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吧 关注:106,299贴子:2,275,440

回复:20240115 【东吧有爱】藤阁的2024读书贴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人体的故事》摘录三:10-用进废退 (天下父母共勉)
人类的身体不像布鲁克林大桥那样是经过工程设计的,而是经过进化而适应于与环境的交互成长的。由于这些交互经过了数百万代的自然选择,每个人的身体都需要适当且足够的压力来调整其能力。“没有压力就没有成长”这句古老的格言真是千真万确。放任我们的孩子忽视这句格言会导致有害的反馈回路。


IP属地:北京95楼2024-06-11 17:47
回复
    《人体的故事》摘录四:11-新奇和舒适背后的隐患 (悖论)
    每个人都知道,好逸恶劳是不健康的。但是,让人追求舒适的本能凌驾于更好的判断之上是人的天性,比如我们常常暗示自己:“我就乘一次电梯”,并且我们往往无法认识到,某些日常生活中正常的舒适发展到极端就会有害。而且舒适还是有利可图的,我们整天都能看到和听到各种产品的广告,它们唤起的正是我们显然无法满足的对更多舒适的欲望。


    IP属地:北京96楼2024-06-11 17:47
    回复
      《人体的故事》摘录五:11-新奇和舒适背后的隐患 ( 哈哈,同款宠物主人)

      我最喜欢的是升降式喂食碗,这样一来可怜的小狗就不需要伸着脖子够到地上去吃东西喝水了。这些产品和无数其他产品证明我们这个物种似乎有着难以满足的欲望,不仅包括增加我们自己的舒适感,而且也包括我们的宠物。


      IP属地:北京97楼2024-06-11 17:48
      回复
        《人体的故事》摘录六:结语 (公共卫生部门需要思考,每一个也需要思考)
        有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对于常见的失配性疾病,何种程度的对症治疗会挤占我们对预防的注意力和资源,从而产生促进进化不良的效果?在个人层面上,如果我知道我能获得医疗服务以治疗不健康饮食和运动不足所致疾病的话,我是否更有可能做出这些不健康的选择?从社会这个更广泛的层面来说,我们分配给治疗疾病的钱是否来自削减的预防经费?
        …………
        如果我饿了,并且必须在巧克力蛋糕和芹菜之间做出选择,毫无疑问,我几乎总是会选择蛋糕。身体没有聪明到能够自然地引导人们去选择就当今富足条件而言的健康食物。相反,实验多次显示,儿童和成人都会本能地选择进化让我们喜欢的食物,如甜的、富含淀粉的、咸的、富含脂肪的食物;


        IP属地:北京98楼2024-06-11 17:48
        回复
          《人体的故事》摘录七:译者后记 (人类社会只能一步步继续发展,无法回头,与其哀叹现代文明带来的问题,不如直面去解决)
          2017年3月,世界知名的医学专业期刊《柳叶刀》发表了一篇论文,这项研究发现,世界上心血管最健康的人是生活在南美洲亚马逊丛林里的提斯曼人。这个部落的人至今仍在过着工业时代之前的生活,每天的体力活动时间达到4~7小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根本与他们无缘。但是他们那里传染病的发病率很高,没有清洁水源、没有排污管道、没有电……更没有wifi,有多少现代人能适应这样的生活呢?所以,现实中的丛林和田园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浪漫美好,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回到工业化之前的时代是不可能的。


          IP属地:北京99楼2024-06-11 17:49
          回复
            21-Y323 《替身》
            原作名: Body Double(2004)
            作者: [美] 苔丝·格里森
            译者: 郭朝伟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 2023-5
            页数: 424

            以前没听说过这个华裔女性推理作家。第一次看她的作品,出乎意料地好。推理色彩或有不足,悬念设置得有张有弛,人物设定,情节发展都可圈可点,牵强的地方比较少。其他作品打算继续看下去。


            IP属地:北京100楼2024-06-11 17:50
            回复
              22-Z156 《历史的游荡者》
              作者: 李硕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纪文景
              出版年: 2024-30
              页数: 520

              因为《翦商》记住了作者李硕。
              本书是作者身患绝症,自知来日无多后,将自己散落的及未曾刊发的文章汇总成此书。
              这些文章的时间跨度长达20余年,研究方向涵盖上古/中古史、文学史、法制史、考古等领域。
              看的时候时常感叹:作者感兴趣的领域实在太多了。似乎随时能发现某个问题,就此进行一定深度的研究,而后为某一个问题写成论文,成果也都是一个领域的专业水准了。果然是北大旨在“打通文史哲”而创办的文科实验班里训练出来的!
              正是因为文章的专业性,对于读者来说,了解一些相关常识的,会觉得有趣;而完全不了解的科目,就觉得枯燥。我摘录的几条都是来自第一个主题《大陆旅程无尽》,而其他不少篇目就是一目十行地过了。
              全书最后,作者宣称:“作为学者的李硕已经死了。影视人万玛扎西·李硕,刚刚转世重生。”
              好,祝你健康平安,玩得开心。


