是喂牲口用的混合面,姥姥因此得病身亡,十几岁的妈妈就没有了娘。经历了这么多苦难,他们仍然把我们养大成人,他们受了大半辈子的罪,却没有享过几天福,离我们而去,我们即便想孝顺也没有了机会。
                          我们的下一代虽然有下一代的苦恼,但终究比我们这一代要强的多了,更遑论我们的父母一代。我们虽然在父母面前是不孝之子,但对待子女,却跟我们的上一代对待我们一样,是一片真情。这当然跟我们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别人咱不说,就单说咱八宝大吧主,那就是位当代中国母亲的典范,大连聚游刚一结束,就不顾个把月以来的辛辛苦苦,赶回湖南当三个月的奶奶去了。为此,八宝大吧主相当自豪,曰:“我已经当了四年奶奶了”,为啥?还不是为了儿子。真情呀,感人肺腑呀!我佛这只秃笔,不,我佛手底下这个破键盘,真不知道打出什么词来飘扬八宝大吧主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很难忘却,因为每天出门经过幼儿园和中小学,都看到很多父母在烈日下或风雪中等待…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楼2024-07-19 10:21
                          回复
                            一、富婆难嫁和空空的宁静

                            第一个标题“富婆难嫁”我只能交白卷,因为我从来都没有认识过任何一位“富婆”,我所认识的异性,即便不是“穷婆”,也绝对说不上多富。既然连富婆都不认识,也就没资格评论人家到底是难嫁还是好嫁了。
                            关于“空空的宁静”,我体会就是发呆。回想这多半辈子了,虽然说大部分时间都是忙忙碌碌,但是有发呆的时候吗?还是有的。
                            记得从农村抽到工厂以后,那时候心情并不是太好。手里边虽然扔掉了锄把子,却拿起了夹红铁的大铁钳子,后来又叫我到厂子里的子弟学校给小学三年级代课,当起了孩子王。怎么办呢?看不到任何出路呀?所以下班吃完晚饭以后,我经常自己一个人走到房山城里一些没人的地方,譬如大石河的河边,再譬如房山商场门前的台阶下边,静静地坐着发呆,一直呆个个把钟头,再像个老人似的慢慢站起身来,向宿舍的方向走去。
                            记得最清楚的一次发呆,是在1976年7月27日晚上。那一次吃完晚饭,我又像往常一样,来到房山商场门前的台阶下边,静静地坐着发呆。可是那天晚上我感觉天气是十分的闷热,于是发呆的时间就无形中加长了,大概过了有两个小时,我才返回。
                            第二天凌晨3时28分,地震了!
                            地震大概更促进了我的发呆。刚刚地震的时候,我感觉屋里的后窗户在剧烈的响动,所以我心里的第一个反应是“是不是老毛子扔原子弹了?”但是听到楼道里有人大吼了一声:“地震了!”我自然也就反应了过来。
                            本来想赶紧跑出去,但一看屋里的其他三个人,竟然还在呼呼大睡,我本能地停住了脚步,学着楼道那个人大吼地震,才把那三个人喊醒,和我一起跑了出去。
                            当跑到楼外以后,我意识到,假如这栋楼塌了,即便是第一个起跑的人也跑不出这栋楼去,因为在他出来之前,楼顶的女墙已经掉在了地上。
                            我们到房山县城里侦查了一圈,没有得到任何有效的信息,回到厂里也没有得到领导的任何指示,于是只好在办公室里搬出一把椅子,坐在椅子上发呆。一直到三天以后,学校领导宣布放假,才不再坐在椅子上发呆,坐上了回家的汽车。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楼2024-07-20 08:36
                            回复
                              十四、人的爱美之心

                              人的爱美之心是古来有之的。从出土文物来看,3万到1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就有穿孔的兽牙、海蚶壳、石球、小砾石等共120枚,制作精制美观。还有一枚长82毫米的骨针,针身直径最粗处是3.3毫米,针眼上的直径为3.1毫米。针尖圆锐。针身被磨得略带变曲,通体光滑。要完成这件骨针的制作,首先要把骨料截断,经过细致的刮、挖、磨等技术,才能造出这样精细的骨针。这些装饰品和骨针,说明当时的人类已经有了爱美之心。
                              人的爱美之心也是不分中外的,甚至不分人与猿。据说已知最古老的暗示出现艺术感知力的物品有300万年历史,远早于人类的出现,它就是一个世纪前在南非发现的马卡潘斯加特卵石。这是一枚红棕色碧石,形似人脸,但并非人工制作,而是天然形成。然而这枚鹅卵石可能的出产地与发现地相隔几公里,其收集者很可能是南方古猿。
                              但是古今中外人的爱美之心是有差异的。我们以美女的标准为例,唐代的美女标准是要胖。根据国际标准的身材计算公式,标准体重(女)=(身高cm-100)x0.9(kg)-2.5(kg),计算出杨玉环最标准的体重应该为为56公斤,但是考古学家基于对唐代选妃规则的分析以及对杨贵妃身高1.65米的估算认为杨玉环的体重大约在65公斤左右,这就意味着杨玉环的体重超出了现在国际公认的标准体重18斤,按我们今人来看确实是有点儿胖。但是唐朝的审美观念倾向于丰腴的美,这种审美观念在当时的艺术作品和文学描述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唐朝的皇帝喜好牡丹花、膘肥体壮的马以及壮硕健美的女人,这反映了唐朝对丰腴美的偏好。因此,尽管杨玉环的体重在现代标准下可能被视为超重,但在唐朝的审美标准下,她的体重是被接受的,甚至可能被认为是美的。
                              再如中外对肤色标准的差异。我们中国人认为白色的皮肤是美的,所以才有“肤如凝脂”的比喻,就是皮肤像一块猪油那么白嫩。但是白种人反而认为黑一点才美。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女人怕晒黑了,不管下不下雨,出门都要打一把雨伞,现在更是用所谓防晒服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的,但是老外,尤其是老毛子到了海边,就是脱个精光,躺在海滩上晒太阳,一晒就是一天,唯恐自己晒不黑呢。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楼2024-07-21 08: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