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比较私人的饭桌上,A市长(县级市)突然心血来潮,出了一道试题,要考考包括盈白在内的几位同志。
A市长当年一毕业就在乡镇政府,25岁被提拔为副镇长,30岁当上某县实职正科,可以说是从基层一线摸爬滚打上来的实干型领导。
亲历过基层不少硬仗,对于基层存在的矛盾特别了解,也很善于找到问题关键点进行破局。
A市长一直认为现在一些领导干部,没啥乡镇基层经验,没有处理过棘手的问题,缺乏动真碰硬经历,不利于后续成长。
他回忆谈及当年的某个硬仗时,心血来潮给大家出了一道题:前段时间,春节前后,我们辖区的甲镇是市(地市)里非常关注的烟花爆竹禁燃禁售区域(该镇位于重要森林区域),如果你是负责管理这块的镇干部,发现镇上a村举行游神活动时在放鞭炮,该怎么办?
大家面面相觑,被陆续点名回答,但答案市长好像都不怎么满意,领导也无意为难大家,最后还是自己讲了解决思路。
A市长说:
群众性事件一旦被点燃,其势不可挡,群体性的意气用事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惯性,不是群里或群外哪个人能够轻易使其停止的,即便这个人是镇长——有时县长也不好使。
a村游神,是他们当地每年一度的传统习俗,全村人必然重视,未放鞭炮前如果能及时阻止倒还好。但在燃放过程中镇干部出来制止,大概率会发生冲突。
如果a村村民听从劝阻,当即停止燃放鞭炮,这个结果当然是最好的。(盈白:这也是网上面试题的理想化解题思路)
但放到一半你让村民们停下来,可能涉及当地风俗吉不吉利,也可能涉及面子尊严问题,特别对于游神活动中一些血气特别方刚的青年来说,可能难以接受。
对方不接受,你作为镇干部怎么办?召集人手硬刚?认怂退去?
召集人手硬刚,容易引爆为群体性事件,虽然事后归责,肯定是a村违反政策规定在先,但无论是对a村来说,还是对于镇政府来说,群体性事件已经发生、已经造成恶劣影响——而原本这天应该是一个热热闹闹、高高兴兴的日子。
认怂退去——那之前干嘛要傻乎乎站出来——既影响政府威信,自己作为镇干部也觉得憋屈,更关键的是可能会带来其他村肆无忌惮的效仿,形成“破窗效应”,后果严重且广泛。
如何处理这种情况?我们要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来办,这三个环节是互为耦合的一个整体,缺一不可。
#1
事前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勿谓言之不预”的良好习惯,所以事前的宣传很重要,你说烟花爆竹禁售禁燃,总得有依据吧,我们把相关依据的关键内容找出来,转化为简单易懂的信息,以接地气的方式进行广泛宣传,让a村的群众事前就知道烟花爆竹在本区域是禁售禁燃的。
凡是禁止事项,除了宣传禁止的积极意义外,都必须谈及责任后果,禁售禁燃的后果是什么?
国务院发布的《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地点燃放烟花爆竹,或者以危害公共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方式燃放烟花爆竹的,由公安部门责令停止燃放,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a村属于市政府规定的烟花爆竹禁售禁燃区域之一,a村游神活动燃放鞭炮违反规定,轻则警告罚款,重则行政拘留。
我们要把这个后果广泛而清晰地传达给群众,为后续相关行动夯实基础、埋好铺垫,这就是“勿谓言之不预”。
#2
事中
事前做好充分宣传的情况下,a村依然我行我素在游神中燃放鞭炮,这时进入事中,镇干部要学会察言观色,如果发现对方阵仗很大,且尝试沟通明显不畅时,应暂避其锋芒,不要让自己,同样也不要让对方骑虎难下。
那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没看到吗?这样显然也不行,容易形成效仿式“破窗效应”,所以我们在事中也不能闲着,要做好证据收集工作,拍视频显然是简单便捷又高效的方法,但最好别自己拍——避免被人说钓鱼执法——而是收集看热闹的群众们自己拍下来的视频,可以让村干部协助,从相关微信群、朋友圈等途径进行收集。
同时,要密切注意鞭炮燃放情况,做好鞭炮燃烧引发山火的应急预防准备。
#3
事后
事后,把相关证据提交公安部门,请求公安部门协助,对相关违反烟花爆竹禁售禁燃规定的人员进行治安管理处罚,对行为严重者甚至实施行政拘留。
同时,把该次治安管理处罚结果进行新一轮的负面典型案例宣传,引发广泛舆论,引起大家重视,使其成为镜鉴。
这样一来,原本也蠢蠢欲动的b村听说隔壁a村因为游神燃放鞭炮竟被抓了一两个人——虽然不至于留案底,但相关政审时公安部门会提供被行政拘留过的记录,可能会影响自身发展——大概率也会熄了冒险放鞭炮的心。
当然,市长原话没讲这么细,盈白添油加醋、画蛇添足补充增加了不少内容,但基本没改变领导的讲话框架。
盈白认为网上那些所谓的公考面试结构化解题思路往往过于理想化,缺乏实操性,远不如A市长所说的问题解决思路来得现实和可操作。
所以将其作为一种面试题答题实例分享给已经过了省考笔试,正准备参加面试的小伙伴们,也祝大家过五关斩六将,吃完面,顺利上岸。
更多信息关注盈白公号吧。
A市长当年一毕业就在乡镇政府,25岁被提拔为副镇长,30岁当上某县实职正科,可以说是从基层一线摸爬滚打上来的实干型领导。
亲历过基层不少硬仗,对于基层存在的矛盾特别了解,也很善于找到问题关键点进行破局。
A市长一直认为现在一些领导干部,没啥乡镇基层经验,没有处理过棘手的问题,缺乏动真碰硬经历,不利于后续成长。
他回忆谈及当年的某个硬仗时,心血来潮给大家出了一道题:前段时间,春节前后,我们辖区的甲镇是市(地市)里非常关注的烟花爆竹禁燃禁售区域(该镇位于重要森林区域),如果你是负责管理这块的镇干部,发现镇上a村举行游神活动时在放鞭炮,该怎么办?
