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王府吧 关注:845贴子:21,165
  • 7回复贴,共1

[西事纪闻]侏儒间的较量——两伊空战史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耶律休哥 提交日期:2005-1-2 11:54:00  

单从军事角度来说,两伊战争几乎不够格称为是一场战争,两支三流军队进行了持续八年的混乱厮杀,双方的指挥极为笨拙而又自以为是,空中作战的水平更是低得无以复加。
  大致上说,两伊战争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伊拉克发动“闪电战”,这个阶段从1980年9月到次年3月,伊拉克处于优势。第二阶段是相持,从1981年4月到当年底,伊朗人顽强阻击,遭到损失的伊拉克人无力赢得战争。第三阶段从1982年3月开始,缓过气来的伊朗军队采用人海战术发动反攻,战场主动权易手。第四阶段是伊朗战略反攻,陆续发动代号为“曙光”的进攻战役,双方均遭到重大损失。第五阶段是从1984年3月开始的袭船战,这时双方作战行动明显减少,争夺焦点转为袭击对方的石油运输线。
  以空中作战而言,只有第一阶段和袭船战时期比较活跃。
  
  中东的“泥足巨人”
  
   在巴列维国王当政时期,伊朗空军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兵种,政府不惜血本,采购了大量现代化武器。在1970年到1978年间,伊朗空军的采购费用从9亿美元窜升到令人吃惊的120亿美元,并聘请了1100多名美国军事顾问,协助部队进行教育和训练。部分伊朗飞行员的技能已经达到美国空军的水准。
  战争爆发前,伊朗空军拥有70000人,各型作战飞机548架,其中F-4D/E型战斗机190架、F-5E/F战斗机166架、F-14A战斗机77架、RF-4E侦察机14架、波音707空中加油机14架、波音747空中加油机9架、C-130E/F/H运输机54架、F-27运输机18架、隼20型运输机4架、“百舌鸟指挥官”式运输机3架。伊朗陆军航空兵还大量装备着AH-1、小羚羊等武装直升机。与其它阿拉伯国家相比,伊朗空军在数质量上都占有明显优势,但由于伊斯兰革命的影响,伊朗空军的零部件供应完全中断,加上维修、保养水平低劣,以致真正能够作战的飞机并不多。另外,由于意识形态原因,飞行员被阿亚图拉·霍梅尼大批扔进监狱,也影响了战斗力。
  战争爆发前,伊朗空军的弹药储备也少得可怜,只有750磅炸弹12000枚、2000磅炸弹1000枚、“小牛”式空地导弹2500枚、“麻雀”中程空空导弹和“响尾蛇”近距空空导弹各1000枚,根本无法应付一场长期战争,就是这点储备,也有相当一部分因保养不利难以发挥作用。新政权对亲美的飞行员进行了清洗,以致有经验的飞行员严重不足,在著名的布什尔空军基地,懂得如何使用“小牛”导弹的飞行员只有2人。另外,伊朗空军储存有大量的美制凝固汽油弹,但在战争中从未使用,原因不明。战前,伊朗向美国订购了160架F-16战斗机,但革命后即被美国扣留,已不可能交货。
  伊拉克的空中力量没有伊朗这样吓人。战争爆发前,伊拉克空军拥有38000人(包括10000人的防空部队),各种飞机384架,其中图22轰炸机12架、伊尔28轰炸机10架、米格23D战斗机80架、苏7战斗机60架、苏20战斗机30架、“猎人”式战斗机20架、米格21战斗机115架、T52战斗轰炸机12架、安2运输机10架、安12运输机8架、安24运输机8架、安26运输机2架、图124运输机2架、伊尔14运输机13架、“苍鹭”式运输机2架。伊拉克陆军航空兵还大量装备苏联的米24D武装直升机。伊拉克的工业基础不如伊朗,战前连小型武器也不能生产,作战飞机出勤率完全受制于生产国。但伊拉克的国际环境比伊朗要好一些,就像萨达姆自己说的:“伊拉克是阿拉伯世界反对伊朗革命的急先锋!” 多数阿拉伯国家都支持伊拉克,甚至派出了志愿军参战,除了叙利亚以外。叙利亚虽然也是复兴党执政,但与萨达姆几乎水火不容。伊拉克手里还握有相当数量的国际武器定单,与伊朗不同的是,这些定单不会被卖主取消,其中包括应于1981年2月到货的60架法国“海市蜃楼”式飞机,还有36架幻影F1EQ、18架苏制米格25和85架米格23战斗机即将到货,这还不算战争爆发后,苏联给萨达姆运来的大量武器装备。



