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刘据吧也发帖了,我在这里也回复你一下吧
一、“答案很简单——在当时,李敢有个女儿嫁给了太子刘据,而李敢的儿子是刘据的男宠…霍去病杀了李敢,刘据会没反应?”
李敢(?—前118年)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
刘据(前128年—前91年)
触鹿事件发生时,刘据只是个十岁左右的小孩子,他跟李家儿女此时没有关系。李禹是唐朝皇帝追认的祖宗,从来没有他是太子男宠的说法。
关于这段历史,正常人的理解,是皇帝为了缓解两家矛盾,所以把李敢的女儿许给了刘据,太子就是个缓冲矛盾的工具人罢了。
况且刘据杀霍去病跟自残有什么区别,断自己的臂膀?在古代,血亲就是天然的政治同盟,管你粉丝网友怎么看,古人就是认为,你们一家人都是亲戚,天然一体。
楼主有想法很好,但建议先理清时间顺序。
二、《史记》《汉书》从来没记载过:
1.刘据反对汉武帝打匈奴,支持和亲;
2.汉武帝觉得刘据子不类父,不合格;
《汉书》记载汉武帝说刘弗陵“类己”的时候太子已经死了两年多了
《汉书》只记载了太子奉诏学完《公羊》后又自己学了《谷梁》,《史记》和《汉书》没有任何记载说太子反对《公羊》(他就不会两样合着来吗?又不是二极管)
当然你可以觉得《资治通鉴》比《史记》、《汉书》更靠谱,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
资治通鉴出现之前,很多人评价过巫蛊之祸这段历史,阎缵、张皓、韦凑、张九龄等等,他们的评价矛盾集中点都在江充之谗上和子弄父兵上,大多都和班固意见相同。很多唐朝诗人都写过关于戾太子或者望思台的怀古诗,白居易、郑还古、罗隐、胡曾,尤其是胡曾,写咏史诗很有名的,有150首,像这种写史诗、怀古诗的,一般都阅读过大量史料,他们的诗都没有提到过太子因反对打匈奴和武帝政见不合或者子不类父这一点,都只是同情太子冤、恨江充谗,或者怪武帝听信谗言。总之,资治通鉴之前的人都认为巫蛊之祸就是江充进谗造成的冤屈,都对太子报以同情和惋惜,都没有提到父子二人因政见不合而疏远。在宋当代,甚至宋之后一段时间资治通鉴的看法也不是主流。宋代苏过《思子台赋》是按父亲的嘱咐所为,苏轼在为之所作的序中,清清楚楚地说明了让其作赋的用意,算是司马光当代人的看法,北宋唐庚、金元时期朱自牧、元代吴师道等人都写过关于巫蛊之祸的诗,所持都是汉书的观点,从来没人提到资治通鉴里记载的那些点。就连康熙提到汉武帝和戾太子也只说两人是因为见不上面才造成悲剧。“尔奏引戾太子为比。戾太子父子间隔,朕于二阿哥常遣内监往视,赐食赐物。今二阿哥颜貌丰满,其子七八人,朕常留养宫中,何得比戾太子?”
三、汉朝废太子不是没有先例,景帝怎么废刘荣的,汉武帝是亲历过的,谁家废太子搞出这么大阵仗,搭上几十万人的性命?
汉武帝这么不待见刘据还让他当了30年太子,还真是不容易,他怎么不早给那些喜欢的孩子铺路,王夫人给刘闳请封洛阳王,汉武帝都因洛阳有武库不同意,让他当了齐王;昌邑王髆可是活到后元元年,巫蛊之祸三年以后,既然那么喜欢怎么不顺水推舟立他为太子啊?何必要把他母家族的干干净净;那么喜欢刘弗陵,何必太子死了四年多都不立太子,最后临死前三天才立太子。
没有备份继承人的情况下搞死继承人。我建议还是尊重一下汉武帝作为一个权力人物最基本的zheng zhi智商。
四、巫蛊之祸利大于弊,这种说法,我看不懂,但我大为震惊。

《前汉纪.卷十五 孝武皇帝纪》
征和二年……秋七月。使使者江充掘巫蛊于太子宫。
充从上至甘泉。还逢太子家人乘车行驰道中。充以属吏。奏没入其车马。太子使人谢罪。不听。遂奏。上曰。人臣当如是矣。大见信用。迁水衡都尉。后上使充治巫蛊事。充将胡巫掘地求桐人。及为他奸怪征验。辄收栲。烧金钳灼彊服之。民辄相引以巫蛊。劾以大逆亡道。死者数万人。莫敢讼其冤。
江充带着一群外国神棍残害汉朝百姓,“烧金钳灼彊服之。民辄相引以巫蛊。劾以大逆亡道。死者数万人。莫敢讼其冤。”百姓到底做错了什么要被这样对待。这就是利大于弊?
《汉书.武五子传》赞曰(班固评价):及巫蛊事起,京师流血,僵尸数万,太子子父皆败。
我真的分不清,说汉武帝故意发动巫蛊之祸,是真心在吹汉武帝英明,还是反串黑。

给汉武帝立这样一个惨绝人寰、灭绝人性、六亲不认、视百姓如草芥的人设,图什么呢?秦粉都知道给秦始皇立仁君人设了。

五、汉武帝本人对巫蛊之祸的定性:
汉武帝本人亲自盖章巫蛊之祸是李广利和刘屈氂阴谋逆乱。“朕之不德,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巫蛊之祸流及士大夫。”田千秋为太子说话就直接拜为丞相了,还不能说明汉武帝的态度吗?
《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当答;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罢哉!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是时,上颇知太子惶恐无他意,乃大感寤,召见千秋。至前,千秋长八尺余,体貌甚丽,武帝见而说之,谓曰:“父子之间,人所难言也,公独明其不然。此高庙神灵使公教我,公当遂为吾辅佐。”立拜千秋为大鸿胪。数月,遂代刘屈氂为丞相,封富民侯。】【上报曰:“朕之不德,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巫蛊之祸流及士大夫。朕日一食者累月,乃何乐之听?痛士大夫常在心,既事不咎。虽然,巫蛊始发,诏丞相、御史督二千石求捕,廷尉治,未闻九卿、廷尉有所鞫也。曩者,江充先治甘泉宫人,转至未央椒房,以及敬声之畴、李禹之属谋人匈奴,有司无所发,令丞相亲掘兰台蛊验,所明知也。至今余巫颇脱不止,阴贼侵身,远近为蛊,朕愧之甚,何寿之有?敬不举君之觞!谨谢丞相、二千石各就馆。书曰:‘毋偏毋党,王道荡荡。’毋有复言。”】
唉,汉武帝都知道往刘屈氂李广利身上甩锅,某些人再拼命把锅抢回来摁他身上,再添油加醋镀上一层钛合金。

六、汉武帝的确是个伟大的君主,他的优点很多,功绩也很多。
他在抗击匈奴捍卫政权上的确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同一时期对南越、朝鲜都有军事行动,的确在疆域拓展上做出了贡献,同样他在历法、zhidu、caizheng等多方面也有诸多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他用人不拘一格,提拔任用了大量的人才,同时他还是个文艺青年,文学水平不错。咱要吹也吹点正儿八经的功绩,哪怕你吹《秋风辞》呢,吹巫蛊之祸展现出汉武帝的英明、利大于弊,我真的是……无话可说,何必非得在汉武帝伤口上撒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