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问题:nina的塑造
nina确实是一种“精神胜利”没有错,我也认为也许在商业动画这个载体给nina一些世俗上的认可会比较好,但这种想法不是出于nina的塑造产生的,而是因为没这种认可达不到鼓舞人心,最多是安慰仍在挣扎的世人的作用。
只对于nina这个角色,她就该“精神胜利”。精神胜利本身出自阿q精神,讥讽的是那些受到了苦难自我安慰之人。如果你读过阿Q正传,你就会发现所谓的阿Q精神,反而是:“没关系的,这个世界就这样。虽然我什么实际行动也没有,但我只要这样想,自圆其说,我就是反抗了。”nina没有实际行动么?她行动力可太强了。她没有实际的反抗么?不仅做了而且自己承担了代价。那nina所坚持的就和阿Q精神,以及互联网上带贬义的精神胜利已经不是一回事了。我打心底里觉得,用这种廉价的tag去污染一个鲜明的人物塑造是可悲的。
为什么我说nina这种角色,她就该“精神胜利”?第一点,世界确实是这样,圆滑的有手腕的有人际网的人往往能走得更远。第二点,因此,nina这种角色她们的胜利不是走得比hina这种角色远,而是“nina”们只要能够坚持本心地在世界生存,“hina”们就会发现,自己所坚信的并不完全正确。只要nina所代表的精神与信念还在,只要证明了这个世界上仍然有人会为了信念去做一些正确的事,她就没有输。

或者我们换个角度,聊几种结果:
1. 刺团与ndd分两天对邦,刺团赢了:
如果刺团不是侥幸取胜,付出的代价是全盘否认ndd的努力与选择,同时也否认了大部分世俗之人的选择,甚至会对剧本逻辑会造成不小的冲击,就算不考虑12集的103,之前集数中mmk的作曲问题与对ndd的铺垫就完全多余且相左了。此外,现实中也许会有乐队重组之后一炮而红,但现实不需要逻辑,如果一部作品要做出这样的演出,早就应该对此进行铺垫,比如前辈乐队的一些故事之类的,不然这种突兀感和前面营造的职业是一件困难的事完全背离。
如果刺团是侥幸取胜。不用我说你大概也能想象用都合主义去处理最终一集的下场。不仅如此,nina如果侥幸赢了一次就认为自己赢了,那我对这个角色的喜爱也就到此为止了。描写nina赢也是一个很难的方向,在livehouse的一次销售额比对面高就能证明你赢了么?要用世俗的评判去证明一种反抗世俗的观念有没有赢么?这是不是一种丢失了初衷?这就是为什么,我在之前的分析中一直在强调,nina的观念需要转变,靠一次live赢对她来说根本不叫赢。不过既然nina没有赢,那么来日方长,一切都还未有定数。
2. 刺团与ndd分两天对邦,刺团输了:
现状。
3. 刺团与ndd一天对邦,刺团赢了:
这也要分两种情况讨论,从结果来说和第第一大类是雷同的,但造成的影响却不一样。
第一种是一开始对邦就是一天内进行的。那其实和第一类比较类似,只是在赢得方式上更容易被观众接受,是一种可选的王道写法。但代价也是一样的,全盘否定了ndd,并且让职业变得不那么困难。
第二种对我来说就是烂活了,一开始是两天对邦,但nina接受了三浦的牺牲,得到了ndd的”施舍“,然后赢了。这就叫赢了,但输了。nina坚持的很大一部分就是,没有做错事就不该低头,这一点在nina拒绝写检讨书和霸凌和解就可见一斑吧?而另一部分坚持,也是她人格现状的重要来源之一,hina。如果这里是hina,hina会如何选?她会选择接受,并在同一天对邦。虽然看上去有些孩子气的赌气,但实际上的根本原因就是,这本就是两个极端理念的冲击,一个结果导向,一个过程导向。两个人都在证明自己没有错。
我这里可以再帮你举一个白色巨塔的例子,因为情况非常像,所以很适合在这里提出。


这里的剧情发生在财前与里见之间,时间线在第一审结束后,财前胜诉,而里见、患者家庭与关口律师付出了一切也没有获得胜利。正应对了刺团面对ndd无可奈何即将到来的败局。财前主动来找被迫离开浪速的里见,邀请他加入自己未来的癌症中心。里见对此的回复是:

