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映_寂语吧 关注:12贴子:1,306

怡情之什(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3-20 08:40回复
    是的,所谓着迷,无非如此了,但是虽说对那深层隐秘的沉浸的向往永不满足,但我已知道,这不是唯一的世界。
    世界是美丽的,那些美丽的痕迹,是值得收藏的。
    感官的世界
    露易丝·伊丽莎白·格丽克
    隔着一条可怕的河流或裂缝,我向你呼喊
    警告你,让你有所准备。
    世界将引诱你,慢慢地,不知不觉地,
    巧妙地,更不用说是默许。
    那时我没有准备好;我站在奶奶的厨房里,
    端出我的玻璃杯。炖李子,炖杏子——
    果汁倒入放了冰的玻璃杯。
    再加水,耐心地,一点一点地,
    每加一次
    众多堂兄弟堂姊妹都要判断,品尝——
    夏季水果的芳香,极度浓缩:
    彩色液体渐渐变得更亮,更灿烂,
    更多的光透过来。
    快乐,安慰。奶奶等着,
    想看看是否需要更多。安慰,深深沉浸。
    我的最爱:感官生活的深层隐秘,
    自我消失其中,或无法区分开来,
    莫名被搁置,飘浮,它的需要
    充分暴露,苏醒,生机勃勃——
    深深沉浸,以及随之而来的
    神秘的安全。远处,水果在玻璃盘里发亮。
    厨房外,夕阳西下。
    那时我没有准备:夕阳,夏天结束。展示
    时间是一个连续体,是某种事物即将结束,
    而非搁置;感觉也不能保护我。
    我警告你,因为从没有人警告过我:
    你将永不放手,你将永不满足。
    你将受伤、留下伤疤,你将继续饥渴。
    你的身体将衰老,你将继续需要。
    你会想要这世间,从这世间取得更多——
    庄严,淡漠,它到场,但不回应。
    它环绕着,它并不照拂。
    意味着,它将喂养你,将让你着迷,
    但不会保证你活着。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3-20 08:50
    回复
      关于“旧”的由实成幻,关于“新”的身影定格。
      出发
      让·尼古拉·阿瑟·兰波
      看透了。形形色色的嘴脸一览无余。
      受够了。城市的喧嚣,黄昏与白昼,日复一日。
      见多了。人生的驿站。——噢,喧嚣与幻像!
      出发,到新的爱与新的喧闹中去!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3-20 08:55
      回复
        时代繁华的“底片”——底片与照片,成像是黑白对立的。
        清晨的鸟鸣
        沈浩波
        在广州,拜访一家贸易集团
        聊起美食,广东人有说不完的话
        他们董事长说
        猪肉下锅前,一不能见光
        二不能沾水,煮出来的才最好吃
        我听得一脸茫然
        他们总经理说,不沾水的意思是
        猪的内脏不要用水洗,带着血
        直接下锅,味道最好
        “那不见光呢?”我问
        他们董事长说,半夜杀的猪最好吃
        总经理补充道:半夜杀完下锅
        煮熟时正好可以听到清晨的鸟鸣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3-20 08:59
        收起回复
          唉又不给说了,“诱敌深入的深度叙事”,就是不给说!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3-20 09:07
          收起回复
            今晨的琢磨

            我琢磨了下
            1.清晨的鸟鸣我为何看不懂?
            因为需要扑灭最后一丝幻觉才能看见真相。末句对我就是个不肯放手的幻觉。
            2.在山中是否描述绝境?
            我认为是巨大的困境,“近似”绝境,但仍然不是绝境。
            原理:天无绝人之路。
            不存在绝对的绝境。
            写作者小吴
            同意姐,你的第一条完全同意。第二条我说的绝地逢生也是指代的,就那么和意思,开下去会怎样的指代。你这属于太较真了,因为如你所说确实不存在绝对的绝境。
            姐对于生活其实还是很热爱的。

            热爱是必须的,即便只出于给自己打气壮胆也必须嘛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3-20 11:27
            回复
              逛贴吧,不知多少人是如此呢。
              爱自己的歌(选一)
              Ishikawa Takuboku(1886 - 1912)
              石川啄木
              周作人 译
              浅草的热闹的夜市,
              混了进去,
              又混了出来的寂寞的心。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3-21 21:44
              回复
                月下独酌
                Lorna Crozier(1948 - )
                洛尔娜·克罗齐
                阿九 译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看,这一轮明月
                与你对饮之后
                已在天顶高挂三夜。
                躺在它的背后,
                看这苍白的物体
                头上已无一丝牵挂!
