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师教我们很枯燥的工具书使用,奇怪这门课带小说的人甚少,迟到早退逃课旷课的更是没有。更奇怪的是,高老师设在暑期的课题研究竟有十多位同学选修。选修的人上午集中去中文系,跟着高老师查阅工具书,确定论文选题,分类收集资料。很琐碎的事情,大家在吊扇下面敛声静气地做。高老师弓腰轻声细语辅导,无限殷勤,无限细致。一时间,我们似乎也感染了他身上的学究气。
我的课题是《<红楼梦>里的丧葬风俗》。假期上午在《红楼梦》里晕头转向地兜圈子。下午和晚上,我一头钻进可以称得上浩瀚的《战争与和平》。
我真是低估了巨著的力量。
至今记得读完《战争与和平》的那个夜晚,一个人在幽静的校园里走。当时觉得,即使那样走三个月,三年,三辈子,也无法走出《战争与和平》。我简直觉得之前就没读过书。
不知不觉地,我跌入了一种无以名状的寂寞和癫狂,惆怅与忧伤不知发自哪里。城市正好没人雨季,连绵的阴雨加上《红楼梦》与《战争与和平》,把我愁得不成样子。高老师几次问我,韩小姐,你没有不舒服吧?
论文一画上句号我就跑了。我逃了高老师的课,凄凄惶惶,去投奔一个朋友。
高老师最后两节课没见我,深感不安。行事严谨的他百般打听,却无从知晓我的去处。
偏偏高老师认定我是个好孩子,不会无故缺席,离开一定会找他请假。这样一来,他就觉得我可能遭遇了某种不测。结果他慌慌张张连夜找到了校保卫处,保卫处立即通知家属,一时间所有人都慌作一团。
我惹了这么大的乱子,自是羞愧。高老师一句话也没怪我,还送我一网兜苹果,谦恭地嘱咐,韩小姐,往后要注意身体。
当时的高老师满嘴生泡,我抱着他的苹果真正叫汗颜啊。如此谦恭虔敬的一个人,我却辜负与伤害了他。
多年来,那些苹果一直水灵灵的在我心头。我在心底无数次对高老师说:原谅我吧!只怕,高老师听了,大眼睛里又会涌出孩子式的羞怯:我打扰你了吗?我有什么做得不妥吗?
前不久我牵着孩子逛夜市,突然听到了久违的一个女声——饱含着文学品质的声音。其实我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周老师的声音,它在类似空谷一样的高度和纯度上回响,空灵悠远,激扬清澈。听得出,周老师的声音里有一种不屈和志向。
周老师当年35岁上下,白净端庄,戴黑框眼镜,目光平直得像射线一样,有临空和横扫的力道。她披着长发,水杯是深咖色的,杯盖奶白。我非常喜欢她洁白的手指拧开奶白的盖子喝水的样子。她喝的总让我觉得不是水,是深谷醴泉,不含俗世烟火的。
周老师像劈柴一样给我们分析文学作品,力度和深度拿捏得恰到好处。上她的课,人人都会被她深度唤醒,然后庄严成一座座山脉,空谷在课堂上当场生成,就听她在我们中间声声激扬。
她的凌厉甚至让我担心她会不会温柔。
事实证明我错了。当年热衷于创作的我。曾请她看过一大摞不成文的东西。真不知道她是怎么看完的。事毕她用红笔跳跃着写:感觉不错,不要着急,等以后有了生活就能写得更好了。
我一直把她的话视若珍宝。未曾想多年后我们会在闹哄哄的夜市相遇。我牵着半人高的女儿。老师呢,胖了两圈,头发烫成了大波浪。她拽着一件花长衫,用她空谷幽鸣的嗓子问:“打折过后多少钱?”
我激动得低唤了两声,惊讶,还有重逢的欢愉。我已经向她伸出了手,只是忽然间顿住,转身悄悄退场。
我说不清当时的心情,只觉得有莫名的痛感踩着我的身子一路经过。不知道痛什么。总之,我不想上前打扰她,我怕那一长串的寒暄,还怕其他……
难忘啊,我的中文系!岂一句“难忘”了得?
我的课题是《<红楼梦>里的丧葬风俗》。假期上午在《红楼梦》里晕头转向地兜圈子。下午和晚上,我一头钻进可以称得上浩瀚的《战争与和平》。
我真是低估了巨著的力量。
至今记得读完《战争与和平》的那个夜晚,一个人在幽静的校园里走。当时觉得,即使那样走三个月,三年,三辈子,也无法走出《战争与和平》。我简直觉得之前就没读过书。
不知不觉地,我跌入了一种无以名状的寂寞和癫狂,惆怅与忧伤不知发自哪里。城市正好没人雨季,连绵的阴雨加上《红楼梦》与《战争与和平》,把我愁得不成样子。高老师几次问我,韩小姐,你没有不舒服吧?
论文一画上句号我就跑了。我逃了高老师的课,凄凄惶惶,去投奔一个朋友。
高老师最后两节课没见我,深感不安。行事严谨的他百般打听,却无从知晓我的去处。
偏偏高老师认定我是个好孩子,不会无故缺席,离开一定会找他请假。这样一来,他就觉得我可能遭遇了某种不测。结果他慌慌张张连夜找到了校保卫处,保卫处立即通知家属,一时间所有人都慌作一团。
我惹了这么大的乱子,自是羞愧。高老师一句话也没怪我,还送我一网兜苹果,谦恭地嘱咐,韩小姐,往后要注意身体。
当时的高老师满嘴生泡,我抱着他的苹果真正叫汗颜啊。如此谦恭虔敬的一个人,我却辜负与伤害了他。
多年来,那些苹果一直水灵灵的在我心头。我在心底无数次对高老师说:原谅我吧!只怕,高老师听了,大眼睛里又会涌出孩子式的羞怯:我打扰你了吗?我有什么做得不妥吗?
前不久我牵着孩子逛夜市,突然听到了久违的一个女声——饱含着文学品质的声音。其实我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周老师的声音,它在类似空谷一样的高度和纯度上回响,空灵悠远,激扬清澈。听得出,周老师的声音里有一种不屈和志向。
周老师当年35岁上下,白净端庄,戴黑框眼镜,目光平直得像射线一样,有临空和横扫的力道。她披着长发,水杯是深咖色的,杯盖奶白。我非常喜欢她洁白的手指拧开奶白的盖子喝水的样子。她喝的总让我觉得不是水,是深谷醴泉,不含俗世烟火的。
周老师像劈柴一样给我们分析文学作品,力度和深度拿捏得恰到好处。上她的课,人人都会被她深度唤醒,然后庄严成一座座山脉,空谷在课堂上当场生成,就听她在我们中间声声激扬。
她的凌厉甚至让我担心她会不会温柔。
事实证明我错了。当年热衷于创作的我。曾请她看过一大摞不成文的东西。真不知道她是怎么看完的。事毕她用红笔跳跃着写:感觉不错,不要着急,等以后有了生活就能写得更好了。
我一直把她的话视若珍宝。未曾想多年后我们会在闹哄哄的夜市相遇。我牵着半人高的女儿。老师呢,胖了两圈,头发烫成了大波浪。她拽着一件花长衫,用她空谷幽鸣的嗓子问:“打折过后多少钱?”
我激动得低唤了两声,惊讶,还有重逢的欢愉。我已经向她伸出了手,只是忽然间顿住,转身悄悄退场。
我说不清当时的心情,只觉得有莫名的痛感踩着我的身子一路经过。不知道痛什么。总之,我不想上前打扰她,我怕那一长串的寒暄,还怕其他……
难忘啊,我的中文系!岂一句“难忘”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