              IP属地:北京101楼2024-06-11 17:51
              回复
                《历史的游荡者》摘录一(以下几条均摘自《大陆旅程无尽》)
                拉铁摩尔曾指出,在古代的各农耕文明中,中国汉地的精耕细作农业具有明显特色,如灌溉工程、粪肥的运用。汉地传统农业需要投入大量人工,在较小的地块上实现尽可能高的产量,这与汉地人口密度较高、农田相对较少有关,是农业社会内卷化的典范。另外,笔者想补充一点就是,不仅是灌溉农业,在旱作的雨养农业中,汉人农民也大量使用锄耕来保墒、除草,尽量提高单产,这在世界范围内几乎是独创,不同于其他地区旱作农业常见的广种薄收模式。具体可参见齐如山的《华北的农村》《华北民食考》。


                IP属地:北京102楼2024-06-11 17:51
                回复
                  《历史的游荡者》摘录二 (精辟!)
                  现在有些中国学者对于英帝国的殖民统治方式很赞赏,认为充分尊重了本地族群的自治和文化传承。但从我在南亚的见闻来看,这套狡猾的统治方式保留甚至强化了原有的种姓身份隔阂,以及贫富高度分化、赤贫人口极多的社会结构,也保留了大量落后腐朽的习俗和习惯法。而作为反例,在经历过苏联统治、社会主义运动的中亚世界,社会的贫富均等程度、人群的受教育水平和世俗文明程度,要远远好于南亚。
                  传统、独特性这些概念,在现代文化人的语境里似乎都是正面的,但它们并不天然等同于多数人的美好和幸福,反而往往是自由、法制、人权的对立面。如果能看到真实的草根世界,许多书斋里的理论架构可能都站不住脚。


                  IP属地:北京103楼2024-06-11 17:51
                  回复
                    《历史的游荡者》摘录四
                    今天的学术界再没有了他那种宽阔的视野、睿智的洞见和对现实的深切体察。虽然尚有少数几位有志于回应他观点的研究者,但只是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的细化,没有了那种跨越多种文化、贯通古今的大视野。
                    …… ……
                    首先,在二战之前,从事人文社科研究的学者数量很少,但没有封闭的学科划分和企业化的学术体制,学者成长、工作的自由度较大,更容易产生鲜活的、原创性的观点。
                    其次,二战之前全球刚刚开始向现代化转型,东西方社会还保留着各种传统的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学者有机会对比它们的差异和共性,观察它们向现代转型的种种问题。
                    再次,一战和二战之间,各种社会思潮激荡,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民主运动、民族独立运动、共产主义此消彼长,最终交汇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学者“有幸”亲历波澜壮阔的大时代——这当然有点“国家不幸诗家幸”的味道。
                    最后,二战前,东西方的知识分子人数较少,整个社会的“精英阶层”也规模较小,所以知识分子很容易了解其他领域、行业的动态,对社会的认知和把握比较全面。在政治哲学领域,形成于欧洲、繁荣于美国的“法兰克福学派”更有代表性,这是一批在“老欧洲”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1930年代受纳粹的威胁而相继逃亡美国(他们相当一部分是犹太人),逐渐在美国学术界立足。他们以欧洲为参照,观察代表新时代的美国社会,逃亡和谋生的颠沛也让他们更加了解社会现实,最终形成了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反思和批判。但在二战之后,这些时代因素都不存在了。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把各种传统社会结构、生活模式席卷一空,裹挟到城市文明、消费时代和大众传媒—互联网时代。封闭且分工细密的学科体制、庞大的中产阶层队伍,使人文社科学者们只能株守一隅,无力进行宏观观察和思考。虽然西方六七十年代曾有过“叛逆的一代”,但只是在思想文化上盲目颠覆、解构,无力建设。于是我们只能回望那个大师辈出的时代。


                    IP属地:北京105楼2024-06-11 17:52
                    回复
                      23-Y324 《终身验尸官》
                      原作名: 臨場(2007)
                      作者: [日] 横山秀夫
                      译者: 曹逸冰
                      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
                      出品方: 读客文化
                      出版年: 2024-02
                      页数: 312