                当它把一条腿
                踩在白云的地毯上,
                大地正在倾斜。
                而那潮水
                此刻也不再涨落,
                虽说本该如此。
                不要举杯邀它下来!
                也不要宣你的酒令!
                ————————
                老外写中郭诗句引发的东西,与本国的,差异极有趣。
                这首写月亮因李白之邀,而凝定中天不动后的景象。
                牵挂没了。
                大地倾斜。(这景象里带出身体肉感,汉语诗绝少)
                潮汐不再。
                故而有最后两句。
                诉诸祈使句,命令格式。
                西语诗里,不时有强烈的情绪诉诸祈使,或祈请(当有或近似宗教情感),有些,非常美,让人想被带动。
                汉语诗人写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诗虽不知而反其意了,但也很不错。
                拒绝圆满。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3-21 22:16
                收起回复
                  诗歌的“照亮”!
                  诗歌
                  骆一禾
                  那些人 变成了职业的人
                  那些会走动的职业
                  那些印刷字母
                  仇恨诗歌
                  我已渐渐老去诗歌照出了那些被遗忘的人们
                  那些被挑剔的人们
                  那些营地 和月亮
                  那片青花累累的稻麦
                  湿润的青苔 即大地的雨衣
                  诗歌照出了白昼
                  照出了那些被压倒在空气下面的
                  疲累的人
                  那些因劳顿而面色如韭的人
                  种油棕的人 采油的人
                  披挂着白色胶片的人
                  刀 钻头 乳房和剑麻
                  骷髅的痛苦和漂泊的椰子
                  那些野惯了的人
                  肮脏山梁上的人 海边闪光的
                  乌黑的镇子
                  那些被忽视在河床下
                  如卵石一样沉没的人
                  在灾荒中养活了别人的人
                  以混浊的双手把人抱大的人
                  照出了雨林熏黑的塔楼
                  飞过青蝇的古老水瓶
                  从风雪中归来的人 放羊的人
                  以及在黑夜中发亮的水井
                  意在改变命运的人
                  和无力改变命运的人
                  是这些巨人背着生存的基础
                  有人生活,就有人纪念他们
                  活过、爱过、死过,一去不回头
                  而诗歌
                  被另一种血色苍白的人
                  深深地嫉恨
                  他们从来也没有想过
                  写下这样的诗歌
                  为此 带着因低能而无名的火舌
                  向诗歌深深地复仇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3-21 22:57
                  回复
                    会注意的沈浩波的诗,是因为这首,倘使言爱情或情感到底是个什么,有何意义,这首现为我心目中第一,没有之一。
                    然而一搜作品、观点,发现这首对作者,是个特例作品,习常是另一种写法——“诱敌深入的深度叙述”的生活意味呈现。
                    常交流的写作者小吴,对他习常写法一见即懂,因自己也是那种追求,这首解读极浅,我所见他完全看不出,算是终于显露了性别差异吧。
                    ————————
                    我爱你什么呢
                    实际上我还远未老去
                    皮肤红润得像是新生
                    为何从不奢谈爱情
                    只是因为不太习惯
                    但我到底爱你什么呢
                    竟令我如少年般鲁莽
                    莫非是你深凹的双眼
                    使我想起初恋的童年
                    想起年轻的姐姐
                    想起同桌的女生
                    我多爱看她们眨眼的样子
                    如同爱看你头发半拂眼睑
                    但这一瞬的心动
                    怎就会成为爱情
                    什么东西在你眼睑后隐藏
                    就是什么东西使我心激荡
                    什么东西我看不见摸不着
                    就是什么东西在暗自闪亮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泓湖水
                    即使有时它会凝结成冰面
                    如果允许我在你的冰面上滑行
                    我定会在冰面下找到我的投影
                    我一直在你的湖水里等
                    等待另一个我前来寻觅
                    当两个我在你身上相遇
                    我就忍不住要说我爱你
                    by:沈浩波
