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最早牡丹文化: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诗经中描写牡丹的诗,出自《诗经•郑风》。《诗经•郑风•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维士与女,方秉兰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溱与洧,浏其清矣。维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芍药。或许你会说《诗经·郑风·溱洧》里明明写的是“芍药”,为什么硬要说是“牡丹”呢? 理由1:古时候,牡丹和芍药是不分的,后来有了木芍药和草芍药的说法;再后来,木芍药就成了牡丹,草芍药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芍药。而草芍药,就是今天叫芍药的植物,是初夏开花,即阴历的四月、阳历的五月开花。所以,在郑国的上巳节(俗称“三月三”)上,女子在即将和男人分别时,主动赠送的芍药,当然是现在的牡丹而不是现在的芍药了。芍药,其实就是现在的牡丹,古时候又叫‘将离’,是依依惜别的恋人相赠以结思念之情的信物,所以也称‘爱情花’。”理由2:据中国牡丹芍药协会秘书长、牡丹专家李清道老师说:“朱熹在《诗集传》上说,‘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辰,采兰水上拔除不祥……于是士与女相与戏谑,且以芍药相赠结思情之厚也。’郑国的三月上巳,就是阴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魏晋之后改为阴历三月三。按公元纪年,1991年的阴历三月三是阳历的4月17日,1992年是4月5日,1993年是4月25日,1994年是4月13日,这是我过去编写《中国牡丹全书》时计算的,查查今年的阴历三月三,是阳历的4月11日。洛阳和郑州的气候差不多,而这个时候盛开的芍药当然是牡丹了。注:上巳(sì)节,俗称三月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上古时代以“干支”纪日,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谓之“上巳”。“上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里,《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魏晋以后,上巳节的节期改为阴历三月初三,故又称“重三”或“三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