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算是有感而发,所以写下来这些东西:
首先,任何一个“教育者”,若其教育方式的核心是以否定,压迫等行为来进行的,那么他本身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育者,或者说丫就一骗子。
为什么这么说?作为一个网瘾少年,我先和你聊聊游戏为什么让人上瘾:你拿到一款游戏,刚开始遇见的对手绝大多数情况都是非常简单的,那么这种情况下游戏就会产生正反馈,而正反馈会让你产生满足感,你为了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就会继续去玩,到这里就是所有割草类游戏的核心逻辑(如毁灭公爵),但是玩过上述游戏的人应该清楚,这种游戏一般很少会开二周目,为什么因为玩过一遍之后就腻了,因为人的满足感并非是一条直线,它是一条曲线,这个曲线到达一点阈值之后,再产生满足感就会让人感到无聊,类似的行为还有油炸类的食物,刚开始吃很香,但是吃的多了也会感到腻。所以这种时候游戏就会给你产生负反馈(安排boss,或者给你的对局上强度)来中断你产生满足感的过程。这个时候你可能会有疑问:这种情况不会导致玩家离开吗?事实上,在这个节点产生负反馈的效果反而会导致玩家更专注。因为这个时候,玩家会去研究技术,手法,配装来攻克这个boss或者适应这个强度,而满足这些之后,再产生的正反馈和满足感因为之前负反馈的干扰会让你感觉更好。之后再不断的重复这个过程。这就是市面上所有游戏让人上瘾的原因。
说了这么多你是不是觉得我跑题了?这个时候就要回到咱们一开始说的:压迫和否定永远不会成为教育的核心。你要是仔细看过这个过程的话,你会发现:这个过程是以让用户产生正反馈为核心,而产生负反馈则是辅助和增强正反馈的产生而存在的。而否定也好,压迫也罢,其本质就是产生负反馈。以负反馈为核心的教育又为什么是骗子呢?很简单,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兴趣让人成为“乐之者”才是名师之所以是名师的原因,人有了主观能动性去学,所以才会去研究,去钻研。你想想是不是游戏数值你算的清清楚楚,但是高数猪脑过载,口红色号你倒背如流,但是英文单词仿佛天书?
但是为什么这些所谓的“名师”“叫兽”还能招摇撞骗甚至很多家长把他们的p话奉为圭臬呢?很简单,无非就两种人:1.自己的失职去甩锅并且成功把自己骗了的人。比如说,游戏毁了孩子。但是他们不会跟你说他们当初没有这些东西的时候他也没成功;2.把孩子当成自己2.0的人,这些人只是想控制孩子,要孩子完全服从罢了。这种人没啥说的,因为到最后都是回旋镖罢了。

首先,任何一个“教育者”,若其教育方式的核心是以否定,压迫等行为来进行的,那么他本身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育者,或者说丫就一骗子。
为什么这么说?作为一个网瘾少年,我先和你聊聊游戏为什么让人上瘾:你拿到一款游戏,刚开始遇见的对手绝大多数情况都是非常简单的,那么这种情况下游戏就会产生正反馈,而正反馈会让你产生满足感,你为了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就会继续去玩,到这里就是所有割草类游戏的核心逻辑(如毁灭公爵),但是玩过上述游戏的人应该清楚,这种游戏一般很少会开二周目,为什么因为玩过一遍之后就腻了,因为人的满足感并非是一条直线,它是一条曲线,这个曲线到达一点阈值之后,再产生满足感就会让人感到无聊,类似的行为还有油炸类的食物,刚开始吃很香,但是吃的多了也会感到腻。所以这种时候游戏就会给你产生负反馈(安排boss,或者给你的对局上强度)来中断你产生满足感的过程。这个时候你可能会有疑问:这种情况不会导致玩家离开吗?事实上,在这个节点产生负反馈的效果反而会导致玩家更专注。因为这个时候,玩家会去研究技术,手法,配装来攻克这个boss或者适应这个强度,而满足这些之后,再产生的正反馈和满足感因为之前负反馈的干扰会让你感觉更好。之后再不断的重复这个过程。这就是市面上所有游戏让人上瘾的原因。
说了这么多你是不是觉得我跑题了?这个时候就要回到咱们一开始说的:压迫和否定永远不会成为教育的核心。你要是仔细看过这个过程的话,你会发现:这个过程是以让用户产生正反馈为核心,而产生负反馈则是辅助和增强正反馈的产生而存在的。而否定也好,压迫也罢,其本质就是产生负反馈。以负反馈为核心的教育又为什么是骗子呢?很简单,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兴趣让人成为“乐之者”才是名师之所以是名师的原因,人有了主观能动性去学,所以才会去研究,去钻研。你想想是不是游戏数值你算的清清楚楚,但是高数猪脑过载,口红色号你倒背如流,但是英文单词仿佛天书?
但是为什么这些所谓的“名师”“叫兽”还能招摇撞骗甚至很多家长把他们的p话奉为圭臬呢?很简单,无非就两种人:1.自己的失职去甩锅并且成功把自己骗了的人。比如说,游戏毁了孩子。但是他们不会跟你说他们当初没有这些东西的时候他也没成功;2.把孩子当成自己2.0的人,这些人只是想控制孩子,要孩子完全服从罢了。这种人没啥说的,因为到最后都是回旋镖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