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於有吧友提到“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翻译成文言文是什么,这引起了我对现代专有事物名词在古代有可能的称呼这一遐想的兴趣,其实想知道古人可能会把这些现代事物称为什么,就要知道古人对於事物命名的规则。仅说说交通工具方面的事物名词,对于交通工具而言,在古代通俗的称呼以下几种,“马”、“车”、“轩”、“舆”、“船”、“舟”等,特殊的称呼有“朱轩”、“翠盖”、“锦帆”、“芝盖”、“耸盖”、“绣毂”、“骏骨”、“紫燕”、“青虬”等,其中“朱轩”是纯粹的特征命名法,由于古代能用红漆的都是豪门显贵,因此“朱”成为了显贵们的代名词,所以说“朱轩”是特征命名法,以此类推,我们可以把现代的“飞机”称为“飞轩”或“飞舆”、“私家车”称为“铁轩”或“铁舆”、“火车”称为“电轩”或“电舆”,「电非是用电之义,而是喻指其速度」。“锦帆”属于纯粹的以局部代整体的命名法,以此类推,可以把“飞机”称为“飞翼”或“铁翼”、“火车”称为“铁毂”,而“翠盖”、“芝盖”、“耸盖”、“绣毂”、“骏骨”等,既是特征命名法,也是以局部代整体的命名法,以此类推,又可以把“飞机”称为“电翼”、“火车”称为“电毂”。至於“紫燕”、“青虬”都是骏马的美誉,属于以特征类比的抽象命名法,至於现代专有事物名词可以称为什么,各位就自己去想了。实际上,每当我写文章,发现所掌握的辞藻不够使用,想要自造词汇时,一检阅便发现想要自造的词汇其实古人已有旧例,这也说明我想自造的词是符合古人的造词规则的,其实自造词汇没什么问题,只要符合古人造词规则,别人能见名知义,不是不可以,尽管如此,还是尽量少自造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