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直吧 关注:415贴子:3,607

回复:基于科学事实揭秘“天生同性恋”谎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发现出生顺序影响的科学家自己也承认过:“当然,除了母体免疫假说之外,出生顺序效应还有其他可能的解释。最流行的对立假设是,与年长男性的性互动会增加男孩发展出同性恋倾向的可能性,而男孩参与这种互动的机会跟哥哥的数量成正比。尽管这个假设在直觉上似乎合理,但几乎没有数据支持”因为这涉及同性恋的后天成因,所以LGBT科普是不会谈的。
作者在这篇论文中作者引用了Wellings、Field、Johnson和Wadsworth在1994年发布的书:上过全男性寄宿学校的男性比没上过此类学校的男性更有可能报告同性恋经历。

作者还写道“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表明同性恋是兄弟间的乱 沦 性关系引起”这可能是因为该论文发表于2001年。
如今已有大量证据表明男孩幼年遭到同性猥亵(儿童性虐待)会增加成为同性恋的可能,包括兄弟间的性关系。


IP属地:浙江31楼2024-05-19 17:15
回复

    调查显示,与异性恋相比,非异性恋人群童年遭性虐待的可能性高2到3倍。


    我国的一项研究,调查显示,9.8%的男男X行为者报告16岁前遭性虐待。


    IP属地:浙江32楼2024-05-19 17:17
    回复
      因此,科学证据不足以支持出生顺序效应来自出生前的生物学因素(免疫攻击),反倒是有后天因素的证据。
      那么出生顺序效应是否存在?2023年发表的最新分析,维也纳大学心理学院的科学家对所有出生顺序效应的研究的数据进行了数学处理,进行了最全面的汇总分析,得出结论:“哥哥的数量与同性恋倾向之间的具体关联很小,数量上存在异质性,而且显然不是男性特有的。此外,现有的研究证据似乎被小样本研究的影响夸大了。”


      IP属地:浙江33楼2024-05-19 17:18
      回复
        6.双胞胎研究
        说同性恋有遗传因素,那么基因的影响到底多大?
        同卵双胞胎的基因几乎完全相同,在同一个母亲的肚子里长大,异卵双胞胎基因不完全相同在同一个母亲的肚子里长大,因此可以通过双胞胎研究遗传因素和产前激素和同性恋的关系。
        最早研究双胞胎的是研究了37对同卵双胞胎后得出结论:37对同卵双胞胎中一个是同性恋另一个100%也是同性恋!但是这结果没人能重复,只要有点正常的思考能力都可以知道同性恋形成不可能100%由基因导致否则早就被淘汰了,且这项研究的同性恋双胞胎是从精神病人群中获得的,没有代表性,遭到严厉批评。
        所以被引用最多的是这些,同卵双胞胎中一个是同性恋则另一个也是同性恋的可能性:52%、48%、65.8%,异卵双胞胎中一个是同性恋则另一个也是同性恋的可能性:22%、16%、30.4%这一看都有一半了,真高啊!是吧?


        为什么双胞胎都是基佬的概率要高普通兄弟一大截?得出结论:生理性因素(基因和产前激素)远大于后天环境因素!同性恋是天生的……吗???


        IP属地:浙江34楼2024-05-19 17:19
        回复
          然而这些科普不会说的是这些数据要么是小样本研究,要么是通过广告招人的。
          同性恋生来如此的口号早就存在了,研究人员在广告上找双胞胎,那么同性恋为了证明自己的倾向是天生的当然是双胞胎两人都是同性恋的更想参与这个研究,很明显可以人为操控的数据怎么能拿来代表所有人?怎么有代表性?
          52%、48%和65.8%的研究的参与者都是通过广告招来的,作者论文里就明确地写了通过广告招人,但LGBT的科普里,从来不会说(原因懂的都懂)




          IP属地:浙江35楼2024-05-19 17:20
          回复
            52%和48%这两个数据是心理学教授Michael Bailey用广告招人得出来的。后来Michael Bailey在澳大利亚重复双胞胎研究,不通过广告招人,参与者来自一个叫澳大利亚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委员会双胞胎登记处的组织,结果是:在同卵双胞胎中,其中一个是同性恋另一个也是同性恋的可能性男性为20%,女性为24%,明显低于他之前的研究结果男性52%和女性48%。

            2011年澳大利亚有一项关于双胞胎的抑郁症和性取向的研究,这项研究的双胞胎参与者和之前的有重合,男女混合样本结果为同卵双胞胎24%异卵双胞胎13%。

            瑞典的一位流行病学家Långström对所有瑞典的20-47岁双胞胎进行真正基于人口的调查,进行了对双胞胎的同性性行为研究。研究人员通过同性伴侣的存在来确定同性恋倾向。结果是:男性同卵双胞胎为18%,异卵双胞胎为11%;女性同卵双胞胎为22%,异卵双胞胎为17%。
            2002年哥伦比亚大学的和耶鲁大学的两名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调查显示双胞胎都是同性恋的概率更低了:男性同卵双胞胎为7.7%;异卵双胞胎为5.3%;女性同卵双胞胎为4.2%异卵双胞胎为11.4%;而普通兄弟姐妹的概率为5.5%。

