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这个真实历史人物,在《倚天屠龙记》中的存在,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处妙笔,虽然甚至并非出于作者金庸先生的本意。
看看张无忌这个主人公,被开尽了各种金手指,最后也不过在少室山一战,带着中原武林除张三丰外的几乎所有高手,却被区区2万蒙古兵,直接逼入绝境,居然要靠书中被丑化、弱化了无数倍的朱元璋去发兵救命。
文人虚构出来的爽文偶像,在真实存在的伟大英雄面前,何等不堪一击!
甚至可以说,《倚天》小说中,这位伟大英雄被丑化得越是人品卑鄙、行为猥琐,就越让张无忌这个文学形象从创造之日起,就带着不可避免的“剽窃原罪”,也注定对张无忌的任何夸赞与吹嘘,都犹如空中楼阁,轻轻一推就倒。
毕竟真实历史中,“组建义军,驱逐蒙元,重光华夏”的历史功绩,连小学生都知道另有其人。
脱离了小说家凭空幻想、强加给他的“主角光环”,论张无忌的为人处世,很多方面甚至低于寻常普通人。
这点只需从他九阳神功初成,如何对朱长龄这个初期小boss就可知了:
不论古代现代, 相信任何一个智商正常的普通人,也绝对干不出从仇人手下侥幸逃生后,还每天摘果子喂养他整整五年,明明练了绝世神功,居然还能反被这个仇人推下山崖,摔断双腿的蠢事。
不止如此,即使在《倚天》书中,将张无忌与朱元璋对比,也能看出张无忌时时、处处相形见绌:
张无忌从就任明教教主伊始,便一直扬言自己只是“暂代”,所谓的“临时教主”,一副随时都要交卸担子走人的做派,又屡屡拒绝杨逍等人要他称王称帝的提议。
此举固然显示他视功名利禄如云烟,可另一方面,在乱世逐鹿中,又有哪个追逐功名之人,敢把自己做新朝开国元勋、封妻荫子公侯万代的希望,寄托在这种完全不靠谱的主公身上?
最最可笑的一段,是灵蛇岛之战,听得波斯明教的号令后,要中土明教“合教上下,齐奉号令,不得有误”后,张无忌第一反应居然是「总教主有号令传来,真是再好也没有了。免得我担此重任,见识肤浅,误了大事。」请注意,张无忌不是欲擒故纵,不是故作姿态,而是发自内心当真这么想的。
昔日阳顶天在光明顶密道留下遗书,「本教虽发源于波斯,然在中华生根,开枝散叶,已数百年于兹。今鞑子占我中土,本教誓与周旋到底,决不可遵波斯总教无理命令,而奉蒙古元人为主。圣火令若重入我手,我中华明教即可与波斯总教分庭抗礼也」
张无忌明明也曾看过,此刻竟全然抛诸脑后,要不是谢逊立时出言阻止,糊涂之极的张无忌没准就要将明教大权拱手让人,将风云三使奉若上宾,做一个引狼入室的准“汉奸”了。
所以,当朱元璋发现顶头上司空有一身神功,却是这么一个完全不着调不靠谱的家伙,取而代之的野心萌发,不是自然而然么?
当张无忌的爱人,蒙元郡主赵敏在明教众将面前气焰嚣张,「我是蒙古人,那是改不来的。不用你们来赶,我自己退出中土,返回蒙古,这一生一世永不再踏入中土一步!却不知你们教主舍不舍得我?」
朱元璋不告而别,李文忠率两万将士高喊「吴国公朱元璋众望所归!」以逼宫,竟是“齐声呐喊,声音当真地动山摇”。
足见张无忌空有教主之名,可是高高在上,不接地气,就任教主后只知道东奔西走去“找义父,救义父”,对军务教务撒手不理,是以在明教普通将士心中,早已人心失尽。
少林屠狮大会一战,书中写得何等热闹,可是论迹不论心,张无忌达到自己营救义父的初衷目的了么?没有,谢逊自废武功,拜入少林门下,本质就是少林和明教妥协的一个人质。为此张无忌还白白赔上自己外公,白眉鹰王殷天正的性命,在教中军中又丢了一大支持。
少室山之战,救下张无忌和明教中枢这些人的性命后,朱元璋也好,他的亲信将领,李文忠、汤和、胡大海诸人也好,又怎还会将他们放在眼里?即使如徐达、常遇春等知交故旧,也自然而然地在实际表现中与之疏远,舍弃张无忌而心向朱元璋了。
看看张无忌这个主人公,被开尽了各种金手指,最后也不过在少室山一战,带着中原武林除张三丰外的几乎所有高手,却被区区2万蒙古兵,直接逼入绝境,居然要靠书中被丑化、弱化了无数倍的朱元璋去发兵救命。
文人虚构出来的爽文偶像,在真实存在的伟大英雄面前,何等不堪一击!
