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唯物主义不是以人的主体性和人的感性去理解世界——这样的话。当然,马克思是以人的主体性、人的感性、人的社会性、人的发展性等去认识、批判现实世界和人类的历史,并构建了未来的属人世界——共产主义的。——这好像赋予了他的辩证法以批判性和革命性,从而使辩证法几乎成为了共产主义者的专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要有了共产主义信念,好像他就有了批判性和革命性的——辩证法,哪怕他仍然在说着:“世界、自然界、社会等人的对象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样彻底唯物的胡话。
而事实上,这种批判性和革命性不是马克思所运用的辩证法本身,而是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人的主体性、人的感性、人的社会性和人的发展性,换句话说:这种批判性、革命性所体现的是发展的人性。而辩证法也曾是马克思当作过——任何事物都不可违抗的规律的。
诚然,“确立人类社会的发展观和人的社会主体性”——仍然是哲学和方法论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但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观和人的社会主体性——仍然是一种“观念”性的东西,和共产主义信念一样——离不开形成这些观念的思维方法。“社会主体参与社会变革的实践”——需要他的理性作为先导,这理性就不仅仅只是体现为“人作为社会主体的实践发展性”在信念上呈现出来的热情和盲目。过去,共产主义的社会实践就是这样的表现!
辩证法作为我国传统习惯的思维方法,始终停留在远离具体和实践的——比较抽象的位置,对事物一个唯度的一分为二的矛盾性理解,仍然难免片面,缺乏数学、实验和关注具体与实践,使其仍然保持着那钟远离具体和实践的理论高度,这固然是如同先生所讲的那样,没有“确立人类发展和人的社会主体性这个社会历史基础”——是缺乏这样的心态,但,这好像仅仅只是原因之一吧?而西方哲学、方法论的发展,就如同人类的生产工具的发展那样:开始是简单的形式逻辑(如同石器),到较为复杂的辩证逻辑(简单机械),再到系统逻辑(复杂的自动化机械)——这样的发展,应该不是仅有某种心态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吧?形式逻辑象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割碎了整个世界,却形成了丰富的知识。这正如孔夫子所言:格物致知,知至心诚,心诚意正,意正身修那样,心态是建立在充分的知识基础之上的!这种知识哪怕是建立在十分简单的思维方法基础上的,对人类的某些观念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