大家面面相觑,被陆续点名回答,但答案市长好像都不怎么满意,领导也无意为难大家,最后还是自己讲了解决思路。
A市长说:
群众性事件一旦被点燃,其势不可挡,群体性的意气用事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惯性,不是群里或群外哪个人能够轻易使其停止的,即便这个人是镇长——有时县长也不好使。
a村游神,是他们当地每年一度的传统习俗,全村人必然重视,未放鞭炮前如果能及时阻止倒还好。但在燃放过程中镇干部出来制止,大概率会发生冲突。
如果a村村民听从劝阻,当即停止燃放鞭炮,这个结果当然是最好的。(盈白:这也是网上面试题的理想化解题思路)
但放到一半你让村民们停下来,可能涉及当地风俗吉不吉利,也可能涉及面子尊严问题,特别对于游神活动中一些血气特别方刚的青年来说,可能难以接受。
对方不接受,你作为镇干部怎么办?召集人手硬刚?认怂退去?
召集人手硬刚,容易引爆为群体性事件,虽然事后归责,肯定是a村违反政策规定在先,但无论是对a村来说,还是对于镇政府来说,群体性事件已经发生、已经造成恶劣影响——而原本这天应该是一个热热闹闹、高高兴兴的日子。
认怂退去——那之前干嘛要傻乎乎站出来——既影响政府威信,自己作为镇干部也觉得憋屈,更关键的是可能会带来其他村肆无忌惮的效仿,形成“破窗效应”,后果严重且广泛。
如何处理这种情况?我们要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来办,这三个环节是互为耦合的一个整体,缺一不可。
#1
事前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勿谓言之不预”的良好习惯,所以事前的宣传很重要,你说烟花爆竹禁售禁燃,总得有依据吧,我们把相关依据的关键内容找出来,转化为简单易懂的信息,以接地气的方式进行广泛宣传,让a村的群众事前就知道烟花爆竹在本区域是禁售禁燃的。
凡是禁止事项,除了宣传禁止的积极意义外,都必须谈及责任后果,禁售禁燃的后果是什么?
国务院发布的《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地点燃放烟花爆竹,或者以危害公共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方式燃放烟花爆竹的,由公安部门责令停止燃放,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a村属于市政府规定的烟花爆竹禁售禁燃区域之一,a村游神活动燃放鞭炮违反规定,轻则警告罚款,重则行政拘留。
我们要把这个后果广泛而清晰地传达给群众,为后续相关行动夯实基础、埋好铺垫,这就是“勿谓言之不预”。
#2
事中
事前做好充分宣传的情况下,a村依然我行我素在游神中燃放鞭炮,这时进入事中,镇干部要学会察言观色,如果发现对方阵仗很大,且尝试沟通明显不畅时,应暂避其锋芒,不要让自己,同样也不要让对方骑虎难下。
那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没看到吗?这样显然也不行,容易形成效仿式“破窗效应”,所以我们在事中也不能闲着,要做好证据收集工作,拍视频显然是简单便捷又高效的方法,但最好别自己拍——避免被人说钓鱼执法——而是收集看热闹的群众们自己拍下来的视频,可以让村干部协助,从相关微信群、朋友圈等途径进行收集。
同时,要密切注意鞭炮燃放情况,做好鞭炮燃烧引发山火的应急预防准备。
#3
事后
事后,把相关证据提交公安部门,请求公安部门协助,对相关违反烟花爆竹禁售禁燃规定的人员进行治安管理处罚,对行为严重者甚至实施行政拘留。
同时,把该次治安管理处罚结果进行新一轮的负面典型案例宣传,引发广泛舆论,引起大家重视,使其成为镜鉴。
这样一来,原本也蠢蠢欲动的b村听说隔壁a村因为游神燃放鞭炮竟被抓了一两个人——虽然不至于留案底,但相关政审时公安部门会提供被行政拘留过的记录,可能会影响自身发展——大概率也会熄了冒险放鞭炮的心。
当然,市长原话没讲这么细,盈白添油加醋、画蛇添足补充增加了不少内容,但基本没改变领导的讲话框架。
盈白认为网上那些所谓的公考面试结构化解题思路往往过于理想化,缺乏实操性,远不如A市长所说的问题解决思路来得现实和可操作。
所以将其作为一种面试题答题实例分享给已经过了省考笔试,正准备参加面试的小伙伴们,也祝大家过五关斩六将,吃完面,顺利上岸。
更多信息关注盈白公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