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7月19日漏签0天
镇江吧 关注:519,527贴子:3,495,166
  • 看贴

  • 团购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1回复贴,共1页
<<返回镇江吧
>0< 加载中...

重大发现:“宜侯夨簋”实为“虘侯夨簋”,就是商周的“朱方”!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松潘村
  • 西津寻渡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考证“宜侯夨簋”=“虘又侯夨簋”=“朱方”









  • 松潘村
  • 西津寻渡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2025-07-19 22:56:37
广告
  • 松潘村
  • 西津寻渡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补遗一则,又找到可以证明“虘又/虘”通“且/俎/柤”通“朱”的西周时期的青铜器
西周时著名青铜器《史墙盘》铭文有载:“达(挞)殷畯民,永不巩 ( 恐 ) 狄虘。”其中“永不恐狄虘”的“狄虘”即春秋初年晋献公所灭之“翟柤”,在如今山西省翼城境内。这《史墙盘》里提到的“狄虘”就是“翟柤”,又是一个可以证明“虘/虘又”=“柤/且/俎”的案例。然后这“狄虘或翟柤”,又巧了属于“赤狄”!而且这“翟柤”的都城在如今山西翼城,而翼城古称“绛”。再查“绛”字,意思不但是“赤色”而且还是“大赤色”,“大赤者朱红也。”而“朱红如日出之色。”这样一来可以非常确定的证明,这“朱方”的“朱”字就是“虘/虘又”字!这三张是如今杭州湾的日出照片,商周时期朱方国所在的镇江就紧靠长江入海口之处,当时周边可能就有大量的江海滩涂,日出景色应该跟杭州湾非常接近,所以取了这三张照片做参考,商周时期的朱方国民每天都能这样看到这样美丽的日出景色,所以取国号曰“朱(虘)方”。






  • 松潘村
  • 西津寻渡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又发现一件吴国王室的青铜剑,叫“工吴大叔虘矣残剑”,此“工吴大叔虘矣”就是“虘句䣄或虘句此余”。而“虘句此徐(䣄)”就是“句余(余祭)”,也就是说此名可以理解为“虘·句䣄”,“虘”就是个前缀词,大概率就是表明国名或族名,再联系到西周初年周康王封某姬姓同宗到“宜(虘)”这个地方为“宜侯(虘侯)”,所以我大胆的猜测“虘·句䣄”这种构词方式的意思翻译成现代汉语是“虘(宜)侯句䣄”,或者是“虘侯国的句䣄”,而后来的“工吴王”或“吴王”,是虘侯后来强大后开始称“王”后取得新国号!也就是说...泰伯奔吴这事历史上到底有没有无法考证,但这后世的吴国王室家族大概率跟西周初年周康王时期分到朱方旧地做“虘(宜)侯”肯定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这西周初年的“宜(虘)侯”可能真的就是春秋中期崛起的吴国前身。最后捋一下这事的来龙去脉历史轨迹:殷商时期,镇江这里有个跟商文化关系密切的“虘方”,当地可能是由殷商的七个甸侯共同统治,到了周初时此地已经归降了周天子,于是在周康王时期周天子封了一个姬姓宗室来到此地,封号依然沿袭当地殷商时的国号“虘方”,所以新来的姬姓宗室叫“虘侯”,虘侯家的子孙也叫“虘某某”,到了春秋中期时,这个姬姓虘侯家族开始强大起来,开始称王称霸,于是虘侯家族由国号“虘”改为新的国号“吴”,开始慢慢废掉“虘侯”的旧称,开始自称“攻王/工敔王/吴王”了。大概就是这么个历史发展轨迹。



  • 松潘村
  • 西津寻渡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国宝级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太保簋》,其内壁有如下铭文:
“王伐录子聖,虘氒反,王降征令于大保,大保克敬亡遣,王永大保,赐休沬土,用兹彝对命。”
铭文大意为:周成王讨伐反叛的彔子聖,降征伐之命给大保——召公奭,召公恭敬无误地完成任务。周王对此非常喜悦,赐给他沬地作采邑,召公因而制作这件礼器颂扬周王的赏赐。
这里“录子聖”有学者认为是武庚禄父,纣王之子,也有学者考证是安徽江淮之间的淮夷“六国”。总之,不管是武庚或是六国,周成王时期东夷和淮夷反叛了,同时一个叫“虘又氒”的虘又国首领也反叛了,而且从地域来看这个“虘又国”应该也是属于淮夷地域的某个方国,而且很可能就是商代分布在江苏宁镇扬地区的那个“虘又方”。


  • 松潘村
  • 西津寻渡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最后,拿三十年前学者沈长云的一篇考证研究《俎侯夨簋铭文和相关历史问题的重新考察》作为本人这段考证的结尾。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三十年前沈长云就已经发现青铜器铭文上的“且”字不应该释读为“宜”,而应该解读为“俎”字,并且进一步发现“俎”跟“朱”是同音异写字,但可惜的是沈长云的研究发现也只是止步于此,当时并没有进一步深入研究下去,后续也没有发现其实“俎”字除了跟“朱”字互通外,其实跟“虘/虘又”也是互通的,因此也就错过了发现“宜侯夨簋”的“宜”字其实就是“虘/虘又侯夨簋”!让“宜侯夨簋”的历史问题又拖了近三十年,甚为可惜!而三十年后,“宜侯夨簋”的真相今天正式大白于天下!全文完!


  • 松潘村
  • 西津寻渡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松潘村
  • 西津寻渡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今天又有重大发现,所以不得来继续贴新发现的重大证据,就是江苏·六合·和仁·东周墓,这个东周墓里出土的青铜器纹上居然发现“虘又/虘”的形象,其实就是“祝融”的形象!




2025-07-19 22:50:37
广告
  • 松潘村
  • 西津寻渡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刚又研究了下这个图纹,发现这祝融周边不正是:”“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那“四灵兽”嘛!另外看来,这古代的“虘方”地理范围可能不仅限于镇江的江南地区,可能是一个商周时期横跨长江两岸的强国!



  • 松潘村
  • 西津寻渡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汉任
  • 蓉楼晓荷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考古发现,不发去专业期刊,发贴吧,99%是民科


  • 松潘村
  • 西津寻渡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山海经·海外南经》可证明!地处镇江的朱方国就是这《山海经·海外南经》里记载的最东南角的古国“祝融国”,同时祝融族的族徽在商代的东夷族墓葬里也发现了,最早建立“虘/朱方”的族群应该就是淮夷族!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1回复贴,共1页
<<返回镇江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