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孝吧 关注:787贴子:29,026
  • 3回复贴,共1

中国人的“a”音崇拜是野蛮人的信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直到明朝时期,汉字“阿”还只有一个唯一的音o,根本不存在什么a音,在明朝的《西儒耳目资》中是以“丫”标注拉丁字母a,以“阿”标注o。到了民国时期的老国音字典中,“阿”的发音一是o,二是a,这时才有a的发音,变成了多音字。西儒中,“佗”、“他”、“拕”、“拖”、“扡”等字都明确标准发音是to,不念a!只有“他”字到了民国时期才出现ta的发音,变成了多音字。
从东汉的《说文解字》一直到清朝的《康熙字典》,第一个都是“一”,中国人从来都没认为a音有什么神奇特别之处,根本不重视这个东西。北宋广韵是"東第一",也不是什么麻韵(a韵)。
对a音的迷信与崇拜始于民国时期那批崇洋媚外的留学生,是对野蛮人的信仰,原始而落后,不属于中国传统的音韵学。


IP属地:湖北1楼2024-01-10 09:09回复
    gumozhihai、zhlzwl、极地雄鹰A.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丫=a,阿=o
    在古代的音韵书中,“阿”的发音一直都是乌何切,拟音为ʔo,ʔ是古音喉塞音,零声母的o是近似音。(有的方言中演化为ngo。)直到明朝时期,汉字“阿”还只有一个唯一的发音o,根本不存在什么a音。在明朝的《西儒耳目资》中,以“丫”字标注拉丁字母a,以“阿”字标注拉西字母o。

    阿:一、ㄛ(o)影,开,平,歌。大陵也。二、ㄚ(a)会读。语(气)辞
    到了民国时期的老国音字典中,“阿”的发音“一、ㄛ(o)影,开,平,歌。大陵也。二、ㄚ(a)会读。语(气)辞”,这时才有了a音的出现,变成了多音字。明朝时“阿”还只有一个音,即“阿(o)”,而“丫”是是树丫的丫,丫头的丫,注音是“ㄚ(a)”,跟“阿”没有关系。民国时因为“阿”出现了两个音,变成了多音字,“阿”不但有一个ㄛ(o)音,还多了一个ㄚ(a)音,二合一,就这样“阿”字在民国的历史上完成了从歌韵字到麻韵字的转化,o->a,即元音一级低化,而“阿”的本来音o倒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了。
    1955年的汉语拼音方案中,因为大量的o韵字转化为e韵,这样“阿”的古音ʔo就变成了新华字典中的e,如阿(e)胶、山阿(e)、阿(e)谀奉承等。
    西儒中,“佗”、“他”、“拕”、“拖”、“扡”等字都明确标准发音是to,不念a!只有“他”字到了民国时期才出现ta的发音,变成了多音字。

    阿o清、娿o上、恶o入(三个声调)
    从东汉的《说文解字》一直到清朝的《康熙字典》,第一个字都是“一”,中国人从来都没认为a音有什么神奇特别之处,根本不重视这个东西。北宋广韵是"東第一",也不是什么麻韵(a韵)。
    对a音的迷信与崇拜始于民国时期那批崇洋媚外的留学生,是对野蛮人的信仰,原始而落后,不属于中国传统的音韵学。


    IP属地:湖北2楼2024-01-10 10:39
    回复
      @南宫臣又 兄弟看看这个。


      IP属地:湖北3楼2024-01-10 10:41
      回复
        @Illusionno


        IP属地:湖北4楼2024-01-10 10: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