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力排名一直是多部古典小说饱受争议的话题,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也很难客观评价谁对谁错,三国演义武力排名更是会引来极大的争议。在此帖中,本人先分析三国演义的作者笔下直接告诉我们的他本人对于关羽,张飞,赵云的武力比较,然后再说一说刘备手下重要人物主观对己方将领武力的看法。
1:作者通过战绩告诉我们的关张赵三将的武力对比。
应该说战绩还是能直接说明一些问题的。事实上关羽,张飞,赵云在整部书中都没有真正的直接交手,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至少说关羽和赵云是有一个机会交手的,就是再周仓被赵云伤了以后,关羽本来是想和周仓的对手交手的,但是这次却被刘备直接拦住了。那么这样三人就没有了直接的对比,我们只能看间接的对比了,就是通过和别的将领的交手来看三人的武力比较。
首先看关羽和张飞战纪灵,结果是关羽和纪灵打了30回合,纪灵劣势然后叫停,关羽也就回马了;而张飞呢,他只用了十多个回合就杀死了纪灵。单单从表面上看,张飞的战绩比关羽出色。
然后再看赵云和关羽战文丑,结果是赵云50回合战平文丑,但是关羽仅仅用三个回合就让文丑胆怯而退走。单单从表面上看,关羽的战绩比赵云出色。
最后来看张飞和赵云战张郃,在全书中张飞与张郃的交手以及赵云与张郃的交手次数均不止一次,所以我们挑出相对公平的那一次单挑,结果是张飞100回合战平张郃,而赵云只用30回合就击败了张郃,单单从表面上看,赵云的战绩比张飞出色。
也许我们仔细分析以后会认为:关羽战纪灵未出全力,他怕杀了纪灵会激怒袁术而让刘备军遭遇强敌,但是张飞那个时候不存在这个顾虑,所以不能说明张飞强于关羽;也可能会说赵云刚刚出山所以没经验,而关羽3个回合也只是让文丑胆怯而不是真正地击败他,所以不能说明关羽强于赵云;当然还可以说张飞对张郃一战仅仅是战略需要,他在拖延时间,根本没有出全力,所以不能说明赵云强于张飞。但是这些也都是我们读者的主观推断,谁又敢肯定作者想了这么多,想了这么深了?更没有任何作者的其他作品明确指出这些。所以现在只看表象,那么表象就是从这几处战绩中我们得到结论:武力上张飞〉关羽〉赵云〉张飞,分别是通过战纪灵,文丑,张郃得到的。有趣的事情发生了,作者居然安排了这样的三人武力循环的战绩,乍一看似乎很矛盾。那么作者到底想说明什么呢?我们再往后看。
从赤壁之战以后,刘备军对曹军的拦截中,我们还可以得到一些结论。拦截曹军的刘备军主将的露面顺序依次为:赵云,张飞,关羽。刚开始当赵云出现时,曹操让徐晃,张郃双敌赵云;后来张飞出现时,许褚,张辽,徐晃三将去战张飞;最后当关羽出现的时候,干脆是曹操全军不敢上前。这里面固然有曹军体力消耗越来越大的因素,但是从曹军参战的将领数目上看,显然是敌住赵云难度较小,然后是张飞,对付关羽最困难。应该说作者安排三将出现的顺序为赵云最先,然后张飞,最后关羽,这里面是暗示了三人武力关羽〉张飞〉赵云。
继续往后看,到了汉水一战,赵云能够让徐晃,张郃两将不敢与他交手;但是在襄樊之战后期,老年关羽面对徐晃已经是难以取胜了。这次还是只看表象,这一回赵云的战绩比关羽出色。
综合赤壁之战后,汉水之战和襄樊之战,我们从他们战绩的表象上基本可以得出结论:武力上赵云〉关羽〉张飞〉赵云。
对比两次结论,我们发现原来在书中关羽,张飞,赵云三人分别都有逊于对方的战绩,也都有超越对方的战绩,就是说我们主观上认为他们三人如何排名,都是有一定依据的,谈不上谁对谁错。那么为什么作者要安排下如此有趣而矛盾的事情呢?个人认为原因在于作者在极力避免关羽,张飞,赵云三人的武力对比,特别是在战绩方面,不但避免了他们的直接对比,也避免了他们的间接对比,这样的写作方式很精妙,作者不希望让关羽,张飞和赵云在战绩上分出个绝对的输赢胜负。也许作者就在对读者说:你们为什么非要争论出他们三人的武力高低呢?都像是兄弟一样,不比这些。如果再扩展一下,看一下刘备军五虎大将的对比,加上马超和黄忠,那么这下有了直接对比,就是马超战平张飞,黄忠战平关羽,可以说前者是真正公平的平手,那么后者呢,关羽的拖刀计有头无尾,黄忠的箭也不真去射关羽。可以看得出作者不但不希望通过战绩让关张赵的武力分出个绝对的先后,而且避免的五虎大将武力出现差距,他希望这五个人的实力体现出的差距极其细微,甚至没有差距。