1楼2006-03-21 21:24回复
      
      有趣的国际争端
      
       1981年4月4日,伊朗空军策划了整个战争中最大胆的一次行动,数架F-4E战斗机突入伊拉克纵深,轰炸了H3石油军事综合体系,并对其附属设施—瓦利德机场进行了攻击,那里是伊拉克空军图22和伊尔28战略轰炸机的基地。这次轰炸不仅出乎伊拉克的意料,也使西方观察家大吃一惊,因为即使从距离H3最近的伊朗雷扎耶空军基地起飞,直线航程也超过810公里,F-4E全副武装,超低空飞行,避开雷达监视,其往返航程已超过了极限。伊拉克人也宣称己方雷达侦知伊朗飞机进入了领空,但目标在67分钟后突然消失,显然飞出了伊拉克空域,不过很快它们又再次出现,超低空实施了轰炸。当时,美国陆军学院的W·O·斯托登梅尔上校据此判断,伊朗的F-4E战斗机进行了空中加油,不过在缺乏训练的情况下,这样做显然非常冒险,虽然战前伊朗接收了14架波音707-3JC,其中6架安装了空中加油伸缩套筒,还加装了软管锥套式翼尖加油吊舱,但能否真正在实战中使用仍是一个未知数。西方军事观察家推测,可能是叙利亚对伊朗人开放了领空,允许伊朗飞机在其基地休整加油后实施攻击的,当然叙利亚政府对此断然否认。
       伊朗人的进攻执行得固然很漂亮,但在军事上意义不大,只是显示了其空军的威力而已。1980年11月12日和11月16日、1981年10月1日,伊朗空军还对科威特进行了三次精心计划的“误炸”,借以警告后者停止对伊拉克人明目张胆的支持。当时为了躲避伊朗空军的袭击,大批伊拉克飞机被疏散到约旦、科威特、也门、阿曼和阿联酋等国家,这些国家对伊拉克的支持相当露骨,科威特经陆路为伊拉克送去大量物资,甚至为之垫付了大量购买苏联武器的款项。1991年萨达姆为了赖帐,悍然入侵了科威特,说来也是那时埋下的祸根。从政治上说,伊朗的攻击相当冒险,因为它很可能使战争全面升级,但轰炸至少也起了两个作用:一是迫使疏散的伊拉克飞机返回本国,二是海湾国家在支持萨达姆时不得不谨慎小心起来。当时,沙特阿拉伯向美国人求援,华盛顿的反应是立即送去了4架预警飞机。
      
      毫无作为的防空系统
      
      两伊战争的一个奇怪现象是本应发挥重要作用的防空武器毫无表现,考虑到两国都拥有种类齐全的高炮和相当数量的防空导弹,这种情况颇不寻常。伊朗有1800门23毫米、35毫米、40毫米、57毫米、85毫米的牵引高炮和4个“霍克”防空导弹营、5个“轻剑”防空导弹营和25枚“山猫”防空导弹;伊拉克也拥有全套的苏制防空系统,包括1200门23毫米到100毫米的牵引式高炮,还有著名的ЗСУ-23-4和ЗСУ-57-2自行高炮,其余萨姆7、萨姆3、萨姆6防空导弹也都有充足的装备。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武器成了中看不中用的“银样蜡枪头”呢?
      首先是缺乏先进的预警系统。伊拉克人采用苏联的防空作战模式,喜欢像越南战争中那样先用航空兵在远距离实施截击,然后再用导弹和高炮在目标周围直接保卫目标,这样做的好处是根本不需要识别哪一架飞机是己方的。可是在两伊战争中,双方的距离却很近,像巴格达这样的要害目标距离伊朗边境只有120公里,飞机很容易超低空突破警戒雷达迅速接近目标,防空系统即使发现也只有很短的反应时间,这就给截击带来了困难,更不用说,双方都缺乏熟练的雷达操作员了。此外,驾驶F-4战斗机的伊朗飞行员从他们的美国教官那里学到了对付防空系统的成功经验,那是总结越南战争教训的产物。伊朗飞行员在发现敌方发射导弹后,立刻从正面向导弹进行俯冲然后迅速拉高或大角度高速机动,雷达制导的萨姆导弹通常无法正确应对这种行动。在这种情况下,小口径的自行高炮倒有了用武之地,伊拉克的ЗСУ-23-4和ЗСУ-57-2自行高炮射速达到惊人的每分钟4000发,它们击落了一些伊朗武装直升机,但这种武器对付固定翼飞机的效果并不明显。萨达姆自己也犯了错误,为保卫巴格达和重要目标不受伊朗飞机的袭扰,大部分萨姆导弹和自行高炮在进入伊朗后不久就撤了出来,从而使地面部队失去了保护。伊朗人与伊拉克正好相反,他们过分依赖导弹而忽视了高炮的作用。
    


