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之国学吧 关注:54贴子:129
  • 1回复贴,共1

莫因一点小事,伤害了这人生难得的兄弟之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古代这些圣贤,他们非常珍惜兄弟姐妹之情谊,甚至于在面对危难的时候,都能为兄弟姐妹付出生命,在所不辞。汉朝赵孝、赵礼,他弟弟被抓去了,盗贼要把他煮来吃,他赶到现场,赶紧就站出来说,我弟弟病很多,我比较壮,吃我好了。兄弟两个在那里争着要死。我们看到这样的事例为之动容,古代连生命都可以为兄弟付出,我们现在还为一点小事,几个月不讲话,甚至几年不讲话,那真是太惭愧。  所以接着下一句告诉我们,「些些言语莫伤情」,不要因为一点芝麻小事,就伤害了这一份人生难得的兄弟之情。在古代,兄弟相处,懂得忍让,懂得礼让,他就不会因为言语发生冲突。所以在明朝,陈世恩的弟弟行为不是很好,但是他也非常柔软,体恤备至,用一份诚心去感动他的弟弟,没有用言语去斥责。我们要了解,这个兄弟之间,不要常常拿着道理去要求,讲理就伤情。坦白讲,伤情了也不在道理当中了。所以,重点不在讲的有没有道理,重点在心态对不对。讲的都是道理,强势了、要求了、指责了就适得其反。所以这个「些些言语莫伤情」,还是要调伏得了自己的傲慢、自己的情绪化。  尤其,假如我们是弟弟妹妹,讲话还傲慢,那铁定长辈、兄姐更受不了,这是人之常情。为什么?长辈、哥哥姐姐,从小看我们大的,都帮我们甚至一把屎一把尿都换过尿布的,这样的情境,居然我们现在大了,我们拿着权势压自己的兄姐,傲慢了,学历高了,压他们,那这个不符合人情。所以,兄弟姐妹之间相处,还是要懂得恭敬,懂得礼让,懂得不要要求对方,先把自己做好要紧。  所以就有人问他的老师说到,说我尽力已经去奉侍我的哥哥,但是还是得不到他的欢心,怎么办?他的老师告诉他,你就用更至诚去奉侍就对了,你也不要去强调,去要表白你的心意。这个话很值得我们深思。当我们自己觉得,我已经很尽力了,其实很可能我们还没尽力。而那一份对兄姐的侍奉其实还是带着条件的:我对你好,你得要对我好才行。这不是情义,这还是利害,还是自我很重。得不到想要的,情绪就起伏,这一份恭敬就难保持。真心是不会改变的。而这个不只在言语当中要能忍,「莫伤情」,包含财物也要忍、要让,不要去争。所以《弟子规》才讲,「财物轻,怨何生」。言语能忍了,财物能让了,甚至于家里的这些工作能主动去承担,不去互相推诿,那这个家庭的气氛也会好了。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2-27 16:18回复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2-28 06: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