里见为什么会这么说?因为他亲眼看见财前一步步走到现在,不断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方式,才最终有可能触及的结果。如果这个医院不是靠医生最基本的素养与初心而建造的,反而是靠官场手腕与对患者的忽视而建造的,那它就不是最好的医院。一人论结果,一人论过程。虽然gbc很令人遗憾的,缺失了hina的转变,这也是篇幅与题材的限制,hina出场即是完成的角色,和成长后的nina形成了对立,但这种冲突与矛盾和上面的两人是一样的。hina占尽世俗意义上的优势,对惨败(靠销售额的话已经输麻了,三倍杀)的nina提出优越的条件让她服软。但以这种方式获得可能胜利的希望,对nina来说是过程的不正确,也是对hina靠违背本心获得利己结果的认同(hina的初心没有写,但至少不能是恶人吧,她肯定不是不想救被霸凌者,而是自觉做不到)如果nina真的这么接受了,那她也就没有资格在讨论输赢了。这是对自我的失格。
4.刺团与ndd一天对邦,输了:
不一天对邦就是不投票,观众更能接受商业上刺团输的事实。
如果是接受了施舍,分析如上,nina这个角色的最根本的立足点就被釜底抽薪了。
5. 不接受对邦:
我用里见的一句台词还回答。



如果真的有信念,即使是输,也好过逃避。这种观念当然会伤害身边的人,但它就是这么纯粹。上面我也写了,为什么nina决定退所,就是因为她意识到了这一点啊。
最后,要聊nina怎么算赢,怎么算输。这一点,绝不是从观众自我的角度去出发的。nina和hina本质是一类人,都是极其自我,有信念的角色。正是因为她们之间的碰撞,才会迸发出输赢的概念。是hina说nina错了,所以nina才开始纠结自己有没有错,要证明自己没错。这种“对错”与“输赢”和世俗观念的那些无关,而是两人意志与信念的对决。正如无论是白色巨塔,还是gbc抑或是其他有类似人物的作品,往往都不会否认其中任何一个观点,其实他们的对与错,完全取自于每个人最根本深层的信念,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要舒坦点,不掉进从自身的经验与身边数据学的证明怪圈,你需要做的就是看看hina认为nina有没有输。她还没有认为自己赢了,那nina就是没有输,非常简单的剧内逻辑,乍一听可能有点怪,但事实真是如此。对错之论因这两人而起,也只能因这两人结束。白色巨塔最终财前病死,上诉的信没有了意义,但他虽迷茫,但不认为自己错了。gbc是个未完待续的状态,我们可以先看看hina怎么看待nina。

回忆中,nina说明白hina的观点,但她仍然大步流星自豪地去做了无谓的牺牲。你甚至可以说nina是一个自我满足的人,但这份自我满足出于善意与正确是难以否认的。hina被两人之前的门隔开,过去的关系破碎了,而hina非常在意nina说自己明白但仍然去做,也在第十一集的回忆中评价过nina是悲剧式女主角(这就是讽刺nina自我满足)。毫无疑问,这里的hina被nina的刺炸伤了,她的信念被眼前的人冲出了裂缝:这样的人真的存在嘛?

hina的负罪感其实已经按耐不住了。她没有继续和nina亲密,除了明哲保身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nina的做法无时无刻不在告诉她,自己可能是错的。虽然世俗上nina把自己毁了,但她的信念在毁灭中变得更加灼人,hina在拼命地否认nina,但是也会在每次否认之后快步离开。

和nina“绝交”的一两年里,hina也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向上爬,当上了当红偶像的主唱。而已经获得这些世俗名利的她,在知道nina搞乐队之后,立刻重新开始关注nina。明明对她来说,现在的世俗成功已经足以薄纱nina了,对吧?什么对邦都是给nina反败为胜的机会。但hina是见识过nina被世俗摧毁的人,她不认为那样是输,赢过nina证明自己,只靠这样还不够。hina抛出诱饵,通过世俗胜利的渴望去吸引nina,让nina做出和自己一样的决定,这样她就不是那类人了,就和自己一样了。nina做出了她不希望,但打心底里又愿意看到的决定,拒绝了她。所以当nina完全拒绝了hina提议与退所的那一刻,在这场nina与hina之间的“输赢”之中,nina已经立于不败之地。只不过hina也没有动摇,两人之间的耐力赛还可以拉扯很久。
gbc中hina的塑造真得很少,这是很遗憾的事,我也很想看更多这两类人物之间的交锋,但mmk和刺团本身的内容是丢不掉的,所以也只能暗自遗憾了。也许这些还不足以解答你对这两人输赢的疑惑,那么我就搬出几个白色巨塔中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