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永州宁远县(标记点为清水桥镇)
神奇之地必有神奇之处!原来九嶷山舜帝陵也是在这里。
(好多年以前坐火车,下铺一对中年夫妻,隐约之间听他们谈话,竟然有些象黄冈下面县市口音,如一百的“百”读bê,但偶尔少数字的北方声调又告诉我他们应该是北方人。好奇之下问了一下,原来他们是山西的,山西洪洞县,移民圣地大槐树就在那里。)

这几时正在看陈第的《毛诗古音考》,这两本书(二合一)是考究诗经上古音的。
前言
南北朝时期,人们读诗经,发现一些韵脚不和谐,便将这些字临时改读以求押韵,称为“叶韵”。唐宋时,“叶韵"之说泛滥,竟有为求“叶韵”而改动古书文字者,使得先秦两汉之书几不可读。
陈第在毛诗古音考和屈宋古音义中列举了大量的材料,证明诗经用韵,与大致同时代的“左、国、易、象、离騒、楚辞、秦碑、汉赋以至上古歌谣、箴铭、赞诵"基本相合。由此推断,诗经的用韵是以当时的实际语音为基础的,以今音读古诗之所以不谐,并非古无定音,而是语音演变的必然结果。
陈第认为古有定音,尖锐地指出“叶韵”说之荒谬:“注诗者一则曰叶,再则曰叶,……胡为以今之读为正,而以古之正为叶也?是以楷书为正字,篆隶为模楷而作矣!颠倒古今,反复伦类,莫此甚也!”
陳第通過大量的對比研究,提出了他那個著名的論點:“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亦勢所必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