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我国历代王朝都认为高句丽是边疆政权。高句丽居地在商末至汉初是箕子朝鲜的辖地,而箕子朝鲜是周朝的地方诸侯,进入汉代之后为卫氏朝鲜取代,但依然是汉朝的藩属。公元前108年,汉灭卫氏朝鲜并设置乐浪等四郡,在包括朝鲜半岛中部以北地区实行了和中原地区相同的统治方式。自汉至唐,尽管各王朝对高句丽的管理方式不一,但历代的统治者都认为高句丽的活动区域是中国的领土。这也是隋唐两朝不惜倾全国之力完成统一高句丽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在长达七个世纪的时间里,高句丽给自己的定位都是中央王朝的边疆地方政权,主动和中央王朝建立臣属关系,接受册封,纳贡、纳质。唐朝建立后,高句丽进献“封域图”更是表明了其对唐朝的认同。正因为有这样的认识,当唐朝统一高句丽后,大批高句丽人为维护唐朝的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进而青史留名,诸如泉男生、高仙芝、王毛仲、王思礼、李正己等都是著名将领。
第五,高句丽灭亡后,高句丽人大部分融入中华。唐总章元年(公元668年)高句丽灭亡后,唐收其民“户六十九万”(《新唐书·高丽传》)。这应该是当时高句丽的总户数,其中包括许多非高句丽族户,高句丽族户数大体上在十五万左右。对于他们的流向,学者们认为,其中迁居中原各地的人数大体上占了三分之二,逐渐融入中华。
第四,在长达七个世纪的时间里,高句丽给自己的定位都是中央王朝的边疆地方政权,主动和中央王朝建立臣属关系,接受册封,纳贡、纳质。唐朝建立后,高句丽进献“封域图”更是表明了其对唐朝的认同。正因为有这样的认识,当唐朝统一高句丽后,大批高句丽人为维护唐朝的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进而青史留名,诸如泉男生、高仙芝、王毛仲、王思礼、李正己等都是著名将领。
第五,高句丽灭亡后,高句丽人大部分融入中华。唐总章元年(公元668年)高句丽灭亡后,唐收其民“户六十九万”(《新唐书·高丽传》)。这应该是当时高句丽的总户数,其中包括许多非高句丽族户,高句丽族户数大体上在十五万左右。对于他们的流向,学者们认为,其中迁居中原各地的人数大体上占了三分之二,逐渐融入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