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尘云那个论证的证据过时了,但是还能拿来用,翻新一下。
翻新:
另外除了以上这些,再补充一个旁证。
普通人查资料一般看易懂的科普,比如百科,毕竟没时间(大概也没能力)读上百页的科学文献。在大众眼里,百科引用参考文献不像评论和爽文一样不需要依据,所以相对可信。
那么下面有请百度百科入场。顺便提示,百度百科已经锁定了“性倾向”词条,非专业人士是无法编辑的。
翻到“性倾向”的产生原因给人感觉很专业,但仔细看就发现:空泛、笼统、模棱两可,它说“复杂的问题”、“大量的争议”、“并无定论”、“并非只受一种因素影响”,这些我也见过很多次了特点就是说了跟没说一样。
[图片]
下面字很多还有一堆参考文献就是成因部分最“专业”的部分了。可是,再仔细看就发现充满了猜测的味道,用词朦胧混沌模棱两可,语气充满不确定性。
然后往下翻。基因部分,“同性恋基因”是基本上已经证伪了,这里引用了大量过时和仅对自己有利的文献(前面一段问题不大它引用的反同也引用)。但是即使当它的科普是全面的还是发现这语气充满了不确定性。权威的用词应该是“科学表明”、“研究发现”、“已证实”,明确表达因果关系的是“导致”、“造成”,但是我们会看到这里的用词是:“相关”、“有影响”,激素部分就更不确定了,用词是:“认为”、“影响”、“存在很多争议”、“假设”、“假说”、“可能性”
[图片]
结合全面的科学事实看,百科中充满了怀疑性语言,投机的猜测、软弱无力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