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门外阵阵西北风。
柴扉半开,狂风入内,床帏掀动,黄犬汪汪。
雕花木案上刀痕累累,有如重伤之将,唯摇摇欲坠的木架和残破不堪的藤椅静侍左右,茫茫四壁,好不干净。案前伏着一个单薄身影,却是个年貌不过二八的女子。她用手帕细细擦拭一根鞭子,如豆的烛光将她的脸映得彤红,在墙上拉出摇曳的长影。
门外更鼓已然敲响三声,屋内仍微微明亮。
次日清晨,女子将几件道袍劲衣收入木盒里,换上寻常农人的衣装。只是,颜色刻意配得鲜艳了点。绯衣蓝裤,豆绿腰带,绣花小鞋,脑后长发梳成一双辫子,头巾旁还簪了朵红花。她最后看了一眼清贫的家,随后挎上渔网,头也不回地出去了。
她找了一处湖边码头,坐在小船上网鱼。今日是荆王出宫外巡第七日。
村人已纷纷躲了起来,年满二八的姑娘小伙子都被父母藏在柜子里、床底下,新婚的媳妇则听从公婆安排,脸上涂满灰泥,衣服踩几脚再穿上,猫缩在灶台后头。村口的更夫大爷见码头这姑娘面生,好言相劝道:“丫头,今天大王要来,快别留在这了。我看你生得俊,小心被他抢去!快回去避一避吧!”
那女子听了这话,却只是对他点头一笑,假意将船靠了岸。可更夫一走,她便又回到了水上,只当不知情。岸上已经空空如也,方圆一里都没有一个活人走动,鸟也不飞了,鱼也不跳了。她悄悄抓紧手中的鞭子,将其藏在了腰带内。
果不其然,只过了不到半个时辰,远处便依稀传来钟鼓之声,仙乐阵阵凌云霄。霎时间,千万红灯满湖照,紫气缭绕起波涛。又只见,旌旗鸣锣来开道,美人宫娥拥翠轿。彩担千乘百里遥,原来是荆王出巡好热闹。
那女子冷笑一声,用匕首划开鱼腹,抛去内脏,转而丢下几粒丸药在其中。待丸药化开与鱼腹一色,才放下刀就着湖水洗手。然就在弯腰去洗手时,那边领头的宫侍降了轿,立于两旁恭迎荆王。
“大王驾到!”
片刻后,一个鲜红衮服,金带冠玉的人在侍从搀扶下走了出来。只见他:
轻薄儿,面如玉,紫陌春风缠马足。长镫悬金缕鹘飞,双龙戏珠绕顶舞。绿树夹道阴初成,珊瑚几节敌流星。红肌拂拂酒光狞,当路踢打宫侍娥。骄奢淫逸性残忍,好色好杀恶名著。
那荆王挑眼一瞧,见家家户户安安静静,无人出门迎接,当即怒上心头,转头对一路陪同的县官喝道:“孤王走了这许久,怎么没有一个人来迎我?”唬得那县官立马跪倒尘埃,低头连连道:“想是昨夜狂风大作,直到半夜三更,百姓耽于修补渔网渔船,这才不早出门,恭候大驾,大,大王恕罪。”
“哼!”荆王大袖一挥,四下望去,这才发现湖上前方不远处有个小船,即命侍从前去察看。
“大王,船上是个渔姑。”
女子此时已被侍从喝令下船,静立岸边。县官见是个年青女子,心下顿时凉了半截:前一日明明吩咐村长告知各家藏女纳丁,怎么今日还有不怕死的姑娘擅自跑出来?啊呀!啊呀!他不禁一口咬住下唇,双拳已然紧握。
那女子见荆王走近,自觉低头跪下,三拜口念:“大王万岁万岁万万岁。”荆王见其温顺,十分受用,便命平身。女子仍微微颔首,并不直视对面双眼。荆王仔细端详,举止轻薄地挑起她下巴,在看清女子面容后,眼中随即闪过一抹惊艳。
桃园咫尺无缘到,不意仙姬出洞来。杏眼璀璨闪寒星,山芳噙蕊坠玉露。月貌花容冰霜凛,天然性格朗朗清。若上瑶池赴云会,不若洞庭龙女神。
“孤王问你,你叫什么名?”荆王一看,色心顿起,赤裸裸打量女子全身,眼中淫欲不加掩饰。县官侧眼瞟过,极力忍下恶心,转头对着女子拼命使眼色。谁知女子并不接他的眼神,只低眉回答:“禀大王,奴小字茵娘。”
“嗯,好啊,好啊!哈哈哈哈哈!”那荆王大笑起来,“可有父母?”