    4楼2006-03-21 21:2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威风八面的“雄猫”
        
         F-14“雄猫”战斗机可能是两伊战争中最受人敬重的武器了,伊朗也是这种超级武器惟一的国外客户,引得众多阿拉伯国家甚至大名鼎鼎的以色列空军也是垂涎三尺。
        1972年5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伊朗,巴列维国王向他提到苏联空军的米格25高速战斗机多次侵入伊朗领空,希望尼克松能够提供阻止这些“狐蝠”的更先进战机,后者推荐了F-15和F-14让伊朗人选择,巴列维挑中了F-14“雄猫”战斗机,美国政府很快批准了这项交易。1974年1月签署的最初协议里只提供30架“雄猫”,而6个月后合同里又增加了50架。与此同时,伊朗控制的梅利银行同意向格鲁曼公司提供7.5亿美元的贷款,以此消除美国政府取消对格鲁曼公司20亿美元贷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伊朗的贷款也确保了格鲁曼公司能在未来得到美国银行财团12.5亿美元的贷款。
         伊朗的F-14和美国海军使用的原型机几乎相同,电子设备相对弱化了一些,但保留了着舰装置,虽然伊朗并没有航母。很快,首批F-14进驻伊斯法汗空军基地。1977年5月,伊朗举行皇室50周年庆典时,12架F-14已经交付完毕。
        伊朗为“雄猫”定购了714枚AIM-54“不死鸟”导弹,但实际只有284枚交货。这些导弹与美国海军的比较,在性能上有一点降低。1979年4月1日,由阿亚图拉·霍梅尼领导的伊朗新政府取消了与西方军火商的武器合同,其中包括400枚“不死鸟”导弹。美国随即中断了与伊朗的合作,实行严厉的武器禁运。到1979年8月,西方人士宣布,77架F-14A“雄猫”已经被损坏,因为它们不能再发射“不死鸟”导弹了。据分析,这可能是格鲁曼公司的员工干的,也可能是由伊朗空军中的亲西方人士所为,甚至是伊朗革命者自己干的,因为他们不希望空军沾染任何西方的东西。当时,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伊朗空军中能正常飞行的“雄猫”在10架以下,而剩下的则扮演“器官捐献者”的角色,提供宝贵的零配件。伊朗则声称这些评估是“帝国主义的宣传”,并称“雄猫”性能未受影响。
        F-14的优异性能决定了它是伊朗人的一张王牌。在高推力的情况下,F-14能长时间维持在77度的高攻角,即使伊朗飞行员也能将速度飞到2.25马赫,在这种高速下能够作出6.5G的过载,它从静止加速到1.8马赫的仅需75秒,在挂载4枚AIM-54“不死鸟”导弹、2枚AIM-7E“麻雀”导弹与2枚AIM-9L“响尾蛇”导弹的情况下,F-14可以在距离基地280公里范围内执行战斗空巡任务达1.5小时。在相同挂载下,F-14A 可在远离基地处以1.3马赫的速度执行拦截任务,它的敏捷性也是笨拙的苏制飞机望尘莫及的。
        伊朗人竭尽全力保持F-14的战斗力,不惜花费比国际市场高出2倍的价格从其它国家购买零配件和机载武器。由于AIM-54“不死鸟”导弹实在太宝贵了,F-14战斗机如果不遇到像轰炸机一类的高价值目标,是不允许使用这种超视距武器的,而剩下的战术便是利用近程格斗来消灭对方。伊朗王牌飞行员穆尔韦兹·沙姆尼克描述了驾驶F-14作战的规则和技巧:
        鉴于伊拉克使用的苏制战机雷达较为原始,它们利用脉冲多普勒原理将地面杂波滤除,以保证中低空的正常运行,然而该原理是利用地面速度为零的道理,将多普勒频率移动为零的信号滤除,如果敌机的速度矢量与战机雷达的波束垂直的话,则敌机的径向相对速度就跟地面一模一样,势必被雷达当作是杂波滤除,所以 F-14 战斗机便可用“侧滚”的高难度机动渗透到伊拉克飞机防线以内。首先,伊朗飞行员通过雷达报警器发现敌机雷达的方向,当发现雷达信号变成锁定状态或推测敌机可能发射空空导弹时,马上以最高的转弯率进行急转弯(F-14 完全可以忍受这样的高过载,而伊拉克飞机这样做则可能发生解体),转到雷达波与飞行方向垂直的位置,则锁定的截击机雷达将会脱靶,导致制导导弹失效。
        那段时间是F-14的幸福时光,“雄猫”击落了18架伊拉克战斗机和直升机,而自身却毫发未损。在伊朗陆军节节败退、处境极为困难的时候,空军的表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伊朗实现后备力量的总动员赢得了时间。到1981年1月,前线态势已基本恢复正常,伊朗陆军顺利地将伊拉克人赶过卡仑河,石油重镇阿巴丹的围困解除了,取得开战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萨达姆遭到难以忍受的损失,特别是完全由来自他家乡蒂克里特的士兵组成的伊拉克精锐部队第10装甲师全军覆没,严重动摇了军心士气。
      


