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先锋军 兵力:6万 将领:李勣 李道宗 张士贵
《资治通鉴》:“又以太子詹事、左卫率李世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帅步骑六万”
《旧唐书•高丽传》:“又以特进英国公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礼部尚书江夏王道宗为副,领将军张士贵等率步骑六万趋辽东”
《命将征高丽诏》:“可先遣使持节辽东道行军大总管英国公勣,副总管江夏郡王道宗,士马如云,长驱辽左。奋夷岳之威,屠豕蛇于险渎;乘建瓴之势,斩鲸鲵于镂方”
《新唐书》:“以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江夏王道宗副之,张士贵、张俭……帅骑士六万趋辽东”
水军 兵力:7万 将领:张亮 程名振
《资治通鉴》:“以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帅江、淮、岭、硖兵四万,长安、洛阳募士三千,战舰五百艘,自莱州泛海趋平壤”
《旧唐书》:“命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领将军常何等率江、淮、岭、硖劲卒四万,战船五百艘,自莱州泛海趋平壤”
《旧唐书•程名振传》:“即日拜右骁卫将军,授平壤道行军总管。前后攻沙卑城,破独山阵,皆以少击众,称为名将”
《唐会要》:“张亮水军七万人”
七万人应该是后来路上增加过了的兵力
后续部队 兵力:4万 将领:李世民
《旧唐书》:“太宗亲御六军以会之”
《旧唐书•太宗本纪》:“十九年春二月庚戌,上亲统六军发洛阳……夏四月癸卯,誓师于幽州城南,因大飨六军以遣之”
《资治通鉴》:“李世勣攻辽东城,昼夜不息,旬有二日,上引精兵会之”
《册府元龟》:“太宗遣使于百济国中采取金漆,用涂铁甲,皆黄紫引曜色迈兼金。又以五彩染玄金制为山文甲,并从将军。甲申,太宗亲率甲骑万余,金光曜日,与李勣会于城下”
《唐会要》里说:“初入辽也,将十万人”,也就是说唐军在陆上的总兵力是10万(不算异族的部队)。10-6=4 也就是说李世民带的后续部队有4万人
异族部队 兵力:5万(推测)
《资治通鉴》:“及兰、河二州降胡趣辽东”
《命将征高丽诏》:“行军总管执失思力,行军总管契苾何力率其种落,随机进讨。契丹蕃长于句、折奚蕃长苏支、燕州刺史李玄正等,各率众,绝其走伏”
《克高丽辽东城诏》:“北狄西戎之酋,咸为将帅;奚霫契丹之旅,皆充甲卒。如貔亿计,跃马千群,总萃辽东之城,攻其南面”
新罗军 兵力:3万
《旧唐书》:“太宗将亲伐高丽,诏新罗纂集士马,应接大军。新罗遣大臣领兵五万人,入高丽南界,攻水口城,降之”
《三国史记》:“太宗亲征高句丽,王发兵三万以助之”
李世民这次征战高句丽,至少出动了25万人
《资治通鉴》:“又以太子詹事、左卫率李世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帅步骑六万”
《旧唐书•高丽传》:“又以特进英国公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礼部尚书江夏王道宗为副,领将军张士贵等率步骑六万趋辽东”
《命将征高丽诏》:“可先遣使持节辽东道行军大总管英国公勣,副总管江夏郡王道宗,士马如云,长驱辽左。奋夷岳之威,屠豕蛇于险渎;乘建瓴之势,斩鲸鲵于镂方”
《新唐书》:“以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江夏王道宗副之,张士贵、张俭……帅骑士六万趋辽东”
水军 兵力:7万 将领:张亮 程名振
《资治通鉴》:“以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帅江、淮、岭、硖兵四万,长安、洛阳募士三千,战舰五百艘,自莱州泛海趋平壤”
《旧唐书》:“命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领将军常何等率江、淮、岭、硖劲卒四万,战船五百艘,自莱州泛海趋平壤”
《旧唐书•程名振传》:“即日拜右骁卫将军,授平壤道行军总管。前后攻沙卑城,破独山阵,皆以少击众,称为名将”
《唐会要》:“张亮水军七万人”
七万人应该是后来路上增加过了的兵力
后续部队 兵力:4万 将领:李世民
《旧唐书》:“太宗亲御六军以会之”
《旧唐书•太宗本纪》:“十九年春二月庚戌,上亲统六军发洛阳……夏四月癸卯,誓师于幽州城南,因大飨六军以遣之”
《资治通鉴》:“李世勣攻辽东城,昼夜不息,旬有二日,上引精兵会之”
《册府元龟》:“太宗遣使于百济国中采取金漆,用涂铁甲,皆黄紫引曜色迈兼金。又以五彩染玄金制为山文甲,并从将军。甲申,太宗亲率甲骑万余,金光曜日,与李勣会于城下”
《唐会要》里说:“初入辽也,将十万人”,也就是说唐军在陆上的总兵力是10万(不算异族的部队)。10-6=4 也就是说李世民带的后续部队有4万人
异族部队 兵力:5万(推测)
《资治通鉴》:“及兰、河二州降胡趣辽东”
《命将征高丽诏》:“行军总管执失思力,行军总管契苾何力率其种落,随机进讨。契丹蕃长于句、折奚蕃长苏支、燕州刺史李玄正等,各率众,绝其走伏”
《克高丽辽东城诏》:“北狄西戎之酋,咸为将帅;奚霫契丹之旅,皆充甲卒。如貔亿计,跃马千群,总萃辽东之城,攻其南面”
新罗军 兵力:3万
《旧唐书》:“太宗将亲伐高丽,诏新罗纂集士马,应接大军。新罗遣大臣领兵五万人,入高丽南界,攻水口城,降之”
《三国史记》:“太宗亲征高句丽,王发兵三万以助之”
李世民这次征战高句丽,至少出动了2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