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磨刀##长篇#自制的第二把一体小直,为过审把“刀”简称为D。每一段基本会配图,(第二次发了,第一回过不了审,连修改都不让)
先啰嗦下。我进吧的时候还是大学生,东明的“十年”砥石正流行。算是潜水老兵了。。开始买了1块9块9的水滴青,帮同学磨水果D。那时候同时流行EDC,我挺想追求“高端”但又没钱,所以整了一把S35VN的豌豆D。那破D,D本身圆润的地方倒角特别的细致,但D刃极其粗糙,一开始削纸都费劲。偏偏s35vn强度在那时候我完全驾驭不了:水滴青磨不动,又无锁定,想要抓稳,控制住非常难。
我吃的第一个亏:新手,硬钢,无锁定,D片圆润。
看了几篇帖子,大佬给萌新介绍,说粉末钢普通的砥石磨不动。推荐东明十年,末广,刃黑,龙虾。当我纠结着决定下单十年的时候,十年卖没了,当着我的面下架。。
十年没了,又纠结末广,当时大佬们对末广的评价:好用但有点软,磨上几次面儿就凹下去了。末广当时有一个双面的,价格145(好像是)比我那把S35的豌豆D贵。。。
纠结来纠结去,恰好有很多问砥石平替,那时候有人推荐了东明的400、1000、3000三块儿石头。最终选了78(+12邮费共90)买了当时的次品三件套。相比于水滴青,提升了太多,成功给豌豆D的一面拉了丝。我当时的收货评价是“这都是次品,不敢想象好的有多好。”很快把豌豆D从它粗糙的不锋利的机器开刃变成了能削纸的蛤刃。。这个没图。
在吧里潜水,有吃瓜过国产砥石之争、“地黑刃白”的流行、“久阴山”小块天然砥石、“肥后守”、炒白名仓、自制水泥砥,玻璃砥,还有一个好像叫“蜡笔”的闹事。。。期间有一段时间流行自己制一把D,在那个时候萌生了一种自己DIY的想法。当时非常喜欢巴斯蒂内利、还有metal growl的手术D这样的小直。这种尺寸方便携带,一体柄使用时能吃劲,磨的时候也好抓着(吃豌豆D的亏了属于是)。又苦于没有高端钢版本(或者高端钢买不起,总之当时又想要个好钢又觉得现有造型价格不合心意。)上网买了M390的钢条,160x10x3mm。
是不是m390我不确定,确定的是不容易锈,而且非常硬,可以给水滴青刻字的那种硬。用400目东明磨,能下铁,但是只有一点点。。。撸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啊!!!
买了金刚石小锉,当时有帖子推荐所以还买了一块儿80目金刚石砂板。有一个g型夹可以把D(或者说钢条)固定在椅子上。撸的方法很简单。用小锉在要开刃儿的部分,先撸几个凹坑。然后再放到金刚石沙板上把这些部分找平。。极其考验耐心。现在想想真的佩服我自己。
期间经历了口罩事件,前后封校近一年(都没有生锈)。最后终于在毕业前三个月左右,终于完成了前半部分的刃(可以削纸)。并不是很完美,瑕疵特别多,那会儿已经没有耐性了,还把因它受的伤产生了玄学联想。。
期间的第二个亏:刀身没有孔,想整刀绳刀坠都不方便。
毕业临走经历了一次大的封控。形势严峻我又是毕业生,就非常着急和忙乱。最终决定包括那把豌豆D和这把小直,通通留给了学弟,(带走了一把58mm典范,还有两把钛合金美工刀)。。。。。回家过了很长时间才意识到,这把小直除了纸上的设计图,没留下任何其他照片之类的信息。。。
在家闲暇又萌生了再做一把的想法,第二把命名为“纳福”(英文名“knife”)。有很多老哥分享自己的DIY过程,但我属于那种能拖沓的,边做边发可能会耗时很久。干脆做好再发大长帖。这个帖子算是总结记录。

先啰嗦下。我进吧的时候还是大学生,东明的“十年”砥石正流行。算是潜水老兵了。。开始买了1块9块9的水滴青,帮同学磨水果D。那时候同时流行EDC,我挺想追求“高端”但又没钱,所以整了一把S35VN的豌豆D。那破D,D本身圆润的地方倒角特别的细致,但D刃极其粗糙,一开始削纸都费劲。偏偏s35vn强度在那时候我完全驾驭不了:水滴青磨不动,又无锁定,想要抓稳,控制住非常难。
我吃的第一个亏:新手,硬钢,无锁定,D片圆润。
看了几篇帖子,大佬给萌新介绍,说粉末钢普通的砥石磨不动。推荐东明十年,末广,刃黑,龙虾。当我纠结着决定下单十年的时候,十年卖没了,当着我的面下架。。
十年没了,又纠结末广,当时大佬们对末广的评价:好用但有点软,磨上几次面儿就凹下去了。末广当时有一个双面的,价格145(好像是)比我那把S35的豌豆D贵。。。
纠结来纠结去,恰好有很多问砥石平替,那时候有人推荐了东明的400、1000、3000三块儿石头。最终选了78(+12邮费共90)买了当时的次品三件套。相比于水滴青,提升了太多,成功给豌豆D的一面拉了丝。我当时的收货评价是“这都是次品,不敢想象好的有多好。”很快把豌豆D从它粗糙的不锋利的机器开刃变成了能削纸的蛤刃。。这个没图。
在吧里潜水,有吃瓜过国产砥石之争、“地黑刃白”的流行、“久阴山”小块天然砥石、“肥后守”、炒白名仓、自制水泥砥,玻璃砥,还有一个好像叫“蜡笔”的闹事。。。期间有一段时间流行自己制一把D,在那个时候萌生了一种自己DIY的想法。当时非常喜欢巴斯蒂内利、还有metal growl的手术D这样的小直。这种尺寸方便携带,一体柄使用时能吃劲,磨的时候也好抓着(吃豌豆D的亏了属于是)。又苦于没有高端钢版本(或者高端钢买不起,总之当时又想要个好钢又觉得现有造型价格不合心意。)上网买了M390的钢条,160x10x3mm。
是不是m390我不确定,确定的是不容易锈,而且非常硬,可以给水滴青刻字的那种硬。用400目东明磨,能下铁,但是只有一点点。。。撸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啊!!!
买了金刚石小锉,当时有帖子推荐所以还买了一块儿80目金刚石砂板。有一个g型夹可以把D(或者说钢条)固定在椅子上。撸的方法很简单。用小锉在要开刃儿的部分,先撸几个凹坑。然后再放到金刚石沙板上把这些部分找平。。极其考验耐心。现在想想真的佩服我自己。
期间经历了口罩事件,前后封校近一年(都没有生锈)。最后终于在毕业前三个月左右,终于完成了前半部分的刃(可以削纸)。并不是很完美,瑕疵特别多,那会儿已经没有耐性了,还把因它受的伤产生了玄学联想。。
期间的第二个亏:刀身没有孔,想整刀绳刀坠都不方便。
毕业临走经历了一次大的封控。形势严峻我又是毕业生,就非常着急和忙乱。最终决定包括那把豌豆D和这把小直,通通留给了学弟,(带走了一把58mm典范,还有两把钛合金美工刀)。。。。。回家过了很长时间才意识到,这把小直除了纸上的设计图,没留下任何其他照片之类的信息。。。
在家闲暇又萌生了再做一把的想法,第二把命名为“纳福”(英文名“knife”)。有很多老哥分享自己的DIY过程,但我属于那种能拖沓的,边做边发可能会耗时很久。干脆做好再发大长帖。这个帖子算是总结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