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485,113贴子:16,769,903

回复:形式逻辑与黑格尔等的辩证逻辑的辨析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形式逻辑判断错误的依据有:是否符合逻辑,还有是否符合客观,因此,他的参照本身也是辩证的。符合逻辑,不符合客观——就是悖论。
形式是从客观中抽象出来在意识中的,内容是客观的。逻辑就是判断客观的内容是真或假,这就叫认之、识之!没有认识的方法,客观的内容只不过是在意识里形成映象而已!
矛盾就是运动,静止是矛盾运动的一种结果,它是有条件性的。因此,矛盾就是力——比较正确。


IP属地:四川67楼2024-01-04 21:13
回复
    辩证法的基础性问题
    现在,很少有人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辩证法,这是因为对辩证法的一些基本性问题缺乏研究造成的,从而使辩证法缺乏一定的规定,形成了许多错误的认识!而同样是运用辩证法的不同的人,对于同样的问题的认识,会形成十分矛盾的观点出来——这是为什么呢?这应该是辩证法——没有法的原因吧?比如,怎样一分为二?这一中的二,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一中的二与这个一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这个存在着二的一与外部的事物又是怎样的?这个辩证法的一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是怎样存在并发展变化的?所谓的对立统一应该是什么意思?——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才能够算是对辩证法有一定的了解。否则,你不能理解辩证法,也就不能正确地运用辩证法,那样,就会形成没有逻辑的思维混乱,过去,乃至现在那些所谓的辩证法大师们有几个搞清楚了这些问题的?所以,那些辩证方法上形成的认识,就是十分成问题的!


    IP属地:四川68楼2024-01-04 21:14
    回复
      黑格尔——这个辩证法大师,不相信形式逻辑的一就是一,不相信“原子”是不可分,并需要上帝推动才运动变化的。因此,他钻进了一就是一的那个一里面,经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细心寻找,发现了一是由二组成的,这一的运动变化原来就是由这二对立、斗争推动的,并不是上帝在起作用啊!因此,他就始终钻在了事物之中,去寻找那推动事物运动变化的相互斗争的二,并认为:要想加快这个事物的发展,就要不断地使这二的关系尖锐地对立起来,否则,它们和平了,这事物还运动变化吗?
      这就象古时候的人,只知道站在地球上研究寒来暑去,搞不清楚这是地球自转和绕太阳公转形成的一样,黑格尔那种深入事物内部制造矛盾和斗争的辩证法,也就很难完全搞清楚事物运动变化的完整的原因了。
      黑格尔很清楚一分为二,却不完全清楚这二的关系,他清楚这二与他们的一的关系,并描述了这个一自己运动变化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却使这个一脱离了它存在的环境,成为了孤立的东西!


      IP属地:四川69楼2024-01-05 21:23
      回复
        过去的唯物主义不是以人的主体性和人的感性去理解世界——这样的话。当然,马克思是以人的主体性、人的感性、人的社会性、人的发展性等去认识、批判现实世界和人类的历史,并构建了未来的属人世界——共产主义的。——这好像赋予了他的辩证法以批判性和革命性,从而使辩证法几乎成为了共产主义者的专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要有了共产主义信念,好像他就有了批判性和革命性的——辩证法,哪怕他仍然在说着:“世界、自然界、社会等人的对象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样彻底唯物的胡话。
        而事实上,这种批判性和革命性不是马克思所运用的辩证法本身,而是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人的主体性、人的感性、人的社会性和人的发展性,换句话说:这种批判性、革命性所体现的是发展的人性。而辩证法也曾是马克思当作过——任何事物都不可违抗的规律的。
        诚然,“确立人类社会的发展观和人的社会主体性”——仍然是哲学和方法论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但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观和人的社会主体性——仍然是一种“观念”性的东西,和共产主义信念一样——离不开形成这些观念的思维方法。“社会主体参与社会变革的实践”——需要他的理性作为先导,这理性就不仅仅只是体现为“人作为社会主体的实践发展性”在信念上呈现出来的热情和盲目。过去,共产主义的社会实践就是这样的表现!
        辩证法作为我国传统习惯的思维方法,始终停留在远离具体和实践的——比较抽象的位置,对事物一个唯度的一分为二的矛盾性理解,仍然难免片面,缺乏数学、实验和关注具体与实践,使其仍然保持着那钟远离具体和实践的理论高度,这固然是如同先生所讲的那样,没有“确立人类发展和人的社会主体性这个社会历史基础”——是缺乏这样的心态,但,这好像仅仅只是原因之一吧?而西方哲学、方法论的发展,就如同人类的生产工具的发展那样:开始是简单的形式逻辑(如同石器),到较为复杂的辩证逻辑(简单机械),再到系统逻辑(复杂的自动化机械)——这样的发展,应该不是仅有某种心态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吧?形式逻辑象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割碎了整个世界,却形成了丰富的知识。这正如孔夫子所言:格物致知,知至心诚,心诚意正,意正身修那样,心态是建立在充分的知识基础之上的!这种知识哪怕是建立在十分简单的思维方法基础上的,对人类的某些观念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