“茵娘自幼丧父母,打渔为生。”她的后牙突然咬紧了一瞬。只是面色依旧平静乖顺,教荆王看不出一点破绽。
“哦?”荆王一听此言,登时抚掌大喜。县官听到此处,面色却灰白了下去,暗自叹息。
荆王绕着她踱步片刻,嘴角挂上淫笑,捻须道:“如此美人,放任山野,却不是暴殄天物?”即命宫娥捧来一个托盘,里面躺着一枚白玉。他对茵娘说道:“美人,你不如入我王宫,做孤王的嫔妃,如何?”
侍立一旁的荆相顿时明白荆王的弦外之音,立即对侍卫打手势,命众人缓缓包围茵娘,不予其退路。县官至此心如死灰,终于闭目垂首,胸中却感到喘不过气来。
“大王饶命!”茵娘假作恐惧,扑通一声跪在尘埃,“茵娘本是渔姑,生来卑贱,怎能入宫,求大王放我回……”
“你既无父母,了无牵挂,回不回不都一样?来人!”荆王并不理会这千篇一律的哀告,径直甩袖吩咐。
“送她上轿!”荆相赶忙命手下人制住茵娘双臂,强行押送上一顶空轿。茵娘假作哭喊,心下却不禁冷笑:幸亏这昏王敢光天化日之下强抢民女,否则竟还不知道要如何潜伏进去。
多么讽刺。
在此之前,她已经托义妹给师弟送去书信,教他切勿挂念,安心等待——虽然她也不知道此一去下场究竟会如何。
门外阵阵西北风。
柴扉半开,狂风入内,床帏掀动,黄犬汪汪。
雕花木案上刀痕累累,有如重伤之将,唯摇摇欲坠的木架和残破不堪的藤椅静侍左右,茫茫四壁,好不干净。案前伏着一个单薄身影,却是个年貌不过二八的女子。她用手帕细细擦拭一根鞭子,如豆的烛光将她的脸映得彤红,在墙上拉出摇曳的长影。
门外更鼓已然敲响三声,屋内仍微微明亮。
次日清晨,女子将几件道袍劲衣收入木盒里,换上寻常农人的衣装。只是,颜色刻意配得鲜艳了点。绯衣蓝裤,豆绿腰带,绣花小鞋,脑后长发梳成一双辫子,头巾旁还簪了朵红花。她最后看了一眼清贫的家,随后挎上渔网,头也不回地出去了。
她找了一处湖边码头,坐在小船上网鱼。今日是荆王出宫外巡第七日。
村人已纷纷躲了起来,年满二八的姑娘小伙子都被父母藏在柜子里、床底下,新婚的媳妇则听从公婆安排,脸上涂满灰泥,衣服踩几脚再穿上,猫缩在灶台后头。村口的更夫大爷见码头这姑娘面生,好言相劝道:“丫头,今天大王要来,快别留在这了。我看你生得俊,小心被他抢去!快回去避一避吧!”
那女子听了这话,却只是对他点头一笑,假意将船靠了岸。可更夫一走,她便又回到了水上,只当不知情。岸上已经空空如也,方圆一里都没有一个活人走动,鸟也不飞了,鱼也不跳了。她悄悄抓紧手中的鞭子,将其藏在了腰带内。
果不其然,只过了不到半个时辰,远处便依稀传来钟鼓之声,仙乐阵阵凌云霄。霎时间,千万红灯满湖照,紫气缭绕起波涛。又只见,旌旗鸣锣来开道,美人宫娥拥翠轿。彩担千乘百里遥,原来是荆王出巡好热闹。
那女子冷笑一声,用匕首划开鱼腹,抛去内脏,转而丢下几粒丸药在其中。待丸药化开与鱼腹一色,才放下刀就着湖水洗手。然就在弯腰去洗手时,那边领头的宫侍降了轿,立于两旁恭迎荆王。
“大王驾到!”
