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与弗洛伊德(1856-1939),摘自著名美国叔本华研究专家David E. Cartwright的著作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Schopenhauer's Philosophy,江雪晴翻译。Cartwright是威斯康星大学白水分校哲学教授,也是叔本华学会北美分部(the North American Division of the Schopenhauer Society)的主任,其为国际叔本华学会(Internationale Schopenhauer-Gesellschaft)的一个分部,自1993年以来,他一直在其专家咨询委员会(Wissenschaftliche Beirat)工作。』
长期以来,有关弗洛伊德和叔本华的二级文献已经认识到他们思想之间存在着异乎寻常的类似和相似特征。叔本华的意志概念被视为预先展示了弗洛伊德对无意识和本我的概念;他对意志和智力关系的描述被视为反映了弗洛伊德对本我和意识之间关系的描述;他对疯癫(madness)的解释被认为表达了弗洛伊德的压抑理论和第一个神经症因果理论(first theory of the causality of neurosis)的一般轮廓;他强调儿童早期对成年生活的重要性被认为在弗洛伊德那里得到了更完整的表述。学者们还发现了叔本华哲学和弗洛伊德的自由联想理论(Freud's theory of free association)以及弗洛伊德对死亡本能的认识之间的联系。学者们还强调了他们对伦理学、美学、女性、宗教和人类状况的共同态度(即悲观主义,但又相信智力可以克服意志使之得以缓和)。在《弗洛伊德:道德家的思想》(1979)中,Philip Rieff声称弗洛伊德从《附录和补遗》第二卷中详细阅读的文章“论宗教”,Demopheles和Philalethes之间的对话促就了弗洛伊德的《一个幻觉的未来》(1927)中的对话模型。和叔本华一样,弗洛伊德认为宗教信仰被理智的人认为是荒谬的,但弗洛伊德对科学取代宗教的能力持乐观态度。叔本华认为只有哲学才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它解决了引发对世界的宗教解释的问题。
然而,很难确定叔本华是否影响了弗洛伊德。影响的问题之所以难以确定,是因为弗洛伊德对叔本华的态度,这或许能从弗洛伊德1914年的《精神分析运动史》中得到最佳阐述。在这篇文章中,弗洛伊德说,他曾认为他的压抑理论是原创的,并且他不知道有什么早先的作品引导他的理论,直到Otto Rank向他展示了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即第一卷36节第二部分和第二卷第32章,译者注)中关于疯癫的描述。弗洛伊德写道,“他(叔本华)在那里陈述的关于反抗接受现实中痛苦部分的力求与我关于压抑理论的内容如此完全一致,以至于我再次感激我不是一个博学多闻的人,因为这使我有可能做出某些发现。”他继续说,其他人读了叔本华的这段话,却没有发现这一点,也许如果他更乐于阅读哲学家,他也会如此。事实上,他声称,他甚至拒绝阅读尼采的作品,因为他担心“先入为主的观点”会影响他的精神分析印象(psychoanalytic impressions)。尽管可以感觉到弗洛伊德对承认他读了叔本华有些抵触,但他确实收回了他对压抑理论独创性的主张:“因此,……在那些需要通过费力的精神分析研究才能确认哲学家直觉洞察力的许多情况下,我必须放弃所有优先权主张。压抑理论是支撑精神分析大厦的支柱。”
弗洛伊德还声称,他第一次读叔本华是在他写《超越唯乐原则(Beyond the Pleasure Principle)》(1920)时,因此他直到晚年才第一次读到叔本华。在《叔本华和弗洛伊德》一书中,Christopher Young和Andrew Brook认为,弗洛伊德可能在1915年左右第一次读到叔本华,但他们还发现他在1906年和1909年提及有关叔本华的轶事,并且在他的《梦的解析》(1900)中,他三次提到了《论见到鬼魂及与此相关的东西》,这是《附录和补遗》第一卷中的文章,叔本华在其中在他的哲学框架内提出了他的梦的理论,并包含了对《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引用,考虑到弗洛伊德的兴趣,这应该会引导他去查阅这部作品。此外,在《图腾与禁忌》(1913)中,他提到,每当他揭开神经症患者强迫性行为背后的谜团时,“我发现期待的灾难是死亡,叔本华曾说,死亡问题是每个哲学的开端。”他接着引出一个对应的发现:“我们已经看到……灵魂和恶魔的信仰起源,即泛灵论的本质,可以追溯到死亡对人类造成的印象。”
然而,Young和Brook得出结论,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弗洛伊德在1892年之前,也就是他自己的观点发表之前就读过叔本华。他们还发现,他对叔本华的引用方式通常与他声称自己在1915年之后读过叔本华的说法相一致。然而,像许多学者一样,他们认为很难相信他在体育场和维也纳大学期间没有读过叔本华,因为在那些年代,叔本华事实上是德语世界的官方哲学家。他们还引用了一位与弗洛伊德同属一个学生学习小组的学生的话,那位学生声称理查德·瓦格纳、尼采和叔本华经常被讨论,他们(研究人员)指出,他通过两位教授,尤其是哲学家Franz Brentano和他阅读的爱德华·冯·哈特曼的《无意识哲学》(1869)接触到叔本华。在考虑到这些因素以及他早于1915年对叔本华的引用之后,Young和Brook推断“弗洛伊德在创立精神分析学概念之前读过一些叔本华是极有可能的(overwhelmingly probable)”。
然而,从弗洛伊德的角度来看,他的观点与叔本华的共同特征和相似之处是巧合。在1933年的《精神分析学引论·新论》中,由于预料到人们声称他的工作不是“科学”而是“叔本华哲学”,弗洛伊德回应道:“但是女士们先生们,为何一位敢于冒险的思想家不可以领悟到后来被审慎而费力地细致研究所证实的事物呢?”
