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吧 关注:1,194,500贴子:8,764,910

回复:笑不出来的笑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应该培养中国式的阿那含、阿罗汉。因为汉族僧人习惯素食:长期素食,吃“三净肉” 会感到恶心想吐,或者吐得厉害。因此,应该用“原始经典,素食一餐”培养中国式的阿那含、阿罗汉。


IP属地:福建42楼2024-04-07 22:59
回复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素食,功德无量。供佛斋僧,功德无量。


    IP属地:福建51楼2024-04-16 20:49
    回复
      为什么用“原始经典、素食的日中一食”的出家人,相对较少?
      一、用原始经典的出家人,往往多在热带地区; “乞食制的日中一食”,虽然比较省事,但是,难以做到“素食的日中一食”。
      二、在非热带地区,“乞食制”往往行不通。虽然“乞食制的日中一食”,与佛陀“苦行、梵行得解脱”的教法相应,但是,原始经典的说法是:“苦行、梵行得解脱”,而不是“乞食得解脱”。
      三、然而,“五堂功课、素食制”消耗较多的体力,因此,往往需要“素食两餐”。
      四、这样,用“原始经典、素食的日中一食”,与南传、汉传都难以相容。
      五、如果要用“原始经典、素食的日中一食”,就需要考虑不少的问题:
      1、一天只吃一餐素食,如何将多种素食进行合理的搭配?
      2、如何选择安全的素食?
      3、素食,如何进行安全处理?
      六、在现实中,还需要医学、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如果没有这些方面的知识,往往难以落实:
      1、如果没有多种素食合理的搭配,难以坚持。例如:体力难以支撑。
      2、如果没有选择安全的素食,难以坚持。例如:腹痛跑厕所几天,怎么坚持?
      3、如果没有学会素食的安全处理,难以坚持。这个问题,实在麻烦,需要耐心。
      4、如果不吃早餐,如何防止胆汁浓缩形成胆结石?
      5、如果选择不合理的素食,又少喝水,如何治疗肾结石?
      6、其他相关的问题。
      七、如何请到“原始经典”,也是一个问题。
      八、因此,用“原始经典、素食的日中一食”的出家人,相对较少。


      IP属地:福建52楼2024-04-16 20:55
      回复
        佛教需要“与时俱进”吗?这个问题,主要是“话语权”的问题。
        一、如果话语权在“南传”,可能会说:不必与时俱进;保持传统就行了,“日中一食”、“乞食制”更省事。
        二、如果话语权在“汉传”,可能会说:应该与时俱进;出家人不到1%,在家人超过99%,根据现实,一半以上的在家信众“求平安”。因此,提倡素食,少造“苦因”,是正确的做法。
        三、如果“话语权”在科学工作者(佛教徒)、工程技术人员(佛教徒),可能会说:应该创新;用 “南传”原始经典、日中一食的优点,加上“汉传”素食的优点,“双优结合”,创造出一个新的宗派,培养更多的“阿那含”、“阿罗汉”。至于其他的出家人和在家人,可以随缘。
        实际上,如果挂佛教之名,不重视培养“阿那含”、“阿罗汉”,会被天神轻视;“天人感应”,这样,就会被世人轻视。很多人明白这个道理,但是,面对世间法的“和谐”,只好装“糊涂”。
        四、如果话语权在医学专家(佛教徒)、教师(佛教徒),可能会说:可以“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
        (一)、这个问题可以“因譬得解”:
        很多人崇拜古人,总认为现在人“都不行了”。那好,古代就有一个中医养血活血的“基本方”,那是名医名方,中医专业的人都会的。
        但是,经过现实的测试,没有明显的效果。
        现在分析原因如下:
        1、这个“基本方”的总量是39克;可能与当时特定条件下的人相应。
        2、农业社会,平均体重,可能相对较轻:“大集体”时代,生产队的劳动力,有的体重超过100斤,但是,很多人没有超过100斤。因此,药量相对较轻。
        3、现在改革开放之后,连中、小学生,超过100斤的,实在太多了。现实测试的是成年人,体重180斤。因此,效果不明显。
        4、但是,根据体重、年龄、性别、健康状态、地理气候、季节等因素,进行“加减”(调整)之后,则有明显的效果。
        (二)、可以因材施教:
        1、如果想在将来“转世”继续当人,就教“人乘”。
        2、如果想在将来“生天”,就教“天乘”(十善业)。
        3、如果不想继续轮回欲界,想达到“不来果”,就教“三果教法”;《杂阿含经》就有“涅槃阿那含”的案例。
        4、如果志求解脱,就教解脱法。阿罗汉,涅槃解脱;佛,也涅槃解脱。当然,佛是至高无上的阿罗汉。


