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群英传2mod吧 关注:6,120贴子:662,886

【游戏人物】大明开国传1.52拥有高离间人物汇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献给作者 @李暻和喜欢三国群英2的玩家们


IP属地:四川1楼2024-06-07 15:44回复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 [1]原名朱重八、朱兴宗。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人。 [288]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 [240]年号“洪武”。朱元璋二十五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 [3]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称吴王。他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并在吴元年(1367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派遣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4]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289]此后数次遣将北征,打击北元残余势力。洪武四年(1371年),灭夏,平四川;洪武十年(1377年),平云南,逐渐统一全国。 [288]朱元璋在位期间,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5]废除丞相和中书省;废除行省,设三司分掌地方权力;以严猛治国,以重典驭臣下,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 [6]此后又屡兴大狱,追治“奸党”;兴“文字狱”,用锦衣卫设立诏狱,又行“廷杖”之制。 [288]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减免赋税,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户口等 [7-8]。文化上,紧抓教育,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定八股取士之制; [9]对外关系上,确立“不征之国”。 [10]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11]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七十一岁,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12]庙号太祖, [287]葬于明孝陵。传位太孙朱允炆。


    IP属地:四川2楼2024-06-07 15:46
    回复
      刘桢,又作刘祯(~1370年),字维周,泸州人。元末进士,曾任大名路经历,因避青巾军李喜之乱,隐居方山。1358年,明玉珍驻于泸州,经刘泽民推荐,拜刘桢为理问,历任王国参谋 [2]、宗伯 [4],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少傅、中书右丞相、录军国重事、监修国史。 [3]刘桢导夏主修道,尽逐胡元,以安中夏。诏令多是刘桢所代制,人比之如孔明。 [6]开熙四年(1370年)秋逝世。


      IP属地:四川3楼2024-06-07 15:49
      回复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世称“刘青田”、“刘诚意”、“刘文成”,处州路青田县南田(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明朝开国元勋,“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15] [26-27]自幼博览经史及天文、历法、兵法、性理诸书,尤精象纬之学。至顺四年(1333年)举进士。授江西高安县丞。后任江西行省职官掾史、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浙东元帅府都事、江浙行省都事、郎中等职。因遭排挤愤而辞官,回乡隐居著述。 [16]至正二十年(1360年),应朱元璋之请,至应天(今南京),任谋臣,参与机要决策。针对当时形势,提出时务十八策,被采纳,后又陆续陈策。朱元璋称帝后,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参与制定历法、奏立军卫法。 [17]洪武四年(1371年),因与左丞相胡惟庸交恶,被胡所谮,赐归乡里。洪武八年,忧愤而死。 [18]刘基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19]刘基具有比较系统的文学思想,在明初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从儒家“诗教”思想出发,强调作品的教化作用,既可以对下移风易俗,也可以对上讽谕劝谏;其次,贬斥元代以来的纤丽文风,提倡“师古”,力主恢复汉唐时期的文学传统,对明初文风由纤丽转向质朴起了重要作用。著作颇丰,有《覆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等传世。


        IP属地:四川4楼2024-06-07 15:51
        回复
          邹普胜,黄州府麻城县邹家岗(今属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七里坪镇)人 [1]。元末农民起义将领。少以炼铁为生。至正十一年(1351年),徐寿辉密谋抗元,携铁至他家,嘱代制锄锹等武器,普胜告之曰:“今天下尚须锄治耶?当为炼一剑赠君耳。”于是共谋大举,用红巾为号。徐寿辉称帝后,被封为太师。 陈友谅挟持徐寿辉,自称汉王。邹普胜仍称太师,至明朝建立,隐姓埋名,自名为何野云,取野鹤闲云之意。后云游潮州府海阳县、潮阳县、揭阳县一带,以相风水谋生,其人形骸放荡。民间称其为虱母仙、邋遢道士,尊称何野云仙师、龙尾圣王、龙尾爷、龙爷。


          IP属地:四川5楼2024-06-07 15:54
          回复
            陈友谅的结发妻杨苕华常年随夫驻军,读兵书习武术,练就不俗的战略头脑,也是得力谋士。陈友谅和朱元璋打仗前,杨氏会带领手下到万福山施“破竹损兵”之法术。绣花针每刺破一张竹叶,敌方就会损失一个士兵;每剖开一节竹子,敌方便会损失一名将领。所以陈友谅多次获胜,朱元璋溃不成军。


            IP属地:四川6楼2024-06-07 15:58
            回复
              楚方玉,元末明初江南才女之一,死时年仅24岁,14岁便与江南另一才女苏坦妹并称“江南楚苏”,在浙西文人汇集的著名诗会---兰溪雅会上,以诗才力压群贤,与苏坦妹并称,二人交好情同姐妹。明初因苏坦妹被朱元璋误杀,作为挚友的楚方玉悲痛万分,立誓要为苏坦妹申冤,随后就有了她女扮男装,参加科举考试并一夺状元之举,在大殿上羞辱朱元璋的传奇故事。
              是电视连续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虚构的人物,从小备受战乱之苦,家人都死于战火,后跟随一老仆人背井离乡,曾在一寒冬之日给了落破之时的朱元璋一碗泔水---说是什么珍珠翡翠白玉汤,以至于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还念念不忘当年的施舍之人。最后,当楚方玉在高中状元之后再大殿上说明当年施舍之事后,朱元璋仰慕其才情和美貌,想纳其为妃,楚方玉冰清玉洁怎肯答应,最后,完成了一生最后一本书稿《珍珠翡翠白玉汤文存》之后,便投缳自缢了。文稿还是当年"浙西四贤"之一的宋濂给帮忙刊发的,今已轶失。宋濂看到当年的文坛好友仙逝,惋惜的连叹道"可惜!可怜!可叹!"


