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乔吧 关注:28,509贴子:362,680
  • 9回复贴,共1

一个巴乔迷的悲情故事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天从我的文集里偶然看到这个故事,竟有世事沧桑之感。但尽管时隔多年,再次读来,依然湿了眼眶。突然想到多年未来的乔吧——这个故事最初是发表在这里的——如今,还有谁记得这个悲情的故事吗?
七月即将来临,三十年前的这个七月,就是这个故事的高潮和结局。为了纪念已经退役的巴乔,已经远行三十年的小施,已经落魄到不知是几流球队的中国男足,我把这个故事再次完整地写出来,与乔吧诸君一起,拉开回忆的序幕……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6-30 13:41回复

    小施是我的同事,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年轻人。他工作上没有什么显著的业绩,平日里也总是独来独往,很少与大家交流,似乎是一个典型的“黏液质”的人。唯一能使他狂热起来的东西只有一个——足球。
    是的,小施是个球迷,而且是一个高水准的狂热球迷。他不会做诸如“在中国队和其主教练面前长跪不起”的“傻事”,也从不和本市的“球迷协会”有任何瓜葛,甚至认为所谓的“球迷协会”,就是一群不懂足球又素质不高的人组成的“乌合之众”。可是他对足球独到日精辟的见解,常常让一些足球的专业人氏都自叹不如,也让我们这些足球十足的“门外汉”们听得津津有味。而每当谈起足球,他立刻一扫往日冷漠的容颜,变得眉飞色舞,口若悬河。每每此时,那间狭小的办公室就成了他的“领地”,而平日里,尽管屋子不大,人们也很难发现躲在角落里的他。
    小施平生的最爱只有两个——巴乔和中国队。他常说,巴乔就是他的伴侣,而中国队就是他的孩子。的确,他没有结婚,也没有女朋友。他住在一间面积不族十平米的单身宿舍里,在本应该悬挂结婚照和“全家福”的墙壁上,他挂起了巴乔和历届中国队的大幅照片。照片上的巴乔还没有留起“马尾辨”,模样清秀得如童话中走出来的小牧童,一脸灿烂的笑容仿佛春天遍洒原野的阳光。他说这是巴乔在90意大利之夏时的照片,那时,年仅23岁的巴乔踢进了本届世界杯最精彩的进球,同样年仅23岁的他也一发不可收拾地迷恋上了巴乔。他瞧不起那些在巴乔留起了“马尾辫”后才开始喜欢上巴乔的人,认为他们只是一群幼稚的“追星”族,而幼稚的人是无法读懂巴乔的。他说1990年的巴乔才是最可爱的,即使转会的风波也无法遮掩他纯真的笑容。他甚至说,读不懂昔日巴乔的微笑,也就读不懂现在巴乔的忧伤。对于他这些关于巴乔的哲理性的话语,我们听得似是而非,但也许是他如初恋般的痴迷感染了我们,也许是那个牧童般清秀的男孩打动了我们(因为我就看过巴乔的袖标上写着“必胜”这两个汉字),我们都开始帮助他搜集有关巴乔的信息,也都在每个星期日晚上转播的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中不自觉地寻找一个梳着马尾辫的身影。每当我们把搜集来的有关巴乔的信息送给他的时候,他总是用双手接过来,一边连声说“谢谢,谢谢……”,一边小心翼翼地贴在一本名叫“足球之魂——巴乔”的厚厚的剪辑簿中。看着他平素冷冰冰的面孔上流露出来的虔诚的谢意,我的心总会流淌出一丝莫名其妙的酸楚,一如巴乔脸上淡淡的忧郁。
    而小施对中国队的爱,的确是父母对孩子的那种爱。更确切点说,是父母对不争气的孩子的那种爱。他平日里总会向我们数落出一大堆中国足球队的不是,就像父母数落让自己伤心的孩子一样,似乎中国队从成立那天起就没有一点可取之处。但一旦其他人用刻薄的言语羞辱中国队的时候,他又马上出来为中国队辩护,这时,他嘴里的中国队又成了一支战无不胜的球队,简直比巴西队还厉害。每每此时,我们都悄悄地说:“小施又开始‘护犊子’了。”当然,中国队毕竟不是巴西队,甚至在世界足坛上都不能入流。这一点,酷爱足球的小施比谁都清楚。所以,当对方拿着小施以前数落中国队的话语“还治其人之身”的时候,他立刻变得哑口无言,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然后,他会躲到角落里抽上一整天的烟。抽烟是小施唯一的不良嗜好,在中国队输球或巴乔状态不好的时候,他会一天抽上5、6盒烟。每到此时,办公室里烟雾缭绕,犹如下了一场浓雾。呛人的烟味甚至连开窗户都无法驱散,我们这些女同志只好到其他办公室里“寻求避难”。
    就这样,小施和他的“爱人”巴乔,孩子“中国足球队”一起有滋有味地生活着。既然是“一家三口”,命运总会休戚相关。小施就认为“巴乔的成功”和“中国足球队的命运”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是紧紧相连的,他甚至预言:“巴乔捧起世界杯之时,就是中国足球队出线之日。”当我们问起这个预言的根据时,他说了一句让我至今摸不着头脑的话:“巴乔信佛。”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6-30 13:44
    回复
      1993年,中国队在第一位“洋教练”——施拉普那的带领下,再次出征世界杯预选赛。小施对这次出征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他相信在“老施”的带领下,中国队一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每天都守侯在电视机前,一场不落地看比赛,第二天又到办公室绘声绘色的讲解。中国队前两场小组赛形式大好,这又给处于亢奋状态的他打了一针“强心剂”。他甚至把“老施”比作中国队的“救世主”,说了许多诸如“外来的和尚就是会念经”之类的话。这在头脑一贯清醒的他身上是不多见的。我们一面迎合着他的“高见”,一面暗自担心——万一中国队输了球,小施可怎么办?