      5楼2006-03-21 21:24
      回复
          1982年底,伊朗在对巴士拉的攻势中受挫,不仅士气未被击破,反而却更加惊人地“勇敢和团结”,频频向伊拉克人发起反击,这使萨达姆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伊拉克惟一比伊朗占优势的是空军,但原先部署在里海地区、用于防范前苏联的“霍克”、“奈基”等中远程防空导弹部队,被逐步调到西南部前线,构成阻拦伊拉克战机骚扰的“天网”,日益强化的防空力量不允许伊拉克人再冒险深入其腹地。尤其是伊朗通过阿富汗游击队乃至军火黑市得到大量“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使伊拉克战机连近距离支援陆军的能力都大打折扣,仅1983年4月就有7架幻影F1被击落,还有为数不详的幻影F1 由伊尔-76 运输机送回法国原厂修理。很显然,消耗战对双方都没有好处,萨达姆感到如果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空中优势,他可能会成为失败者,于是这位独裁者决定冒险扩大“袭船战”的规模,这样不仅可以击沉更多的伊朗油轮,控制它的经济命脉,还能将其他国家包括美苏两个大国也卷进这场消耗战,共同向伊朗施加压力。
          1983年10月,萨达姆宣称要用5架装备有“飞鱼”导弹的战机袭击油轮,霍梅尼对萨达姆的恐吓自然不会示弱,宣称一旦伊朗的油轮或海上石油设施遭到袭击,他们将立即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西方人最初觉得这纯粹是讹诈,因为伊拉克的石油大多都是从陆路输油管道运出的,相反伊朗自己的原油出口却主要依赖霍尔木兹海峡,因此封锁该海峡对打击伊拉克没有意义。相反,一向纵容偏袒伊拉克的海湾六国和整个西方都会为此大倒其霉,因为一旦霍尔木兹海峡被封锁,石油运不出去,西方将陷入瘫痪状态,而海湾国家的财路也就断绝了。于是海湾合作委员会一面劝说萨达姆不要破坏伊朗的石油设施,一面又建立快速反应部队以保护海峡畅通;美国为维护本国的石油供应,一边向沙特提供“毒刺”导弹,一边也着手军事介入的准备。
