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爹在菜市场里经营这个小小摊位已经有十多年了。他卖葱、姜、蒜、香菜,总是这四样,他有固定的进货渠道。大蒜只卖蒜球,不卖蒜苔和蒜苗。因为价钱公道,麻爹的生意一直不错。麻爹有一只六岁的虎纹猫,他给他的猫取名叫小麻。麻爹守摊位的时候,小麻就在摊位周围走来走去——它认得麻爹的摊位,它也在认真地工作。很多顾客都认识小麻,他们中的某个人有时会赏它一条干鱼,作为对它的辛劳的奖励。
没人知道麻爹的真实年龄,他自己也记不确实。不过他一定是很老了吧,也许八十多,也许快八十岁了。但他对小麻的生日是记得很清楚的,每年都要为它庆生。庆生的内容有香喷喷的烤鱼,还有绒线球。小麻是公猫,每年它都要失踪一到两次,然后又若无其事地回到了麻爹的家里。麻爹的家是纺织厂宿舍楼的一个套间。好多年以前麻爹是纺织厂的一名机修工,后来纺织厂倒闭了。纺织厂倒闭时麻爹刚好快到退休年龄了,于是他成了自食其力的做小买卖的。

麻爹性情温和,遇事看得开,这也是他的买卖做得顺利的原因之一。其实同在纺织厂做机修工相比,他更喜欢他现在的工作,因为这个工作是直接同人接触的。来买他的菜的顾客大多是熟人了,都住在E城离菜市场不太远的地方,而麻爹的摊位二十多年来都在原处——进菜场门左手边七八米的地方。他叫得出很多顾客的姓:王姨啦,邱嫂啦,古妹啦,曾老弟啦,谢同学啦等等。时常,当麻爹熄了灯躺在床上时,这些顾客的身影就会在他脑海中轮番出现,他也会同他们打招呼:“你来了,今天来点姜和蒜?”“来点香菜包馄饨?”“拿把葱去做葱油饼?”等等。顾客们的表情也各不相同,有的笑口常开,有的不苟言笑,有的神情松懈,有的一双贼眼滴溜溜乱转……麻爹喜欢这些人的神情各异的表情,总在细细琢磨每个人的性情,这给他的生活带来莫大的乐趣。在黑暗中,麻爹就会同这些人对话,设想出一些有意思的场景,一些微妙的沟通。有的时候,他竟会发出由衷的大笑。他的笑声把正在休息的小麻吓一跳,使得小麻发出抗议的叫声,还围着小套间转了三圈,仔细视察一番,这才回自己窝里去继续睡觉。但麻爹笑过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麻爹是真心在乎他的顾客们的,虽然他同他们的交往只限于菜市场里短暂的接触与谈话,可是年复一年地重复同样的场景,麻爹早已将他们看作自己的亲戚朋友了。顾客中有一位当年从纺织厂出来的麦大娘同他很熟,麻爹甚至不止一次地设想过,如果当年自己同她组织了家庭,生儿育女,现在又会是什么情景?当然麦大娘后来嫁了麻爹的同事,他们的儿女如今年纪也不小了。而麻爹,至今仍是孑然一身,看来只好由邻居送他孤孤单单地去火葬场了。对于自己如今的处境,麻爹一点都不后悔。可以说他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他不是过上了自己喜欢的小日子吗?他不是有这么多顾客,而且每天给他们带来方便吗?这些顾客不是都对他评价很好,对他的货物很放心吗?最最重要的是,他每天都能见到他愿意见到的人们,同他们在随和的、相互关心的氛围中谈话。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种机会的。从前在纺织厂做机修工时,他每天也能见到很多女工和男同事,可是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或在大食堂的喧哗声中,人的大脑和身体都是麻木的。那种氛围根本就不对头,麻爹在那种氛围里完全失去了对周围人们的感知能力,这也是他从未结婚的原因之一。到菜市场来卖菜是麻爹一生中的转折点,虽然已经有点晚了,但麻爹兴高采烈地接受了这个工作,而且越干越有劲头。他在菜场摆摊的这么多年头里,那些菜贩换了一茬又一茬,只有麻爹自己像生出了老根一样一动不动地扎在原地。说到他的进货渠道,那也是他用心操作的结果。他挑选的是可靠的批发商,他们也成了麻爹的朋友。麻爹常请那几位来家里喝酒,二十多年过去,当年的小伙子已成了中年人,但他们同麻爹的关系如旧。麻爹的摊位是用洗得干干净净的厚木板拼成的,看上去就感到清爽,可靠。而旁边很多同行的摊位都是脏兮兮的,有的在雨天里还溢出朽木的臭味。所以麻爹的摊位像他这个人一样有格调,他的老顾客们,还有小麻,都对这一点心领神会。
