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孝吧 关注:787贴子:29,026
  • 19回复贴,共1

宁远平话竟然保留上古音把我惊到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湖北1楼2024-01-18 14:43回复
    gumozhihai、zhlzwl、极地雄鹰A.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湖南永州宁远县(标记点为清水桥镇)
    神奇之地必有神奇之处!原来九嶷山舜帝陵也是在这里。
    (好多年以前坐火车,下铺一对中年夫妻,隐约之间听他们谈话,竟然有些象黄冈下面县市口音,如一百的“百”读bê,但偶尔少数字的北方声调又告诉我他们应该是北方人。好奇之下问了一下,原来他们是山西的,山西洪洞县,移民圣地大槐树就在那里。)

    这几时正在看陈第的《毛诗古音考》,这两本书(二合一)是考究诗经上古音的。
    前言
    南北朝时期,人们读诗经,发现一些韵脚不和谐,便将这些字临时改读以求押韵,称为“叶韵”。唐宋时,“叶韵"之说泛滥,竟有为求“叶韵”而改动古书文字者,使得先秦两汉之书几不可读。
    陈第在毛诗古音考和屈宋古音义中列举了大量的材料,证明诗经用韵,与大致同时代的“左、国、易、象、离騒、楚辞、秦碑、汉赋以至上古歌谣、箴铭、赞诵"基本相合。由此推断,诗经的用韵是以当时的实际语音为基础的,以今音读古诗之所以不谐,并非古无定音,而是语音演变的必然结果。
    陈第认为古有定音,尖锐地指出“叶韵”说之荒谬:“注诗者一则曰叶,再则曰叶,……胡为以今之读为正,而以古之正为叶也?是以楷书为正字,篆隶为模楷而作矣!颠倒古今,反复伦类,莫此甚也!”
    陳第通過大量的對比研究,提出了他那個著名的論點:“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亦勢所必至。”


    IP属地:湖北2楼2024-01-18 16:36
    回复



      IP属地:湖北3楼2024-01-18 16:39
      回复
        華音敷 hu (平话宁远(清水桥)竟然有hu音,了不起,其它六南全军覆没。)
        家音姑 gu (平话宁远(清水桥)竟然又是gu,把我惊到了!湘语双峰话、徽语绩溪话演化到o,至于那些a,就是更晚的事了。)
        馬音姥 mu
        ……
        (可以看到这些字根本不是什么麻韵字!)
        一开始我只知道广西平话,而且那个跟两广白话相当接近,甚至可能是同一种方言。昨天因为清水桥保留的两个上古音,让我不得不对平话重视起来。资料显示宁远县竟然在湖南,并且一个小小的县竟然有东南西北四路平话,最可怕的是我竟然根本听不懂,完全无能为力,就算最初听闽南语也没有这感觉,就象听壮语一样,但人家明明就是汉语。太可怕了!


        IP属地:湖北4楼2024-01-18 16:41
        收起回复


          IP属地:湖北5楼2024-01-18 16:42
          收起回复
            上古——中古——近古——近现代汉语演化轨迹推想:
            u->o(->io、uo)->a(->ia、ua) ->ê(->iê)->e(ie) (初步构想图)
            最后的棕色尾巴->e(ie),因为汉语拼音是人为硬性创造出来的,所以就乱了,不太遵循语音演化的自然规律。(特别说明:普通话的大多数e韵字来自于南方的o韵字,比如歌(go)改成了歌(ge)等等,另一部分就是陌部入声字改成e韵,比如客(kê)变成了客(ke),有这样的两个来源。)
            演化轨迹举例:
            家 gu->go->ga->jia
            蛇 to->sha->shê->she
            u在上古(诗经时代)
            o大约在秦汉
            a是唐宋中古
            ê大约对应南宋平水韵吧。
            这个模型应该可以解释许多汉字的演化了。
            如果这个模型揭示的是语音演化的历史真相,那么许多字的发音其实是古音,本来就是那个音,而非后来高化出来的!


            IP属地:湖北6楼2024-01-18 16:43
            回复
              元音三级低化理论
              元音一级低化:o->a (最常见,也最容易发生)
              元音二级低化:u->o
              元音三级低化:u->a


              IP属地:湖北7楼2024-01-18 16:43
              收起回复



                IP属地:湖北8楼2024-01-18 16:46
                收起回复
                  灼灼其華(hu)
                  古音敷(hu)。考華字,詩凡八,見易一,見楚辭一,見竝(同“并”)同爾雅華荂也。後人誤入九麻(a)韻。(注:不念hua)
                  ( 爾雅:華荂(今音fū)也。木謂之華,草謂之榮。榮而不實者,謂之英。註:今江東呼華爲荂。)


                  IP属地:湖北9楼2024-01-18 16:47
                  回复
                    宜其室家(gu)
                    古音姑(gu)。考家字,詩凡八,見書一,見左傳二,見楚辭一,見竝同。後人誤入九麻(a)韻。(注:不念ga)


                    IP属地:湖北10楼2024-01-18 16:48
                    收起回复
                      汪荣宝文盲,高本汉流氓,此二人竟然创建了中国现代音韵学,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屁都不懂!满嘴胡言。


                      IP属地:湖北11楼2024-01-18 16:53
                      回复
                        汪荣宝,大文盲,上古a,中古a,近古a,现代a,亘古不变啊啊啊!
                        瑞典人,高本汉,歌麻不分,oa不辨,舞文弄墨,误人子弟,害人邪说遗人间。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1-20 14: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