甚至可以说,《倚天》小说中,这位伟大英雄被丑化得越是人品卑鄙、行为猥琐,就越让张无忌这个文学形象从创造之日起,就带着不可避免的“剽窃原罪”,也注定对张无忌的任何夸赞与吹嘘,都犹如空中楼阁,轻轻一推就倒。
毕竟真实历史中,“组建义军,驱逐蒙元,重光华夏”的历史功绩,连小学生都知道另有其人。
脱离了小说家凭空幻想、强加给他的“主角光环”,论张无忌的为人处世,很多方面甚至低于寻常普通人。
这点只需从他九阳神功初成,如何对朱长龄这个初期小boss就可知了:
不论古代现代, 相信任何一个智商正常的普通人,也绝对干不出从仇人手下侥幸逃生后,还每天摘果子喂养他整整五年,明明练了绝世神功,居然还能反被这个仇人推下山崖,摔断双腿的蠢事。
不止如此,即使在《倚天》书中,将张无忌与朱元璋对比,也能看出张无忌时时、处处相形见绌:
张无忌从就任明教教主伊始,便一直扬言自己只是“暂代”,所谓的“临时教主”,一副随时都要交卸担子走人的做派,又屡屡拒绝杨逍等人要他称王称帝的提议。
此举固然显示他视功名利禄如云烟,可另一方面,在乱世逐鹿中,又有哪个追逐功名之人,敢把自己做新朝开国元勋、封妻荫子公侯万代的希望,寄托在这种完全不靠谱的主公身上?
最最可笑的一段,是灵蛇岛之战,听得波斯明教的号令后,要中土明教“合教上下,齐奉号令,不得有误”后,张无忌第一反应居然是「总教主有号令传来,真是再好也没有了。免得我担此重任,见识肤浅,误了大事。」请注意,张无忌不是欲擒故纵,不是故作姿态,而是发自内心当真这么想的。
昔日阳顶天在光明顶密道留下遗书,「本教虽发源于波斯,然在中华生根,开枝散叶,已数百年于兹。今鞑子占我中土,本教誓与周旋到底,决不可遵波斯总教无理命令,而奉蒙古元人为主。圣火令若重入我手,我中华明教即可与波斯总教分庭抗礼也」
张无忌明明也曾看过,此刻竟全然抛诸脑后,要不是谢逊立时出言阻止,糊涂之极的张无忌没准就要将明教大权拱手让人,将风云三使奉若上宾,做一个引狼入室的准“汉奸”了。
所以,当朱元璋发现顶头上司空有一身神功,却是这么一个完全不着调不靠谱的家伙,取而代之的野心萌发,不是自然而然么?
当张无忌的爱人,蒙元郡主赵敏在明教众将面前气焰嚣张,「我是蒙古人,那是改不来的。不用你们来赶,我自己退出中土,返回蒙古,这一生一世永不再踏入中土一步!却不知你们教主舍不舍得我?」
朱元璋不告而别,李文忠率两万将士高喊「吴国公朱元璋众望所归!」以逼宫,竟是“齐声呐喊,声音当真地动山摇”。
足见张无忌空有教主之名,可是高高在上,不接地气,就任教主后只知道东奔西走去“找义父,救义父”,对军务教务撒手不理,是以在明教普通将士心中,早已人心失尽。
少林屠狮大会一战,书中写得何等热闹,可是论迹不论心,张无忌达到自己营救义父的初衷目的了么?没有,谢逊自废武功,拜入少林门下,本质就是少林和明教妥协的一个人质。为此张无忌还白白赔上自己外公,白眉鹰王殷天正的性命,在教中军中又丢了一大支持。
少室山之战,救下张无忌和明教中枢这些人的性命后,朱元璋也好,他的亲信将领,李文忠、汤和、胡大海诸人也好,又怎还会将他们放在眼里?即使如徐达、常遇春等知交故旧,也自然而然地在实际表现中与之疏远,舍弃张无忌而心向朱元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