              IP属地:四川7楼2024-06-07 16:00
              回复
                胡惟庸(?-1380年2月12日),字子中 [72],南直隶凤阳府定远县(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人,明朝初年宰相,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 [69]胡惟庸早年随朱元璋起兵,颇受宠信。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知县、吉安通判、太常少卿等职。洪武三年(1370年),拜中书省参知政事。洪武六年(1373年)七月,任右丞相。洪武十年(1377年),进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随着权势的不断增大,日益骄横跋扈,擅自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勾结中丞涂节、御史大夫陈宁等,并令陈宁坐中书省,阅天下兵马,准备谋反。 [58]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涂节上书举报胡惟庸谋反,胡惟庸以谋反罪被处死。 [29] [38]胡惟庸为相多年,凭着明太祖的宠信,瞒上欺下,结党营私,为所欲为。他手中操纵着生杀黜陟之大权,忠臣义士敢于直言者,皆遭到胡惟庸的陷害。 [64]胡惟庸被杀后,明太祖遂罢宰相,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这一举措对以后500余年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IP属地:四川8楼2024-06-07 16:01
                回复
                  姚广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禧,字斯道,法名道衍, [27]号逃虚老人,又称独庵老人、懒阁翁。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元末明初政治家、高僧、文学家,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 [28] [29]姚广孝早年出家为僧。通儒、道、佛诸家之学,善诗文。1382年,朱元璋选高僧侍诸王,为已故马皇后诵经荐福。姚广孝以荐入选,随燕王朱棣至北平住持大庆寿寺。从此经常出入燕王府,参与夺位密谋,成为朱棣的重要谋士。朱棣“靖难”称兵前,他曾多次为朱棣出谋划策。1399年,六月起兵前夕,计擒北平布政使张昺、都指挥使谢贵。靖难之役中,其辅佐燕王世子率万人固守北平,击溃朝廷数十万北伐之师。此后,仍多赞谋帷幄,终使朱棣夺得皇位。朱棣即位后,初授官僧录司左善世,1404年,再授为太子少师。晚年,姚广孝既厌惧官场争斗的凶险,又不甘心放弃毕生事业的追求,故虽然受官,却未改变僧人身份,主要承担太子、太孙的辅导讲读,及主持《永乐大典》《明太祖实录》等书的修纂。在明初期佛教渐成颓势之际,又担起护教之责,整理了反排佛的《道余录》。1418年,姚广孝去世。姚广孝博通精深的学识和修养对皇太孙有较大影响,对《永乐大典》的完成也起了很大作用。主要著作有《逃虚集》《逃虚子诗集》《逃虚类稿》等。


                  IP属地:四川9楼2024-06-07 16:02
                  回复
                    李善长(1314年-1390年),字百室,定远(今属安徽省)人。明初名臣。 [34]李善长自幼读书,有智谋。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投朱元璋。从朱元璋征滁州,谋划并主馈饷,甚得朱元璋信任。朱元璋得巢湖水师后,李善长力主渡江。在拔采石、征太平、克集庆、下镇江的诸役中,朱元璋均以其为参议,凡军机进退,赏罚章程,多出其手。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即吴王位,以李善长为右相国,后封宣国公。 [34]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即帝位,以李善长为太子少师,授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参与军国重事。朱元璋北伐时期,李善长留守南京,保障军饷供应,为此特晋光禄大夫、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位列诸公之首。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发,株连甚众,而李善长如故。洪武十八年(1385年),有人告发其弟李存义为胡惟庸党,免其死而不谢。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有人告其知胡惟庸谋逆而不揭发,狐疑观望,大逆不道。遂被杀。


                    IP属地:四川10楼2024-06-07 16:03
                    回复
                      宋濂(1310年11月4日 [1]-1381年6月12日 [2] [77]),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祖籍金华潜溪,后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省浦江县)。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3]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贫寒,但他聪敏好学,有“神童”之誉。曾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元末辞朝廷征命,修道著书。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被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时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享年七十二岁。明武宗时追谥“文宪”,故称“宋文宪”。 [70]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他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 [4],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为《宋学士全集》。


                      IP属地:四川11楼2024-06-07 16:04
                      回复
                        完者忽都是元朝时期的一位皇后,她的本名是奇氏,出生于1315年,是高丽幸州(今韩国京畿道高阳市)人。她以高丽贡女的身份进入元朝宫廷,最初担任奉茶宫女。由于她的美貌和聪明伶俐,她逐渐受到元惠宗(元顺帝)的宠爱,并最终成为他的第三任皇后。在元朝的历史中,完者忽都因其政治野心和权力斗争而闻名。她试图通过政治手段提高自己的地位,包括与权臣朴不花勾结,以及试图迫使元惠宗让位给她的儿子爱猷识理达腊。这些行为最终导致了元朝的内部纷争和最终的灭亡。完者忽都在1369年去世,结束了她充满争议的一生。


                        IP属地:四川12楼2024-06-07 16:05
                        回复
                          一共十一位高离间的人物。


                          IP属地:四川13楼2024-06-07 16:06
                          回复
                            有游戏下载链接吗?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6-09 08:03
                            回复
                              还不少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6-14 15: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