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几天亲戚,终于有时间瘫家里。自从大年初一亲戚送了张《射雕》的电影票被恶心了俩小时之后,再也不想迈进南味冲天的春节档电影院一步。但是光打游戏也很无聊,想起来有些电影还没认真看过,于是两天分别看了《好东西》和《出走的决心》。
《好东西》比较轻松,令人捧腹的剧情初看会心一笑,细想慢慢发酵,才让人鼻酸。整部电影都很舒服,可以在饭桌上谈论月经,可以看到不和稀泥的老师,可以看到女权男(贬义)打拳(贬义),甚至可以看到主角是同性恋(虽然是假的但为什么不能是真的就当是为了我(。同时也可以看到男同学爱欺负人不是因为他喜欢对方而是因为他纯碱,小孩尝试过登台表演发现更喜欢做观众,那也没关系。并不需要每件事都做得足够好,而是不需要每件事都做得那么好。对女性包容又温暖,同时绝不美化男性,爽。
女导演镜头中的女角色塑造也很好。单亲妈妈并不苦,重返职场依然叱咤风云,对待感情来去自如。爱谈恋爱并不意味着就是恋爱脑,当真正看清了一个人,哪怕对方再深情地说“爱我便是”(呕),也果断say bye。尚未被规训的小孩总能一针见血,幸运的是,身边人都呵护她的童心。
电影里最触动我的片段是小孩猜音效,那些听起来天马行空、上天入地的声音,其实都出自妈妈日复一日的劳作。“宇宙在妈妈手里诞生”,导演用相对不那么沉重的方式让看不见的劳动被看见了。画面隐喻也很妙,刷小红书才知道,女同事发给王铁梅的“更不为人知、更沉重”的女性话题,全片没有解释,但其实画面背景中放了一条巨大的铁链。
相比之下,《出走的决心》就比较沉重,短短五分钟就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身为女儿,被迫服从家庭安排,放弃考大学回老家工作。身为姐姐,与弟弟不可以计较,因为是“一家人”。身为妻子,需求从不被看见,只有丈夫数十年的趾高气昂和颐气指使。身为妈妈,爱女儿,女儿也爱她,可突然在某个时刻,女儿也背叛了她。所幸李红有一本驾照,一辆汽车,一身行李,一个终于挣破牢笼的灵魂,踏上自由。
但相似的经历还在女儿身上重演。当女儿失业,崩溃喊出的台词与二十年前李红说的话几乎一样,便可见历经李红妈妈、李红、李红女儿,三代人也无法完全走出女性困境。这个社会,对女性来说,真的进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