      果然,我们的担心不久就变成了事实,“老施”终于辜负了小施的一腔热血。中国队再次遭遇了黑色的“伊尔比得之夜”。 德国的“爱国者”敌不过伊拉克的“飞毛腿”,中国队甚至在小组赛刚进行到半程的时候,就已经沦落到“陪太子读书”的尴尬境地。可是,当时坐在电视机前的我,却没有为中国足球的坎坷命运而悲戚。我的头脑中一直在盘旋着这样一个问题——明天,小施会怎样面对这次失败?我们,又怎样面对小施呢?
      第二天,科长特地早早来到办公室嘱咐我们,见到小施,千万不要提昨天的那场比赛,甚至连“足球”两个字都不要提。可是,出乎我们的意料,小施居然一整天都没有来上班。第三天,第四天……他都没来,也没有请假。我们心中的不安越来越严重,一个胆小的女同志甚至悄悄地说:“他会不会自杀?”我们想笑,但笑不出来。真的,谁知道孤僻的他会做出什么样极端的举动呢?
      终于,第四天上午,我和科长来到了小施的宿舍。还没有进门,我们就已经闻到了一股刺鼻的烟味,似乎光这股味道,就能把屋子和屋子里的一切烤焦。门是虚掩着的,推门而入,映入眼帘的是地上大大小小几百个烟头,和满屋子缭绕的青烟。我赶紧把窗户推开。烟气驱散一些后,我们终于发现了蜷缩在沙发里的小施。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那个仅仅26岁,充满了活力和生气的小施吗?是那个三天前还面对着我们眉飞色舞,侃侃而谈的小伙子吗?仅仅三天,他就憔悴了好多好多,也消瘦了好多好多。他头发凌乱得像一堆稻草,脸色苍白得没有一丝血色,面颊上几乎没有肉了。他愣愣地盯着桌面的一个点。目光是呆滞的,毫无生气的。对于我们的到来,他恍若未闻。看着他这个样子,我们竟不知道说什么了。
      “小施,你吃了吗?”科长踌躇了好久,终于冒出了一句富有中国特色的见面语。
      “我不知道。”小施的声音相当虚弱。
      “那么,昨天吃了吗?”
      “我不知道。”
      科长急了:“你别告诉我你三天没有吃饭了。”
      “我不知道。”小施似乎只会说这样一句话了。
      我和科长对望了一眼,然后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小施凝视的那个点上。于是,我们看到了那张原本挂在墙上的中国队的“全家福”。镜框打了,玻璃撒了满地。画面本来是被撕碎了的,可以说是被撕得粉碎,可是那些细小的碎片居然又被一点点的拼好了。于是,我们眼中的中国足球队是破碎的,足球队员的脸也是破碎的。“老施”用破碎的目光望着我们,“小施”也用破碎的目光忘着他们。突然间,我第一次有了一种想为足球而流泪的冲动。一个破碎了的梦,还能拼好吗?能吗?
      “小施,别这样……”科长说了半句就说不下去了。小施茫然地抬起头来,似乎想说些什么,可就在这时,一阵风从窗外吹来,把那幅拼好的“全家福”又一片片地吹起,飞舞的碎片就像火焰中飘舞的灰烬。小施突然蹦了起来,发疯似的抓着,护着那些碎片,嘴里还含糊不清地说着:“别跑……别跑……我要……我要……”有些碎片落到了地上,他一片片地去拾。又一些碎片被风吹到了窗外,于是,他探出了身子去够,去抢,他的宿舍在三楼,下面是一片水泥的空地。
      科长慌了,连忙抱住他的身子。“小施!”他沉痛地喊着,“失去了足球,不等于失去了一些,我们还要活着,活着啊……”
      小施转过身来,愣愣地看着科长,眼珠微微转动着,每转动一下,就湿一分。终于,他“哇”地哭出了声。他哭喊着扑到科长的怀里,哭喊着说:“中国足球……我的孩子没了,没了……”
      无数细碎的纸片在烟雾中飘舞着,像无数破碎的梦……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6-30 13:46
      回复
        小施终于上班了。他更孤僻也更忧郁了,整天躲在办公室的角落里,终日不发一言,却一根接着一根的抽烟。办公室里的空气从来没有像那段日子那样污浊。没有人敢在他面前提起足球和与足球有关的一切,可是也没有人知道该怎样劝解和安慰他。大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消沉的他一天天地消瘦下去。一个月下来,他已经瘦了整整一圈,而且整日地咳嗽不停。科长劝他不要再抽烟了,他苦笑着说:“现在,我只有它了。”
        两个月后,小施开始发低烧,连续两个星期不退,而且咳嗽得越来越厉害,阵阵咳嗽声让人听了揪心般地疼。他的声音也沙哑起来,本来瘦得不成样子的脸庞竟莫名其妙地浮肿起来。大家都劝他去看医生,他却固执地摇着头,说自己没事,老毛病了,抽烟太多引起的,过一阵就好了。望着固执的他,我们也没有任何办法。终于有一天,科长在小施用过的纸巾里发现了血迹。于是,我们集体把他“绑架”到了医院。
        我们没想到,检查的过程竟是如此漫长而复杂。痰液、胸片、纤支镜检、电视透视……终于,医生把我们叫了出来,他的脸严肃得吓人:“你们……谁是家属?”