        IP属地:福建53楼2024-04-16 20:56
        回复
          问:请问老师,应该先学禅定,还是先学解脱?
          答:当然应该先学解脱。
          问:可是,他们说要先学禅定,您说的怎么跟他们不一样?
          答:因为你是出家人。
          问:但是,有什么根据吗?
          答:当然有。根据原始经典,佛陀对出家人的说法,往往通过“无常、苦、空、非我”,导向涅槃。实际上,佛陀的说法,法义精确,比祖师高明多了。


          IP属地:福建55楼2024-04-17 20:40
          回复
            1、《杂阿含经》:“若于一法,生正厌离、不乐、背舍,得尽诸漏,所谓一切众生由食而存。……”
            (有的人,坚持“素食的日中一食”)
            2、《杂阿含经》:“若于一法,生正厌离、不乐、背舍,究竟苦边,解脱于苦,所谓一切众生由食而存。……”
            (有的人,坚持“素食的日中一食”)
            3、《杂阿含经》:“若于一法,观察无常、观察变易、观察离欲,观察灭、观察舍离,得尽诸漏,谓一切众生由食而存。……”
            (有的人,坚持“素食的日中一食”)
            4、《杂阿含经》:“若于一法,观察无常、观察变易、观察离欲,观察灭、观察舍离,究竟苦边,解脱于苦,谓一切众生由食而存。……”
            (有的人,坚持“素食的日中一食”)


            IP属地:福建56楼2024-04-17 20:43
            回复
              问:请问老师,“苦集灭道”与“苦行梵行得解脱”,哪一种更得力?
              答:当然是“苦行梵行得解脱”更得力;因为更平衡、更全面,是主流的说法。
              问:那么,“苦集灭道”怎么样?
              答:
              1、在原始经典中,“苦集灭道”所占的内容,只是一小部分的内容;
              2、更多的内容是:“苦行”与“梵行”都强调;也许这是面对出家人的原因。


              IP属地:福建58楼2024-04-18 19:51
              回复
                问:请问老师,心解脱已经达到涅槃、俱解脱吗?
                答:心解脱,已经达到涅槃;但是,还未必是俱解脱。
                问:根据是什么?
                答:
                一、根据《杂阿含经》“离贪欲者心解脱,离无明者慧解脱”; 心解脱已经达到阿那含(三果),但是,还不能证明心解脱达到“灭尽定”(俱解脱)。
                二、根据《杂阿含经》,就有“涅槃阿那含”的案例;心解脱已经达到涅槃,也就是“涅槃阿那含”;但是,还不是俱解脱(灭尽定)。


                IP属地:福建59楼2024-04-18 19:52
                回复
                  问:请问老师,教师出家要不要保留公职?
                  答:要防止“两头空”。因此,稳健的方法是:不要随便辞职。因为
                  1、在汉族地区,通常用方便法,所得的感应神通,也有方便的成分。
                  2、在证果方面,用念诵集统一捆绑成“乘愿再来”的发愿、加持;这样,只能证二果,也就是一来果(乘愿再来)。
                  3、如果要证三果、阿罗汉,则没有原始经典,怎么办?我是走遍大江南北几十座大大小小的寺院,才遇到原始经典的。如果没有保留工资,连原始经典也没有,怎么证三果、阿罗汉?
                  4、“素食一餐”,表面上只是四个字,实际上,够你学三、五年,都不一定学会;因为有意想不到的各方面的问题。
                  5、如果没有工资,就会受制于人,将来怎么办?
                  6、实际上,现在怎么办?在汉族地区,素食很好;但是,如果你想证三果、阿罗汉,有几座寺院“素食一餐”?有几座寺院用原始经典?还有相应、得力的方法呢?
                  所以,不要随便辞职。


                  IP属地:福建61楼2024-04-18 20:14
                  回复
                    根据《阿含经》,佛陀反对在“邪盛大会”上,大规模杀害动物的祭祀。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素食,功德无量。供佛斋僧,功德无量。