片刻后,一个鲜红衮服,金带冠玉的人在侍从搀扶下走了出来。只见他:
轻薄儿,面如玉,紫陌春风缠马足。长镫悬金缕鹘飞,双龙戏珠绕顶舞。绿树夹道阴初成,珊瑚几节敌流星。红肌拂拂酒光狞,当路踢打宫侍娥。骄奢淫逸性残忍,好色好杀恶名著。
那荆王挑眼一瞧,见家家户户安安静静,无人出门迎接,当即怒上心头,转头对一路陪同的县官喝道:“孤王走了这许久,怎么没有一个人来迎我?”唬得那县官立马跪倒尘埃,低头连连道:“想是昨夜狂风大作,直到半夜三更,百姓耽于修补渔网渔船,这才不早出门,恭候大驾,大,大王恕罪。”
“哼!”荆王大袖一挥,四下望去,这才发现湖上前方不远处有个小船,即命侍从前去察看。
“大王,船上是个渔姑。”
女子此时已被侍从喝令下船,静立岸边。县官见是个年青女子,心下顿时凉了半截:前一日明明吩咐村长告知各家藏女纳丁,怎么今日还有不怕死的姑娘擅自跑出来?啊呀!啊呀!他不禁一口咬住下唇,双拳已然紧握。
那女子见荆王走近,自觉低头跪下,三拜口念:“大王万岁万岁万万岁。”荆王见其温顺,十分受用,便命平身。女子仍微微颔首,并不直视对面双眼。荆王仔细端详,举止轻薄地挑起她下巴,在看清女子面容后,眼中随即闪过一抹惊艳。
桃园咫尺无缘到,不意仙姬出洞来。杏眼璀璨闪寒星,山芳噙蕊坠玉露。月貌花容冰霜凛,天然性格朗朗清。若上瑶池赴云会,不若洞庭龙女神。
“孤王问你,你叫什么名?”荆王一看,色心顿起,赤裸裸打量女子全身,眼中淫欲不加掩饰。县官侧眼瞟过,极力忍下恶心,转头对着女子拼命使眼色。谁知女子并不接他的眼神,只低眉回答:“禀大王,奴小字茵娘。”
“嗯,好啊,好啊!哈哈哈哈哈!”那荆王大笑起来,“可有父母?”
“茵娘自幼丧父母,打渔为生。”她的后牙突然咬紧了一瞬。只是面色依旧平静乖顺,教荆王看不出一点破绽。
“哦?”荆王一听此言,登时抚掌大喜。县官听到此处,面色却灰白了下去,暗自叹息。
荆王绕着她踱步片刻,嘴角挂上淫笑,捻须道:“如此美人,放任山野,却不是暴殄天物?”即命宫娥捧来一个托盘,里面躺着一枚白玉。他对茵娘说道:“美人,你不如入我王宫,做孤王的嫔妃,如何?”
侍立一旁的荆相顿时明白荆王的弦外之音,立即对侍卫打手势,命众人缓缓包围茵娘,不予其退路。县官至此心如死灰,终于闭目垂首,胸中却感到喘不过气来。
“大王饶命!”茵娘假作恐惧,扑通一声跪在尘埃,“茵娘本是渔姑,生来卑贱,怎能入宫,求大王放我回……”
“你既无父母,了无牵挂,回不回不都一样?来人!”荆王并不理会这千篇一律的哀告,径直甩袖吩咐。
“送她上轿!”荆相赶忙命手下人制住茵娘双臂,强行押送上一顶空轿。茵娘假作哭喊,心下却不禁冷笑:幸亏这昏王敢光天化日之下强抢民女,否则竟还不知道要如何潜伏进去。
多么讽刺。
在此之前,她已经托义妹给师弟送去书信,教他切勿挂念,安心等待——虽然她也不知道此一去下场究竟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