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小说吧 关注:279,533贴子:2,044,724
  • 10回复贴,共1

请你消失吧——书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书是将爱拒之门外(家里蹲的弟弟)作者的另一部作品,被当作上一本书的后记来写的,前段时间看到吧里有人讨论,就二刷了这本书,书评本来上个月就写的差不多了,但一直偷懒拖到现在才发。二楼正文,剧透预警。


IP属地:四川1楼2024-04-09 17:06回复
    串联起整个故事的线索是离别,亦或者可以说是其的终极形态——死亡
    第一次死亡是在春人小学二年级时和父亲制作蝴蝶标本。春人抓住蝴蝶之后始终无法下定决心捏死,这一段不仅仅是描述了春人在捏住蝴蝶这一时刻所产生的恐惧与负罪感的心理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在回去之后的心理——春人的负罪感不仅仅是对杀死生命这件事本身,而是对父亲、对事前准备等一系列事件。简单来看确实符合关谷的描述“你总是想的很多”,即犯错之后把全部责任归咎于自己的心理。或者说是这种归责的行为弱化了扼杀生命这一事实所占的比例,也算是一种对死亡的逃避。这段对生命消失的原初恐惧作为童年阴影刻在了春人的脑海里,所以他看到SAKI手臂消失时才会产生如此严重的心理和生理不适。
    第二次死亡是春人母亲的死亡。春人在得知母亲死亡消息时的反应与常人别无二致,大脑一片空白,然后剧烈呕吐。重点则是在殡仪馆,当春人看着父亲竭力压抑自己的情绪,只是重复擦拭母亲的尸体,他此时更多的并非为逝去的母亲而感到悲伤,而是在对父亲的心情感到痛苦,春人此时的心理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讲“确认这些东西,这些永远失去的东西,让我无比恐惧”,为了避免这种恐惧,春人开始逃避死亡。从这一刻起春人崩坏了,他把自己从名为“日常”的生活中剥离开来,不再和从前的朋友一起玩了,放学后早早回家做家务来体谅父亲。用常人的眼光来看或许是成熟,但书中把其定义为“崩坏”,春人的性格开始变得孤僻起来,表面是成熟稳重,但一旦涉及到死亡,春人便会变得极其不稳定。
    第三次死亡是SAKI作为人的死亡。高中生纱希生活在一个畸形的家庭中,父亲无节制地谴责、虐待母亲,对她不管不顾,哪怕是得了病也认为是在装病。母亲则是在这种氛围下被灌输了一种“父亲不能违抗”的观念,她的暴食症的诱因之一是想让父亲注意自己,但是父亲却把这一点当作装病的体现,愈加虐待,不管不顾。在逐渐恶化的夫妻关系中需要一个出气口——理所当然的,纱希成为了一个宣泄点,她无法得到父母任何一方的理解。对纱希而言,绘画是她的避风港,缺少温暖的她希望可以在画当中得到慰藉,但是在家庭关系的不断恶化下,无法继续握笔的她便成为了绫香学姊口中的”骗子“。想要用画带给别人幸福,借由这个过程为自己创造避风港。想要乐观,却又在家庭的重压下一步步走向深渊,无法下笔,只能胡乱涂抹颜料,在惯用手被疯狂的母亲打骨折后,纱希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走向了死亡。
    第四次死亡是茂爷爷的死亡,其实作品里茂爷爷并未真正出现在当下的春人眼前,开篇便说了他重病住院,仅仅在回忆中有过登场。茂爷爷的离世和其他人不同,年事已高的老人离世对大家而言似乎是自然的事情,而茂爷爷的葬礼尽管没有喜丧一般的氛围,而是无比平静的,就连关谷,也就仅仅在丧假当天和周末没有出场,在去世前一天和之后的周一都显得十分平静,反而只有春人还停留在SAKI的不告而别和勾起的母亲回忆中无法自拔。尽管就情节上而言茂爷爷死亡这一设计更多是为了引发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春人母亲的死亡回忆,但这一段还是传达出一个讯息——在面对早已预料的离别时可以是平静的。
    第五次,同时也是最后一次死亡是SAKI的消失。SAKI彷徨不能消失的缘由,是一种矛盾。她无法发自内心憎恨虐待自己到如此地步的家庭,反而对母亲有一种愧疚感,认为自己舍弃了她的负罪感。变成忘却的幽灵在无边的空虚中徘徊,哪怕在图书馆和春人找到了自己的身份也迟迟拿不出回去的勇气,只能在河川边徘徊。但是,春人始终记得两人之间的承诺“请你消灭我”,他没有选择陪SAKI一起回去,仅仅是给予了她不再逃避的勇气,正如SAKI教给他的一样。所以看着秋日早晨的河川,SAKI彻彻底底地,消失了。