        IP属地:四川70楼2024-01-05 21:28
        回复
          1、观念与人们的行为、活动的关系是一种意志力量的体现;
          2、哲学观念的多种多样,导致了社会及世界的混乱,也因为如此,而赋予了哲学新的任务——去确立正确的观念,这首先需要正确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3、辩证法不仅提供理性谐一,也提供对立斗争;
          4、辩证法是认识的思维工具,形成的知识和观念,首先应体现为客观,然后再向主体性转换,才是符合一般理性的逻辑的,而不是将某种信念的东西首先置于认识活动(这是所谓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认识论),这样才是科学的。对于实践,树立信念是必要的,但是,这是依靠客观的认识再向主体性转换来形成的。
          5、人类社会的发展,确实是“既仰赖于现实世界,又寄望于观念世界”的,因为,观念的世界始终是带着了人的精神的现实世界!
          6、系统辩证法是认为任何对象的存在与运动,不是单一的一对矛盾形成的简单运动。其实,毛泽东的辩证法就是比较系统的辩证法!


          IP属地:四川71楼2024-01-05 21:36
          回复
            作为形式逻辑来说,对于形式是什么?逻辑是什么?可以说,至今是许多人都没有搞明白的。亚里士多德用了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去对思维进行规定,结果,在一般的唯物认识论中,搞了一个反映论来,把人的认识活动变成为了照相机方式的了。康德从人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认识主体为客观事物及人自己立法的意志生成,正是从思维的完整过程去研究人的意识活动的,但是,仍然不乏粗糙。
            就形式逻辑而言,其实,形式从一般的思维形式上看,就是:抽象归纳的思维形式、比较区分的思维形式、结构分析的思维形式、关系分析的思维形式、判断选择的思维形式等形成的演绎推理性思维,对这些思维形式进行逻辑化,就是要分出先后,主次和具体的思维阶段。
            而客观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组成的,时间是一切事物存在与运动变化的过程,人们要确切地认识这一切事物,并能够相互交流和被验证,就需要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这些客观的形式对对象进行规定,时间和空间的具体化,按现在的说法叫格式化,就是逻揖。因此,逻辑也可以说就是形式的具体化,这样,就能够确定被认识的对象处于过程上的什么阶段,空间上的什么位置等。
            思辩性的辩证法由于未受形式逻辑化的限制,因此,极不严谨!
            而辩证逻辑法,我们可以发现:它正是以多种思维形式为基础,并对客观事物多种属性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属性与该事物的关系和外部事物的联系,所形成的该事物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性变化的认识与思考,因此,相比较而言,辩证逻辑方法比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所规定的形式逻辑逻辑就要全面一些,由于辩证逻辑方法是建立在事物具有两种以上的属性基础之上的,因此,能够认识并解释事物状态之间的转化,以及这种转化过程上的所谓的量变到质变。
            辩证逻辑方法不遵守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是因为他发现了事物属性的非单一性,但他仍然遵守:空间、时间及思维形式及其具体化的规定。把辩证法理解成为即统一又对立,如果处在“同时”这个逻辑点上,显然就是不符合逻辑的纯思辩性的了。因此,形式逻辑其实就是这样简单的东西!