            总结了一些重要论文后的数据后Neil Whitehead博士说:“若双胞胎的其一有同性吸引,那么,另一个只有11%机会成为男同性恋者,14%机会成为女同性恋者。”
            (SSA指Same-Sex Attract,同性吸引)


            IP属地:浙江36楼2024-05-19 17:21
            回复
              20%、24%;24%;18%、22%;7.7%、4.2%;11%、14%……
              所以看到了吗?要是专挑对LGBT有利的信息讲那当然先天因素远大于后天环境因素啊


              另外还要注意双胞胎的家庭环境是一样的,尤其同卵双胞胎还和一个跟自己一样的人长大,因此双胞胎中一个是同性恋另一个也是同性恋的可能性比普通兄弟姐妹高并不能完全归因于先天因素。


              IP属地:浙江37楼2024-05-19 17:23
              回复
                7.科学家也不支持天生论
                众所周知对于同性恋是否天生这个问题LGBT支持者还很喜欢“诉诸权威”:没文化真可怕!如果不相信性取向是天生的就是不相信科学?不少科普虽然说同性恋的成因尚无定论,但是大多数证据指向先天因素?好像学术界都相信所谓的“性取向天生”?
                如果真的是基于科学,那怎么好多西方的科学家也沾点无知呢?怎么会事呢……下面列举一些
                保罗·迈克休Paul R. McHugh(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特级精神病学教授)和劳伦斯·梅尔Lawrence S. Mayer(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教授)在特别报告《性与性别》:
                将性取向理解为人类的一种天生的、生物学上固定的属性,人们“生来如此”的观念——没有得到科学证据的支持。
                虽然有证据表明生物学因素如基因和激素与性行为和性吸引有关,但对于人类的性取向没有令人信服的有因果关系的生物学解释。虽然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同性恋和异性恋个体之间大脑结构和大脑活动的微小差异,但这些神经生物学发现并不能证明这些差异是先天的还是环境和心理因素造成的。
                该报告还指出:假设性别认同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固定属性,独立于生理性别,一个人可能是“男人被困在女人的身体里”或“女人被困在男人的身体里”——没有得到科学证据的支持。(没有科学证据支持跨性别是天生的)





                IP属地:浙江38楼2024-05-19 17:24
                回复
                  尼尔·怀特海Neil Whitehead(生物化学博士,在新西兰zf担任科学家24年,联合国担任科学家4年)在其书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唯一可能的结论:同性恋绝大多数是环境问题。任何对同性恋的生物学贡献都是微弱和间接的”


                  IP属地:浙江39楼2024-05-19 17:24
                  回复
                    Jeffrey Satinover在他的书中:“同卵双胞胎的性取向没有100%的相似性,这表明影响同性恋的非遗传因素不能完全归因于宫内因素。如果是这样的话,同性恋的一致性仍接近100%——因为同卵双胞胎有着相同的产前环境。事实上,如果有任何的宫内影响它们将有助于解释前面描述的50%的明显遗传影响(一致性)。”
                    “Satinover博士拥有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得克萨斯大学和尼斯大学的学位,2009年以最高荣誉获得物理学(复杂系统理论)博士学位。他著有50篇文章、章节和书籍。他曾是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的巴勒斯欢迎研究员和耶鲁大学的卢斯特曼研究奖获得者……”


                    IP属地:浙江40楼2024-05-19 17:25
                    回复
                      “‘同性恋不是天生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人弗朗西斯·柯林斯博士总结道”
                      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Collins: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分子生物学家、医学专家、美国科学院院士、人类基因组计划首席科学家



                      IP属地:浙江41楼2024-05-19 17:26
                      回复
                        大卫·柯蒂斯David Curtis(伦敦大学学院UCL遗传学研究所名誉教授)曾在采访中表示:“人群中不存在对性取向有任何实质性影响的遗传变异”


                        IP属地:浙江42楼2024-05-19 17:27
                        回复
                          丽莎·戴蒙德Lisa Diamond(犹他大学发展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和性别研究教授,美国心理学会研究员)在演讲中敦促同性恋活动家放弃传播“先天”的神话,这在科学上是不准确的……
                          这个科学家自己就是女同性恋,也承认同性恋天生论在科学上是不准确的。



                          IP属地:浙江43楼2024-05-19 17:27
                          回复
                            不要再相信LGBT的伪科学,同性恋不是写在基因里的东西,如果你愿意,改变是可能的
                            (完)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4楼2024-05-19 22:01
                            回复
                              参考资料
                              网盘链接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5楼2024-05-20 23:1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