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个暑期。某公社同一学区的三男一女共四名民办教师同时考入了宝鸡教师进修学校(今宝鸡教育学院的前身)。入学时间是九月底。开学前,学区领导给曾在一起共过事的女同事说,学区一下子要走四个人,当下困难不小。进校开学前要站好最后一班岗。这位女同志听从了领导的劝告。一直照常上班。但是另外三位男同事却一直没有接受继续上课的意见。隔三差五地去学校转悠一下后就回家去了。谁知到了需要办理转户口等手续去报名时唯独那位女同志被公社否决了。据参加过会议的学区领导和校长说因为那三位男同志已经不安心了。留下也不会好好工作的。而那位女同志表现不错,留下后肯定会努力工作的。经过多次交涉,这位听话的女同志继续拿着每月二十多块钱的工资勤勤恳恳地默默无闻地奉献着。直到七十年代中期才被转为了公办。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那三位男同事拿着中师毕业证书以公办教师的身份回来了。而且没有见习期直接转正拿着38元的工资了。工龄从当民办时算起。从此以后这些聪明的男同事则一帆风顺步步高升名利双收了。历史又一次开了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国际玩笑。看来聪明人就是与一般人不一样。人家看问题就是与众不同高人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