        我们互相看看,还是科长发了话:“我们……是他的同事。”
        “那么,谁能通知他的家属?”医生又问。
        我们面面相觑。和小施相处了好几年,我们居然没有听他谈起过自己的亲人。又是科长开了口:“他父母早就过世了,只有一个哥哥,听说在几年前也和他闹翻了,两人有好长一段时间不来往了。”
        医生的面孔更严肃了:“那怎么办?你们有没有领导?拿个主意吧!”
        我们的心突然紧张起来,每个人都预感到情况不妙。科长试探着问:“大夫,他得的是……”
        “肺癌!”医生甩出了两个比南极千年寒冰还要冷酷的字。
        “啊——”几张嘴巴不约而同地叫了起来,好半天都没有合拢。
        “你们也太怠慢了!患者早来诊治还有一丝希望!现在……”他冰冷的语气中竟透着一丝惋惜,“已经到了晚期了!”
        那个胆小的女同志突然哭了起来。大家的鼻子也酸酸的。小施,一个多么年轻的生命!他,和那个满场飞奔的“马尾辨“一样,只有26岁啊!“大夫,”科长的声音竟有些颤抖,“难道……没有一点希望了吗?”
        医生沉痛地摇了摇头:“准备后事吧!他只有四个月的时间了!”
        我突然咬紧了下唇,拼命封闭住了即将爆发出来的呜咽。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助。就在这时,身边的一个同事突然吃惊地“啊”了一声。大家不约而同的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于是,我们发先了早就倚在病房门口的小施。
        “小施!‘科长连忙奔过去,扶住了那个摇摇欲坠的身体。大家也都迅速地围上来。每个人都想张嘴说些什么,却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小施轮流地看着大家,腮边的肌肉不停地抖动着。他的脸苍白得如死人身上的裹尸布,眼中却燃烧着一种古怪的,稀有的光芒,似乎是恐惧和不甘在小小的瞳人中不断交战。突然,他猛地抓住科长的手,嘶哑地,断断续续地说:“我不想死……我要活着……活着……看巴乔在世界杯上……夺冠……”
        在眼眶里忍了许久的泪,终于顺着每个人的面颊流了下来。昔日并不那么团结的同时们,此刻却都拥着小施哭成了一团。是啊,小施没有失去一切,至少,他还有巴乔——他生命中唯一的爱人,以及他和爱人共同的梦想——夺冠。
        以后的日子里,小施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单位报销了他治疗的一切费用,于是,没有后顾之忧的他开始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没有比他更听话的病人了。只要医生说有利于病情稳定或恢复,他就坚决按医生说的去做。他甚至忌了烟,从确诊病情到世界杯开幕的整整一年,他没有抽过一支香烟。同事们给他找来的偏方土法,他也一一尝试。每天,他都坚持到公园晨练,在办公室里也经常举举哑铃,做做体操什么的。他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就是:“延长一秒钟也是好的。”每当别人说他气色不错或者身体好转之类的话时,他总是笑着说:“唉!能挺到世界杯结束的那一天就行了。看到巴乔举起了大力神杯,我死也瞑目了。”每每听了这句话,我们总是当面斥责他胡说八道,背地里却忍不住发出几声悠长的叹息。
        可是,谁知道爱的勇气有多大?谁又知道梦想的力量有多大?被医生判定为四个月“死缓”的小施,身体竟奇迹般地好转起来。他的脸色渐渐红润了,声音渐渐清晰了,肺部的疼痛也渐渐减轻了。他挺过了四个月、五个月、六个月……终于,他迎来了1994年的曙光。同事们私下里悄悄议论,一致认为创造奇迹的不是医生,而是巴乔——他永恒不变的爱人。半年以来,我们乐此不疲地给小施搜集有关巴乔的任何资料,而那个梳着马尾的清秀的男孩子也真的捷报频传。仅在93年岁尾,他就一鼓作气地把“欧洲足球先生”“世界足球先生”尽收囊中。大家都认为,这对小施来说,比任何特效药都起作用。可以说,正是巴乔的出色表现和世界杯夺冠的梦想,支撑着小施本来摇摇欲坠的生命,让即将熄灭的生命之火重新燃起了光焰。
        于是,我们科室的全体成员也都成了“巴乔迷”。我们同小施一起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并坚信,这样一个出色的球星,肯定不能像中国队那样,带给小施深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6-30 13:48
        回复

          终于,1994年6月18日,第十五届世界杯终于在美国开幕了。第二天晚上,小施“健康”地等到了意大利在本届世界杯上的第一次亮相。我们科室的全体成员集中到小施那间狭小的宿舍里,陪着他一起看比赛。电视画面上出现了巴乔的身影时,大家都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我偷偷地看了小施一眼,他笑着,眼角却有几分湿润。
          可是那场比赛,意大利却输了,以0:1输给了他们从未输过的爱尔兰队。终场哨声吹响的时候,我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小施的身上,每个人的眼中都透着几分紧张和忐忑。小施却出乎意料地笑了。“哥们姐们,别泄气啊!”他调皮地耸耸肩膀,“怕什么,有巴乔呢!下一场意大利准赢!”