                      目录
                      红色名片
                      眼前的密室
                      盆栽识女人
                      饯别礼
                      声音
                      夜半审讯
                      败绩
                      十七年蝉
                      挺精致的短篇集,主人公形象独特难忘,高超的技艺与隐藏的善意挺讨人喜欢。各位配角人与人之间的牵绊也挺温暖。《声音》这篇太悲伤了。
                      个人感觉横山秀夫的短篇可读性更强一些。


                      IP属地:北京106楼2024-07-01 09:52
                      回复
                        24-Y325 《六小时后你会死》
                        原作名: 6時間後に君は死ぬ (2007)
                        作者: [日] 高野和明
                        译者: 张静乔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品方: 磨铁·文治图书
                        出版年: 2024-01
                        页数: 344

                        目录
                        6小时后你会死
                        时间魔法师
                        不能恋爱的那天
                        娃娃屋的舞者
                        3小时后我会死
                        尾声:未来的日记本
                        解说—小中和哉
                        改编成电视剧应该非常好看(还是已经改编了?),很期待美绪和圭史会由谁来演。
                        日剧很适合这样的小故事:哪些是一念之差,哪些又是宿命?遇到童年的自己会不会改变未来?窥探到今后的命运,是躲避还是迎上前?
                        通过这个短篇集,看到了又一侧面的高野和明。


                        IP属地:北京107楼2024-07-01 09:53
                        回复
                          25-Y326 《放学后的小巷》
                          原作名: 堕落巷不堕落
                          作者: 钟声礼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1-07
                          页数: 312

                          目录
                          序章
                          不加香菜
                          蓝莲花
                          万柳常年青
                          商业街秘闻
                          碎镜
                          暴雪、枪与魔法
                          堕落之源
                          夜月夜谈
                          终章
                          后记
                          第一次看国内的少年轻推理。看那些小巷啊,零食啊,有点亲切;但故事的风格和内核,还是日式的。
                          作为模仿之作,个人感觉还是成功的,即便没有最后的反转和拔高。
                          最后这样的处理,如果作者的文字功力再高一些,将会非常精彩;但行文如此,借一位评论者的话说:“已经没有兴趣再翻回去看当初设定的扣了”。
                          还是期待作者的后作能继续提高。


                          IP属地:北京108楼2024-07-01 09:54
                          回复
                            26-Y327 《银河系搭车客指南》
                            原作名: 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1979)
                            作者: [英] 道格拉斯·亚当斯
                            译者: 姚向辉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11-07


                            【关于它的趣事】:
                            它曾对计算机和黑客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很多硅谷公司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比如打败卡斯帕罗夫的“深蓝”(Deep Blue)计算机的前身叫“深思”(Deep Thought),就是本书中算出42的那一个超级计算机;yahoo用书中“babelfish”来命名它的在线翻译网站;你在google中搜索“Whatis the answer to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Google计算器会告诉你答案是42……
                            【我看】
                            别的不说,“毁灭与你何干”这个主题,还有马文说得飞船错乱这个情节,确实能看出它的影响。
                            地球被无意义地毁灭,只有一个地球人(后来还出现了一个)幸免于难,他能搭上救他命的飞船的概率是10的负几百次方,偏这个飞船又受到追击,结果这个地球人无厘头操作“不可能引擎”,堪堪逃过……
                            都说了是“不可能”引擎,还有什么是作者不能随意编造的呢?
                            就是这么一连串脑洞大开、逸兴横飞的设定,还有在完全不正常的环境中一本正经保持着“正常”要求的角色们,好啦,可以忍俊不禁了。
                            看完这本又直接去搜下一部《宇宙尽头的餐馆》了。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9楼2024-07-17 10:58
                            回复
                              27-Y328 《宇宙尽头的餐馆》
                              原作名: The Restaurant at the End of the Universe(1980)
                              作者: [英] 道格拉斯·亚当斯
                              译者: 姚向辉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12-04

                              亚瑟·邓特真是个人才啊!经历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地球无意义毁灭,地球是老鼠们造出来的),他心心念念的,倒是怎么让超级计算机给他弄出杯茶来(英国人!),而这个要求顿时让计算机宕机,要知道这可是设计了几百年计算宇宙终极奥秘的计算机,虽然最后它计算出的结果让所有人目瞪口呆……
                              亚瑟和福特大老爷一行继续征程,要去宇宙尽头的餐馆吃饭,这里满满是兴高采烈等待一分钟后宇宙毁灭的客人,反正还会重生……
                              看完这一本,英式脑洞、幽默和碎碎念暂时就可以看到这儿了。


                              IP属地:北京110楼2024-07-17 10: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