    IP属地:四川2楼2024-04-09 17:07
    回复
      其实剥去关于生命与死亡的讨论,春人与SAKI的相识与相遇,更像是传统的青春恋爱故事。边缘人高中生男主遇到了幽灵女主,两人从初识的羞涩与拘谨,到熟识后的陪伴与笑颜,情节设置上同样如此,雨中共撑伞、夜观流星雨与花火大会的设计都相当具有【恋爱】感


      IP属地:四川3楼2024-04-09 17:07
      回复
        但是苇舟绝不会只写这样的恋爱故事,所以故事中加入了许多的异质元素。最为典型的便是“SAKI”这一名字,女主作为幽灵却有实体,春人对他的唯一感受便是身边散发着虚无缥缈的氛围。但光凭这一点远远不够,所以便有了SAKI这样一个特殊的称呼时时刻刻提醒读者——她并不是鲜活的少女,而是幽灵。同样在SAKI气质的塑造上,也选择了平静,沉稳的性格,她的透明的轮廓和恬静的气质共同构成了这位幽灵少女。SAKI起初对春人说自己情绪很不稳定,但其实这并非仅仅指代SAKI,“不稳定”一词同时指向二人。在两人的相处过程中,是春人在颤抖、在害怕、在胡思乱想。屡次欲言又止。而SAKI呢,她总是一言不发,默默不语的受伤,然后散发出无泪哭泣的氛围。两人之间的关系和话语一样恬淡,像是春人梦里一意识到SAKI已经死了就转变为噩梦一样,现实同样如此。春人每一次害怕的颤抖,SAKI每一次无言的受伤,不都是因为“纱希已经死了”这一事实被摆在明面上了吗?他们只能假装一切都未曾发生,因为一旦捅破这层窗户纸,二人之间本就如幽灵一般若隐若现的关系恐怕会真正消失不见。


        IP属地:四川4楼2024-04-09 17:08
        回复
          作者在后记中写道,本作与整体就是上一部作品《将爱拒之门外》的后记,因此在读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在寻找两部作品中的相对部分。


          IP属地:四川5楼2024-04-09 17:08
          回复
            故事中作者有意说明这个问题,倒不如说青梅关谷这一角色都是为这一命题而服务的。伞这一意象的出现并非只是为了“相合伞”这一情节,还在文中引发了这样一段对话:“想要一直拥有什么,就必须选择拿着走或是放下……但是,想要把什么东西放下,就得要有摆放的地方。”这一段正是指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面临的维持或断绝的选择。然后便是青梅关谷在描述自己大学目标时所说的:“不管是多珍惜的人,不管是多必要的人,不管分别有多悲伤,我在新环境中总有一天会觉得没关系。”如果说关谷抛下爷爷和春人前去北海道算是一种失去然后再获得的话,那启太与珍惜的千草的别离也可以代入进去,而这段别离最大的遗憾也借由关谷之口说出:“即使如此,我还是想去。要去见各式各样的人。”而故事的最后,春人自己也说出了完全可以代入的话:“……假设有个喜欢的人(千草)。然后对方(千草)也奇迹似地喜欢我(启太)。我觉得不可以为了那个人(千草)而活著。因为那个人(千草)总有一天会离开。”过程很远,也一定很辛苦。苇舟对离别保持着一种悲观的态度,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必然事件,但是仅仅止于这样的既定的悲剧是毫无意义的,最后把纱希消失前和春人的对话摘录一下,当一个不加解读的答案。


            IP属地:四川6楼2024-04-09 17:08
            回复
              「将来你感到寂寞时,我没有办法在你身边,但现在这个瞬间,我为你祈祷。请你千万别忘记,曾经有人非常重视你──在我消失之后,也请你务必把我的祈祷带到生命最后。」


              IP属地:四川7楼2024-04-09 17:09
              回复
                纱希或许会消失。但即使纱希消失了,我大概、肯定没有办法回到认识纱希之前的自己。但我想要好好带著走下去。开心的事情,悲伤的事情,她的心情,全部。


                IP属地:四川8楼2024-04-09 17:09
                回复
                  正视别离,然后走下去吧。


                  IP属地:四川9楼2024-04-09 17:09
                  回复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4-09 22:5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