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耶律休哥 提交日期:2005-1-2 11:54:00
单从军事角度来说,两伊战争几乎不够格称为是一场战争,两支三流军队进行了持续八年的混乱厮杀,双方的指挥极为笨拙而又自以为是,空中作战的水平更是低得无以复加。
大致上说,两伊战争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伊拉克发动“闪电战”,这个阶段从1980年9月到次年3月,伊拉克处于优势。第二阶段是相持,从1981年4月到当年底,伊朗人顽强阻击,遭到损失的伊拉克人无力赢得战争。第三阶段从1982年3月开始,缓过气来的伊朗军队采用人海战术发动反攻,战场主动权易手。第四阶段是伊朗战略反攻,陆续发动代号为“曙光”的进攻战役,双方均遭到重大损失。第五阶段是从1984年3月开始的袭船战,这时双方作战行动明显减少,争夺焦点转为袭击对方的石油运输线。
以空中作战而言,只有第一阶段和袭船战时期比较活跃。
中东的“泥足巨人”
在巴列维国王当政时期,伊朗空军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兵种,政府不惜血本,采购了大量现代化武器。在1970年到1978年间,伊朗空军的采购费用从9亿美元窜升到令人吃惊的120亿美元,并聘请了1100多名美国军事顾问,协助部队进行教育和训练。部分伊朗飞行员的技能已经达到美国空军的水准。
战争爆发前,伊朗空军拥有70000人,各型作战飞机548架,其中F-4D/E型战斗机190架、F-5E/F战斗机166架、F-14A战斗机77架、RF-4E侦察机14架、波音707空中加油机14架、波音747空中加油机9架、C-130E/F/H运输机54架、F-27运输机18架、隼20型运输机4架、“百舌鸟指挥官”式运输机3架。伊朗陆军航空兵还大量装备着AH-1、小羚羊等武装直升机。与其它阿拉伯国家相比,伊朗空军在数质量上都占有明显优势,但由于伊斯兰革命的影响,伊朗空军的零部件供应完全中断,加上维修、保养水平低劣,以致真正能够作战的飞机并不多。另外,由于意识形态原因,飞行员被阿亚图拉·霍梅尼大批扔进监狱,也影响了战斗力。
战争爆发前,伊朗空军的弹药储备也少得可怜,只有750磅炸弹12000枚、2000磅炸弹1000枚、“小牛”式空地导弹2500枚、“麻雀”中程空空导弹和“响尾蛇”近距空空导弹各1000枚,根本无法应付一场长期战争,就是这点储备,也有相当一部分因保养不利难以发挥作用。新政权对亲美的飞行员进行了清洗,以致有经验的飞行员严重不足,在著名的布什尔空军基地,懂得如何使用“小牛”导弹的飞行员只有2人。另外,伊朗空军储存有大量的美制凝固汽油弹,但在战争中从未使用,原因不明。战前,伊朗向美国订购了160架F-16战斗机,但革命后即被美国扣留,已不可能交货。
伊拉克的空中力量没有伊朗这样吓人。战争爆发前,伊拉克空军拥有38000人(包括10000人的防空部队),各种飞机384架,其中图22轰炸机12架、伊尔28轰炸机10架、米格23D战斗机80架、苏7战斗机60架、苏20战斗机30架、“猎人”式战斗机20架、米格21战斗机115架、T52战斗轰炸机12架、安2运输机10架、安12运输机8架、安24运输机8架、安26运输机2架、图124运输机2架、伊尔14运输机13架、“苍鹭”式运输机2架。伊拉克陆军航空兵还大量装备苏联的米24D武装直升机。伊拉克的工业基础不如伊朗,战前连小型武器也不能生产,作战飞机出勤率完全受制于生产国。但伊拉克的国际环境比伊朗要好一些,就像萨达姆自己说的:“伊拉克是阿拉伯世界反对伊朗革命的急先锋!” 多数阿拉伯国家都支持伊拉克,甚至派出了志愿军参战,除了叙利亚以外。叙利亚虽然也是复兴党执政,但与萨达姆几乎水火不容。伊拉克手里还握有相当数量的国际武器定单,与伊朗不同的是,这些定单不会被卖主取消,其中包括应于1981年2月到货的60架法国“海市蜃楼”式飞机,还有36架幻影F1EQ、18架苏制米格25和85架米格23战斗机即将到货,这还不算战争爆发后,苏联给萨达姆运来的大量武器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