          我们一下子愣住了。小施竟然安慰起了我们。科长第一个反应过来:“是啊,刚输了一场怕什么,意大利还有巴乔呢!“
          “就是就是!“大家连忙附和着,顺着小施的话音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把巴乔形容得无往不胜,把意大利岌岌可危的前途吹嘘得一片光明。我在说那些话的时候,不知道是在安慰小施,还是在宽慰自己。可是,意大利毕竟还有个巴乔,还有个世界足球先生!那个如日中天,充满灵气的巴乔,是不会让意大利失望,让世界失望,让小施失望的!
          5天后,意大利的第二场比赛打响了。陪着小施在电视机前观看的我们,心中都像悬着一把刀。尽管对足球不甚了解,我们也知道,这场比赛,意大利再也输不起了。如果再输球,他们会把自己打回老家,更会把小施打进阴曹地府。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自己简直没有什么担心的必要,意大利打得相当好,巴乔也发挥得很出色,传切吊都恰倒好处。而挪威队,20分钟竟没有一脚象样的球队。如果照这样踢下去,意大利必胜无疑。大家渐渐地放松下来,小施甚至轻轻地哼起了《意大利之夏》的旋律。我的耳边仿佛又响起了他反复说起的那句话:“怕什么,有巴乔呢!”
          可是,第二十一分钟,该死的第二十一分钟竟发生了惊天的逆转!该死的意大利守门员犯规被罚下了场,场上必须有一名队员替换新上场的守门员。此时,那个更该死的主教练萨基,竟举起了一个让全世界都难以置信的号码——10号巴乔!
          身边的小施突然晃了几下,一副要摔倒的样子。身后的一名同志连忙抱住了他。他的面孔煞白,嘴唇不住地颤抖着,苍白的肌肤渗出了淋漓的冷汗。大家都慌了神,急忙围拢过来。科长焦急地喊着:“小施,小施,你没事吧!”
          小施张着嘴,似乎在说反复地重复着一句话,但没有人能从颤抖的嘴唇中分辨出他说了什么。突然,他猛烈地咳嗽起来,咳嗽得浑身颤抖。苍白的脸竟因剧烈的咳嗽而泛起了一阵潮红。一个女同志连忙把一片干净的纸巾捂到他的嘴巴上。终于,咳嗽声停止了,当纸巾被拿开的时候,大家的心都哆嗦了一下,每个人都清楚看到了染在纸巾上的暗红的血渍。
          “医院!送医院!”科长突然尖利地喊了起来。于是,120、急救车、医生护士……一阵手忙脚乱之后,小施再一次住进了医院。一路上,他依然重复着那句别人听不清的话。一个同志终于忍不住把耳朵贴了上去。终于,他抬起头来,语气有些哽咽:“他一直在说——怎么会这样?”
          我猛的打了个寒战,觉得一股冰冷的寒意蔓延到全身每一个细胞。我似乎又看到了那张该死的红牌,在美国炽烈的阳光下闪耀着刺眼的血色——那是小施的血,小施从心底吐出的血……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6-30 13:49
          回复

            小施住院了。他的病情急剧恶化,高烧、呕吐、胸腔积水、疼痛……任何医学手段都已经无法挽留他正在匆匆而逝的年轻生命。可是,他的神智却一直保持清醒。当一个不大懂足球的女同志告诉他,巴乔后来又被换上场,并踢进一个球的时候,他用虚弱的声音告诉他,进球的是迪诺.巴乔,不可能是罗伯特.巴乔。被换下的人,是不可以再换上场的。
            虽然我直到那一天,才知道意大利有两个巴乔,可是意大利战胜挪威的消息,还是让病中的小施有了一些安慰。“意大利还活着。”他用微弱的声音对我说,“可是……他怎么能把巴乔换下来?”
            我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好胡乱抓了几句话安慰他:“意大利不是胜了吗?这比什么都强。如果不把巴乔换下去,意大利兴许还赢不了呢!”
            话刚出口,我就知道自己说错了。果然,小施的目光一下子黯淡了。他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可最终一个字也没有说。我暗自懊悔怎么说了这么一句不该说的话,一边连忙改口:“当然,如果巴乔在场上,这个球还许是他进的呢。”
            小施忧郁地看了我一眼,又把目光转移到了窗外那一角蓝色的天空。好久好久,他就盯着那片蓝色,不动,也不说话。大夫进来了,问他感觉怎么样。他轻轻地吐出了两个字:“难受!”