                    ————————
                    我的解读
                    注意到这个诗人是因为这首,越想越惊的一首。
                    他平常作品不是这种,是很写实的、社会性的。看的少。
                    而且我也不好判断,我注意到的这首,是愿望,还是经验。
                    那个“另一个自己”,我会叫它——自己所未知的自己闪光的碎片——给(归)出(还)者意义非凡。
                    这首诗使我觉得,心理学上一切投射理论都粗陋,人的奥秘,仅靠潜意识之类概念,触摸不到。
                    为了解说,不得不借助一下理论。
                    这诗其实写了一个情感驱动的人生逆熵感受,逆熵是生命的本质和需要,简单理解就是自组织现象,逆熵必须有能量的注入。
                    诗中女子,就是使诗人散碎的生命感觉贯通起来,自组织起来的一个人,简言之,为他生命注入能量的人。
                    童年初恋、姐姐、同桌,只是简单言及的显例,实际说的是,诗人生命里那些与异性相关的晶莹温存的散碎片段、美好回忆,在这个女子这里被贯串起来了,这些关于自己在回忆的描述叫“有感觉”,这个女子是诗人心中对女性最好那部份印象的现实版。用诗人话说,是个让他“心动”的异性。
                    接下来是一个追问,问的非常好:
                    “但这一瞬的心动
                    怎就会成为爱情”
                    会追这一问的诗人,仔细体会过心动和爱情的差别,体会过自己是什么样的时候感觉到爱意萌生:
                    “什么东西在你眼睑后隐藏
                    就是什么东西使我心激荡”
                    ——这女子身上有种未知(写为隐藏),使诗人自己的心激荡。是这个东西与己心的印合,使爱意不可遏止。这未知的东西虽在别人身上,但不是非己,而恰恰属己的。
                    这种深刻的人之间的连接,常人不要说描述,想象都到不了。
                    于是他更深地进入女子内心,直到一个人最真实的那部份,“湖水”“冰面”。
                    前引“使我心激荡”那节,诗人已可断定,这位女子心底有着“暗自闪亮”的属己者,于是他等待。
                    最后两节,就是在等待完整的爱意呈现。
                    没有经验写不出这诗,但最后两节是个强烈的愿望。
                    实现了吗?应该实现,预感会实现。能完整吗?不知道,也许永是那星星点点“暗自闪亮”呢,不知道。
                    但诗里它是愿望,不是经验。这点我觉得,处理的非常好。
                    就是这样,爱是种自我被最深最明亮地触发的等待中的愿望,生命的根本愿望。诗人也表达了这意思。
                    所谓情感,便是如此。想起另一吧友晨风曾说过,生物学家发现,鸟类喜欢衔拾闪光碎片回窝。生物本能吧,在我心里,这一类才是生物本能,而不仅仅是生存本能。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3-23 08:20
                    收起回复
                      又吞贴了,解诗中男女心灵差别,和男性灵魂的zz“世界”呈现,又吞了。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03-23 09:16
                      回复
                        贾浅浅《青铜》
                        老迈的清晨,在饕餮纹里徘徊
                        这一年的谷雨,身穿垂坠的长袍
                        把手伸向祭祀时的烟火
                        铜的配方
                        在周朝加了白芷去腥
                        尘俗的梦被擦得闪闪发光
                        人们在秋季调制酱类,雁肉
                        宜与麦子搭配
                        编钟犹如一部久远小说的开篇
                        每一道风景皆为畅饮者而设
                        在鸡鸣桑树颠的薄雾之下
                        打发老故事的英雄上路
                        黄昏边缘,木犀草被遗忘
                        最后的《湛露》里,有场牌局仍未告终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4-03-23 09:32
                        收起回复
                          总之结论,还是男作家讲的
                          “在男权世界,男子即是有、是物质、是文明与经济的产物,而女子是无、是情感、是自然与隐性的生活。后者才是我们生命的本质。”
                          ——杨典《女史》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4-03-23 10:22
                          收起回复
                            松哥的“艺术哲学”和“自由哲学”
                            艺术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它承载着人类的故事,反映着时代的情感与意志,艺术从始至今都是连接更高力量的桥梁,帮助我们超越种族、环境与时代,理解人类所共有的情感。社会是意义的存在,社会具有决定作用,哲学上称为他律性,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决定了艺术客观的表现形式;个体是自然本能欲望的存在,哲学上称为自律性,也就是自由。自然本能欲望反映了一个人真、善、美的程度,也就是主观情感意志的表现形式。
                            从他律性到自律性,艺术是一个社会学概念。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4-03-25 06: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