            IP属地:四川72楼2024-01-05 21:40
            回复
              绝对精神就是本体之道,创世之道!而绝对理念是从现实出发对未来展望形成的观念并倒置着规范现实,以期实现的人类终极梦想!黑格尔好象对于起点和终点的大过程如同太极图隐藏的生长成敛规律进行了揭示。
                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这种绝对理念规范引导现实的观点不赞成,称这是倒置的哲学,如同中世纪的宗教思想倒置着规范现实,使现实成了宗教观念中的世界。而主张按辩证唯物主义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这种社会发展规律去推进社会发展!
                事实上,先进的社会理念形成信仰之力如同前进方向的一种引力,按规律办事只是给予了一个推力,有引力和推力不是更好吗?
                关健还是理念是否正确,是否能达到所谓的绝对理念。对未来的推演形成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些难道不也是一种具有引力的信仰性的理念性的力量吗?


              IP属地:四川73楼2024-01-11 19:54
              回复
                老马方法源于黑格尔,但教科书介绍的黑格尔辩证法就象转圈圈。马克思的联系发展的对立统一形成新范畴,生出个第三来,成为三维一体(真正的体)或三位一体(两极和中的线),和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差不多。有点让人怀凝:黑格尔破解了道德经和周易吗?


                IP属地:四川74楼2024-01-11 19:55
                回复
                  客观规律(绝对精神)和主观愿望(正确理念,信仰)的关系!唯物主义把客观规律当作不可违背绝对真理,把理念信仰当作唯心主义,他们不了解:正是这种唯心主义,把唯物主义当基础,踩在唯物主义这个基础上才建立起文化及文明大厦的。因此,对理念和绝对理念拒止的唯物主义理解的世界,好象缺少了一半!
                   西方在怀疑上帝存在开始人文主义觉醒后,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形成了一个以不同的辩证逻辑法为主要方法的多种哲学体系。
                    首先是对于自然及世界能否认知,怎么认知,有无上帝。就有了可知论,不可知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存在上帝和上帝不存在等。
                    其次是主体与客体关系上的三个层次问题的解答:认知关系的思维与存在关系,价值关系的先天判断,客观判断,实践关系的理念信念实现的可能。


                  IP属地:四川75楼2024-01-11 19:56
                  回复
                    方法上,康德把自然的本原当作一个单质点,在万有引力下,星云聚集成万物。人与自然的关系,感性上升到理性,寻找到自然规律基础上,然后为客观与人立法。达到对立统一。
                      黑格尔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体,是它自已否定之否定地运动变化的。这就是黑格尔比其他人高明的地方,由于事物的内在矛盾,就如事物自身长了两只脚,这还需要上帝吗?
                      这与东方把任何事物看成太极图一样。不同的是黑格尔的太极图是作园周运动的。
                      费尔巴哈说黑格尔的辩证法是虫子一样的忽视了外部联系。
                      马克思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事物是矛盾的(内因)在与外部联系中,对立统一形成新范畴,新范畴继续联系发展,如此产生了概念的流动,而不是简单的否定之否定。
                      其实,这套方法就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已。
                    西方近代哲学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探讨,不及荀子对天人关系的历史发展的论述,对于自然规律与人的关系,荀子也提到:神莫大于化道,道莫大于身行,身行莫大于尊崇礼仪。这是把自然规律改造成为道,术,艺,法,礼仪的意思。