            “怎么?”大夫关切地问,“哪里难受?”
            “心啊!”他叹了一口气,转过头来,却不去看大夫,而把目光转向了我,“你都认为换掉他是对的,还有谁能理解巴乔?他的心该有多难受啊!你可以安慰我,谁又去安慰他呢?”
            大夫像看着怪物一样看着小施:“我是问你哪里难受?不是问别人!”
            “他比我更难受!”小施继续喃喃地低语着,“在被换下去的一刹那,谁的苦都抵不上他心中的苦。这些苦,他怎么受得了?”
            大夫不可思议地耸了耸肩,一旁的我,眼眶却早已湿润了。
            6月29日,意大利迎来了小组的第三场比赛。在小施的坚持下,我们把电视机搬到了他那件单人病房里,摆到了他收视的最佳位置。科室里所有的同事都来了,大家一边追随着屏幕上那个梳着马尾辨的单薄身影,一边提心吊胆地用眼角描着躺在病床上的小施。小施甚至连转头的力气都没有了,他斜倚在一个竖起的枕头上(这对他来说已经很困难了),一双凹陷的眼睛却一瞬也不瞬地盯着屏幕。这是我们所看到的最揪心的比赛。没有喊声,没有笑语,甚至连议论都很难听见。可是每个人的手心里都攥着一把汗。当对手墨西哥队攻入意大利半场的时候,我们甚至比看中国队踢球还紧张。每个人都知道结果意味着什么,小施再也经受不起上次那样的刺激了。对于我们来说,它不仅仅是一场比赛了,而是关乎一个人生死存亡的战争。意大利输球的结果会像一把锋利的匕首插进小施的心脏,直接把小施打进阴曹地府。
            可是,这场比赛,意大利依然没有取胜。他们在先进一球的情况下被墨西哥队扳平。巴乔依然没有进球,那个孱弱的蓝色身影,似乎已经很难让人相信,他能承担一个民族沉重的希望,和病床上那个即将逝去的生命牢牢系在他身上的狂热的梦想。终场哨声吹响的时候,病房里竟然一片寂静。对巴乔的失望和对小施的担忧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小施慢慢地闭上了眼睛,似乎再也没有力气睁开了。好久,他才喃喃地吐出了一句话:“我连抽支烟的精力都没了。”
            我心头一颤,脑海中又浮现出中国队输球后,小施宿舍里那几百个乱丢的烟头。是怎样巨大的创痛,让他在病痛中又想起了烟!小施又沉默了一会儿,似乎在积攒力气,然后,他长长地出了口气:“还好,意大利出线了。否则,巴乔怎么受得了?”
            我突然抓紧了病床的扶手,抓得手都发痛了!哦,多灾多难的小施,痴心不改的小施,居然还对那个一球未进的巴乔,对那个跌跌撞撞的意大利抱着希望。大家对望了一眼,发现彼此的眼角都是湿湿的。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6-30 13:50
            回复

              接下来的日子里,小施的病情继续恶化。持续的高烧让他终于进入了昏迷状态。可是,他“昏迷”得也并不安稳。他的嘴角不断抽动着,似乎在梦中也感受到无尽的痛苦。有时,他翕动着已经干枯龟裂的嘴唇,似乎在说着什么,却听不到声音,只能从口型判断出“巴乔”这两个字。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并让我们尽快通知他的家属。可是,当我们千辛万苦找到他唯一的哥哥嫂嫂时,一脸市侩之气的兄嫂二人却冷冰冰地甩给了我们这样几句话:“我从他五岁开始就抚养他,够累赘的了。我们早说好他十八岁就不管他了,现在他快二十八了,你们就别烦我了!”
              我们诧异了,这是一个亲哥哥对弟弟说出的话吗?后来,我们了解到,小施是被一对老夫妇收养的孩子。五岁时,父母因车祸双双离开了人世。他就跟着比他大二十岁的哥哥生活。哥哥对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弟弟讨厌极了,总怕他争夺家产。于是,小施在十八岁的时候就离开了这个没有丝毫温暖的家,独自一人闯天下。听了这番叙述,我们终于找到小施孤僻、内向的根源了。他不是没有热情,只是他心中压抑的热情和活力,都倾注到了那个黑白相间的足球上,倾注到不争气的中国队和至今一事无成的巴乔身上了。
              于是,我们科室完全承担了护理小施的责任,同时也悄悄地为他准备着后事。没有人抱怨,大家似乎都觉得顺理成章。一年来,那个平素无足轻重的小伙子,已经用他的痴情和执着感动了每一个人。小施依旧时而昏迷,时而清醒。清醒的时候,他也没有说话的力气,总是呆呆地望着窗外的那角蓝天发呆。也许,天空的蔚蓝会让他想起蓝色的意大利,和巴乔蓝色而忧郁的眼睛。
              7月4日那天,也就是复赛开始的第二天,小施的情况略有好转,居然能喝上几口牛奶了。那一天他大部分时间是清醒的。于是,我给他讲了许多从报纸上看来的世界杯的趣闻。他听着,脸上逐渐露出了笑意。突然,他问我:“巴乔呢?有他的消息吗?”
