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力配备情况如下:库尔喀喇乌苏,绿营兵350名,屯田兵118名。辟展,绿营兵330名。哈喇沙尔,绿营兵745名。库车,绿营兵202名。乌什,满营兵200,绿营兵750名,屯田兵400名。阿克苏,绿营兵100名。赛喇木,绿营兵40名。喀什噶尔,满营兵334名,绿营兵625名。叶尔羌,满营兵211名,绿营兵680名。和阗,绿营兵232名。[lbk]20[rbk]对于西北边界地区,清廷亦采取了定期巡边制度。乾隆二十六年(1761)参赞大臣阿桂奏言:“塔尔巴噶台地居厄鲁特西北,与俄罗斯、哈萨克相近,自应驻兵屯田。……自辉迈拉呼至都图岭设卡伦二十一所,并迁都尔伯特、扎哈沁等部落,以壮声援,每年仍派兵巡查一次”,开西北巡边制度之始。乾隆二十八年(1763)伊犁将军明瑞等受命捡派人员,率同熟谙地理之厄鲁特,前往吹、塔拉斯、阿勒和硕、沙喇伯勒等处巡查。西北巡边路线分为两路:南路自特穆尔图淖尔之南,由八勒诨岭至塔拉斯、吹河;北路沿伊犁河,由古尔班阿里玛图至沙勒伯勒。乾隆四十二年(1777)“令各领队大臣分管卡伦,每年春秋二季各巡查所属卡伦一次”[lbk]22[rbk],遂成为定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