长期以来,有关弗洛伊德和叔本华的二级文献已经认识到他们思想之间存在着异乎寻常的类似和相似特征。叔本华的意志概念被视为预先展示了弗洛伊德对无意识和本我的概念;他对意志和智力关系的描述被视为反映了弗洛伊德对本我和意识之间关系的描述;他对疯癫(madness)的解释被认为表达了弗洛伊德的压抑理论和第一个神经症因果理论(first theory of the causality of neurosis)的一般轮廓;他强调儿童早期对成年生活的重要性被认为在弗洛伊德那里得到了更完整的表述。学者们还发现了叔本华哲学和弗洛伊德的自由联想理论(Freud's theory of free association)以及弗洛伊德对死亡本能的认识之间的联系。学者们还强调了他们对伦理学、美学、女性、宗教和人类状况的共同态度(即悲观主义,但又相信智力可以克服意志使之得以缓和)。在《弗洛伊德:道德家的思想》(1979)中,Philip Rieff声称弗洛伊德从《附录和补遗》第二卷中详细阅读的文章“论宗教”,Demopheles和Philalethes之间的对话促就了弗洛伊德的《一个幻觉的未来》(1927)中的对话模型。和叔本华一样,弗洛伊德认为宗教信仰被理智的人认为是荒谬的,但弗洛伊德对科学取代宗教的能力持乐观态度。叔本华认为只有哲学才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它解决了引发对世界的宗教解释的问题。
然而,很难确定叔本华是否影响了弗洛伊德。影响的问题之所以难以确定,是因为弗洛伊德对叔本华的态度,这或许能从弗洛伊德1914年的《精神分析运动史》中得到最佳阐述。在这篇文章中,弗洛伊德说,他曾认为他的压抑理论是原创的,并且他不知道有什么早先的作品引导他的理论,直到Otto Rank向他展示了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即第一卷36节第二部分和第二卷第32章,译者注)中关于疯癫的描述。弗洛伊德写道,“他(叔本华)在那里陈述的关于反抗接受现实中痛苦部分的力求与我关于压抑理论的内容如此完全一致,以至于我再次感激我不是一个博学多闻的人,因为这使我有可能做出某些发现。”他继续说,其他人读了叔本华的这段话,却没有发现这一点,也许如果他更乐于阅读哲学家,他也会如此。事实上,他声称,他甚至拒绝阅读尼采的作品,因为他担心“先入为主的观点”会影响他的精神分析印象(psychoanalytic impressions)。尽管可以感觉到弗洛伊德对承认他读了叔本华有些抵触,但他确实收回了他对压抑理论独创性的主张:“因此,……在那些需要通过费力的精神分析研究才能确认哲学家直觉洞察力的许多情况下,我必须放弃所有优先权主张。压抑理论是支撑精神分析大厦的支柱。”
弗洛伊德还声称,他第一次读叔本华是在他写《超越唯乐原则(Beyond the Pleasure Principle)》(1920)时,因此他直到晚年才第一次读到叔本华。在《叔本华和弗洛伊德》一书中,Christopher Young和Andrew Brook认为,弗洛伊德可能在1915年左右第一次读到叔本华,但他们还发现他在1906年和1909年提及有关叔本华的轶事,并且在他的《梦的解析》(1900)中,他三次提到了《论见到鬼魂及与此相关的东西》,这是《附录和补遗》第一卷中的文章,叔本华在其中在他的哲学框架内提出了他的梦的理论,并包含了对《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引用,考虑到弗洛伊德的兴趣,这应该会引导他去查阅这部作品。此外,在《图腾与禁忌》(1913)中,他提到,每当他揭开神经症患者强迫性行为背后的谜团时,“我发现期待的灾难是死亡,叔本华曾说,死亡问题是每个哲学的开端。”他接着引出一个对应的发现:“我们已经看到……灵魂和恶魔的信仰起源,即泛灵论的本质,可以追溯到死亡对人类造成的印象。”
然而,Young和Brook得出结论,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弗洛伊德在1892年之前,也就是他自己的观点发表之前就读过叔本华。他们还发现,他对叔本华的引用方式通常与他声称自己在1915年之后读过叔本华的说法相一致。然而,像许多学者一样,他们认为很难相信他在体育场和维也纳大学期间没有读过叔本华,因为在那些年代,叔本华事实上是德语世界的官方哲学家。他们还引用了一位与弗洛伊德同属一个学生学习小组的学生的话,那位学生声称理查德·瓦格纳、尼采和叔本华经常被讨论,他们(研究人员)指出,他通过两位教授,尤其是哲学家Franz Brentano和他阅读的爱德华·冯·哈特曼的《无意识哲学》(1869)接触到叔本华。在考虑到这些因素以及他早于1915年对叔本华的引用之后,Young和Brook推断“弗洛伊德在创立精神分析学概念之前读过一些叔本华是极有可能的(overwhelmingly probable)”。
然而,从弗洛伊德的角度来看,他的观点与叔本华的共同特征和相似之处是巧合。在1933年的《精神分析学引论·新论》中,由于预料到人们声称他的工作不是“科学”而是“叔本华哲学”,弗洛伊德回应道:“但是女士们先生们,为何一位敢于冒险的思想家不可以领悟到后来被审慎而费力地细致研究所证实的事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