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不是旨在打坐,修行修的是个人的心性和智慧。在法界,打坐可能是为了维持运行能量,更高的层面,打坐只是他们呈现出来的一个相,而人间层面,普通人打坐,是为了静下来,暂时放下心中的烦扰,保持持修持定的状态。有些人打坐,一打就是好几天,还要讲求一个境界高低。所谓入定,讲求的是定,而不是入。定不只是在打坐时才定,而是时时刻刻的定,任何时候心不随任何外物外相而动,风雨不动安如山。只在打坐时追求入定,又何尝不是一种逐相呢。有些人打坐非得要求脑子空无一念,空本身也是一种相。修行人脑子里面空无一念是因为他不起心,不起贪嗔痴慢疑之心,故无贪嗔痴慢疑之念。而单纯的强迫脑子不动念是不行的,应该从根源看起,不起心自然无杂念。那修行人是不是脑子永远没有念,不是的,你吃饭只是因为馋吗,你睡觉只是因为懒吗,饿了就有想吃饭的念头,累了就有想睡觉的念头,这是人的基本生存需求,这是动念,但不是起心动念,再换一个说法,你因为床铺舒适温暖所以久卧不起,你因为食物美味可口而饕口馋舌。这就是心取外相而动念,这是起心动念。戒定慧,戒而定,定生慧。平时心不戒外相,反而求定一个空相,甚至在定里追求一个境界,无异于南辕北辙。打坐心烦意乱,要去看是为什么心乱,大禹治水是疏通而不是塞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