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妙门吧 关注:40贴子:116
  • 4回复贴,共1

我找到的六妙门资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摄心在息。从一至十。名之为数。行者为修无漏真法。先须调心入定。欲界粗散难摄。非数不治。故须善调身息。从一至十。则粗乱静息。心神停住。是为入定之要。故以数息。为妙门也。
细心依息。知入知出。故曰为随。行者虽因数息心住而禅定未发。若犹存数则心有起念之失。故须放数修随。心依于息。入时知入。出时知出。长短冷暖。皆悉知之。若心安明净。因是则诸禅自发。故以随为门也
息心静虑。名之为止。行者虽因随息心安明净。而定犹未发。若心依随。则微有起想之乱。澄渟安隐。莫若于止。故舍随修止。是中多用凝心止也。凝心寂虑。心无波动。则诸禅定自然开发。故以止为门
分别推析之心名为观。行者虽因止证诸禅定。而解慧未发。若住定心。则有无明味著之乖。故须推寻检析所证禅定。是中多用实观四念处也。若观心分明。则知五众虚诳。破四颠倒及我等十六知见。颠倒既无。无漏方便因此开发。故以观为门
转心反照。名之为还。行者虽修观照。而真明未发。若计有我能观析破于颠倒。则计我之惑。还附观而生。同于外道。故云是诸外道计著。观空智慧。不得解脱。若觉此患。即当转心反照能观之心。若知能观之心虚诳无实。即附观执我之倒自亡。因是无漏方便自然而朗。故以还为门
心无所依。妄波不起。名之为净。行者修还之时。虽能破观之倒。若真明未发。而住无能所。即是受念。故令心智秽浊觉知。此已不住不著。泯然清净。因此真明开发。即断三界结使。证三乘道。故云。其清净得一心者。则万邪灭矣。以净为门。意在此也


IP属地:广东1楼2024-07-01 20:33回复
    我最近在考虑思维的凝聚力锻炼,觉得六妙门是个办法。


    IP属地:广东2楼2024-07-01 20:36
    回复
      一、数
      数息为六妙门之第一步。所谓息,即是一呼一吸之间,叫一息,也叫一念。数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计算其次数。数息的目的在于去除妄想,因为凡夫一念之间具有八万四千烦恼,数息等于是打鱼拉网,慢慢收,心收拢之后,一到心无散乱时就不要数。如果再数,则是头上按头,多此一举。不用数之后即须随息,若强再计数,便是自增妄想。至于计数的方法,大致分为下例三种:
      1、由一数至十,再由十倒数至一.如此反复,做到呼吸时只有数字没有其他杂念。(1、2、3……10、9、8……2、1……)。
      2、由一、二、三……按次计数下去,数到最后,这中间并没有杂念妄想,数字并没有差错,心念配合呼吸也就是初步的成功。(1、2、3、4……99、100……)。如果在数息中同,岔入其他妄想,又须再来从头数起。
      3、数息分两种即数入与数出。数入乃按呼吸之吸时计数。数出乃按呼吸之呼时计数。体弱多病者宜修数入息。血气旺盛,欲望多者宜修数出息。
      数的过程呼吸对于风大的感受分别为风→气→息三个层次。开始时,呼吸粗,称之为风,静定后,呼吸较细,称之为气。再进一步,身心宁静,只有感觉自己内在呼吸,却听不到呼吸声音,这就是息。到了息,就不要数了,即进入随。
      数息过程中,身心会有变化,常会发现病症,这些疾病潜伏在体内,经由修持才发觉。数息功夫好,自然祛病延年,身心康乐。


      IP属地:广东3楼2024-07-01 20:38
      回复
        试了一下,发现极难做到,尤其是清晨早起时。
        “岔入其他妄想,又须再来从头数起。”
        就这个看起来简单的要求,搞得我经常连数到10都不行。
        退一步,先不管妄想,练习每次先数到一定之数再说,从10练起,不然太受打击了。
        以前看过其他一些资料,有谈到妄念就象天空的浮云,总是会生灭,先不去管它。大约就是为我这种新手准备的吧


        IP属地:广东4楼2024-07-02 08:14
        回复
          不论哪种功法,最后随着不断的境界提升,都会上升到精神层面,这时候外界的安静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处在安静的环境下你才会仔细的体察你的身体变化你的精神变化,你的整体状态才会提高。
          古人很强,早就认识到养生的终极目的是精神的锻炼,所以中国各个功法最普及的就是打坐,打坐就是让你直接进入精神锻炼的环境。
          可是古代高人没想到的是大多数普通人很难一下子就静下心来入静,真正能够直接入静的人很少。就象学霸理解不了学渣一样。
          印度人在这方面对策就创立了瑜伽,通过形体的锻练来提高精神的专注力。精神的专注力达到了一定程度,再练冥想就容易入门。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4-07-27 09: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