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南老城:见证400余年客家文化的传奇(转贴自赣南吧)
○谢志诚 罗庆谷 文/图
七街八巷,多少商贾因城获利,在此居住、流连;多少市井人物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在此发生、消散。漫步定南老城新建的古城商贸一条街,看腻了高楼大厦的双眼忽然被古色古香所吸引,在品味中,我们走进青衣巷、走进石板街、走进百姓家……
老城的历史不算悠久,400余年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大潮中不过是一朵浪花;老城的文化不算厚重,400余年于二千多年的宋城文化不过是涓涓细流;但老城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传奇的变迁却把这段客家历史和文化变得韵味深长!
充满传奇色彩的选址故事
莲塘古城坐落于定南县老城镇,为定南建县的县署,古城始建于明朝隆庆三年(1569年),历经了400余年的风风雨雨,是目前全国保护较好的明代古城之一。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古城充满了传奇色彩:在结构上,整座古城取向周正,头南尾北,形似一艘航船,中部略隆起,又似一锭“大元宝”;在布局上,古城城门布局奇特,只开三头城门;在选址上,就更为奇特,它是整个江西最靠省界的古县城,离广东仅有数百米。至今,民间仍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江西、广东两省地界一直划分不清,于是,两省边界的定南、和平两县相互商议,以鸡鸣时开始起身,两人相遇处划为边界。谁知定南的县太爷贪睡,直到日上三竿才醒来,匆忙起身赶路,结果刚出衙门不过数百米,就遇上了和平的县太爷,致使老城成为中国少有的省际边界县城。这种民间自我解嘲式的传说终究是传说,为老城的历史更增添了一抹传奇色彩。
莲塘城的选址还有一个颇为传奇的故事:相传在定南建署之前,郡守派了一班堪舆学者前往当地勘察,他们在定南境内跋山涉水半月有余,均未找到称心如意的地方。就在他们满身疲惫失望地走到与赣粤交界之际,眼前忽现一村庄,让人豁然开朗。只见村南面有条大河自西向东蜿蜒流淌,村内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西有三坑水由水西源源而入,从江下起左拐右弯,来水缓阔;东有犁头咀、鹰咀环绕,水口锁得极好;北有数百亩良田,背后雷公岌恰似太师椅的靠背;南面三台山活像案桌,正南面就是广东的山峰,似天然笔架。整村呈北高南低走向,前面河水自西向东更呈“玉带围腰”之势。“青龙蜿蜒,白虎驯俯,玄武垂头,朱雀翔舞”,“幸形神之毕聚,品格出乎万千”实为藏龙卧虎之地。更巧的是,午时天上突降阵雨,雨后一道长虹横跨南面天际,恰似绚丽的“大门”,于是他们便认定此地为县署天选之地,遂命人回报郡守。不久在村庄四周筑起城墙,因村中美池开满了嫣红似锦的莲花,莲叶青翠摇曳,遂取名为“莲塘”,衙门设在正中的“生龙口”。又因东面朝向望水东逝,遂将东门稍向北移,所以古城就只开了三座城门,东北方向开“迎阳门”,南开“丰阜门”,西开“宝成门”,城后西北间建了座北楼。
充满离奇色彩的沧桑变迁
选址的故事充满着传奇色彩,但后来实践证明了古人的目光独到。
○谢志诚 罗庆谷 文/图
七街八巷,多少商贾因城获利,在此居住、流连;多少市井人物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在此发生、消散。漫步定南老城新建的古城商贸一条街,看腻了高楼大厦的双眼忽然被古色古香所吸引,在品味中,我们走进青衣巷、走进石板街、走进百姓家……
老城的历史不算悠久,400余年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大潮中不过是一朵浪花;老城的文化不算厚重,400余年于二千多年的宋城文化不过是涓涓细流;但老城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传奇的变迁却把这段客家历史和文化变得韵味深长!
充满传奇色彩的选址故事
莲塘古城坐落于定南县老城镇,为定南建县的县署,古城始建于明朝隆庆三年(1569年),历经了400余年的风风雨雨,是目前全国保护较好的明代古城之一。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古城充满了传奇色彩:在结构上,整座古城取向周正,头南尾北,形似一艘航船,中部略隆起,又似一锭“大元宝”;在布局上,古城城门布局奇特,只开三头城门;在选址上,就更为奇特,它是整个江西最靠省界的古县城,离广东仅有数百米。至今,民间仍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江西、广东两省地界一直划分不清,于是,两省边界的定南、和平两县相互商议,以鸡鸣时开始起身,两人相遇处划为边界。谁知定南的县太爷贪睡,直到日上三竿才醒来,匆忙起身赶路,结果刚出衙门不过数百米,就遇上了和平的县太爷,致使老城成为中国少有的省际边界县城。这种民间自我解嘲式的传说终究是传说,为老城的历史更增添了一抹传奇色彩。
莲塘城的选址还有一个颇为传奇的故事:相传在定南建署之前,郡守派了一班堪舆学者前往当地勘察,他们在定南境内跋山涉水半月有余,均未找到称心如意的地方。就在他们满身疲惫失望地走到与赣粤交界之际,眼前忽现一村庄,让人豁然开朗。只见村南面有条大河自西向东蜿蜒流淌,村内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西有三坑水由水西源源而入,从江下起左拐右弯,来水缓阔;东有犁头咀、鹰咀环绕,水口锁得极好;北有数百亩良田,背后雷公岌恰似太师椅的靠背;南面三台山活像案桌,正南面就是广东的山峰,似天然笔架。整村呈北高南低走向,前面河水自西向东更呈“玉带围腰”之势。“青龙蜿蜒,白虎驯俯,玄武垂头,朱雀翔舞”,“幸形神之毕聚,品格出乎万千”实为藏龙卧虎之地。更巧的是,午时天上突降阵雨,雨后一道长虹横跨南面天际,恰似绚丽的“大门”,于是他们便认定此地为县署天选之地,遂命人回报郡守。不久在村庄四周筑起城墙,因村中美池开满了嫣红似锦的莲花,莲叶青翠摇曳,遂取名为“莲塘”,衙门设在正中的“生龙口”。又因东面朝向望水东逝,遂将东门稍向北移,所以古城就只开了三座城门,东北方向开“迎阳门”,南开“丰阜门”,西开“宝成门”,城后西北间建了座北楼。
充满离奇色彩的沧桑变迁
选址的故事充满着传奇色彩,但后来实践证明了古人的目光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