                    IP属地:福建80楼2024-05-04 20:54
                    回复
                      原始经典的精选:
                      1、通常认为,如果《杂阿含经》与《相应部》同时有的,可信度相对较高;其他的可以当作重要的参考。
                      2、《中阿含经》、《长阿含经》、《增一阿含经》可以当作重要的参考。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素食,功德无量。供佛斋僧,功德无量。


                      IP属地:福建81楼2024-05-04 20:54
                      回复
                        问:请问老师,为什么方便法的感应、神通有方便的成分?
                        答:实际上,这个问题可以举例说明。例如,
                        案例2
                        有的人认为,修行“很高”的人,能证到“顽石点头”的境界。这样,有他心通的护法神,在适当的时候,就可能会演示“顽石点头”的景象,让他“看”。因此,他就相信了。
                        案例3
                        有的人认为,修行“很高”的人,能证到宇宙的“基本色”:青黄赤白。这样,有他心通的护法神,在有必要的时候,就可能会演示“青、黄、赤、白”等颜色给他“看”。因此,他就相信了。
                        案例4
                        有的人认为,地狱的执法神是“牛头马面”。这样,有他心通的相关神明,在需要的时候,就可能会演示“牛头马面”给他“看”。因此,他就相信了。
                        案例5
                        有的人认为,禅修的“景象”不能说。这样,有他心通的护法神,在他说出某种禅修“景象”后,就可能不再让那种“景象”出现。因此,就会得出结论:禅修的“景象”不能说。实际上,这种“景象”是“护法神”加持的;可以让它出现,也可以让它不出现。
                        案例6
                        有的人认为,3000年前的法会,现在还会重复“出现”。这样,有他心通的护法神,或其他众生,就可能会演示给他“看”。因此,他就相信了;并且得出结论:一切唯心造;心想事成;等等。


                        IP属地:福建85楼2024-05-07 20:48
                        回复
                          佛陀的护法:
                          根据原始经典,佛陀的护法,有的来自天上;有的来自人间;有的是一些大力神、鬼等众生。


                          IP属地:福建100楼2024-05-20 19:40
                          回复
                            问:请问老师,有的人说“听钟声、或爆竹声,能达到初果的证悟(开悟)”;有的人说“听到放下、不执着的说法,能达到初果的证悟(开悟)”;有的人说“念一篇经文,能达到初果的证悟(开悟)”……您怎么看?
                            答:实际上,这个问题可以“因譬得解”:
                            一、世间人的吃饭:
                            1、有的人,吃了六个小面包,吃第七个时,就饱了。因此,得出结论:第七个小面包,能让人吃饱;早知如此,就应该直接吃第七个。
                            2、有的人,吃了两碗米饭,再吃一个水果,就饱了。因此,得出结论:这个水果,能让人吃饱;早知如此,就应该直接吃这个水果。
                            3、有的人,吃了三个馒头,再喝一口汤,就饱了。因此,得出结论:这口汤,能让人喝饱;早知如此,就应该直接喝这口汤。
                            二、同样的道理,佛教的修行,如何达到初果的证悟(开悟),也有不同的看法:
                            1、有的人,修行接近初果时,刚好听到钟声、或爆竹声,突然开悟。
                            2、有的人,修行接近初果时,刚好听到放下、不执着的说法,突然开悟。
                            3、有的人,修行接近初果时,刚好念一篇经文,突然开悟。
                            因此,得知此事的人,有的人说“听钟声、或爆竹声,能达到初果的证悟(开悟)”;有的人说“听到放下、不执着的说法,能达到初果的证悟(开悟)”;有的人说“念一篇经文,能达到初果的证悟(开悟)”……
                            三、佛陀对出家人的说法,就是:苦行梵行得解脱;通过“无常、苦、空、非我”,导向涅槃。这样,出家人,才能少走弯路。佛陀的说法,法义精确,比祖师高明多了。


                            IP属地:福建102楼2024-05-20 19:48
                            回复
                              问:请问老师,神通与文化程度有关吗?
                              答:当然有关。
                              问:小学文化程度,有神通,能教中学生吗?
                              答:肯定不行。因为即使用“大学程度的附体”,讲一节课也许可以;但是,“附体”离开后,连“刚才”说什么,自己都不知道。
                              实际上,早期的阿罗汉,在遇到佛陀之前,许多人就是各地的精英;那种素质(根基),用现代的说法,相当于各地专家、教授的素质(根基)。


                              IP属地:福建350楼2025-01-17 20: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