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吧 关注:3,057贴子:412,932
  • 22回复贴,共1

林家的百万两遗产是真是假,大观园是贾府贪了黛玉的钱建立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现在不知道哪来的一股风气,说林如海死后,林黛玉继承了一大笔遗产,但是都给贾府贪了,大概有几百万两,大观园就是拿这笔钱建立的。现在说三人成虎,说的人多了,一群没看过红楼的越来越信服这种说法了。本来还以为无稽之谈过段时间就消失了,结果现在越演越烈,搞得好像事实一样,看本小说只要女主设定为孤女,必定评论区就有说林黛玉,必定有人说贾府贪了林黛玉的嫁妆和遗产。真的服了。问证据,问就是凤姐说的那句话,建大观园那会,凤姐说哪里来个两三百万白银就好了。这句话就被当做贾府贪了黛玉的钱的证据。最后得出结论,大观园是靠黛玉的钱建起来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4-04 23:13回复
    是贾琏说的,“哪里再得两三百万”。古代习惯只说数字,钱财默认为铜钱。清代铜钱兑白银大概是700-1000:1,也就是两千至四千白银。就算这几千白银,不过我不太认为贾府会贪林如海的遗产的,毕竟贾府重名声。我也觉得脱离原著过分解读是不对的。红楼梦是古典文学,所言必所是,赞扬女性的美好;不像现在的宫斗文学要过分解读了解人性的勾心斗角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04-05 09:54
    收起回复
      2025-05-30 06:21:45
      广告
      批驳拥林派涂瀛捏造的所谓“贾府吞没林家巨额遗产”谬论!
      所谓“贾府吞没林家巨额遗产”云云,不过是晚清拥林派鼻祖涂瀛所捏造的一个林子洞粉圈谎言。真要拿《红楼梦》原文对照来看,这种粉圈谎言几乎是错得极端离谱。因为曹雪芹、脂砚斋原文反复强敌的是林黛玉的家世门第比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要寒微很多。林如海不仅根本没有巨额财产,恰恰相反,林如海在世之日,林家的生活水平比贾府三等仆妇都不如。
      首先,第3回明说林黛玉初入荣国府时,看贾府三等仆妇的吃穿用度都要仰视,以为“不凡”,一举一动都唯恐遭到贾府下人耻笑: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第3回)
      ——荣国府三等仆妇的吃穿用度都足以震慑住林黛玉,足见林黛玉初入贾府之前是根本没见过大场面、大世面的。如果林如海真有拥林派幻想出来的巨额财产,为何林黛玉这样没眼光?莫非林如海是虐待妻女的葛朗台,坐拥金山银山,也不给林黛玉花上一分钱吗?
      其二,第45回林黛玉自己也承认“我是一无所有”,根本就没从父母那里继承到稍微可观一点的遗产:
      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第45回)
      ——林黛玉是最热衷于算计贾府财产的。比如,第62回她就跟贾宝玉说过:“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如果林如海真有拥林派幻想出来的巨额财产,林黛玉怎么可能一无所知,反倒宣称自己是“一无所有”之人?
      其三,紫鹃也明说林黛玉如果回林家就吃不起燕窝。跟贾府的豪奢相比,紫鹃甚至用“贫到没饭吃”来形容林家:
      紫鹃道:“在这里吃惯了,明年家去,那里有这闲钱吃这个。”宝玉听了,吃了一惊,忙问:“谁?往那个家去?”紫鹃道:“你妹妹回苏州家去。”宝玉笑道:“你又说白话。苏州虽是原籍,因没了姑父姑母,无人照看,才就了来的。明年回去找谁?可见是扯谎。”紫鹃冷笑道:“你太看小了人。你们贾家独是大族人口多的,除了你家,别人只得一父一母,房族中真个再无人了不成?我们姑娘来时,原是老太太心疼他年小,虽有叔伯,不如亲父母,故此接来住几年。大了该出阁时,自然要送还林家的。终不成林家的女儿在你贾家一世不成?林家虽贫到没饭吃,也是世代书宦人家,断不肯将他家的人丢在亲戚家,落人的耻笑。所以早则明年春天,迟则秋天。这里纵不送去,林家亦必有人来接的。前日夜里姑娘和我说了,叫我告诉你:将从前小时顽的东西,有他送你的,叫你都打点出来还他。他也将你送他的打叠了在那里呢。”(第57回)
      ——林家连燕窝都吃不起,甚至在紫鹃眼中都算是“贫到没饭吃”,林家又哪里来的“三二百万的财”可供贾府吞没?
      第四,原文中贾琏提及的“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实际上跟林家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贾琏的原话乃是:
      “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将来得罪人之处不少。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第72回)
      贾琏没有一个字提及那“三二百万的财”来自于林家,完全是拥林派自身的凭空脑补。为什么这“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不可以是指像贾府祖先那样从战场上缴获战利品,“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呢?
      第五,关于贾府修建大观园的费用问题,书中有明文交代,也根本没有一个字提及贾府挪用了拥林派幻想出来的林家巨额遗产:
      先令匠人拆宁府会芳园墙垣楼阁,直接入荣府东大院中。荣府东边所有下人一带群房尽已拆去。当日宁荣二宅,虽有一小巷界断不通,然这小巷亦系私地,并非官道,故可以连属。会芳园本是从北拐角墙下引来一股活水,今亦无烦再引。其山石树木虽不敷用,贾赦住的乃是荣府旧园,其中竹树山石以及亭榭栏杆等物,皆可挪就前来。如此两处又甚近,凑来一处,省得许多财力,纵亦不敷,所添亦有限。(第16回)
      ——大观园是在会芳园基础上建成的,“省得许多财力,纵亦不敷,所添亦有限”,也就是说额外花费并不算太多。若贾府当真从林家那里搞到了“三二百万的财”,还用得这样东挪西凑吗?
      所以,林家门第比贾家、薛家低微很多,财富远远不及贾家、薛家,这才是书中反复写明的事实。拥林派口中所谓的林家地位高、超级有钱云云,那只能说是一种玛丽苏式的玫瑰色主观幻想!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24-04-05 18:00
      收起回复
        雍正初年国库存银才七百万两,林如海家产两三百万,敢问林大人是把整个淮扬的盐税都吃了吗