              我支吾了一下:“没……有。反正,我没有听说。”
              小施长长地叹了口气:“唉!他这些日子……肯定不好过。”
              我默然了。其实,我们怎么可能不关注巴乔的消息呢?正如小施所说,他的日子的确艰难。我们知道他已经快被记者和公众的吐沫星子淹死了。报纸上对他的指责连篇累牍,比比皆是,甚至连他的母亲都抱怨他没有好好发挥。对此,他只能无奈的应了句:“我知道我表现不好。”和世界杯前的春风得意相比,现在的他比过街的老鼠好不到哪儿去。可是这些,我能告诉小施吗?能吗?
              小施闭了一会儿眼睛,似乎在默默地积攒力气。过了一会儿,他挣开眼睛,用虚弱的声音问着我:“你们,是不是也对巴乔失去信心了?”
              “哪儿能呢?”我本能地反驳,但语气并不坚定。三场比赛一球未进的巴乔,又怎能给我们信心和勇气呢。
              小施失望地摇了摇头,大概已经听出了我语气中的软弱。“你不知道,”他轻轻地说,“巴乔不是那种轻易能被打倒的人。他有一种不死的信念。他不会被打倒的。他可以失败,却永远不会倒下去。”
              我震惊了。这是我第一次从小施的嘴里,听到他对巴乔除了球技之外的评价。小施似乎看到了我半信半疑的脸色,又断断续续地补充到:“其实巴乔吸引我的,不只是精湛的球艺。还记得我挂在墙上的巴乔的照片吗?其实那时他刚经历了转会风波,之前还经历了几乎断送他足球生涯的伤病,可是他依然有纯真的笑容。这样的人,会被打倒吗?”
              我心中一动,不禁想起了小施常说的那句话:“读不懂昔日巴乔的微笑,也就读不懂现在巴乔的忧伤。”如今,我似乎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了。
              小施闭了一会眼睛,似乎在默默积攒着力气。然后,他再次睁开眼睛,对我说:“这么多年来,我都生活在没有爱的环境里。是中国足球队让我在抑郁的日子里释放出热情,是巴乔让我在苦难的岁月中感悟真谛。他们是我的情感和精神的化身。可是,现在,中国队输了,巴乔也……”他发出一声微弱的叹息,疲惫地合上了双眼。
              一个渐渐哽起的硬块在我喉咙中滚动。我终于明白了足球在小施苦难的生命中占着怎样的分量,明白了小施为什么爱足球,爱中国队,爱巴乔这样如痴如狂,死去活来了。它们是小施生命中唯一的温暖,唯一的光亮,尽管这温暖时冷时热,这光亮或明或暗。
              过了一会儿,小施又睁开了眼睛。
              “住院的这些日子,我似乎只有思考的力气了。”他又开了口,声音更虚弱了,“我想了很多很多。我想起佛教中有关‘涅磐’的典故。那只涅磐的凤凰为什么会在烈火中重生呢?因为它有一个不死的信念。而巴乔,就是那只涅磐的凤凰,用不死的信念,在苦难的火焰中得到重生。我们中国足球也是这样。虽然多灾多难,只要信念不死,我们一定会有出线的一天。巴乔捧杯之日,就是中国足球出线之时。”
              “小施!”我含着泪喊了起来。这番话是那样强烈地震撼了我,扯动了我的五脏六腑,牵动着我整个神经。我明白了小施为什么把巴乔和中国足球联系得这样紧密,也明白了那句“巴乔信佛”的含义是什么。他们都是一样的多灾多难,他们都是在苦难中涅磐的凤凰。这是一个怎样伟大的球迷?这是一个怎样不死的信念啊!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6-30 13:52
              回复
                “小施!”我动情地说,“我相信你的话,巴乔会捧杯的,中国足球也会出现的。但你一定要好好地,好好地保重自己。中国足球的信念,是维系在你这样可爱而可敬的球迷身上的。”
                “巴乔会捧杯的,中国足球也会出现的,”小施喃喃地重复着我的话语,一直黯淡无光的双眼突然充满了清亮的,喜悦的神采,“可惜……我看不到了”他的目光再次黯淡下来。
                “小施,你怎么能这样说?”我心痛地喊了起来,“你还年轻,你还有希望……”我的泪水终于流了下来,我知道,小施看不到了,的确看不到了。
                “我多想看到这一切,”小施热切地说,“哪怕再看一次巴乔的进球也好……”
                “后天,后天就是意大利的比赛了!”我急切地说,“巴乔肯定会进球的,你一定要坚持,坚持住啊!”
                “后天……是对尼日利亚吧。”小施的声音越来越虚弱,“也许,我能等到后天,我能,一定能等到……”他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嘴角挂着天真的微笑,似乎已经进入了甜蜜的梦想,梦见了巴乔高高地举起世界杯……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6-30 13:53
                回复

                  我万万没有想到,小施那双清澈而忧郁的眼睛,从那一刻起就再也没有睁开,当天晚上,他就进入了深度昏迷状态。我们把他送进了抢救室。科室的同志都来了,科长把医生的手捏得生疼:“大夫,你们一定要尽全力抢救他,这孩子的命太苦了!”
                  “至少也要让他熬过后天凌晨!”我含泪补充到,“他一直在等着巴乔进球呢!”