没人知道麻爹的真实年龄,他自己也记不确实。不过他一定是很老了吧,也许八十多,也许快八十岁了。但他对小麻的生日是记得很清楚的,每年都要为它庆生。庆生的内容有香喷喷的烤鱼,还有绒线球。小麻是公猫,每年它都要失踪一到两次,然后又若无其事地回到了麻爹的家里。麻爹的家是纺织厂宿舍楼的一个套间。好多年以前麻爹是纺织厂的一名机修工,后来纺织厂倒闭了。纺织厂倒闭时麻爹刚好快到退休年龄了,于是他成了自食其力的做小买卖的。

麻爹性情温和,遇事看得开,这也是他的买卖做得顺利的原因之一。其实同在纺织厂做机修工相比,他更喜欢他现在的工作,因为这个工作是直接同人接触的。来买他的菜的顾客大多是熟人了,都住在E城离菜市场不太远的地方,而麻爹的摊位二十多年来都在原处——进菜场门左手边七八米的地方。他叫得出很多顾客的姓:王姨啦,邱嫂啦,古妹啦,曾老弟啦,谢同学啦等等。时常,当麻爹熄了灯躺在床上时,这些顾客的身影就会在他脑海中轮番出现,他也会同他们打招呼:“你来了,今天来点姜和蒜?”“来点香菜包馄饨?”“拿把葱去做葱油饼?”等等。顾客们的表情也各不相同,有的笑口常开,有的不苟言笑,有的神情松懈,有的一双贼眼滴溜溜乱转……麻爹喜欢这些人的神情各异的表情,总在细细琢磨每个人的性情,这给他的生活带来莫大的乐趣。在黑暗中,麻爹就会同这些人对话,设想出一些有意思的场景,一些微妙的沟通。有的时候,他竟会发出由衷的大笑。他的笑声把正在休息的小麻吓一跳,使得小麻发出抗议的叫声,还围着小套间转了三圈,仔细视察一番,这才回自己窝里去继续睡觉。但麻爹笑过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麻爹是真心在乎他的顾客们的,虽然他同他们的交往只限于菜市场里短暂的接触与谈话,可是年复一年地重复同样的场景,麻爹早已将他们看作自己的亲戚朋友了。顾客中有一位当年从纺织厂出来的麦大娘同他很熟,麻爹甚至不止一次地设想过,如果当年自己同她组织了家庭,生儿育女,现在又会是什么情景?当然麦大娘后来嫁了麻爹的同事,他们的儿女如今年纪也不小了。而麻爹,至今仍是孑然一身,看来只好由邻居送他孤孤单单地去火葬场了。对于自己如今的处境,麻爹一点都不后悔。可以说他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他不是过上了自己喜欢的小日子吗?他不是有这么多顾客,而且每天给他们带来方便吗?这些顾客不是都对他评价很好,对他的货物很放心吗?最最重要的是,他每天都能见到他愿意见到的人们,同他们在随和的、相互关心的氛围中谈话。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种机会的。从前在纺织厂做机修工时,他每天也能见到很多女工和男同事,可是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或在大食堂的喧哗声中,人的大脑和身体都是麻木的。那种氛围根本就不对头,麻爹在那种氛围里完全失去了对周围人们的感知能力,这也是他从未结婚的原因之一。到菜市场来卖菜是麻爹一生中的转折点,虽然已经有点晚了,但麻爹兴高采烈地接受了这个工作,而且越干越有劲头。他在菜场摆摊的这么多年头里,那些菜贩换了一茬又一茬,只有麻爹自己像生出了老根一样一动不动地扎在原地。说到他的进货渠道,那也是他用心操作的结果。他挑选的是可靠的批发商,他们也成了麻爹的朋友。麻爹常请那几位来家里喝酒,二十多年过去,当年的小伙子已成了中年人,但他们同麻爹的关系如旧。麻爹的摊位是用洗得干干净净的厚木板拼成的,看上去就感到清爽,可靠。而旁边很多同行的摊位都是脏兮兮的,有的在雨天里还溢出朽木的臭味。所以麻爹的摊位像他这个人一样有格调,他的老顾客们,还有小麻,都对这一点心领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