        IP属地:吉林5楼2024-04-07 22:00
        收起回复
          拥林派自然热衷于造谣胡扯、胡编瞎话,捏造各种错的极端离谱的粉圈谎言来宣扬其捧林诬钗谬论。但这些捧林诬钗谬论都根本经不起一驳,因为脂评本《红楼梦》原本的基本立场乃是尊钗抑黛,曹雪芹、脂砚斋的基本倾向都是推崇盛赞宝钗、批判反思林黛玉!所以拥林派每次胡闹都被我们钗学研究彻底横扫、批驳到烂


          IP属地:四川6楼2024-04-08 08:04
          收起回复
            因为宝钗在家世、容貌、才华、思想、境界等各方面都碾压林黛玉,宝钗的高尚善良足以反衬出林黛玉的阴暗自私,所以拥林派最为嫉恨的就是宝钗,只有无所不用其极地造谣诋毁宝钗,才能将林黛玉吹捧上神台


            IP属地:四川7楼2024-04-08 14:34
            回复
              批驳拥林派aR612yK:
              这拥林派连书中明说宝钗的门第家世完全碾压林黛玉都不知道?脂评本原文明说薛家是金陵省范围内“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顶级豪门权贵,宝钗乃是朝廷盖章认可的“仕宦名家之女”。林黛玉只不过是七品巡盐御史之女,能够跟作为“仕宦名家之女”的宝钗比门第出身?什么叫“商贾”?薛家根本就不是商贾,而是亦官亦商的皇商,好不好?门子明说,即使应天知府得罪了薛家,也是“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都保不住呢”。哪家“商贾”能够像薛家这样随意拿捏应天知府的性命?
              再一点,吹嘘林家啥“五代列侯”、“清贵书香门第”、“皇帝心腹”,根本就是笑话。巡盐御史跟巡漕御史、巡仓御史、巡城御史、巡按御史一样,不过是定制七品官,一般由都察院下属的普通监察御史出任,这是哪门子的“皇帝心腹”?薛家始祖是紫薇舍人,专门起草圣旨,参与中枢决策的,那才真是先皇的心腹,好不好?第3回原文明说林黛玉初入贾府时,看荣国府三等仆妇的吃穿用度都要仰视,以为“不凡”,一举一动都唯恐遭到“荣婢”耻笑。连贾府三等仆妇都敢耻笑林家小姐,林如海若是啥“皇帝心腹”,人家荣国府仆妇莫非都是玉皇大帝的心腹不成?
              还有,林家那个列侯,根本就不是开国五爵公侯伯子男当中的侯爵,只不过是比男爵还低的低级武功爵。按规矩只袭三代,就降成白丁。林如海之父都是因为赶上好政策才额外多袭一代,到林如海就完全是庶民出身,走科举入仕。这种根本不值钱的列侯,有啥好吹嘘的?更不要说到林如海这一代连这种低级武功爵都没有了。
              另外,要说书香门第,薛家才是比林家老牌很多的书香门第,好不好?原文明说薛家是“书香继世”,因为薛家始祖就是参与中枢决策的顶级文臣之一的紫薇舍人。林家才是武人出身,都是到林如海这一代爵位降成白丁了,才开始科举入仕。要说书香门第的清贵,林家连薛家一根小指头都比不上。单是藏书以及博学宏览,林家和林黛玉能够跟薛家和宝钗相比吗?
              这拥林派还幻想林如海不死如何如何呢。第3回那时候林如海还好好地活着呢,林黛玉看荣国府三等仆妇的吃穿用度就被震慑住了。连贾府三等仆妇都敢耻笑林黛玉的寒酸,以至于让林黛玉一举一动都小心翼翼。这时候贾府下人当中有谁把个七品巡盐御史老爷放在眼里?贾敏就是最典型的下嫁。当初贾代善不过是看他中了探花,才榜下捉婿,把女儿贾敏嫁给他。结果林如海都年近半百了,才混成七品巡盐御史,连贾府下人都可以随便耻笑他。贾敏当然中年就抑郁而终。事实上,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当中下嫁、下娶的比比皆是,谁告诉你贾敏就不能下嫁?


              IP属地:四川10楼2025-05-29 22: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