                  医生的眼睛也湿润了:“我们……尽力吧!不过,他大概熬不过明天上午了。”
                  氧气、输液、打针……医生和护士不停地穿梭于病房之中。脉搏、血压……各种生命指数都在生死边缘徘徊。插着各种管子的小施就像一盏耗尽油却不肯熄灭的灯,摇曳的生命之火挣扎着发出顽强微弱的弥留之光。他熬过了医生认为“熬不过去”的次日上午,又居然熬过了下午。这种求生的欲望连医生都感叹不已,他认为一定有什么在潜意识中支撑着这个小伙子即将熄灭的生命的火苗。而我们都知道,小施在等待着,等待着巴乔在本届世界杯上第一粒入球。
                  深夜,小施的病情突然极速恶化起来。他的呼吸开始急促,喉咙里发出嘶哑浑浊的声音。各种仪器上的指针开始紊乱,心电图上的红线剧烈地起伏着。医生给他上了呼吸机,情况才好转一点。可是,小施的生命仍然随时可能终止。此时已经到了凌晨一点钟。科长突然抓住我的手,急促地说:“去,找个有电视的地方!意大利的比赛开始了!”
                  我愣了一下。然而只有瞬间,我就明白了科长的意思。“小施,”我几步冲到了小施的病床前,“我去替你看意大利的比赛了。巴乔进了球,我马上跑来告诉你!你一定要等着我,等着巴乔……”我哽咽了。
                  病床上的小施依然没有睁开眼睛,我甚至无法判断他是否清醒,是否听到了我这番话。可是,我却清楚地看见,一滴晶莹的,硕大的泪珠,却从他紧闭的右眼中,缓缓地,缓缓地流了出来。
                  我拼命咬着嘴唇,忍住了即将爆发出来的如雷的哭声。一扭头,我跑出了病房,像疯狗寻找骨头一样,在医院到处寻找着电视。终于,在一个值班室里,我寻到了一台14英寸的彩电。值班大夫坚决不让看,说怕影响病人的休息。我再三恳求,请他们满足一个临危病人最后的愿望。也许医生被小施的痴情所打动了,终于同意我可以看无声的画面。我急切地打开电视机,可是,映入我眼帘的,却是尼日利亚队刚刚攻进一个球的画面!我疲惫地瘫软在椅子里。天!受苦受难的小施,难道你连生命中最后的愿望都不能满足吗?
                  上半场结束了,下半场开始了,60分钟、70分钟,80分钟……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小施的生命也许正一点点的流逝,而意大利依然没有任何起色。我不懂足球,但却能看出,这甚至是意大利踢得最差的一场比赛。那个巴乔,在场上几乎都看不见他的影子。离终场越来越近了,我焦急地不住地用手敲着大腿,恨不得把自己的力量都倾注到这个不争气的球队和那个状态不佳的巴乔身上。小施怎么样了?意大利、巴乔的命运又会如何?难道,他真的要和小施一起“死亡”吗?真的要断送小施的希望吗?真的要让小施含恨而去吗?深深的希望和怨恨交织在我的心头,我真想砸碎一个杯子。
                  终于,第八十九分钟,伟大的第八十九分钟!那个信念不死的巴乔,那个永远不会倒下,不会认输的巴乔,在最后一分钟,踢进了意大利队在世界杯上最关键最重要的一个球。
                  泪水劈劈啪啪地落了下来。我痉挛地抓起值班室里的电话,拨通了科长特地从单位借来的“大哥大”的号码。“科长!”我觉得自己的声音都在发颤,“巴乔进球了,巴乔在最后一分钟挽救了意大利!”
                  电话那头一片沉默。
                  “科长,”我有点急了,“快告诉小施啊!巴乔进球了!巴乔真的进球了!”
                  “晚了!”科长的声音是那样沉痛而悲切,“小施……已经在十分钟前……走了!”
