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吧 关注:7,352贴子:85,948
  • 8回复贴,共1

我从广东的牙璋分布大胆构想商朝最后的逃亡岁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公元前1046年,周朝攻陷商朝首都朝歌,大批商朝贵族或投降或逃跑于四方,那么这批贵族最终去了哪里呢?我在这里大胆地构想,他们最终肯定是去了广东沿海。
首先,纣王时期的商朝已经处于费拉不堪的时期,周朝和东面的东夷西面的三星堆蜀国联合攻打商朝朝歌,东夷是肯定不能投靠的了,你又怎么会投靠敌人呢?而且商朝的民众不会大规模逃跑的因为他们不是商朝王族不会被追击所以没有逃跑的动力,所以这批贵族首先就是选择往南跑还是往北跑。如果往北跑的话,那么很显然苦寒之地他们受不了,而栋北和朝鲜也没有出现商朝皇族的牙璋出土,逃往栋北朝鲜的肯定只能是部分商朝遗民和将军,他们就不会有牙璋山岳崇拜这一套,所以商朝王族只能选择南下。至于南下就不会选择正南方,因为南面都是山区商朝贵族受不了这种苦,而且你在长江游弋就会随时被周朝追上,西面又会被巴蜀围追堵截。至于选择长江出海口浙江的话其实是最符合逻辑的选择,但是浙江没有出土牙璋,证明商朝王族最后都是没有逃亡到浙江,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同样是用逻辑就能想通的问题,就是我前文都提到了此时已经是商朝费拉不堪的时期,周边甚至乎是商族羁縻的越人也在蠢蠢欲动,这批出逃的商朝王室他没有人数优势根本打不服浙江鱼米之乡的越族,就算打赢了,在浙江这处没有退路的地方你如何能够有能力对抗周朝和巴蜀还有东夷的联军呢?所以直觉只能够去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去到周朝都管不到的地方——岭南啦。
你不用对我说这个想法太异想天开,其实当时商朝的势力已经到达了潮汕一带,我前面说到的浮滨文化就是一个证明。商朝自古以来就有在关键资源地区驻军建立城邦的传统,盘龙城是例子,江西大洋洲是例子,珠江三角洲也同样是例子,那么为什么商朝王族最后选择了东南沿海和珠江出海口作为落脚地呢?因为其实商朝人早就知道珠江出海口到闽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片指定的玉石加工场来的,有着得天独厚的财宝优势,而且商朝的货币贝币和占卜用的龟甲都是出自于南海,那么这片财宝之地肯定就被商朝王族垂涎已久的,既然抢不了中原地区,抢到岭南地区也是一个首选的保险想法,而且你别以为商朝到岭南很难,对于亲水性民族商朝来说一点都不难,利用海岸边作为补给高速公路去到岭南比想象中要容易得多,不要忘了商朝有捕猎鲸鱼的传统,而且能够从南方搞来大海龟做占卜,所以这种沿海迁徙对于逃亡的商族来说不是难事,还免去了沿途穿越其他部落的打打杀杀,实在是明智之举。


