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必是区块链?
如果某一个区块链项目踩到上述任何一个边界,就需要认真审视这个项目的底层逻辑,除非真的有其特殊的适用场景,否则失败几乎是注定的。但即使某个区块链项目没有触碰上述边界,也不要高兴太早。它还要面临一个终极考验:为什么要用区块链?
一种技术只能解决与其对应的问题,而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区块链技术的本质,就是提供一个不需要中心来托管、以约定规则运行、安全可信的系统,除此以外提供不了任何价值。如果一个问题无法通过「去中心化」来解决,就没必要考虑使用区块链。
大部分对传统场景的区块链化改造的尝试,都忽视了这个事实。很多问题并不是由于其中心化的模式导致的,或者中心化的模式并不是问题的主要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区块链系统的引入往往是画蛇添足,甚至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区块链+发票,腾讯和阿里都有与地方政府合作过这类项目。传统发票体系面临的问题,是纸质发票的流通成本高、核验麻烦、易造假。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个电子化、信息化的发票系统,企业、消费者通过发票系统即可完成发票的发行、流转、核验,政府对企业交易行为的监管也可以更高效、准确。
至于区块链发票,它确实可以实现发票系统的信息化。但问题在于,为什么要建立一个区块链发票系统?发票是政府对企业纳税的监管手段,在本质上就是一个以政府为中心的体系。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模式套用到一个天生就是中心化模式的体系,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反而可能造成新的麻烦。
聊聊链圈和 Web 3
其实,本文谈到的内容都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或隐晦的细节,而是任何一个了解区块链技术的人都再清楚不过的事实。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积极的一面。相比于2018年的那一波区块链热潮,现在的 Web 3 已经理性了很多。至少学会了适当控制梦想的尺寸,将区块链的目标应用场景锚定在“Web”这一数字领域。
沉舟侧畔,百舸争流。Web 3 的前途也许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而危险的,甚至需要前人留下尸体为后人指路、避坑。有些人即使今天走在前人探明的道路上,明天也许就会成为新的路标。
总有一天,有群人会找到下一片绿洲,但这群人中,未必有你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