          1984年3月27日,伊拉克终于向一艘倒霉的巴拿马籍油船痛下毒手,这也预示着两伊战争的新阶段——袭船战开始了。有趣的是,双方其实都缺乏进行这种斗争的准备。伊拉克主要依赖“超军旗”飞机和“飞鱼”导弹,偶尔也使用幻影F1和米格23。“超军旗”飞机在马岛战争中声名鹊起,但它实在不是什么超级武器,而是一种老旧的小型战斗轰炸机,大约只相当于美国人早已淘汰的F-100“超级佩刀”式飞机,“飞鱼”导弹的爆炸力只相当于一枚500磅炸弹,可是它的价值却超过10万美元,因此用它来袭击毫无防备的油船或货船简直是得不偿失。米格23作为一种比较廉价的武器也许值得考虑,但用它来袭击海上目标可靠性太低了。于是伊拉克人也使用幻影F1、图16轰炸机或是直升机之类的武器。与之相反的是,伊朗的选择比较简单,他们通常只用F-4战斗机进行这类攻击。
          从使用的武器来说,伊拉克主要用图16轰炸机的“鳟鱼”、“鲑鱼”、AS11、AS12导弹以及炸弹和火箭,还有就是“超军旗”的“飞鱼”和幻影F1挂载的导弹。伊朗主要使用C130E/H“大力神”运输机、“猎户座”海上侦察机发现目标,然后用F-4携带的AMG-65B“小牛”导弹和AB12空地导弹进行攻击。
          伊朗人报复来得很快,就在伊拉克人大开杀戒一天后,F-4E战斗机就袭击了靠近巴林的一艘科威特油轮。仅5周内,就有11艘船只受到两伊双方轮番袭击,其中10艘是油轮。6月5日,5架沙特阿拉伯战斗机在美国预警机的指挥下击落一架伊朗F-4E战斗机。你来我往的“袭船战”使伊朗的石油出口由每天的180万桶锐减到70万桶,伊朗的财政地位被严重削弱,只得放弃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到1985年2月,共有108艘船只遭到两伊飞机导弹的袭击,其中伊拉克袭击84艘,伊朗袭击24艘,“袭船战”并未能使战争停下来,也未导致战争无限扩大。伊朗力图以消耗战拖垮伊拉克,萨达姆也意识到袭船战只能达到削弱伊朗的目的,不能使其全面崩溃。
          截止到1985年8月,大约有26艘船只被34枚导弹和5枚炸弹击沉,伊拉克飞机有意在最大距离上发射导弹,而对攻击结果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这可能是因为萨达姆不想过分刺激伊朗。袭船战的主要损失是由空地导弹、炸弹造成的,而反舰导弹却没有什么表现,这主要是因为装满原油的油舱比空油舱更能抵御导弹的袭击,原油较炼过的石油易燃程度差,油舱和舱壁的构造也防止了火势蔓延,而导弹造成的损毁主要集中在船只尾部,因为船只轮机舱发出的热量成了热寻的导弹的最好目标,而反舰导弹主要是雷达制导的。此外,伊朗每次攻击都使用美国休斯公司的AGM-65B“小牛”电视制导导弹,虽然西方人士根本无从判断伊朗人使用这种武器的具体情况,但他们确信这种导弹的战斗部都是采用锥形装药,因此对付小型近海巡逻艇还可以,对付大型油轮就无能为力了。
        