1:作者通过战绩告诉我们的关张赵三将的武力对比。
应该说战绩还是能直接说明一些问题的。事实上关羽,张飞,赵云在整部书中都没有真正的直接交手,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至少说关羽和赵云是有一个机会交手的,就是再周仓被赵云伤了以后,关羽本来是想和周仓的对手交手的,但是这次却被刘备直接拦住了。那么这样三人就没有了直接的对比,我们只能看间接的对比了,就是通过和别的将领的交手来看三人的武力比较。
首先看关羽和张飞战纪灵,结果是关羽和纪灵打了30回合,纪灵劣势然后叫停,关羽也就回马了;而张飞呢,他只用了十多个回合就杀死了纪灵。单单从表面上看,张飞的战绩比关羽出色。
然后再看赵云和关羽战文丑,结果是赵云50回合战平文丑,但是关羽仅仅用三个回合就让文丑胆怯而退走。单单从表面上看,关羽的战绩比赵云出色。
最后来看张飞和赵云战张郃,在全书中张飞与张郃的交手以及赵云与张郃的交手次数均不止一次,所以我们挑出相对公平的那一次单挑,结果是张飞100回合战平张郃,而赵云只用30回合就击败了张郃,单单从表面上看,赵云的战绩比张飞出色。
也许我们仔细分析以后会认为:关羽战纪灵未出全力,他怕杀了纪灵会激怒袁术而让刘备军遭遇强敌,但是张飞那个时候不存在这个顾虑,所以不能说明张飞强于关羽;也可能会说赵云刚刚出山所以没经验,而关羽3个回合也只是让文丑胆怯而不是真正地击败他,所以不能说明关羽强于赵云;当然还可以说张飞对张郃一战仅仅是战略需要,他在拖延时间,根本没有出全力,所以不能说明赵云强于张飞。但是这些也都是我们读者的主观推断,谁又敢肯定作者想了这么多,想了这么深了?更没有任何作者的其他作品明确指出这些。所以现在只看表象,那么表象就是从这几处战绩中我们得到结论:武力上张飞〉关羽〉赵云〉张飞,分别是通过战纪灵,文丑,张郃得到的。有趣的事情发生了,作者居然安排了这样的三人武力循环的战绩,乍一看似乎很矛盾。那么作者到底想说明什么呢?我们再往后看。
从赤壁之战以后,刘备军对曹军的拦截中,我们还可以得到一些结论。拦截曹军的刘备军主将的露面顺序依次为:赵云,张飞,关羽。刚开始当赵云出现时,曹操让徐晃,张郃双敌赵云;后来张飞出现时,许褚,张辽,徐晃三将去战张飞;最后当关羽出现的时候,干脆是曹操全军不敢上前。这里面固然有曹军体力消耗越来越大的因素,但是从曹军参战的将领数目上看,显然是敌住赵云难度较小,然后是张飞,对付关羽最困难。应该说作者安排三将出现的顺序为赵云最先,然后张飞,最后关羽,这里面是暗示了三人武力关羽〉张飞〉赵云。
继续往后看,到了汉水一战,赵云能够让徐晃,张郃两将不敢与他交手;但是在襄樊之战后期,老年关羽面对徐晃已经是难以取胜了。这次还是只看表象,这一回赵云的战绩比关羽出色。
综合赤壁之战后,汉水之战和襄樊之战,我们从他们战绩的表象上基本可以得出结论:武力上赵云〉关羽〉张飞〉赵云。
对比两次结论,我们发现原来在书中关羽,张飞,赵云三人分别都有逊于对方的战绩,也都有超越对方的战绩,就是说我们主观上认为他们三人如何排名,都是有一定依据的,谈不上谁对谁错。那么为什么作者要安排下如此有趣而矛盾的事情呢?个人认为原因在于作者在极力避免关羽,张飞,赵云三人的武力对比,特别是在战绩方面,不但避免了他们的直接对比,也避免了他们的间接对比,这样的写作方式很精妙,作者不希望让关羽,张飞和赵云在战绩上分出个绝对的输赢胜负。也许作者就在对读者说:你们为什么非要争论出他们三人的武力高低呢?都像是兄弟一样,不比这些。如果再扩展一下,看一下刘备军五虎大将的对比,加上马超和黄忠,那么这下有了直接对比,就是马超战平张飞,黄忠战平关羽,可以说前者是真正公平的平手,那么后者呢,关羽的拖刀计有头无尾,黄忠的箭也不真去射关羽。可以看得出作者不但不希望通过战绩让关张赵的武力分出个绝对的先后,而且避免的五虎大将武力出现差距,他希望这五个人的实力体现出的差距极其细微,甚至没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