IP属地:广东1楼2024-06-04 12:53回复
    而这支商朝皇族到了福建边沿地带就陆陆续续有人下车了,不过在福建下船的这批商朝人肯定不是皇族的主要成员,这批我猜想可能是经过了长期的舟车劳顿已经有些忍受不住了,于是打听到这里已经到达了山高皇帝远的福建就迫不及待上岸了,从福建沿海这批出土的牙璋来看比较灰暗的石头制成的,所以应该不是商朝王族的主体。好了船队来到了香港就不同了,商朝皇族来到这里居然能够无缝对接在他乡快速安顿下来,并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的痕迹,这里真是很值得玩味,照道理你外来入侵者遇到当地土著就肯定要打一餐来决定地域主导权的,但是从珠江口出土的信息来看,是几乎没有打过仗就顺利占领了这些地方,只能够作两种猜想,一种是乘船的商朝人人数与本地百越土著相当但是兵器先进过当地很多,所以本地土著不敢造次。这种猜想有一定道理,就是在韶关也发现了牙璋的出土,也就是说商朝移民几乎从各个方向涌入珠江三角洲,使得当地的土著不得不臣服这支降维打击的集团。而第二种猜想就是本地的百越人说的话其实是和商朝贵族的语言差不多的,大家能够商量,又有当地驻兵保护进贡珠玉首饰的原商朝亭长作为牵线搭桥,所以大家同声同气才能够这么快就融合在一起。
    这支商朝的皇族船队首先去到浮滨文化的核心汕头安家,然后这些皇族在当地了解了商朝的势力范围后就开始进驻广东各地,有的商朝皇族去到增城墨依山,有的去了增城红花林,有的去了东莞村头大岭山,有的去了南沙鹿颈村,有的比较宅男的就去了香港的东湾和南丫岛的大湾深湾。我研究了这些商朝贵族牙璋的出土地点,几乎全部都集中在珠江出海口的东边,而珠江出海口的西边却没有,甚至乎以西的广西都没有牙璋出土,证明商朝皇族只是去到珠江三角洲的东边,而没有去到西边,照道理商朝皇族连半个中国都跨过了,却跨不过珠江出海口?这个是什么道理呢?我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很久,百思不得其解,最终我才突然间想到造成这种阻隔的原因,就是因为商朝在这里的根基不够稳,而且西边有一个本土的大型部落——西瓯族在阻挡着商朝的人马继续西进。这支西瓯族群就是打到秦始皇南征百越灰头土脸的那支骆越大军,不同商朝皇族登陆广东时捏的软柿南越族,西瓯骆越族群的战斗力可是极强的,他们虽然是用青铜兵器,但是很多兵器是有钩镰镰刀的那种结构,而且擅长山林伏击与毒箭攻击,所以商朝兵马一路都无法西征骆越,双方一直在珠江口拉锯,战死了就都掉下去珠江口喂鱼了,所以商朝和骆越一直僵持在珠江口这一线而无法越雷池一步,而南面也有冼夫人族群的祖先,冼夫人那一族也是可以跨海攻打海南岛的族群,因此商朝登陆者也捞不到便宜,唯有一直经营粤东。而广州的前身番禺就是位于黄浦中新知识城附近,可能是由于东面的商族和西边的西瓯族经常利用番禺这个中间市集做生意,所以才让番禺坐大慢慢演变成今天的广州的,当时中新知识城好几个商代大型遗址茶岭和甘草岭遗址出土的商朝风格的斧头就是商族管理过这里的证明,这也完美解释了为何西边的骆越铜鼓文化无法传播到广州以东的原因,就是商朝崇鸟的丹鼎族群顶住。
    仔细研究粤东这批商代遗址也是挺有意思的,粤东出土的陶器和武器看起来都比较北方化一些,对比起四千年前粤东出土的遗址只是用原始的石器和陶器来看,商朝人一登陆粤东就立刻使这个地方从石器时代直接跨越到青铜时代,这种高等级文明使得当地的土著对于他们非常的崇拜,从增城浮扶岭遗址中商朝贵族持牙璋葬在山顶,周围的土著围着贵族墓蚁穴那样入葬拱卫足见当地人待这些商朝远征者是上宾大人,而这些商朝贵族也担负着守卫边疆的使命防守着珠江东面的这些大山,以防止西瓯部族的登陆入侵。最有趣的就数香港这片区域,商朝王族不是选择后世英军那样在九龙登陆,而是选在了南丫岛和东湾登陆安家,我想可能是出于商族在当地人数不够多所以选择在这些小岛上安家以防止土著入侵吧,而且在香港的商朝皇族真是下足了本,居然可以在香港的九处近海之地用人力物力刻制海滨祭祀岩画祭坛,这都不能不说商朝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与气魄。其中南丫岛虽然岛屿很小但是五脏俱全,不仅出土有牙璋,连商朝弧戈和箭簇,祭祀用的有领玉环青铜铸造石范都出土过不少,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过在以上粤东地区出土的牙璋也是一过性的,也就是说都是当地的孤品,想必是仅仅过了一两代人,当时征服粤东的商朝皇族就完全融入到百越族群中了,真是从商朝中来 融入到商人百越中去啊哈哈。
    有时我也在想,当时占据了南丫岛的那名商朝皇族成员站在深湾的山头望向广阔的南中国海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是在想他们商朝人应该集合附近三十六岛七十二洞的后商部落族人 坐船去征服南洋吗?还是在想在这里像海龟产卵生出无数后代然后鱼龙过江杀回北方中原?还是说他在等明天海滨篝火晚会西瓯龙船队,高庙龙船队,东越龙船队,马来龙船队齐聚南丫岛海滨进行海滨篝火晚会吃餐东西荟萃的海鲜盛宴今朝有酒今朝醉呢?



    IP属地:广东2楼2024-06-04 17:05
    回复
      如果你了解历史就会知道,商朝贵族大多都活跃在周朝上流社会中。比肩出名的宋国、赵国,还有统一天下的秦国先祖都是商朝贵族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6-24 08:44
      收起回复
        他们过白令海峡去美洲了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6-29 02:18
        回复
          可能是夏


          IP属地:广东7楼2024-10-31 15:25
          回复
            果然所言非虚!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2-10 23: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