        7楼2006-03-21 21:24
        回复
            从双方使用的武器来看,伊拉克的战绩比较分散,米格21只有2次击沉纪录,而且都是在战争早期;苏20有2次击沉纪录;米格23BK则只有一次,那是战争末期的1988年5月14日用炸弹打沉油轮“Seawise Giant”号。超军旗的战绩共有12次,都是由AM39“飞鱼”导弹完成,由于“飞鱼”的爆炸力不足,通常需要第2次攻击;幻影F1EQ5和EQ6则完成了至少60次以上的成功攻击,它们也都是使用AM39“飞鱼”完成攻击的;来自中国的轰6D完成了6次成功的攻击,使用的武器都是C601反舰导弹,而且都是在战争后期,第一次是在1988年2月5日;图22B也用500公斤炸弹完成了两次成功的攻击;但令人震惊的是SA321GV直升机才是伊拉克人真正致命的武器,它的AM39“飞鱼”导弹战绩最高。
            从伊朗方面来看,F4E完成了32次成功的攻击,武器都是AGM65A“小牛”导弹,也有65mm火箭和炸弹,AH1J直升机也用20mm机关炮和68mm火箭打沉了若干艘油轮,伊朗海军也用AB212直升机的AS12导弹打沉过一些船只。
            由于袭船战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萨达姆开始寻找新的目标,哈尔克岛是伊朗最重要的石油生产和运输港口,1984—1985年伊朗预定的石油收入为235亿美元,哈尔克岛就担负了200亿美元。于是,伊拉克将轰炸目标瞄上了哈尔克岛。奇怪的是,哈尔克岛处于伊拉克的SS-1“飞毛腿”和“蛙-7”地地战术导弹的射程之内,而伊拉克也拥有大量的苏制AMG-1水雷和KRAB反舰锚雷,完全可以实施海上封锁,而萨达姆却偏偏舍易就难,把摧毁哈尔克岛的任务交给空军来完成,这可能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战功显赫的伊拉克第11飞行中队再度披挂上阵,阿德南说,1985年8月15日,他们中队出动9架幻影F1 战斗机,以低空突防的方式,避开哈尔克岛上的雷达和防空火力系统,贴着水面低空飞至哈尔克岛上空,30多吨炸药被倾泻在这个30平方公里的小岛上,港内装油的10艘油轮燃起熊熊大火,超级油轮码头和输油设备几乎全部瘫痪,岛上的输油能力下降至不及原来的一半,国外的油船也不敢再冒险去哈尔克岛装油了。不过,由于伊朗人很快在岛上部署了防空导弹,因此伊拉克飞机以后空袭时只能在高空投弹了,哈尔克岛的生产运输能力逐渐得以恢复。
            为了对萨达姆进行回击,霍梅尼决心:“以牙还牙、决不示弱”。9月6日,伊朗异乎寻常地出动150架战机(占总兵力的70%)深入伊拉克领土250公里,集中摧毁伊拉克北部基尔库克和摩苏尔油田。伊朗空军将贵重的F-14当成是“袖珍预警机”来使用,因为AWG-9雷达的功能实在是远超出一般战斗机雷达,所以这些F-14就担负起指挥其它远程奔袭的伊朗战机的责任,自己则远远地躲在后头,绝不轻身涉险。伊朗战机投掷的炸弹漫无目标落到平民区、市政大楼、学校、工厂、医院等,特别是油田作业区被硝烟笼罩着,工人们纷纷逃离岗位,曾是中东最大油田的基尔库克和摩苏尔成为一片火海。与此同时,伊朗部署在南部的远程大炮每天也将数吨的炮弹倾泻在伊拉克的边境重镇巴士拉城中,连城内数十万被伊朗当局视为潜在盟友的什叶派穆斯林的死活也顾不上了。
            不过,愈演愈烈的袭船战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战略结果,因为伊拉克空军不愿意也无力集中足够的兵力,它的攻击太分散了,从1984年3月以来,伊拉克平均每月只能击中3.6艘船只,而当时海湾地区每月往来的货船多达3000艘,尽管萨达姆取得了某些政治上的胜利,但这种渐进的、零星的封锁却远不足以实现最后的目标。
            袭船战升级到袭击油田似乎并未起到任何效果,战争在僵持中进一步升级。萨达姆又打起袭击伊朗城市的主意,以期消耗对方的战争潜力,在后方的平民中制造恐慌,进而干扰决策者的战争意图,以扼制伊朗组织再一次大规模的进攻,这一惨无人道的“以炸促谈”的非常招式成了萨达姆的杀手锏。可是这种你来我往的轮番轰炸的结果是将伊朗国内的战争热情再度升温,而伊拉克首都却产生了反战情绪,人们怨声载道。1986年3月15日,伊朗总统哈梅内伊在国内的祈祷会上语气强硬地声称“我们有足够的力量和信心对伊拉克的任何一个挑衅行动进行报复”。议长拉夫桑贾尼也宣称,“只要伊拉克今后对我们任何一个城市进行袭击,我们将以轰炸巴格达作为报复”。
          


          8楼2006-03-21 21:24
          回复
            好详细的数据,好精彩的分析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5-02-14 07: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