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见回组吧 关注:61贴子:1,858
  • 12回复贴,共1

京都各组警备范围说明(修订版,1楼京都古地图下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似乎根据庆应4年京都地图做的重绘
http://onjweb.com/netbakumaz/kyoumap/kyoumap.html
下载请点击左面的地图
注意,本地图分8块,点击每块会下载相应位置的pdf文件
8块拼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京都地图
另:同站点也提供江户、大坂的古地图下载



IP属地:北京1楼2010-09-09 13:20回复
    京都各组警备范围说明(庆应元年初)
    根据元治元年六月二十四日(此时,出云守还在江户努力招收新队员,大部分见回组队员都还在忙着交接工作、搬家,尚未到任),京都所司代、新选组、幕府步兵队的的协商结果,市中巡逻范围如下:
    京都所司代——北至丸太町通,南至蛸药师,东至鸭川,西至御土居;
    新选组——北至蛸药师,南至松原通,东至鸭川,西至御土居;
    步兵队——北至松原通,南至九条,东至鸭川,西至御土居。
    基本上是以蛸药师和松原通为分界,将中京区和下京区由北向南分为三块,分别由京都所司代、新选组、步兵队负责治安。
    而当时鸭川以东的祗园,并不位于任何一方的管辖范围,属于“三不管”的范畴。
    元治元年八月一日,幕府发出见回组巡逻通告。通告中没有标识其具体负责范围,只是泛泛地说其对“洛中洛外”的百姓、町人拥有检查审问的权力,同时对各寺院也可以时不时地去“问候”(不就是搞突击检查么= =),管辖范围非常宽泛。
    虽然看起来很拉风,但其实大部分时间见回两组都有其他具体工作,以“巡逻”为名四处乱折腾的机会应该不是很多。
    五个多月后,即庆应元年一月十二日,终于具体确定了见回组巡逻地域及路线:
    (见回组)巡逻队以二条城南三条大道与大宫通的交口为起点,沿大宫通南下,到松原通左转至油小路通继续向南,到达五条通后转向东进,通过五条大桥折向北,沿鸭川外(东)宫川町到达四条桥。队员在四条桥“桥寮”稍做休息,之后先向东巡视至祗园社,沿南北方向绕半周之后从樱马厂回到鸭川河畔(四条桥东稍靠北处),沿绳手通继续北上,经二条桥向西沿二条通直到新町通,沿新町通南下至三条大道,回到出发点。
    基本上是这样一个圈~
    这个圈的范围相当不小,跨越了所司代、新选组、步兵队三方的地界,大体上包括了所司代东南、新选组东边全部以及步兵队东北角一点点的部分,从面积上占了所司代管辖范围约1/3,新选组超过一半、步兵队小于1/8这样子(直观推测,非准确测量)。严重怀疑其中含有限制新选组权力的意图。
    庆应元年初各组守备范围图
    蓝色实线为所司代、新选组、步兵队警戒边界
    红色虚线为见回组巡逻路线
    红色圆点为巡逻起始点

    


    IP属地:北京2楼2010-09-09 13:21
    回复
      2025-05-11 19:47:46
      广告
      附:
      元治元年8月~庆应元年闰5月见回组主要工作一览表



      IP属地:北京9楼2010-09-09 13:34
      回复
        京都各组警备范围说明·续二(庆应三年底)
        ——大政奉还后,各方巡逻范围的重新划定
        接到“讨幕密诏”后,萨摩藩的大久保利通于庆应三年十一月十五日入京,那天刚好是龙马遇害的日子。
        二十三日,岛津忠义率三千萨摩藩兵从海路经大阪入京,驻扎在相国寺;
        二十八日,浅野长勋率三百芸州藩兵进驻京都妙显寺;
        十二月一日,长州的八百藩兵也从出滨登陆,并以西宫六湛寺为大本营,在周边寺院布阵。
        大量倒幕派军队涌入京都(怎么那么别扭……加上长州才四千多点啊,也就一两个小区的常住人口……还是老式低密度多层砖楼的那种囧)与幕府对峙,双方势力对峙,处在一触即发的边缘。
        十一月二十六日,幕府对重新指定了各组的警备地域:
        京都守护职——北至丸太町,西至西洞院、蛸药师、寺町通一线,东至鸭川东岸,南至五条通;
        京都所司代——北至丸太町,东至西洞院、蛸药师,西至御土居寺町边,南至五条通;
        见回组——南至丸太町,北至御土居,东至鸭川东岸,西至御土居;
        新选组——北至五条通,南至御土居,东至鸭川东岸,西至御土居。
        即在御土居(北、西、南)和鸭川(东)的闭合范围内,直接以上中下京三区为界,中间是京都守护职和所司代(松平哥俩儿)的警戒范围,他们北面的广大区域是见回组,而新选组依然负责下京一带,但范围有所扩大,原先东本愿寺周围的“三不管”地带此时也纳入了他们的守备范围。
        *注:此时见回组两组见回役分别为小笠原河内守(接替莳田相模守)、岩田织部正(接替堀石见守/松平出云守)。
        庆应三年底京都警备地图
        蓝色实线为幕府各队警备范围边界
        蓝色圆点表示见回组及新选组屯所位置(推测,非准确定位)
        红色圆点及箭头表示萨长势力屯兵位置

        


        IP属地:北京10楼2010-09-09 13:35
        回复
          重新划定的警备范围,更强调二条城的重要:
          撤销了二条城定番和二条城门番两个御定番组,京都所司代重新担负起了守卫二条城的重任。
          京都守护职撤回鸭川内,但依然把守着进出二条城的要道,并在御所南侧与见回组形成抵角之势,同时还监视着鸭川西岸一系列寺院及藩邸的动静。
          在并入二条城两个定番后,见回组人数猛增至五百人,足够的人员配置保证其不但要负责整个上京区的日常巡逻及中立卖门、蛤御门的守卫,还要时时注意御所北侧萨摩藩邸以及驻扎的萨摩兵(相国寺)、芸州兵(妙显寺)的动静,等于是顶在了最前线。
          (再八卦一记:传说见回组宿舍斜对面的净福寺也是过激萨摩浪士的据点之一 = =b)
          新选组在整个布局中更像一个缓冲,以位置和人数看,主要任务应当是与西南方向上的长州对峙、防止萨长夹击——即便已获得幕府承认,新选组仍然是被边缘化的。
          附:
          长州藩兵屯驻的西宫——大体在大阪以西、京都西南方的位置

          


          IP属地:北京11楼2010-09-09 13:36
          回复
            主要参考资料:
            《京都见回组史录》·菊地明·新人物往来社
            《幕末京都絵図》庆応四年戊辰二月再刻      书肆文丛堂竹原好兵卫版
            其他网络资料
            ———————————— * End * ————————————
            说明:
            看书不仔细果然是会出人命的= =
            之前居然漏掉了一张地图囧
            这回除补图之外,一些说明也做了修正——之前某些话实在是……俺自己看了都冷汗(捂脸)
            依然是那句话,只能保证比之前有进步(<--起码脸皮厚实了许多:p)
            至于准确度么,欢迎亲们帮忙挑错~
            以上 m(_ _)m
            


            IP属地:北京12楼2010-09-09 13: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