                  电话一下子从手中滑落下来。我的头脑一片空白,似乎什么也不能想,什么也想不起来了。目光无意识地掠过电视的屏幕,终场的哨声已经吹响了。刚刚进球的巴乔左手高高地向上指着,脸上却没有一丝笑容。难道,巴乔,你也知道就在此刻,一个深爱着他的球迷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吗?他至死都在等着你进球,却最终没有等到……我突然抱着电视机失声痛哭,哭得那样伤心,那样毫无保留。两个值班的大夫看着我,也不禁潸然泪下。
                  是的,那个价值千金的进球,挽救了意大利,挽救了巴乔自己却最终没有挽留住小施那年轻的生命,和生命中最后一个愿望……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6-30 13:54
                  回复

                    三天后,我们安葬了小施。那一天突然下起了雨,纷乱的雨丝像每个人脸上流淌的泪水。没有任何家属,也没有其他的同志,只有我们科室的全体人员陪着他走完了最后一段路。我们把挂在他宿舍墙上的那幅巴乔的照片,和中国队的“全家福”和他的遗体一起火化。有这两张照片陪伴,已经习惯寂寞的小施,想必在九泉也不会太孤独。
                    以后的十几天里,每逢意大利队比赛,我们依然会聚到到小施的宿舍一起观看。大家把小施的遗像摆在收视的最佳位置,以便让他看清巴乔的每一个动作。巴乔终于恢复了“世界足球先生”的本色,他一扫小组赛低迷的状态,场场都有进球,而且都在关键时刻进球。那一个个漂亮的入球,让我们既兴奋又辛酸。如果小施的生命还能延长一段日子,如果他能亲眼看到这一切,这些入球,该让他多么骄傲而欣喜啊。
                    可是,小施期盼的一切毕竟来了,巴乔没有辜负小施的信任,他离世界杯的冠军越来越近了。也许,他已经感受到了小施刻骨铭心的爱,以及永远不会动摇的理解和信任。也许,小施也是一只涅磐的凤凰,他那永远不死的信念已经化作一股无声的动力,让巴乔一发而不可收拾地进球。总之,当半决赛中的巴乔用两个精彩绝伦的进球击溃保加利亚队的时候,所有的同事都和屏幕上的巴乔一样,抱在一起哭成了一团。只有遗像上的小施始终在笑着,是那种纯真的笑,一如90年的巴乔。
                    就在那一刹那,我的耳边,突然响起这样一个声音:“他有一种不死的信念……他可以失败,却永远不会倒下去。”
                    终于,决赛的那天到了。我们准备了许多瓶啤酒,准备在巴乔捧起世界杯的时候和小施一起庆祝。可是我们等到的,却是那个踢飞了的点球。我们眼睁睁地看着那个皮球高高地飞出了横梁,狠狠地砸到我们每个人的心坎里,把我们的梦,小施的梦,巴乔捧杯的梦砸得粉碎。我们看到了巴西人的欢呼,看到了全场球迷的疯狂,同时也看到了那个单薄的蓝色背影,面对着空荡荡的球门,孤独地站着,站着……我们相顾无言,但每个人的眼中都噙着泪花,每个人的嘴角都在抽动。突然,一个女同志猛的把小施的遗像翻转过去,让他背对着电视屏幕,嘴里还含糊不清地说着:“小施,你不能看,你会受不了的,会受不了的……”
                    “不!”我突然大喊一声,迅速夺过小施的遗像,翻转过来,拿到离电视屏幕最近的地方。“小施,”我大声地,骄傲地说,“你看着,你好好看着!巴乔没哭!巴乔没哭!他始终站着!他没有被打倒,他只是失败了!他的信念没死!他的精神没死!”
                    所有的人都震动地抬起了头,不约而同地看着屏幕上那个孤独的身影。的确,巴乔,这个和小施同龄的小伙子,尽管已经站成了一具不会动的石像,却始终没有流下一滴眼泪。他就这样站着,站着,尽管全世界的痛苦和哀伤一起压向他孱弱的双肩,他的脊背,依然挺得笔直……就在这一刻,巴乔,这个曾经被大家怀疑,否定甚至在心里暗暗咒骂过的小伙子,用他无泪的面庞和挺直的身躯,彻底征服了科室每一个成员的心。一个和小施素日不和的同事慢慢地走过来,一手抚摩着屏幕上巴乔的脸,一手抚摩着遗像上小施的脸,轻轻地说:“小施,巴乔不哭,咱们也不哭,不哭……”
                    一句话没说完,大家都哭出了声。科长慢慢地打开一瓶啤酒,给每个人都倒了一杯,然后缓缓举起杯,庄重地说:“大家说得对,巴乔失败了,小施远行了,但是他们的信念都没有死!只要信念不死,他们就都是胜利者。让我们为了巴乔,为了小施,为了不死的信念,饮了这杯酒!”
                    大家一饮而尽,每个人的眼泪都滴在了酒杯里,也和着酒一起咽到了肚子里。
                    离开宿舍的时候,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这场雨一连下了九天九夜,最终造成了我们这个城市几十年罕见的水灾。而我们大家都说,这场雨,是老天爷在为小施,为巴乔哭泣!
                    世界杯结束了,而我们科室的人却依然关注着足球,关注着巴乔和中国队。我们知道,小施虽然离去了,却给我们带来了一种不死的信念,正是这个信念,让我们这个平素并不太和睦的科室紧紧团结在一起。如今,巴乔成了这个信念的化身,而小施成了这个信念的灵魂。我们依然热衷搜集有关巴乔的资料,然后小心翼翼地贴在小施那本“足球之魂——巴乔”的剪贴簿上。每一场有关巴乔和中国队的比赛,我们也场场不落地观看。可是,命运之神却总是不去眷顾那些执着而痴情的人。巴乔在赛季之初就受了伤而不能参加比赛,他的位置逐渐被一颗耀眼的新星——皮耶罗所取代。我最近一次看见巴乔是在12月初的一场比赛上。他穿着一身的黑色,显得更加瘦小和单薄。他倚在运动场周围的广告牌上,整个人都被包围在凄风苦雨之中。可是,尽管伤病缠身,他依然站着,忧郁迷茫的目光中依然有着一份感人的坚定和执着。渐渐的,那孤独的黑色的身影,竟和小施的身影融合到了一起。我的眼睛又一次湿润了。冥冥中,我仿佛听见从天宇中传来这样的声音:
                    “凤凰在烈火中重生,是因为他有一个不死的信念!”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6-30 13: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