                    IP属地:四川76楼2024-01-11 19:56
                    回复
                      对惯性系进行系统性的认识与描述,只有012345个维度去进行的河图五行思维,及被分解为空无的0,然后是0维的点,1维的线,2维的相对的面(1与2形成系统最基本的矛盾),3维的体(在1与2的矛盾之上生出个第三因素来,从而使123之间形成能动的有内在秩序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形式),3维体系能动变化的动态分析的起点与终点的4维,即动态的系统分析。5是这个系统的中心,核心,也可以等价与人的思维的心识,意识等。
                      在0的形之内,1是本,可以说是万物相同的本原,也是1维的有1→∞的量上的差别,2是与1相对的,1与2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改变,也可以被当作1→∞这种变化的动力2也会随1变化而相应变化,导致3也如此,这就叫系统均衡发展。
                      因此,0内的12345是动态的系统。它代表万物,只是1在1维的1→∞上的点位不同,而有具体的万物。
                      因为如此,0内的12345这种运动变化的规律具有共同性。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82楼2024-01-21 07:41
                      收起回复
                        现象到本质,由形式逻辑规律所决定的:就只能够是某现象背后只能有一个本质,但是,事物是多种属性的,因此,就会形成多种现象。形式逻辑就这样使那个事物被不同的本质分解了。罗素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因此,他才说:概念成为了许多性质的挂钩了。假如这个概念是一个整体,那么,这些性质就成为了这个整体的部分,但是,这些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是什么?这些部分的关系又是怎样的?所以,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系统论了。解构分析的方法,成为了一种主要的方法。而形式逻辑显然就与这样的方法是不一样的了,辩证法,仅仅只是认为概念是一分为二的,也无法象解构分析的方法那样比较细致、全面。因为这样的方法在科学中的——普遍采用,所以,这也才被叫科学。
                        而哲学还在形式逻辑、辩证法、辩证逻辑法的去问世界是什么?自然是什么?其本质是唯一的,还是二、三的。因此,这往往是抽象到只有去见鬼的地步了。——本质是什么?就是什么都是,什么都不是的这样的一个抽象的概念,与存在有多少区别呢?因为这样一个不确定的概念,概念已经变得没有任何的层次了。


                        IP属地:四川105楼2024-09-23 09:36
                        回复
                          概念本应是一个具有综合,集合,概括性的概念,而非形式逻辑区别分类并以特征特性这种以片面代替整体而定义出来的概念,形式逻辑往往因此而不能全貌地反映对象,而是以这种片面狭隘而极端地去确证了对象,许多聪明人也因此而睁着聚焦眼象盲人摸象一样,对象就如此被这些盲人撤解了,而今,则用一个简单集合的方式,把这些盲人反映的对象性质,机械地集合起来一一这个概念,在观念中的对象还是那个自在自为的对象吗?而西方哲学,一当发现东方的易经与道德经,便开始了一场针对形而上学的所谓的思想革命,其成果就是有机系统的辩证逻辑方法,很遗憾的是,黑格尔马克思中国人却读不懂了,随着西方科学带入的深刻剖析的科学方法,把一切都肢解得四分五裂了。至今,就连本身为人并与人打交道,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人是什么,都搞不清楚了,认识人自已,做个明白人,对人来说,成为了一种崇高的奢望了,这就是把人变得聪明,也让人更加糊涂困惑的手术刀式的形而上学所致


                          IP属地:四川106楼2024-09-23 09:37
                          回复
                            用罗素及西方的哲学标准来判断,马克思的哲学,确实算是另一种类型!罗素在对形式逻辑的概念与本质的关系上,有这样的观点,他认为概念是本质的挂钩,如此,就产生了一种叫集合论的数学:概念A是一个集合,其中包含了(abCde)的同与异的点,A与B的比较,有同与异,同为公因式,公约数,而可归纳为种属类,异则区分为持殊与个别。并由此而形成了关于A的机械系统论:A是由(abcde)这些零部件构成的一个整体,这种方法再延伸,就成为了解剖学的解析方法,相反成为相关的构造的组织管理学。


                            IP属地:四川107楼2024-09-23 09:43
                            回复
                              罗素等在反对形式逻辑的基础上,形成了个机械系统论,确实成为了西方哲学,科学及技术的主流。对黑格尔,马克思的辨证逻辑方法的轻视与批评,认为辩证逻辑方法不如机械系统论的方法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等,是可以理解的。
                              而马克思的哲学方法,正源于东方的对错复杂的,有机系统的辨证逻辑方法。谁更科学?谁更真实地反映了客观的存在及其运动变化?显然罗素及西方主流哲学是没有弄明白的!
                              比如西医,把人当机械系统去理解而去治理其病变。中医是用对错复杂的辩证逻辑的有机系统去看待人的存在及其运动变化,而去辨证施治的。
                              马克思的哲学就是对(一分为二)立统一生出新范畴(而生三)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象的。这是现在很多人都无法理解的,尤如八卦阵一样的方法!


                              IP属地:四川108楼2024-09-23 09:44
                              回复